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明治”式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丁健 王永利 +3 位作者 王征宇 刘利珍 陈锦琼 彭志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5-249,共5页
目的探讨“三明治”式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2年3月进行BAE治疗的30例不同程度的咯血患者,术后对所有病例进行为期1~3年的追踪随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咯血复发率、远期控制率进行估... 目的探讨“三明治”式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2年3月进行BAE治疗的30例不同程度的咯血患者,术后对所有病例进行为期1~3年的追踪随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咯血复发率、远期控制率进行估算,并分析BAE治疗方法、咳血复发原因及治疗措施等。结果“三明治”式BAE后止血的即刻有效率100%(30/30),有效率30.0%(9/30),治愈率63.3%(19,30),复发率为6.7%(2/30),对咯血的1年控制率和估计2年控制率均为76%和68%,本组病例中2例需要再次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造影显示1例为漏栓责任血管(时间距上次手术时间为8d),另1例为原左侧已栓塞支气管动脉再次开放,血管增粗、扭曲(距上次栓塞时间为7个月),2次栓塞后病变血管均未再显影,患者停止咯血且未复发。结论“三明治”式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安全、有效,咯血复发的主要原因为漏栓及侧支循环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支气管动脉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容积高分辨CT诊断气管及主支气管憩室 被引量:5
2
作者 程鸣 杭晓杰 刘宏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1-33,35,共4页
目的探讨容积高分辨CT(VHRCT)对检出及诊断气管及主支气管憩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388例VHRCT病例均行1.25mm层厚和7.5mm层厚重建,在气管C7水平至两侧主支气管纵隔内段范围内寻找气管及支气管憩室影,记录其部位、数目、大小、形态、开... 目的探讨容积高分辨CT(VHRCT)对检出及诊断气管及主支气管憩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388例VHRCT病例均行1.25mm层厚和7.5mm层厚重建,在气管C7水平至两侧主支气管纵隔内段范围内寻找气管及支气管憩室影,记录其部位、数目、大小、形态、开口等。结果 1.25mm组发现憩室影104例,阳性率为26.80%(104/388);共139个憩室,其中气管憩室62个,支气管憩室77个;开口显示率为57.55%(80/139)。7.5mm组发现憩室影67例,阳性率为17.27%(67/388);共86个憩室,其中1~2mm小气囊影明显减少;开口显示率为13.95%(12/86),显著低于1.25mm组(P<0.01)。结论 VHRCT是无创性检出并诊断气管及支气管憩室的最佳方法,尤其对检出1~2mm小憩室及显示憩室开口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疾病 支气管疾病 憩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血管介入诊疗中对比剂肾病的诊断与防治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征宇 王永利 王振常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2期4086-4090,共5页
对比剂肾病作为对比剂使用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已经成为常见的医源性肾损伤,甚至可以导致肾衰竭。随着介入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血管内特别是动脉内碘对比剂的用量逐渐增加,对比剂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日益增强。本文就血管介入诊疗... 对比剂肾病作为对比剂使用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已经成为常见的医源性肾损伤,甚至可以导致肾衰竭。随着介入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血管内特别是动脉内碘对比剂的用量逐渐增加,对比剂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日益增强。本文就血管介入诊疗中对比剂肾病的诊断与防治进行评述,旨在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 对比剂肾病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影像学检查对乳腺癌患者术前肿瘤大小准确度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陶咏 李晓兵 +1 位作者 李跃华 张迅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2-255,共4页
目的:乳腺癌患者术前肿瘤大小判断直接影响手术效果。本研究对X线、超声以及磁共振成像(MRI)三种方法判断乳腺癌患者术前肿瘤大小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其临床医学价值。方法:对157例乳腺癌患者术前X线、超声以及磁共振检查结果展开回... 目的:乳腺癌患者术前肿瘤大小判断直接影响手术效果。本研究对X线、超声以及磁共振成像(MRI)三种方法判断乳腺癌患者术前肿瘤大小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其临床医学价值。方法:对157例乳腺癌患者术前X线、超声以及磁共振检查结果展开回顾性研究,并且以术后得到的实际病灶大小为准确度判断的主要依据对三种方法的检查效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针对浸润性导管癌,MRI和乳腺X线摄影测量更精确,超声显著低估;针对浸润性导管癌(IDC)+导管癌原位(DCIS), MRI更准确,超声显著低估;针对DICS, X线摄影测量更精确,超声和MRI基本相当;对小叶癌病灶 MRI和X线更精确,超声显著低估。结论:超声与X线非显著的低估病灶大小,组织学肿瘤越大,低估约明显;核磁共振(MRI)非显著性高估,特别是大于2cm的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 CT MRI 乳腺癌 肿瘤大小 乳腺导管原位癌 浸润性导管癌 浸润性小叶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