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改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h1/Th2失平衡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毅 余永胜 +5 位作者 汤正好 陈小华 王鹏 江红 奚敏 臧国庆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1168-1172,共5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对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Th1/Th2失平衡的影响。方法:将216例HBe Ag阳性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12例给予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治疗,对照组104例给予恩替卡韦治...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对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Th1/Th2失平衡的影响。方法:将216例HBe Ag阳性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12例给予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治疗,对照组104例给予恩替卡韦治疗,疗程48周。治疗48周后,应用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2)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表达水平,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患者外周血Th1细胞特征性转录因子(T-bet)和Th2细胞特征性转录因子(GATA3)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48周后,治疗组IFN-γ、IL-2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68.32±9.67)pg/m L vs(35.24±7.49)pg/m L,(216.81±31.55)pg/m L vs(115.63±29.13)pg/m L;t1=27.96,t2=24.43;P1、P2均<0.01];而治疗组IL-4、IL-10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8.79±5.83)pg/m L vs(22.58±5.32)pg/m L,(133.75±29.21)pg/m L vs(143.17±32.96)pg/m L;t3=4.98,t4=2.23;P3<0.01,P4<0.05]。治疗组IFN-γ与IL-4比值IFN-γ/IL-4较对照组明显增大(3.59±0.76 vs 1.61±0.53,t=22.05,P<0.01)。治疗48周后,治疗组T-bet mRNA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52±0.41 vs 0.83±0.29,t=14.18,P<0.01);而治疗组GATA3 mRNA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0.96±0.24 vs 1.05±0.37,t=2.14,P<0.05)。治疗组T-bet mRNA与GATA3 mRNA比值T-bet/GATA3较对照组明显增大(1.60±0.39 vs 0.81±0.32,t=16.20,P<0.01)。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可以促进HBe Ag阳性CHB患者Th1型细胞因子的分泌,抑制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泌,促使HBe Ag阳性CHB患者外周血Th细胞向Th1细胞分化,使其Th1/Th2失平衡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苦参素 TH1细胞 TH2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肝硬化患者联合检测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前白蛋白和白蛋白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毅 余永胜 +3 位作者 汤正好 江红 奚敏 臧国庆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422-424,共3页
目的联合检测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和白蛋白(ALB)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的血清水平变化,探讨三者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89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和35例健康成年人的血清RBP与PA水平,溴甲酚绿法检测血清AL... 目的联合检测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和白蛋白(ALB)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的血清水平变化,探讨三者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89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和35例健康成年人的血清RBP与PA水平,溴甲酚绿法检测血清ALB水平。结果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血清RBP、PA和ALB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RBP与PA水平呈正相关(r=0.743,P<0.01),血清RBP、PA亦分别与ALB水平呈正相关(r1=0.602,r2=0.529,P均<0.01)。结论血清RBP、PA和ALB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相关,可以作为反映肝功能损害程度的指标,而RBP与PA比ALB能更灵敏地反映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变化。三者联合检测能更好地判断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黄醇结合蛋白 前白蛋白 白蛋白 乙肝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与肝纤维化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毅 汤正好 臧国庆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304-306,共3页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指肝脏由于受慢性炎症或其他原因损伤所致的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合成大于降解而导致肝内ECM过度沉积的病理生理过程,是各种慢性肝病重要的病理特征,也...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指肝脏由于受慢性炎症或其他原因损伤所致的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合成大于降解而导致肝内ECM过度沉积的病理生理过程,是各种慢性肝病重要的病理特征,也是肝硬化发生的必经中间环节。各种细胞因子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形成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相互作用,共同参与肝纤维化。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细胞因子,可以在多个环节促进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肝纤维化 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细胞因子网络 matrix 病理生理过程 factor 细胞外基质 慢性炎症 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2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9
