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妇产科常见医疗过错的反思与防范 被引量:2
1
作者 戴钟英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416-422,共7页
教师和医生是各种行业中最重要又是最受人尊敬的职业,同时也是需要有高度责任心的职业。笔者作为教师,又是妇产科医生,反思60多年的临床医学和教学工作,加上20多年的司法鉴定工作,深深地认识到临床医学这门职业对社会、对家庭的重要性... 教师和医生是各种行业中最重要又是最受人尊敬的职业,同时也是需要有高度责任心的职业。笔者作为教师,又是妇产科医生,反思60多年的临床医学和教学工作,加上20多年的司法鉴定工作,深深地认识到临床医学这门职业对社会、对家庭的重要性。虽然说“人非圣贤”,从事各行各业都不可避免犯一些错误,但与其他职业不同的是,医务人员犯下的错误往往是难以修复的,甚至是不可挽回的,而成为终身的遗憾。为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谈谈对妇产科常见医疗过错的认识和体会,以期为此类案件的鉴定和临床医疗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妇产科 医疗差错 防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底三维超声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女性盆膈裂孔的影响 被引量:29
2
作者 吴氢凯 张荣 +5 位作者 程慧 冯洁 应涛 李勤 罗来敏 惠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5-619,共5页
目的采用经会阴盆底实时三维超声观察不同分娩方式的女性产后盆膈裂孔解剖结构的重塑状态。方法选取定期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单胎初产妇82例,于产后6~12周行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其中阴道分娩组55例,又分为自然分娩组(n=44)和产钳... 目的采用经会阴盆底实时三维超声观察不同分娩方式的女性产后盆膈裂孔解剖结构的重塑状态。方法选取定期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单胎初产妇82例,于产后6~12周行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其中阴道分娩组55例,又分为自然分娩组(n=44)和产钳分娩组(n=11);剖宫产分娩组27例。观察各组妇女的盆膈裂孔形态结构及特征,测量其在静息、Valsalva动作和缩肛动作3种状态下的盆膈裂孔参数及膀胱颈最大移动度。结果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图像显示,产后妇女的盆膈裂孔两侧耻骨直肠肌结构较模糊,部分产妇单侧或双侧耻骨直肠肌从耻骨联合处撕脱。盆膈裂孔内的结构模糊,部分可观察到膀胱回声图像。在缩肛动作状态下,阴道分娩组产妇盆膈裂孔各参数明显大于剖宫产组(P<0.05);而静息和Valsalva动作状态下,两组产后盆膈裂孔各参数基本一致(P>0.05);阴道分娩组的膀胱颈最大移动度明显大于剖宫产组[(15.3±3.8)mmvs(11.7±3.6)mm](P<0.01)。自然分娩组和产钳分娩组的产后盆膈裂孔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产钳分娩组的膀胱颈最大移动度明显大于阴道自然分娩组[(21.2±2.9)mmvs(16.1±3.0)mm](P<0.01)。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妇女产褥早期静息和Valsalva动作时盆膈裂孔大小无明显差异。阴道分娩妇女缩肛动作时盆膈裂孔明显增大;产钳分娩妇女的膀胱颈最大移动度较其他分娩方式的妇女明显增大,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盆底 妊娠 分娩方式 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阴道表面电极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妇女盆底肌力的影响 被引量:22
3
作者 冯洁 吴氢凯 +1 位作者 程慧 滕银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9-392,共4页
目的研究经阴道分娩及剖宫产分娩对产后妇女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将184例产妇根据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分娩组(n=59)、阴道自然分娩组(n=117)及产钳分娩组(n=8);于产后6~8周进行问卷调查,并应用Femiscan生物反馈治疗仪检测产后盆底肌力... 目的研究经阴道分娩及剖宫产分娩对产后妇女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将184例产妇根据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分娩组(n=59)、阴道自然分娩组(n=117)及产钳分娩组(n=8);于产后6~8周进行问卷调查,并应用Femiscan生物反馈治疗仪检测产后盆底肌力。同期选择20例年龄相当的已婚未育女性作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妇女盆底肌力的各项指标均高于产后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分娩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最强,产钳分娩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最差,两组盆底肌肉活力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分娩组及阴道自然分娩组产后左右两侧盆底肌肉活力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钳分娩组产妇左右两侧盆底肌肉活力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自然分娩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与产钳分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自然分娩产妇产后早期的盆底肌力与选择性剖宫产分娩产妇相当;产钳分娩产妇盆底肌力最差,可能与其第二产程时间过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分娩 阴道分娩 产钳分娩 女性盆底肌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继转移FTY720-DC对自然流产模型孕鼠胚胎丢失率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熊苗 朱洁萍 +3 位作者 李莉 刘阳 季玉琴 王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93-798,共6页
