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醇沉淀法去除人血清清蛋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潘俊 罗晓阳 陈海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10期1034-1035,1039,共3页
目的:探索应用乙醇沉淀法选择性去除人血清清蛋白的效果。方法:正常血清标本与肺腺癌患者血清标本各8份,均用乙醇沉淀法去除清蛋白,低丰度蛋白与原血清样本蛋白等量上样行一维凝胶电泳分析,并对去除清蛋白后标本进行清蛋白定量检测。结... 目的:探索应用乙醇沉淀法选择性去除人血清清蛋白的效果。方法:正常血清标本与肺腺癌患者血清标本各8份,均用乙醇沉淀法去除清蛋白,低丰度蛋白与原血清样本蛋白等量上样行一维凝胶电泳分析,并对去除清蛋白后标本进行清蛋白定量检测。结果:一维凝胶电泳显示,清蛋白大部分被清除,显示出低丰度蛋白,正常血清与肺腺癌患者血清低丰度蛋白一维电泳无明显差异,两组标本平均清蛋白含量为(5.88±0.35)g/L和(5.50±0.53)g/L。结论:乙醇沉淀法可有效去除人血清中的清蛋白,为进一步行血清蛋白质组学分析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蛋白 沉淀法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和内皮抑素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异 赵天成 +1 位作者 高宗礼 王修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3期24-26,共3页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和内皮抑素(endostatin,ES)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和内皮抑素(endostatin,ES)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38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用ELISA法检测其术前血清VEGFR-2、ES水平,分析二者相关性,并分析它们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内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临床分期相关性及意义。结果:患者血清ES水平为(20.29±6.10)μg/L,VEGFR-2水平为(7.42±4.28)μg/L,ES表达水平与VEGFR-2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ES与肺癌病灶内MVD呈直线负相关关系(r=-0.867,r2=0.752),直线回归方程为Y=32.002-0.499X(μg/L)(P<0.001);ES、VEGFR-2表达水平与其他临床特征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胸外科NSCLC患者外周血ES水平可能影响肺癌病灶内肿瘤内血管密度,从而影响肿瘤的生长,VEGFR-2、ES可能无法单独作为接受手术治疗NSCLC患者分期及预后判断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内皮抑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A,PLA,PGLA碱处理改性及降解性能 被引量:6
3
作者 房美函 王碧峤 +1 位作者 吕志前 张佩华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0-395,共6页
采用NaOH对聚乙交酯(polyglycolic acid,PGA)、聚丙交酯(polylactic acid,PLA)及聚乙交酯丙交酯(poly(L-lactide-co-glycolide),PGLA)纤维进行处理.将一定量的试样纤维置于温度为37℃和pH值为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进行3周的体外... 采用NaOH对聚乙交酯(polyglycolic acid,PGA)、聚丙交酯(polylactic acid,PLA)及聚乙交酯丙交酯(poly(L-lactide-co-glycolide),PGLA)纤维进行处理.将一定量的试样纤维置于温度为37℃和pH值为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进行3周的体外降解试验.通过测定纤维熔点、接触角、质量损失、强力损失以及纤维表面形态,对PGA,PLA及PGLA纤维碱处理后的热力学降解性能进行研究探讨.研究表明,碱处理后PLA的熔点略有升高,PGA和PGLA的熔点略有降低,3种纤维的水接触角、质量和强力减小;降解过程中PGA和PGLA的质量损失和强力损失显著,而PLA变化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交酯(PGA) 聚丙交酯(PLA) 聚乙交酯丙交酯(PGLA) 碱处理改性 体外降解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成型肋骨锁定钛板联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老年多发性肋骨骨折 被引量:14
4
作者 桑宏阳 邬松 +3 位作者 范正洋 李谦平 成少飞 范坤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979-983,共5页
目的:探讨预成型肋骨锁定钛板内固定手术与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应用对于老年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221例老年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根据是否手术治疗,分为预成型肋骨锁定钛板联... 目的:探讨预成型肋骨锁定钛板内固定手术与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应用对于老年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221例老年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根据是否手术治疗,分为预成型肋骨锁定钛板联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组(手术组)102例,保守治疗组(非手术组)119例。手术组中男58例,女44例;年龄60~85(67.2±3.6)岁;肋骨骨折3~12(5.3±2.1)处。非手术组中男66例,女53例;年龄60~84(66.8±3.2)岁;肋骨骨折2~11(6.1±2.3)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顺利出院。手术组患者肺部感染(P=0.028),肺不张(P=0.032),呼吸衰竭(P=0.026),主动下床时间(P=0.040),骨折愈合时间(P=0.035),住院时间(P=0.043),治疗后3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P=0.028),治疗后5 d VAS(P=0.032),治疗后7 d VAS(P=0.019),术后3个月最大自主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P=0.042),1 s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P=0.035)以及术后6个月MVV(P=0.021),FEV1(P=0.026)均优于非手术治疗组。结论:对于老年严重多发肋骨骨折的患者,预成型肋骨锁定钛板与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的联合应用与非手术治疗相比较,能够及时有效镇痛,恢复胸廓稳定性,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肺部感染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预成型肋骨锁定钛板治疗老年多发性肋骨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锁定钛板 超声 胸椎旁神经阻滞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