4
作者 胡微微 赵玉武 +3 位作者 潘庆春 奚敏 汤正好 臧国庆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693-696,共4页
目的观察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与治疗原则,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进展。方法对26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其治疗经验。结果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头痛、发热... 目的观察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与治疗原则,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进展。方法对26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其治疗经验。结果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头痛、发热,脑脊液乳胶凝集试验阳性,其中21例脑脊液墨汁染色可见新型隐球菌生长。经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氟康唑治疗,总有效率达76.92%(20/26);4例早期采用两性霉素B联合伏立康唑治疗的患者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率高,脑脊液乳胶凝集试验阳性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可减少误诊率。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氟康唑均为一线抗真菌药物,联合用药可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隐球菌性 两性霉素B 药物疗法 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yb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张荣贵 汤正好 +2 位作者 冯洁 臧国庆 余永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研究c-myb基因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5例HCC组织、55例癌旁组织、12例肝硬化组织和11例正常肝组织中c-my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癌组织相对于正常的肝组织,癌旁组... 目的研究c-myb基因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5例HCC组织、55例癌旁组织、12例肝硬化组织和11例正常肝组织中c-my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癌组织相对于正常的肝组织,癌旁组织相对于肝硬化组织,c-myb蛋白的表达明显增高(P=0.000)。结论提示,c-myb过表达是HCC发病中的早期事件,在HC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c-myb的表达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c—myb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P-HBcAg18-27-Tapasin融合蛋白胞内转导功能的检测 被引量:6
6
作者 刘红红 陈小华 +4 位作者 周丽芹 刘雪妮 余永胜 臧国庆 汤正好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观察融合蛋白CTP-HBcAg18-27-Tapasin在抗原提呈细胞内的转导功能。方法:体外分离培养近交系BALB/c小鼠髓源性DC,加入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4培养5d,再加入脂多糖诱导DC成熟。不同剂量的CTP-HBcAg18-27-Tap... 目的:观察融合蛋白CTP-HBcAg18-27-Tapasin在抗原提呈细胞内的转导功能。方法:体外分离培养近交系BALB/c小鼠髓源性DC,加入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4培养5d,再加入脂多糖诱导DC成熟。不同剂量的CTP-HBcAg18-27-Tapasin及RP-MI-1640培养液加入细胞培养介质中,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免疫荧光在细胞内的分布及定位,并对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进一步以West-ern blot观察不同组细胞中Tapasin表达的差异来检测CTP-HBcAg18-27-Tapasin的转导效率。结果:成功体外诱导培养并鉴定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免疫荧光法证实CTP-HBcAg18-27-Tapasin能够穿透树突状细胞膜进入细胞质,而不能进入细胞核,且荧光强度50μg/L CTP-HB-cAg18-27-Tapasin组依次高于10μg/L CTP-HBcAg18-27-Tapasin组和空白组,Western blot也证实CTP-HBcAg18-27-Tapasin能够穿透细胞膜进入树突状细胞,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P-HBcAg18-27-Tapasin具有穿透树突状细胞膜定位于胞浆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P HBcAg18-27 Tapasin转导 突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21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潘庆春 余永胜 +2 位作者 汤正好 奚敏 臧国庆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90-194,共5页