目的观察过继转移FTY720-树突状细胞(FTY720-DC)对自然流产模型孕鼠胚胎丢失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在诱导母胎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自然流产小鼠模型(CBA/J×DBA/2)及正常妊娠小鼠模型(CBA/J×BALB/c),分为6组... 目的观察过继转移FTY720-树突状细胞(FTY720-DC)对自然流产模型孕鼠胚胎丢失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在诱导母胎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自然流产小鼠模型(CBA/J×DBA/2)及正常妊娠小鼠模型(CBA/J×BALB/c),分为6组:正常妊娠模型组(CBA/J×BALB/c)、未干预自然流产模型组(CBA/J×DBA/2)、注射DC培养基(DCCM)的流产模型组、过继转移DC的流产模型组、注射FTY720的流产模型组、过继转移FTY720-DC的流产模型组。于妊娠第12~14日观察孕鼠胚胎丢失情况,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孕鼠外周血Treg、Th17细胞占单个核细胞的比例。结果过继转移FTY720-DC后孕鼠胚胎丢失率明显低于未干预或注射DCCM的流产模型组(P=0.00),与过继转移DC的流产模型组和注射FTY-720的流产模型组相比,其胚胎丢失率也明显下降(P=0.01);它与正常妊娠组胚胎丢失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继转移FTY720-DC后孕鼠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明显增高,Th17细胞比例明显降低,与未干预或注射DCCM的流产模型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与正常妊娠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继转移FTY720-DC能诱导妊娠免疫耐受,降低自然流产模型孕鼠的胚胎丢失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逆转了自然流产模型孕鼠Treg/Th17的失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Y720 树突状细胞 过继转移 自然流产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晚期雌、孕激素及其受体表达与压力性尿失禁的关系 被引量:8
5
作者 吴氢凯 毛笑园 +3 位作者 姜丽 冯洁 罗来敏 惠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0-614,共5页
目的研究妊娠晚期血清雌、孕激素水平及盆底组织雌、孕激素受体表达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关系。方法将阴道分娩的初产妇女71例分为SUI组(n=33)和非SUI组(n=38),于孕36~40周检测血清雌二醇(E2)、雌三醇(E3)、孕酮(P)水平。SUI组中的20... 目的研究妊娠晚期血清雌、孕激素水平及盆底组织雌、孕激素受体表达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关系。方法将阴道分娩的初产妇女71例分为SUI组(n=33)和非SUI组(n=38),于孕36~40周检测血清雌二醇(E2)、雌三醇(E3)、孕酮(P)水平。SUI组中的20例和非SUI组中的31例于胎儿娩出后,取会阴侧切口顶端最深部肌肉组织行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选取3例因外阴癌、直肠癌行手术治疗的女性非妊娠患者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盆底组织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结果 SUI组与非SUI组孕妇血清E2和E3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UI组孕妇血清P的质量浓度小于非SUI组[(184.7±48.2)μg/L和(223.2±93.5)μg/L](P<0.05)。病理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观察均发现,妊娠晚期妇女会阴深部平滑肌细胞有不同程度的空泡变性,肌纤维变细,细胞间质水肿。非SUI组平滑肌细胞ER和PR的强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SUI组(P<0.05);盆底横纹肌细胞不表达ER和PR。结论雌激素和孕激素对妊娠期盆底结构和功能均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压力性尿失禁 雌激素 孕激素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绝经期与绝经早期妇女骨密度及身体成分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陶敏芳 朱洁萍 章振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1587-1588,1591,共3页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与绝经早期妇女骨密度(BMD)和身体成分的变化,分析身体成分对BMD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3月在本院行健康体检的40~60岁围绝经期和绝经≤5年的妇女,记录身高和体质量,计算体质指数(BMI)。采用双能X线检测仪检测腰椎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与绝经早期妇女骨密度(BMD)和身体成分的变化,分析身体成分对BMD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3月在本院行健康体检的40~60岁围绝经期和绝经≤5年的妇女,记录身高和体质量,计算体质指数(BMI)。采用双能X线检测仪检测腰椎1~4和左侧股骨颈、大转子及全髋的BMD,以及全身脂肪含量和肌肉含量。结果符合条件的妇女共157例,其中围绝经期组69例,绝经早期组88例。