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链脲佐菌素诱发糖尿病大鼠模型视网膜形态学改变的观察 被引量:12
1
作者 施沃栋 王志良 +1 位作者 罗敏 范先群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8期583-585,589,共4页
目的研究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发SD大鼠糖尿病的视网膜形态学改变,为STZ诱发的糖尿病大鼠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提供依据。方法2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2组,A组用STZ腹腔注射法诱发糖尿病,B组作为正常对照。用葡萄糖... 目的研究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发SD大鼠糖尿病的视网膜形态学改变,为STZ诱发的糖尿病大鼠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提供依据。方法2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2组,A组用STZ腹腔注射法诱发糖尿病,B组作为正常对照。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在建模后1d、2d、3d、1周、2周、3周、4周连续测定大鼠血糖,在建模当天及建模后1周、2周、3周、4周用电子天平连续测量大鼠体质量,判断糖尿病发生的有效性和稳定性。通过临床和实验方法(包括裂隙灯检查,直接、间接眼底镜检查,4周时行组织切片、视网膜血管铺片、透射电镜等方法)检查大鼠眼前后节的病理改变。结果A组大鼠血糖在注射STZ后1d达到(33.9±1.7)mmol·L-1,在4周时达到(41.6±4.5)mmol·L-1,而B组始终低于16.7mmol·L-1。从建模之后,A组大鼠的体质量与B组相比,增长缓慢,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临床检查,A组1只糖尿病大鼠在4周时发生了白内障,B组大鼠眼前后节没有明显改变。发病4周时,组织学检查显示,A组大鼠视网膜厚度要薄于B组,透射电镜显示A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结构有明显的病理改变包括膜盘间隙扩大、排列紊乱、内外核层细胞疏松等,血管铺片显示4周A组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数量减少。结论用STZ方法建立糖尿病模型是有效的,发病4周时糖尿病大鼠已经有较明显的视网膜形态学改变,能够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用于临床和科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动物模型 链脲佐菌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成形钛网修复眼眶内、下壁联合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2
作者 卢苇 林明 范先群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62-564,共3页
目的探讨预成形钛网经单一下睑缘切口治疗眼眶内、下壁联合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18例眼眶内、下壁联合骨折患者。术前眼球内陷(与健眼差值-3~-6mm)18例,眼肌运动受限8例,复视6例。所有... 目的探讨预成形钛网经单一下睑缘切口治疗眼眶内、下壁联合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18例眼眶内、下壁联合骨折患者。术前眼球内陷(与健眼差值-3~-6mm)18例,眼肌运动受限8例,复视6例。所有患者均经下睑缘皮肤切口行眶壁骨折整复术,植入预成形钛网修复骨折缺损。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9个月。术前、术后行眼眶CT水平及冠状位扫描并进行比较。结果眼球内陷矫正(与健眼突出度差值≤±1.5mm)14例,眼球内陷改善(与健眼差值-2~-3mm)4例;眼球运动受限完全矫正5例,明显改善3例;5例患者复视完全消失,1例患者复视有所改善。18例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无明显改变,未出现溢泪、钛网感染、排异和移位等并发症。CT显示钛网重建骨壁位置与健侧骨壁对称。结论应用预成形钛网治疗眼眶内、下壁联合骨折安全、有效,且钛网重建骨壁位置更加精确、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骨折 钛网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导尿管在经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周吉超 李伦昊 +3 位作者 王梓 范迪柳 田彦杰 施沃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7-60,64,共5页
目的探讨橡胶导尿管在经鼻内镜泪囊鼻腔黏膜吻合术(endoscopic dacryocystorhinostomy,En-DCR)治疗慢性泪囊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11月~2018年6月,应用En-DCR治疗单眼慢性泪囊炎73例,其中41例切开泪囊后应用橡胶导尿管支撑泪囊... 目的探讨橡胶导尿管在经鼻内镜泪囊鼻腔黏膜吻合术(endoscopic dacryocystorhinostomy,En-DCR)治疗慢性泪囊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11月~2018年6月,应用En-DCR治疗单眼慢性泪囊炎73例,其中41例切开泪囊后应用橡胶导尿管支撑泪囊黏膜和鼻黏膜的吻合口(橡胶导尿管组),32例以透明质酸钠凝胶填充泪囊,覆盖吻合口(透明质酸钠组)。比较2组泪囊造口时间(自泪囊完全暴露至贴敷明胶海绵),以及术后4个月Munk功能学、Park解剖学评分和成功率。结果橡胶导尿管组泪囊造口时间比透明质酸钠组短[(21. 1±4. 3) min vs.(27. 4±4. 7) min,t=-5. 956,P=0. 000],2组术后4个月Munk功能学评分、Park解剖学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 0. 05),橡胶导尿管组功能学和解剖学成功率均为85. 4%(35/41),透明质酸钠组均为81. 2%(26/32),2组无统计学差异(χ~2=0. 222,P=0. 638)。结论在En-DCR治疗慢性泪囊炎术中,应用橡胶导尿管支撑泪囊黏膜和鼻黏膜吻合口辅助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但长期效果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导尿管 泪囊鼻腔吻合术 内镜 慢性泪囊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孙英 付瑶 范先群 《临床眼科杂志》 2014年第3期250-251,共2页
