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肉瘤肺转移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及生存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吴伟铭 杨异 +3 位作者 高宗礼 何伟伟 赵天成 林海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74-778,共5页
背景与目的:骨肉瘤术后肺转移常见,肺转移瘤切除术治疗各种恶性肿瘤肺转移的疗效上已得到肯定。本研究探讨肺转移瘤切除术治疗骨肉瘤肺转移的可行性,分析接受了手术治疗的骨肉瘤肺转移患者生存状况与其临床资料关系,以筛选适合的患者接... 背景与目的:骨肉瘤术后肺转移常见,肺转移瘤切除术治疗各种恶性肿瘤肺转移的疗效上已得到肯定。本研究探讨肺转移瘤切除术治疗骨肉瘤肺转移的可行性,分析接受了手术治疗的骨肉瘤肺转移患者生存状况与其临床资料关系,以筛选适合的患者接受肺转移瘤切除术。方法:通过电话随访方式了解29例骨肉瘤转移患者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接受肺转移瘤切除手术后的生存状况。总结这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这组患者在一般临床特征、转移瘤数目及类型、外科治疗方式因素下的生存曲线差异状况。通过COX回归模型研究这些因素与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29例骨肉瘤肺转移患者2年生存率为46.52%。手术期间无死亡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出现。肺转移瘤数目≤3的患者与>4的患者之间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转移瘤类型与外科手术切除方式对患者的生存状况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对患者的生存状况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肺转移瘤数目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41)。结论:肺转移瘤切除术对于骨肉瘤肺转移患者具有可以接受的手术后风险。不同转移瘤数目对骨肉瘤肺转移的生存时间有影响。不推荐胸腔镜作为骨肉瘤肺转移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肺转移 手术治疗 生存率 预后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scle-Sparing开胸术与后外侧开胸术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吴伟铭 陈海泉 +3 位作者 周建华 孙艺华 周贤 罗晓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1-195,共5页
背景与目的:后外侧开胸术(posterolateral thoracotomy,PT)是肺癌手术常用术式,创伤较大。Muscle-Sparing开胸术(MST)是一种新的开胸方法。以往研究均着重于比较两种开胸术对手术时间的影响、手术后疼痛程度及恢复程度。考虑到肿瘤患者... 背景与目的:后外侧开胸术(posterolateral thoracotomy,PT)是肺癌手术常用术式,创伤较大。Muscle-Sparing开胸术(MST)是一种新的开胸方法。以往研究均着重于比较两种开胸术对手术时间的影响、手术后疼痛程度及恢复程度。考虑到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开胸术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通过比较两种开胸术患者手术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了解两种开胸术之间的差别。方法:选取50例因肺癌而准备接受病肺切除患者。根据临床资料将患者分成MST组和PT组,每组各25例,并测定围术期免疫功能。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1天、术后第1、3和7天在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红细胞免疫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分组和手术前免疫功能差异无显著性。手术后MST组患者免疫功能高于PT组,结果显示术后第1天MST组和PT组的NK细胞分别为19±7和13±9,CD4T细胞分别为29±9和23±9,RBC C3b R分别为6.7±2.3和4.8±2.3;RBC ICR分别为为15.4±2.9和13.6±2.8;术后第3天,MST组和PT组的CD4T细胞分别为35±9和29±10,IgG分别为10±3和8.8±2.2,IgA分别为2.1±1.1和1.6±0.9;RBC C3bRR分别为8.2±2.6和6±3;术后第7天MST组和PT组的IgG分别为11±3和9.4±2.3,以上每两组的数据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MST与PT相比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术后能使患者的免疫功能尽早得到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开胸术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红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岁及以上高龄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临床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毛建强 庄瑜 +2 位作者 樊永亮 袁忠祥 吕志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80-1383,共4页