绝经早期组身高明显低于围绝经期组〔(156.8±4.9)cm和(159.2±5.1)cm〕,BMI明显高于围绝经期组〔(24.2±2.8)kg/m2和(23.2±2.5)kg/m2〕;两组妇女的体质量、脂肪含量和肌肉含量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早期组腰椎1~4的BMD和股骨颈BMD均显著低于围绝经期组〔分别为(1.09±0.14)g/cm2和(1.19±0.15)g/cm2,(0.90±0.11)g/cm2和(0.94±0.12)g/cm2,P<0.05〕;两组妇女其他部位BMD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各部位BMD与肌肉含量均有相关性(P<0.05),BMI和脂肪含量与各部位BMD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绝经早期腰椎和股骨颈的BMD明显降低,而脂肪含量和肌肉含量的变化不明显。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工作应尽早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绝经后 骨密度 围绝经期 绝经早期 脂肪含量 肌肉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孕激素体内变化与产后抑郁的关系 被引量:8
7
作者 罗来敏 仇剑崟 +1 位作者 梅丽萍 徐芬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57-458,共2页
目的 :研究雌二醇 (E2 )、孕酮 (P)、催乳素(PRL)产前产后的变化对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38例孕妇产程开始与产后 72h的E2、P、PRL ,同时用Edinburgh产后抑郁量表 (EP DS)、Beck抑郁量表 (BDI)、一般健康问卷 (GHQ)... 目的 :研究雌二醇 (E2 )、孕酮 (P)、催乳素(PRL)产前产后的变化对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38例孕妇产程开始与产后 72h的E2、P、PRL ,同时用Edinburgh产后抑郁量表 (EP DS)、Beck抑郁量表 (BDI)、一般健康问卷 (GHQ)在产后d 3与d 4 2进行评定。结果 :产后d 3EPDS与BDI量表分显著高于产后d 4 2 (P <0 .0 0 1)。产后E2变化与EPDS、BDI量表分呈显著负相关 ,产后孕酮变化与产后d 4 2GHQ量表分呈显著正相关 ,PRL变化不恒定。结论 :产后雌激素水平过高、伴孕激素水平过低可能会诱发产后抑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效学 雌二醇 孕酮 催乳素 产后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6~24周空腹血糖预测妊娠期糖尿病的意义 被引量:42
8
作者 车荣华 黄亚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1-475,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6~24周空腹血糖(FPG)筛查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价值及对母儿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完成产前检查并分娩的2 20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研究对象分为GDM组和正常组,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及妊娠不同阶段FPG水平,采用... 目的探讨妊娠6~24周空腹血糖(FPG)筛查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价值及对母儿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完成产前检查并分娩的2 20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研究对象分为GDM组和正常组,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及妊娠不同阶段FPG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FPG诊断GDM的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DM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GDM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以及剖宫产、巨大儿、需要饮食运动控制、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比例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的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周<24周及孕周≥24周时的FPG值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GDM组FPG值在孕24周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FPG值在孕24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最佳的切点值在4.6 mmol/L,特异度为60.0%,灵敏度为68.4%,ROC曲线下面积为0.706(95%CI为0.673~0.739);且随着FPG值的升高,糖耐量试验阳性率明显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PG与GDM呈正相关(OR值为5.886,P=0.000,95%CI为4.193~8.262)。结论 GDM的不良妊娠结局与血糖水平密切相关,行FPG检查对GDM有预测意义;早期筛查FPG有利于对GDM进行早期干预,从而减少母儿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空腹血糖 妊娠结局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卵巢切除对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及身体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陶敏芳 戎融 +3 位作者 吴氢凯 滕银成 朱洁萍 胡云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46-1148,共3页
