目的回顾性分析口服阿仑膦酸钠以及静脉注射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4年12月-2016年1月就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中筛选出接受阿仑膦酸钠治疗至少1年和接受唑来膦酸治疗至少1年的妇女各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目的回顾性分析口服阿仑膦酸钠以及静脉注射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4年12月-2016年1月就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中筛选出接受阿仑膦酸钠治疗至少1年和接受唑来膦酸治疗至少1年的妇女各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口服阿仑膦酸钠组(70 mg/周)以及静脉注射唑来膦酸组(5 mg/年),所有患者均口服碳酸钙600 mg/d和维生素D 125 IU/d。采集所有患者基线及治疗12个月后腰椎L1-4、股骨颈和全髋部位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血清I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carboxy-telopeptide of type Ⅰ collagen,β-CTX)等资料,进行组间及药物治疗前后对照。结果阿仑膦酸钠组患者平均年龄(66.48±8.39)岁,唑来膦酸组患者平均年龄(65.11±7.69)岁。治疗12个月后,阿仑膦酸钠组腰椎BMD上升(5.46±4.42)%、股骨颈BMD上升(2.81±3.83)%,全髋BMD上升(2.72±2.76)%(均P<0.001)。唑来膦酸组腰椎BMD上升(6.66±6.37)%、股骨颈BMD上升(1.97±3.13)%,全髋BMD上升(2.20±3.63)%(均P<0.001)。分别比较两药物组腰椎、股骨颈、全髋BMD以及β-CTX变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16、0.132、0.312、0.066)。结论阿仑膦酸钠70 mg/周和唑来膦酸5 mg/年治疗1年均能够显著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的腰椎以及髋部BMD,两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展开更多
目的回顾性分析两种阿仑膦酸钠制剂固邦佳和福美加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和骨转换指标的作用,比较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2年1月至2020年4月就诊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筛选出规律就诊且接受阿仑膦酸钠(70 mg/周)治疗至少1...目的回顾性分析两种阿仑膦酸钠制剂固邦佳和福美加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和骨转换指标的作用,比较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2年1月至2020年4月就诊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筛选出规律就诊且接受阿仑膦酸钠(70 mg/周)治疗至少1年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药品商品名分为固邦佳组和福美加组,对两组患者的基线指标进行倾向性匹配,最终每组分别纳入118例,所有患者均服用碳酸钙作为基础治疗。收集所有患者基线及用药1年后腰椎1-4、股骨颈和全髋部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Beta-1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Beta-CrossLaps of type 1 collagen containing cross-linked C-telopeptide,β-CTX)、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OC)和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等指标,进行组间及药物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本研究纳入的患者平均年龄为(64.37±7.48)岁,女性患者共223例,占94.49%(223/236)。与基线相比,用药1年后两组腰椎1-4、股骨颈和全髋部BMD均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年后固邦佳组腰椎1-4、股骨颈和全髋部BMD分别上升4.40%、2.36%和2.30%;而福美加组分别上升4.37%、2.17%和2.66%。两组患者腰椎1-4、股骨颈和全髋部BMD变化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线相比,两组患者用药1年后β-CTX和OC均有显著下降,而25OHD均有显著上升(P<0.05)。两组患者β-CTX和OC变化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福美加组25OHD的变化率高于固邦佳组(P=0.020)。结论服用阿仑膦酸钠1年能够显著增加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和降低骨转换指标水平,固邦佳和福美加两种制剂对骨密度和骨转换指标的作用类似。展开更多
目的 分析X连锁显性低血磷性佝偻病(X-linked dominant hypophosphatemia,XLH)患者的临床表型、生化特点及X染色体上内肽酶同源磷调节基因(phosphate-regulating gene with homologies to endopeptidase on the X chromosome, PHEX )突...目的 分析X连锁显性低血磷性佝偻病(X-linked dominant hypophosphatemia,XLH)患者的临床表型、生化特点及X染色体上内肽酶同源磷调节基因(phosphate-regulating gene with homologies to endopeptidase on the X chromosome, PHEX )突变特征。方法 收集2016至2018年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的19例XLH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sanger测序技术进行 PHEX 基因突变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成纤维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水平。结果 确诊 19例 PHEX 突变导致XLH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12例;9例为散发;共鉴定出13个不同 PHEX 突变位点,5个新发突变。未成年患者身高均低于同年龄组,4例低于同年龄组1个标准差,4例低于同年龄组2个标准差。成年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身高分别为130 cm ( n =1)和142(134~146)cm( n =6)。