目的:检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1(IL-21)水平及肝功能、HCV-RNA,探讨血清IL-21水平变化与肝功能各项参数及HCV-RNA的关系,研究IL-21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2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1... 目的:检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1(IL-21)水平及肝功能、HCV-RNA,探讨血清IL-21水平变化与肝功能各项参数及HCV-RNA的关系,研究IL-21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2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IL-21的水平。同时检测患者HCV-RNA、肝功能等指标,并与患者的其他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2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LT升高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21显著高于ALT正常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且其血清IL-21水平与ALT、AST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647,P<0.01;r=0.591,P<0.01);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21水平与HCV-RNA水平无显著相关性。结论:IL-21与慢性丙型肝炎肝脏炎症密切相关,是反应慢性丙型肝炎炎症程度的灵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1 病毒性肝炎 丙型 慢性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链球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徐敏 张建华 臧国庆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52-156,共5页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耐药机制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LA-4 siRNA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余永胜 吴昊 +1 位作者 汤正好 臧国庆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5期553-558,共6页
目的:观察化学合成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 4,CTLA-4)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干扰后对细胞因子IFN-... 目的:观察化学合成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 4,CTLA-4)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干扰后对细胞因子IFN-γ、IL-2和IL-4分泌的影响,探讨CTLA-4对慢性乙型肝炎的T细胞免疫调节作用。方法:检测CHB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TLA-4,观察其与HBV-DNA的相关性(P<0.05);根据人淋巴细胞CTLA-4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CTLA-4 siRNA及阴性对照siRNA(siR-NA-co),电穿孔法转染CHB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PCR)方法检测淋巴细胞CTLA-4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淋巴细胞CTLA-4蛋白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IFN-γ、IL-2和IL-4分泌。结果:CHB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TLA-4表达量与血清HBV-DNA载量有关;CTLA-4 siRNA转染CHB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后,CTLA-4 mRNA及CTLA-4蛋白表达均受到抑制,IFN-γ、IL-2分泌增加,与阴性对照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L-4分泌没有变化,与阴性对照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B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TLA-4表达一定程度抑制免疫反应,利于HBV-DNA的复制;利用siRNA在mRNA水平抑制CHB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TLA-4的表达,能够诱导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分泌增加,对Th2型细胞因子IL-4无影响。说明抑制CTLA4有助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细胞免疫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SIRNA TH1/TH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Sp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0
作者 冯洁 汤正好 余永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转录因子Sp1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对肝癌细胞中Sp1 mRNA转录表达的影响,探讨Sp1在HCC中表达的意义及其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1例HCC组织与10例良性病变而切除的正常肝... 目的通过研究转录因子Sp1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对肝癌细胞中Sp1 mRNA转录表达的影响,探讨Sp1在HCC中表达的意义及其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1例HCC组织与10例良性病变而切除的正常肝组织中转录因子Sp1进行蛋白检测;体外培养肝癌细胞株HepG2,施加外源性TGFβ1,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HepG2细胞中Sp1 mRNA的表达,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受到干预后的凋亡情况。结果 Sp1蛋白在HCC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施加外源性TGFβ1与对照组相比HepG2细胞Sp1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且HepG2细胞凋亡率随着TGFβ1浓度的增高而上升。结论 Sp1蛋白在HCC中的过表达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TGFβ1诱导肝癌细胞凋亡,而Sp1基因的抑制在TGFβ1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Sp1转录因子 肝细胞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老年肝功能异常病因及临床特点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明芬 汤正好 +4 位作者 余永胜 江红 奚敏 张韡 臧国庆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61-263,共3页