目的探讨双侧卵巢切除术对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身体成分及性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行双侧卵巢切除术的围绝经期患者33例(卵巢切除组),以同期更年期门诊自然绝经妇... 目的探讨双侧卵巢切除术对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身体成分及性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行双侧卵巢切除术的围绝经期患者33例(卵巢切除组),以同期更年期门诊自然绝经妇女35例为对照组,采用美国GE-Lunar-Prodigy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和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妇女在闭经6和12个月时的骨密度、脂肪含量、肌肉含量及性激素。结果两组妇女在闭经后6和12个月时,骨密度、脂肪含量、肌肉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闭经6个月时,卵巢切除组的雌二醇(E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4.79±22.17)U/Lvs(32.74±31.02U/L)](P<0.05);闭经后12个月时,卵巢切除组的E2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2:(8.09±4.38)U/Lvs(25.92±3.53)U/L;FSH:(64.88±18.39)U/Lvs(40.69±31.63)U/L](P<0.05)。结论围绝经期双侧卵巢切除后12个月内主要表现为E2和FSH改变,而E2水平的降低对骨密度、脂肪含量以及肌肉含量的影响并未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卵巢切除术 围绝经期 雌激素 身体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功能的评估 被引量:34
10
作者 王凤环 李华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4-368,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胰岛素抵抗状态及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变化。方法以接受产前检查并于孕24~28周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孕妇1 825例为研究对象,检测孕妇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相关指标。结果根...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胰岛素抵抗状态及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变化。方法以接受产前检查并于孕24~28周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孕妇1 825例为研究对象,检测孕妇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相关指标。结果根据75 g OGTT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组(NGT组)1 291例,GDM组534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GDM组分为GDM1组(n=322)、GDM2组(n=160)和GDM3组(n=52)。NGT组服糖后0.5~1 h血糖水平达峰值,而GDM各组于服糖后1 h血糖水平达峰值;GDM各组各时间点血糖水平均高于NGT组,且GDM病情越重血糖值愈高(P〈0.05)。NGT组胰岛素水平于服糖后1 h达到高峰;各GDM组均于服糖后2 h达到高峰,并明显高于其他时段,且病情越重胰岛素水平升高愈明显(P〈0.05)。与NGT组比较,各GDM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负荷后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CG)、糖负荷后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均明显增高,并且随着GDM病情的加重而逐渐升高(P〈0.05);而混合胰岛素敏感度(ISIcomp)降低(P〈0.05)。与NGT组比较,各GDM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糖负荷后30 min胰岛素净增值/葡萄糖净增值的比值(ΔI30/ΔG30)、动态胰岛素分泌指数(MBCI)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Stumvoll胰岛素分泌1相及2相指数较NGT组降低,且随病情加重而逐渐降低。结论 GDM孕妇胰岛素抵抗明显加剧,胰岛素早期分泌功能受损,且与病情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胰岛素 胰岛素抵抗 胰岛Β细胞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绝经期女性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6
11
作者 郑燕伟 陶敏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88-1092,共5页
睡眠障碍是围绝经期女性的常见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夜间觉醒次数增多、晨间早醒、醒后无法再入睡等,其原因可能与该时期出现的雌激素水平变化及其变化所导致的血管舒缩症状、情绪障碍等有关。绝经相关的睡眠障碍发生率受人种... 睡眠障碍是围绝经期女性的常见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夜间觉醒次数增多、晨间早醒、醒后无法再入睡等,其原因可能与该时期出现的雌激素水平变化及其变化所导致的血管舒缩症状、情绪障碍等有关。绝经相关的睡眠障碍发生率受人种、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患慢性疾病和药物治疗等情况的影响差异较大。绝经睡眠障碍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其中激素替代治疗有一定的疗效。该文就围绝经期女性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诱导因素及干预治疗进展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睡眠障碍 激素替代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压力性尿失禁妇女盆底肌肉细胞外基质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冯洁 吴氢凯 +1 位作者 吴登龙 许培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81-985,共5页
