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oll样受体4在脂肪栓塞小鼠模型中的表达及对预后影响的研究
1
作者 尚嘉伟 刘溪 +1 位作者 李颖川 王爱忠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42-346,共5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在脂肪栓塞综合征动物模型病理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12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10组,设置1组为空白对照组,其余9组经尾静脉依次注射1、2……9μL/g不同剂量的同种异体肾...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在脂肪栓塞综合征动物模型病理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12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10组,设置1组为空白对照组,其余9组经尾静脉依次注射1、2……9μL/g不同剂量的同种异体肾周脂肪,统计各组死亡率,Bliss法计算小鼠脂肪注射的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建立小鼠脂肪栓塞LD50模型;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上述建模后存活小鼠的肺组织TLR4蛋白表达量。另将6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等计量的生理盐水)和实验组(即为2 h、8 h、24 h及48 h组,尾静脉注射LD50脂肪),Western blotting检测注射脂肪后不同时间小鼠肺组织TLR4蛋白表达量。记录20只TLR4基因敲除小鼠(TLR4^(-/-))注射LD50脂肪后的死亡率,并与60只注射LD50脂肪的野生型小鼠的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小鼠脂肪栓塞模型的LD50为(3.93±0.78)μL/g。注射1~7μL/g不同剂量的脂肪后,小鼠的肺组织TLR4蛋白表达量均有所增加(均P=0.000)。在小鼠脂肪栓塞LD50模型中,注射LD50脂肪2 h后,TLR4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有所增加(P=0.005),随后其表达量逐渐降低,在注射后48 h时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LR4^(-/-)小鼠注射LD50脂肪后,死亡率低于野生型小鼠(P=0.043)。结论·TLR4参与了脂肪栓塞综合征病理损伤过程,TLR4基因敲除可降低脂肪栓塞小鼠的死亡率。TLR4及其介导的非感染性炎症反应可能是脂肪栓塞综合征生化损伤的重要分子机制。阻断由TLR4介导的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改善脂肪栓塞综合征的预后,也可为其预防、评估和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4 脂肪栓塞综合征 病理机制 半数致死量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过渡期体力活动轨迹及影响因素分析的纵向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孟盈彤 戈晓华 +2 位作者 郑清如 张婷婷 诸葛炜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7-51,共5页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出院过渡期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轨迹的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205例CHF患者为研究...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出院过渡期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轨迹的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205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PA问卷长卷于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2周、2个月、3个月调查其PA水平。采用增长混合模型识别CHF患者出院过渡期PA轨迹类别,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CHF患者出院过渡期PA变化轨迹可分为“少动降低组”(26.09%)、“多动不稳组”(14.13%)及“多动稳定组”(59.78%)。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N末端心房脑钠肽前体、CHF症状及运动恐惧是CHF患者PA轨迹类别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CHF患者出院过渡期PA可分为3种变化轨迹,存在群体异质性。护士应基于患者PA变化轨迹的同质群体及影响因素,给予动态化、个体化的心脏康复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体力活动 纵向研究 轨迹 增长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超声引导下锁骨下静脉与腋静脉穿刺的比较 被引量:16
3
作者 盛阮妹 王海燕 +1 位作者 高彦定 王学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40-543,共4页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超声引导下锁骨下静脉与腋静脉穿刺置管的效果。方法需要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99例,男68例,女31例,年龄>65岁,随机分为两组:锁骨下静脉穿刺组(SV组,n=49)和腋静脉穿刺组(AV组,n=50)。记录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超声...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超声引导下锁骨下静脉与腋静脉穿刺置管的效果。方法需要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99例,男68例,女31例,年龄>65岁,随机分为两组:锁骨下静脉穿刺组(SV组,n=49)和腋静脉穿刺组(AV组,n=50)。记录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超声定位时间、静脉深度、静脉最大内径,计算静脉塌陷率。记录深静脉一次穿刺成功、二次穿刺成功、总穿刺成功例数和穿刺时间。记录误穿动脉、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AV组比较,SV组超声定位时间明显缩短(P<0.01),静脉深度、静脉最大内径明显增大(P<0.01),呼吸塌陷率明显降低(P<0.01),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总穿刺成功率明显升高(P<0.05)。两组二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误穿动脉、气胸等并发症。结论老年患者超声引导下锁骨下静脉穿刺较腋静脉穿刺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锁骨下静脉 腋静脉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宏基因组测序结果判读的比较
4
作者 李曼诗 黄巍峰 陆一涵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24-629,共6页
目的分析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宏基因组测序结果,比较两个数据库注释结果的一致性。方法收集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不同类型临床标本,进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分别采用NCBI NR数据库和MetaPhlAn2数据库注释测序结果,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2019年... 目的分析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宏基因组测序结果,比较两个数据库注释结果的一致性。方法收集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不同类型临床标本,进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分别采用NCBI NR数据库和MetaPhlAn2数据库注释测序结果,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2019年6月—2020年10月,在上海市4家医院内收集疑似感染性疾病患者174份标本的宏基因组测序数据进行分析。NCBI数据库阳性检出率为67.2%,MetaPhlAn2数据库阳性检出率为93.1%。不同类型标本的微生物检出率存在差异,外周血和脑脊液的检出率相对较低,其他标本的检出率较高。基于原始注释结果,按照检出微生物种类(细菌、病毒、真菌、未检出),两个数据库的注释结果一致性仅为36.8%,Kappa值为0.1779(Z=5.2781,P<0.0001)。分别调整两个数据库的判读标准之后,一致性提升为73.0%,Kappa值为0.5712(Z=11.7362,P<0.0001);其中,脑脊液标本中微生物种类的检出一致性最高,为74.0%,Kappa值为0.5120(Z=5.1392,P<0.0001)。结论两个数据库均能注释识别存在的主要病原体。针对无菌部位标本的宏基因组测序结果注释,MetaPhlAn2数据库与传统的NCBI数据库一致性较好,可以作为后者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测序(mNGS) 感染性疾病 NCBI NR数据库 MetaPhlAn2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