目的收集甲~戊型肝炎标志物阴性的老年肝功能异常患者246例,分析其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检测甲~戊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EB病毒等非嗜肝病毒抗体、及自身抗体水平,并行腹部B超或CT等影像学检查。对照组分别为甲~戊型老年病毒性肝炎17... 目的收集甲~戊型肝炎标志物阴性的老年肝功能异常患者246例,分析其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检测甲~戊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EB病毒等非嗜肝病毒抗体、及自身抗体水平,并行腹部B超或CT等影像学检查。对照组分别为甲~戊型老年病毒性肝炎177例、肝炎标志物阴性青中年肝功能异常40例。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结果肝炎标志物阴性老年肝功能异常发生率高,达58.26%。其中位居前4位的病因依次为:病因不明者27.64%,胆源性肝损21.54%,自身免疫紊乱伴肝损20.33%,EB病毒等非嗜肝病毒感染15.04%,和青中年组相比上述病因构成无差别(P〉0.05);脂肪肝比例(2.85%)低于青年对照组(P〈0.05)。腹胀、肝掌阳性比例高于老年肝炎组(P〈0.05),尿黄、纳差比例高于青中年肝炎阴性组(P〈0.05)。临床类型多为急性肝损(81.71%),慢性肝损、肝衰竭、肝硬化发生率低于老年病毒性肝炎组(P〈0.05),但和青中年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肝功能异常由非病毒性肝炎引起者所占比例较高;临床表现、疾病严重程度比老年病毒性肝炎组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异常 老年人 病因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断Notch1信号通路对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雪妮 裴金仙 +2 位作者 李小亮 臧国庆 余永胜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74-179,共6页
目的:观察阻断Notch1信号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bet表达,Th1和Th2型细胞因子表达以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细胞毒活性的影响,探讨Notch1信号通路在调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目的:观察阻断Notch1信号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bet表达,Th1和Th2型细胞因子表达以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细胞毒活性的影响,探讨Notch1信号通路在调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PBMC随机分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给予抗-Notch1,IgG2b和RPMI-1640培养液,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PCR)检测各组T-bet 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2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分泌水平,采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CTL对靶细胞HepG2.2.15细胞毒活性的变化。结果:用抗体阻断Notch1信号通路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PBMC中T-bet mRNA表达增强,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IL-2浓度增高,而Th2型细胞因子IL-4和IL-10浓度减少,且CTL细胞毒活性明显增强,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阻断Notch1信号通路可增强慢性乙肝患者PBMC中T-bet mRNA表达,使Th1型细胞因子分泌增加,Th2型细胞因子分泌减少,且使CTL细胞毒活性增强,说明阻断Notch1信号通路可增强慢性乙肝患者T细胞免疫反应,Notch1信号通路可能参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机体的免疫耐受,且可能与T-bet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肝 NOTCH1 T细胞免疫 T-BET C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因子与肝纤维化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胡微微 臧国庆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69-70,共2页
关键词 促肝细胞生长因子 肝纤维化 促生长作用 成熟肝细胞 生物学功能 细胞因子 实验研究 进展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伴侣Tapasin在介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唐余燕 陈小华 余永胜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2期212-216,共5页
病毒及肿瘤细胞的清除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特异性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CTL通过T细胞受体(TCR)特异性识别病毒肽段并通过MHC-I类分子提呈引起感染细胞融解,经典MHC-I类分子在内质网内的装配要求有抗原肽配体和β2微球蛋白(β2m)的存... 病毒及肿瘤细胞的清除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特异性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CTL通过T细胞受体(TCR)特异性识别病毒肽段并通过MHC-I类分子提呈引起感染细胞融解,经典MHC-I类分子在内质网内的装配要求有抗原肽配体和β2微球蛋白(β2m)的存在,而这一过程需要伴侣分子(chaperones)如Tapasin的参与。Tapasin是抗原递呈相关转运体(TAP)相关蛋白的基因产物,与MHC-I类分子同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在介导特异性CTL反应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简述了Tapasin分子结构特征、在介导特异性CTL反应中的作用及与疾病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PASIN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MHC-I类分子 抗原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_4^+CD_(25)^+调节性T细胞在病毒性肝炎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奚敏 张瑞祺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57-459,共3页
关键词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慢性病毒性肝炎 TH1/TH2细胞 自身反应性T细胞 免疫抑制效应 免疫功能异常 丙型肝炎病毒 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1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洁 余永胜 臧国庆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60-462,共3页