目的研究妊娠期压力性尿失禁(SUI)妇女盆底肌肉细胞外基质的特征。方法选取行定期产前检查并阴道分娩的初产妇女71例,其中SUI组33例,非SUI组38例,于胎儿娩出后取会阴侧切处深部组织行HE染色、电子显微镜超微结构观察,Masson三色染色和EV... 目的研究妊娠期压力性尿失禁(SUI)妇女盆底肌肉细胞外基质的特征。方法选取行定期产前检查并阴道分娩的初产妇女71例,其中SUI组33例,非SUI组38例,于胎儿娩出后取会阴侧切处深部组织行HE染色、电子显微镜超微结构观察,Masson三色染色和EVG弹性纤维染色定量分析盆底肌肉组织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含量;另选择同期3名非妊娠女性作为非妊娠组。结果妊娠晚期妇女会阴深部组织平滑肌细胞不同程度空泡变性、肌纤维直径变细,细胞间质水肿。非SUI组盆底肌肉组织中横纹肌周围有丰富胶原包绕,结构紧密并见成束弹性纤维;SUI组盆底组织以平滑肌为主,细胞外胶原结构稀疏,弹性纤维稀少,平滑肌肌束内多量胶原分布。SUI组盆底肌肉组织胶原纤维相对含量和弹性纤维相对含量均显著小于非SUI组(P<0.05)。结论妊娠期SUI妇女盆底肌肉组织细胞外基质结构疏松,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含量下降,可能与SUI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肌肉 细胞外基质 胶原 弹性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价 被引量:12
13
作者 樊雅静 黄翠琴 +3 位作者 韩微 黄凌 路潞 张玲娟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22期32-34,共3页
目的探索临床护理路径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方便性抽样选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产科2010年1-6月自然临产的孕妇453例为对照组,2010年7-12月自然临产的孕妇478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分娩护理,观察组应用临床护... 目的探索临床护理路径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方便性抽样选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产科2010年1-6月自然临产的孕妇453例为对照组,2010年7-12月自然临产的孕妇478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分娩护理,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分娩护理。评估两组间产程中阴道检查次数、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产程中剖宫产术情况、住院费用、患者出院后满意率等指标的差异,对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阴道检查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因产程异常行手术者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而因胎儿宫内窘迫、社会因素行手术所占比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分娩过程满意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住院费用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从整体着眼,避免了不必要的护理操作,规范了产程的观察和处理,有助于降低产程异常所致的剖宫产率以及患者住院费用,提高了产妇和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路径 阴道分娩 产程 剖宫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P”模式在危重孕产妇抢救及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樊雅静 路潞 +3 位作者 黄凌 黄翠琴 韩微 张玲娟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1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3P"模式(即抢救设备最佳状态、护理技能最佳发挥、抢救预案最佳应用)在危重孕产妇抢救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0日我院未实施"3P"模式前救治的危重孕产妇83例作为对照组;将2... 目的探讨"3P"模式(即抢救设备最佳状态、护理技能最佳发挥、抢救预案最佳应用)在危重孕产妇抢救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0日我院未实施"3P"模式前救治的危重孕产妇83例作为对照组;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实施"3P"模式后救治的危重孕产妇96例为观察组,比较"3P"模式应用前后两组的护理工作效率及医护人员对抢救流程的自我评价。结果 "3P"模式应用后,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及医护人员对抢救流程的自我评价均优于应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3P"模式的应用有利于提高产科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及能力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P”模式 危重孕产妇 抢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雌激素受体介导脱氢表雄酮对OPG/RANKL的升调节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玉东 陶敏芳 +2 位作者 王丽华 黄勇 万小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2-485,共4页