目的总结≥80岁高龄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围手术期治疗经验。方法 56例≥80岁高龄患者于体外循环中度低温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分析其手术情况、并发症情况和随访情况。结果 56例患者中,4例术后早期死亡,52例(92.9%)康复... 目的总结≥80岁高龄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围手术期治疗经验。方法 56例≥80岁高龄患者于体外循环中度低温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分析其手术情况、并发症情况和随访情况。结果 56例患者中,4例术后早期死亡,52例(92.9%)康复出院。术后发生并发症23例,主要为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恶性心律失常、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等。42例患者随访时间超过2年。术后2年,患者心功能分级Ⅱ级31例,Ⅲ级11例;左心房内径和肺动脉压均显著小于术前(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使≥80岁高龄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心脏瓣膜病 瓣膜置换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移植静脉再狭窄模型构建的标准化步骤及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小文 胡嘉彪 +3 位作者 何向军 冯波 黄春 吕志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68-1574,共7页
目的·探讨缝合法建立移植静脉再狭窄动物模型的标准化步骤,并通过动物实验对其有效性进行验证。方法·32只雌性SD大鼠,采用颈外静脉移植颈动脉的方法构建移植静脉再狭窄模型,对建模步骤进行优化。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H-E染色... 目的·探讨缝合法建立移植静脉再狭窄动物模型的标准化步骤,并通过动物实验对其有效性进行验证。方法·32只雌性SD大鼠,采用颈外静脉移植颈动脉的方法构建移植静脉再狭窄模型,对建模步骤进行优化。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建模成功率及建模效果。结果·32只SD大鼠均顺利完成桥静脉移植手术,术中无死亡。随访45 d,除1例发生术后桥静脉内血栓形成外,其余均通畅,无血栓形成及坏死,建模成功率达96.8%。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术后14 d,再生的血管内皮几乎完全覆盖吻合口及缝线,血管内膜可见不规则隆起,为内膜增生所致。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显示:术后第21、45 d移植静脉狭窄形成后,与对侧正常颈动脉相比,吻合口的收缩期流速峰值明显升高,术后45 d更为显著。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典型的移植静脉再狭窄病理改变,增生内膜厚度和面积明显增加。结论·建立的移植静脉再狭窄建模标准化步骤经实验评估验证,其建模成功率高且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狭窄 内膜增生 静脉移植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聚碳酸酯共聚物涂层紫杉醇洗脱支架预防小型猪血管支架内再狭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丁付燕 吕志前 +4 位作者 邹榕江 张祎 郭清奎 李速明 杨建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1年第1期38-43,共6页
目的评价生物可降解聚乳酸聚碳酸酯共聚物(PTDLA)涂层紫杉醇洗脱支架预防小型猪血管支架内再狭窄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27只小型猪以体质量编号随机分入裸支架(BMS)组、单纯PTDLA涂层支架(POLY)组和PTDLA涂层紫杉醇洗脱支架(PACL)组... 目的评价生物可降解聚乳酸聚碳酸酯共聚物(PTDLA)涂层紫杉醇洗脱支架预防小型猪血管支架内再狭窄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27只小型猪以体质量编号随机分入裸支架(BMS)组、单纯PTDLA涂层支架(POLY)组和PTDLA涂层紫杉醇洗脱支架(PACL)组。各组均包括1、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终点的小型猪各3只。每只小型猪于双侧股动脉各置入同种支架1枚。至观察终点,复查血管造影并处死取材,通过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内膜增生及炎症情况。结果共54枚支架成功置入27只小型猪股动脉,术后均健康存活。术后即刻及处死前血管造影示各相关动脉均通畅,无支架内血栓、移位及其他并发症。1个月时,3组中PACL组内膜厚度最小[(133±26)μm比(280±54)μm和(284±46)μm,P<0.05];管腔面积最大[(3.92±0.32)mm^2比(2.86±0.24)mm^2和(2.78±0.22)mm^2,P<0.05]。3个月时,3组反映内膜增生的各项指标均加重,仍以PACL组内膜厚度最小[(190±21)μm比(374±40)μm和(334±30)μm,P<0.01],管腔面积最大[(3.68±0.30)mm^2比(2.40±0.20)mm^2和(2.55±0.23)mm^2,P<0.01]。6个月时,3组内膜增生均进一步加重,PACL组内膜厚度最小,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8±28)μm比(440±45)μm和(408±39)μm,P=0.13];剩余管腔面积最大,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2.83±0.25)mm^2比(2.17±0.23)mm^2和(2.30±0.18)mm^2,P=0.12]。结论采用可降解PTDLA涂层的紫杉醇洗脱支架可以安全有效地抑制健康小型猪血管支架置入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的内膜增生,保持管腔面积,预防血管支架内再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药物评价 生物降解 环境 聚乳酸-聚碳酸酯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沉淀法去除人血清清蛋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潘俊 罗晓阳 陈海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10期1034-1035,1039,共3页