不同程度的骨痛 5/11 例,牙齿疾患10/11例,下肢弯曲畸形16/16例。XLH患者血清全段FGF23水平[80.8(45.0~ 141.9)pg/mL ]存在不同程度升高,与正常对照组[40.6(33.9~51.8)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2)。结论本研究丰富了 PHEX 基因致病的表型谱及突变谱;散发病例高发,应避免散发患者的漏诊、误诊;需重视基因鉴定及产前诊断对该病预防及诊治的重要性。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回顾性分析口服阿仑膦酸钠以及静脉注射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4年12月-2016年1月就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中筛选出接受阿仑膦酸钠治疗至少1年和接受唑来膦酸治疗至少1年的妇女各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口服阿仑膦酸钠组(70 mg/周)以及静脉注射唑来膦酸组(5 mg/年),所有患者均口服碳酸钙600 mg/d和维生素D 125 IU/d。采集所有患者基线及治疗12个月后腰椎L1-4、股骨颈和全髋部位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血清I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carboxy-telopeptide of type Ⅰ collagen,β-CTX)等资料,进行组间及药物治疗前后对照。结果阿仑膦酸钠组患者平均年龄(66.48±8.39)岁,唑来膦酸组患者平均年龄(65.11±7.69)岁。治疗12个月后,阿仑膦酸钠组腰椎BMD上升(5.46±4.42)%、股骨颈BMD上升(2.81±3.83)%,全髋BMD上升(2.72±2.76)%(均P<0.001)。唑来膦酸组腰椎BMD上升(6.66±6.37)%、股骨颈BMD上升(1.97±3.13)%,全髋BMD上升(2.20±3.63)%(均P<0.001)。分别比较两药物组腰椎、股骨颈、全髋BMD以及β-CTX变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16、0.132、0.312、0.066)。结论阿仑膦酸钠70 mg/周和唑来膦酸5 mg/年治疗1年均能够显著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的腰椎以及髋部BMD,两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文摘目的回顾性分析两种阿仑膦酸钠制剂固邦佳和福美加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和骨转换指标的作用,比较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2年1月至2020年4月就诊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筛选出规律就诊且接受阿仑膦酸钠(70 mg/周)治疗至少1年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药品商品名分为固邦佳组和福美加组,对两组患者的基线指标进行倾向性匹配,最终每组分别纳入118例,所有患者均服用碳酸钙作为基础治疗。收集所有患者基线及用药1年后腰椎1-4、股骨颈和全髋部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Beta-1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Beta-CrossLaps of type 1 collagen containing cross-linked C-telopeptide,β-CTX)、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OC)和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等指标,进行组间及药物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本研究纳入的患者平均年龄为(64.37±7.48)岁,女性患者共223例,占94.49%(223/236)。与基线相比,用药1年后两组腰椎1-4、股骨颈和全髋部BMD均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年后固邦佳组腰椎1-4、股骨颈和全髋部BMD分别上升4.40%、2.36%和2.30%;而福美加组分别上升4.37%、2.17%和2.66%。两组患者腰椎1-4、股骨颈和全髋部BMD变化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线相比,两组患者用药1年后β-CTX和OC均有显著下降,而25OHD均有显著上升(P<0.05)。两组患者β-CTX和OC变化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福美加组25OHD的变化率高于固邦佳组(P=0.020)。结论服用阿仑膦酸钠1年能够显著增加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和降低骨转换指标水平,固邦佳和福美加两种制剂对骨密度和骨转换指标的作用类似。
文摘目的 分析X连锁显性低血磷性佝偻病(X-linked dominant hypophosphatemia,XLH)患者的临床表型、生化特点及X染色体上内肽酶同源磷调节基因(phosphate-regulating gene with homologies to endopeptidase on the X chromosome, PHEX )突变特征。方法 收集2016至2018年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的19例XLH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sanger测序技术进行 PHEX 基因突变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成纤维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水平。结果 确诊 19例 PHEX 突变导致XLH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12例;9例为散发;共鉴定出13个不同 PHEX 突变位点,5个新发突变。未成年患者身高均低于同年龄组,4例低于同年龄组1个标准差,4例低于同年龄组2个标准差。成年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身高分别为130 cm ( n =1)和142(134~146)cm( n =6)。不同程度的骨痛 5/11 例,牙齿疾患10/11例,下肢弯曲畸形16/16例。XLH患者血清全段FGF23水平[80.8(45.0~ 141.9)pg/mL ]存在不同程度升高,与正常对照组[40.6(33.9~51.8)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2)。结论本研究丰富了 PHEX 基因致病的表型谱及突变谱;散发病例高发,应避免散发患者的漏诊、误诊;需重视基因鉴定及产前诊断对该病预防及诊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