目的探讨β雌激素受体(ERβ)介导脱氢表雄酮(DHEA)对成骨细胞骨保护素/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OPG/RANKL)的调节作用。方法构建ERβ沉默表达(pLVTHM-GFP/ERβ-shRNA)和ERβ高表达(pWPT-ERβ)重组质粒,并转染人成骨细胞系hMG63,... 目的探讨β雌激素受体(ERβ)介导脱氢表雄酮(DHEA)对成骨细胞骨保护素/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OPG/RANKL)的调节作用。方法构建ERβ沉默表达(pLVTHM-GFP/ERβ-shRNA)和ERβ高表达(pWPT-ERβ)重组质粒,并转染人成骨细胞系hMG63,使hMG63的ERβ沉默表达(hMG63-shERβ)和高表达(hMG63-ERβ)。有或无U0126(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途径中特异抑制分子)作用后,给予生理浓度(10-7mol.L-1)的DHEA作用24、48和72 h,ELISA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hMG63培养上清中OPG和细胞中RANKL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途径中pERK1/2、JNK和p38分子的表达。结果给予DHEA作用48和72 h后,hMG63分泌的OPG明显增高(P<0.01),而RANKL表达无明显变化;与hMG63细胞相比较,在DHEA作用下hMG63-shERβ和hMG63-ERβ组的ERα表达无明显改变;而hMG63-ERβ细胞中ERβ表达增高,伴随着pERK1/2和OPG的升高(P<0.05,P<0.01);相反,hMG63-shERβ组ERβ表达减少并伴随pERK1/2和OPG分泌的降低(P<0.05)。另外,DHEA对pERK1/2和OPG的升调节可部分被U0126阻断。结论 ERβ可能通过激活pERK1/2-MAPK途径介导了DHEA对成骨细胞OPG/RANKL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氢表雄酮 成骨细胞 骨保护素 破骨细胞分化因子 ERΒ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对评估宫颈电圈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预后的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秦广益 滕银成 +2 位作者 李萍 江立珍 马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2308-2310,共3页
目的:探讨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对评估宫颈电圈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ON)预后的意义。方法:对560例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证实为CIN的患者进行LEEP治疗,治疗后随访1年.检测治疗前后高危型HPV的负荷量,... 目的:探讨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对评估宫颈电圈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ON)预后的意义。方法:对560例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证实为CIN的患者进行LEEP治疗,治疗后随访1年.检测治疗前后高危型HPV的负荷量,对病灶持续存在或复发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术前病理为CINⅠ、CINⅡ和CINⅢ的三组患者,其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32.63%、90.85%和98.13%。前组(低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与后两组(高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高危型HPV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危型HPV感染率随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加重而上升。术后6个月CINⅠ、CINⅡ、CINⅢ三组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2.54%、12.80%和25.23%,术后1年三组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0.88%、9.15%和22.43%,与术前比较,三组高危型HPV感染率均显著下降(P〈0.001);CINⅠ、CINⅡ、CINⅢ三组患者术后的病变持续存在率分别为1.69%、6.71%和12.15%,复发率分别为0、7.32%和10.28%.前组与后两组术后病变的持续存在率和复发率差异存在显著性(P〈0.001),术后高危型HPV持续阳性可提示病变的持续存在或复发。结论:LEEP能显著降低CIN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率,有效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术后检测高危型HPV病毒负荷量能判断疾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电圈切除术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sashi-1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其评估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5
17
作者 丁文婧 马莉 +1 位作者 滕银成 徐妍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28-1033,共6页