目的:探索应用乙醇沉淀法选择性去除人血清清蛋白的效果。方法:正常血清标本与肺腺癌患者血清标本各8份,均用乙醇沉淀法去除清蛋白,低丰度蛋白与原血清样本蛋白等量上样行一维凝胶电泳分析,并对去除清蛋白后标本进行清蛋白定量检测。结... 目的:探索应用乙醇沉淀法选择性去除人血清清蛋白的效果。方法:正常血清标本与肺腺癌患者血清标本各8份,均用乙醇沉淀法去除清蛋白,低丰度蛋白与原血清样本蛋白等量上样行一维凝胶电泳分析,并对去除清蛋白后标本进行清蛋白定量检测。结果:一维凝胶电泳显示,清蛋白大部分被清除,显示出低丰度蛋白,正常血清与肺腺癌患者血清低丰度蛋白一维电泳无明显差异,两组标本平均清蛋白含量为(5.88±0.35)g/L和(5.50±0.53)g/L。结论:乙醇沉淀法可有效去除人血清中的清蛋白,为进一步行血清蛋白质组学分析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蛋白 沉淀法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移植与心肌修复的研究现状
7
作者 丁付燕 吕志前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1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前,冠心病的治疗已取得较大进步,但梗死后的心肌无法再生或再生有限,心肌细胞数量减少,心肌结构完整性遭到破坏,心肌梗死及其导致的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将持续危害人类生命健康。
关键词 心肌修复 细胞移植 心血管疾病 细胞数量 结构完整 人类生命 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A,PLA,PGLA碱处理改性及降解性能 被引量:6
8
作者 房美函 王碧峤 +1 位作者 吕志前 张佩华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0-395,共6页
采用NaOH对聚乙交酯(polyglycolic acid,PGA)、聚丙交酯(polylactic acid,PLA)及聚乙交酯丙交酯(poly(L-lactide-co-glycolide),PGLA)纤维进行处理.将一定量的试样纤维置于温度为37℃和pH值为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进行3周的体外... 采用NaOH对聚乙交酯(polyglycolic acid,PGA)、聚丙交酯(polylactic acid,PLA)及聚乙交酯丙交酯(poly(L-lactide-co-glycolide),PGLA)纤维进行处理.将一定量的试样纤维置于温度为37℃和pH值为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进行3周的体外降解试验.通过测定纤维熔点、接触角、质量损失、强力损失以及纤维表面形态,对PGA,PLA及PGLA纤维碱处理后的热力学降解性能进行研究探讨.研究表明,碱处理后PLA的熔点略有升高,PGA和PGLA的熔点略有降低,3种纤维的水接触角、质量和强力减小;降解过程中PGA和PGLA的质量损失和强力损失显著,而PLA变化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交酯(PGA) 聚丙交酯(PLA) 聚乙交酯丙交酯(PGLA) 碱处理改性 体外降解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西兰兔静脉移植内膜增生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9
作者 曹博军 王小文 +1 位作者 邹榕江 吕志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35-1439,共5页
目的·构建新西兰兔自体静脉移植模型,观察移植术后不同时间段桥静脉内膜增生的变化情况。方法·取10周龄雌性新西兰兔35只,随机分成5组,即术后7 d组、术后14 d组、术后28 d组、术后60 d组、正常对照组,每组7只。建立颈外静脉... 目的·构建新西兰兔自体静脉移植模型,观察移植术后不同时间段桥静脉内膜增生的变化情况。方法·取10周龄雌性新西兰兔35只,随机分成5组,即术后7 d组、术后14 d组、术后28 d组、术后60 d组、正常对照组,每组7只。建立颈外静脉颈总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动物模型,并对模型构建的步骤进行优化。应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观察静脉移植术后内膜增生情况及平滑肌细胞标志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情况,评估模型构建效果。结果·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28只新西兰兔均顺利完成静脉移植手术。术后桥静脉取材发现,除术后7 d组内有1例发生桥静脉坏死,其余新西兰兔的桥静脉均通畅,成功率为96.4%(27/28)。H-E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静脉移植术后各时间组桥静脉内膜厚度均明显增加(均P=0.000),α-SMA荧光表达强度均明显增强。结论·新西兰兔静脉移植内膜增生模型构建的成功率较高、重复性较好,其为静脉移植术后再狭窄机制的研究及防治提供了理想的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静脉移植 内膜增生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