关键词 肝脏疾病 转录因子SP1 SP1 信号转导通路 生物学效应 细胞癌变 细胞内 新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P-HBcAg_(18-27)-Tapasin联合佐剂CpG ODN免疫转基因小鼠的免疫应答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姗姗 唐余燕 +5 位作者 陈小华 张毅 王洁玲 汤正好 臧国庆 余永胜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3期271-276,共6页
目的:观察以非甲基化寡聚脱氧核苷酸基序(CpG oligodeoxynucleotides,CpG ODN)为佐剂联合融合蛋白胞质转导肽(CTP)-HBc Ag18-27-Tapasin免疫乙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B virus,HBV)转基因小鼠的免疫反应。方法:HBV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5组... 目的:观察以非甲基化寡聚脱氧核苷酸基序(CpG oligodeoxynucleotides,CpG ODN)为佐剂联合融合蛋白胞质转导肽(CTP)-HBc Ag18-27-Tapasin免疫乙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B virus,HBV)转基因小鼠的免疫反应。方法:HBV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5组,实验组:CTP-HBc Ag18-27-Tapasin+CpG ODN组,对照组:CTP-HBc Ag18-27-Tapasin,干扰素(IFN-α)组,CpG ODN组,空白组为生理盐水组。融合蛋白及CpG ODN经肌肉注射免疫小鼠,流式细胞仪检测病毒特异性T细胞反应(HBV-specific cytotoxic T cell,CTL)变化,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 Ag)水平,ELISA检测T淋巴细胞培养上清白介素(IL)-2、γ-干扰素(IFN-γ)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RT-PCR)检测HBV DNA水平,免疫组化观察HBV转基因小鼠肝脏中HBs Ag水平。结果:CTP-HBc Ag18-27-Tapasin+CpG ODN组中IFN-γ+CD8+双阳性T细胞百分比增高,细胞培养上清IL-2、IFN-γ水平升高,肝脏病理显示炎性细胞增多,免疫组化显示HBs Ag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同时对血清HBs Ag及HBV DNA水平进行比较,CTP-HBc Ag18-27-Tapasin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CpG-ODN作为佐剂可以增强融合蛋白CTP-HBc Ag18-27-Tapasin诱导的HBV转基因小鼠抗病毒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质转导肽 抗病毒反应 佐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在慢性乙肝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余燕 李丹 余永胜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9期1062-1066,共5页
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内持续存在的机制复杂,其中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是病毒不能有效清除的重要原因。树突状细胞在清除病毒及肿瘤免疫中发挥激活特异性免疫的效应。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是树突状细胞的一个亚型,它是体内产生IFN-α的... 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内持续存在的机制复杂,其中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是病毒不能有效清除的重要原因。树突状细胞在清除病毒及肿瘤免疫中发挥激活特异性免疫的效应。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是树突状细胞的一个亚型,它是体内产生IFN-α的最主要细胞,并放大对病原体的免疫杀伤效应,从而在抗病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中pDCs的功能和数量都有所降低,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不能有效清除有关。本文简述了pDCs基本功能及可能参与慢性乙型肝炎的有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Ⅰ型干 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性抗HBc单链抗体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细胞内表达 被引量:1
19
作者 汤正好 臧国庆 +4 位作者 马会慧 余永胜 江红 李刚 姚集鲁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15-918,共4页
目的构建人源性抗HBc单链抗体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细胞内表达。方法采用DNA重组技术将特异性人源性抗HBc单链抗体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转染HepG2细胞,经G418筛选细胞,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抗HBc单链抗体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 目的构建人源性抗HBc单链抗体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细胞内表达。方法采用DNA重组技术将特异性人源性抗HBc单链抗体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转染HepG2细胞,经G418筛选细胞,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抗HBc单链抗体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情况,并用ELISA法检测HBc单链抗体基因的细胞内表达。结果成功地构建了人源性抗HBc单链抗体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pG2细胞并筛选后,经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ELISA检测细胞内表达的单链抗体片段具有HBcAg结合活性。结论人源性抗HBc单链抗体的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并在细胞内成功表达,为胞内抗HBc单链抗体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核心蛋白 乙型 基因表达 HEPG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及其配体在慢性乙肝免疫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赖静兰 臧国庆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43-145,共3页
关键词 慢性持续感染 乙肝免疫 PD-1 T淋巴细胞功能 HBV特异性 配体 慢性乙肝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