目的评价Musashi-1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其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检测35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和1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usashi-1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48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 目的评价Musashi-1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其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检测35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和1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usashi-1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48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usashi-1蛋白的表达。分析Musashi-1表达与患者生存率的关系;与临床病理指标比较,评估Musashi-1在预测子宫内膜腺癌预后中的价值。结果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Musashi-1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1);Musashi-1表达与腺癌分期、分级和血管浸润相关(χ2=6.276,P<0.01;χ2=26.957,P<0.01;χ2=9.091,P<0.01)。Musashi-1阳性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患者(HR=2.073,P<0.01)。结论 Musashi-1在子宫内膜腺癌中呈高表达,并与子宫内膜腺癌的预后呈负相关;Musashi-1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腺癌预后的独立指标,并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SASHI-1 子宫内膜腺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胎早产的防治 被引量:12
18
作者 蒋荣珍 滕银成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50-653,共4页
早产是产科最常见的并发症,早产中双胎妊娠占比达10%,而小于孕32周早产中双胎妊娠占比高达23%。近年来随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双胎妊娠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约占总妊娠数的3%~4%,早产发生率也随着呈上升趋势。研究发现有54%双胎妊娠在... 早产是产科最常见的并发症,早产中双胎妊娠占比达10%,而小于孕32周早产中双胎妊娠占比高达23%。近年来随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双胎妊娠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约占总妊娠数的3%~4%,早产发生率也随着呈上升趋势。研究发现有54%双胎妊娠在孕37周以前分娩,32%双胎妊娠在孕35周以前分娩,9%在孕32周以前分娩[1]。据统计,我国2016年双胎早产的发生率达59.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环扎术 单胎妊娠 孕妇早产 围产儿结局 胎儿镜 PPR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松弛素浓度与女性盆底器官脱垂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艳娜 吴氢凯 +1 位作者 程慧 滕银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3-395,共3页
目的研究血清松弛素浓度与女性盆底器官脱垂(POP)及绝经的关系。方法选择POP患者39例(POP组),另设盆底功能正常的39名妇女为对照组;分析POP与血清松弛素水平的关系以及绝经对血清松弛素水平的影响。结果 POP组的血清松弛素质量浓度为(40... 目的研究血清松弛素浓度与女性盆底器官脱垂(POP)及绝经的关系。方法选择POP患者39例(POP组),另设盆底功能正常的39名妇女为对照组;分析POP与血清松弛素水平的关系以及绝经对血清松弛素水平的影响。结果 POP组的血清松弛素质量浓度为(406.7±311.2)ng/L,对照组为(199.4±208.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妇女的血清松弛素质量浓度为(172.0±197.5)ng/L,未绝经妇女为(587.5±716.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P组中已绝经患者的血清松弛素质量浓度为(226.2±178.8)ng/L,对照组中已绝经妇女(108.4±98.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P组中未绝经患者的血清松弛素质量浓度为(1870.2±264.4)ng/L,对照组中未绝经妇女为(373.7±370.4)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清松弛素水平升高可能是妇女发生POP的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盆底器官脱垂 血清松弛素 绝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的评价指标 被引量:19
20
作者 金凤 陶敏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91-1396,共6页
卵巢功能又称为卵巢储备,对维持女性正常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卵巢功能的监测方法有多种,多项指标结合预测卵巢储备功能意义较大,现行卵巢功能检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与辅助生殖技术相关的方面,而在具体的年龄段尤其是围绝经期卵... 卵巢功能又称为卵巢储备,对维持女性正常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卵巢功能的监测方法有多种,多项指标结合预测卵巢储备功能意义较大,现行卵巢功能检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与辅助生殖技术相关的方面,而在具体的年龄段尤其是围绝经期卵巢储备功能方面的研究较少。探讨围绝经期妇女卵巢储备功能对于改善更年期症状并预防相关疾病如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储备 围绝经期 卵巢早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