目的观察改良式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自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翼状胬肉病例,共23例(37只眼),行翼状胬肉切除+改良式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结果 37只眼均取得了良好疗效,手术成功率100%,随访1年,... 目的观察改良式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自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翼状胬肉病例,共23例(37只眼),行翼状胬肉切除+改良式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结果 37只眼均取得了良好疗效,手术成功率100%,随访1年,治愈率94.6%,复发率5.4%。结论改良式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疗效满意,方法简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角膜缘干细胞 移植 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一家系致病基因的连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布娟 董佳梅 +5 位作者 沈勤 杜伟 李静 庞红蕾 林淑芳 王乐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05-707,共3页
目的分析一个中国人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congenital fibrosis of extraocularmuscles,CFEOM)家系的临床表型,并通过基因连锁分析的方法对该家系的致病基因进行定位研究。方法收集一个CFEOM家系,对家系所有成员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确定... 目的分析一个中国人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congenital fibrosis of extraocularmuscles,CFEOM)家系的临床表型,并通过基因连锁分析的方法对该家系的致病基因进行定位研究。方法收集一个CFEOM家系,对家系所有成员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确定其临床表型及遗传方式后,在位于11号染色体的已知CFEOM基因附近选取微卫星标记物进行连锁分析。运用MILINK软件计算最大优势对数LOD值。结果该家系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家系中的5例患者均表现为典型的眼外肌纤维化特征。与该家系连锁的染色体微卫星标记物为D11S4151和D11S1320,其最大的LOD值为1.21。结论此家系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CFEOM2型,其致病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的D11S4151和D11S1320之间,位于该区间内的已知基因PHOX2A/ARIX的突变可能是导致该家系致病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连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P、F-ERG检查对眼眶爆裂性骨折患者的视功能评价分析
6
作者 施沃栋 罗敏 范先群 《临床眼科杂志》 2007年第6期514-516,共3页
目的应用视觉电生理检查探讨眼眶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视功能的改变特点。方法记录54例眼眶骨折患者受伤原因后对其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按国际标准对受伤眼和健康眼进行视力检查、电生理检查、眼眶CT检查等。用未受伤眼为对照组,用SPSS... 目的应用视觉电生理检查探讨眼眶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视功能的改变特点。方法记录54例眼眶骨折患者受伤原因后对其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按国际标准对受伤眼和健康眼进行视力检查、电生理检查、眼眶CT检查等。用未受伤眼为对照组,用SPSS软件中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受伤组和对照组的电生理检测结果。结果眼眶骨折会造成受伤眼视力明显下降,视觉电生理检查出现受伤眼的F-ERG的a波、b波振幅、P-VEP的P_(100)振幅与未受伤眼相比明显下降(P<0.01),P-VEP的P_(100)峰时与未受伤眼相比明显延迟(P<0.05)。结论眼眶骨折会对受伤眼的外观和视功能同时造成明显的影响,F-ERG a波、b波振幅的变化和P-VEP P_(100)振幅、峰时的改变能客观地反映外伤后视网膜和视神经受损害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骨折 视网膜电图 视诱发电位 视觉电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发障中晶状体上皮细胞转分化机制研究进展
7
作者 贾仁兵 徐庆 《临床眼科杂志》 2006年第1期85-88,共4页
晶状体上皮细胞发生转分化是后发性白内障等囊下白内障的主要病理改变,可引起晶状体囊膜皱缩、混浊,最终造成严重的视力下降乃至失明。多种因素在此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其中转移生长因子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生长因子的作用最... 晶状体上皮细胞发生转分化是后发性白内障等囊下白内障的主要病理改变,可引起晶状体囊膜皱缩、混浊,最终造成严重的视力下降乃至失明。多种因素在此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其中转移生长因子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生长因子的作用最为关键,细胞外基质等其它因素也与之密切相关。本文拟对近年来晶状体上皮细胞转分化机制研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上皮细胞 转分化 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眶底板在儿童Trapdoor眼眶骨折修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刘伟 林明 施沃栋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82-1485,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Trapdoor眼眶骨折的治疗,以及可吸收眶底板在术中的应用,为临床诊治积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儿童Trapdoor眼眶骨折患者55例55眼,骨折部位均为单纯性下壁骨折。所有骨折患者均采用下睑结膜入路,术中还纳嵌顿的眼外肌及眶... 目的:分析儿童Trapdoor眼眶骨折的治疗,以及可吸收眶底板在术中的应用,为临床诊治积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儿童Trapdoor眼眶骨折患者55例55眼,骨折部位均为单纯性下壁骨折。所有骨折患者均采用下睑结膜入路,术中还纳嵌顿的眼外肌及眶组织,修剪可吸收眶底板成适当大小并塑形后植入眶内。通过患者术前术后的眼部检查及眼眶CT扫描来评价儿童Trapdoor眼眶骨折的治疗效果。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手术时机的患者术后效果评价指标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通过术后的眼眶CT检查发现骨折都得到良好的解剖复位,经手术治疗患者复视、眼球运动受限均较术前明显恢复,手术时间距离受伤时间越早,术后恢复效果越好。同时可吸收眶底板在儿童Trapdoor眼眶骨折修复术中应用效果良好,是一种较好的眼眶修复材料。结论:手术是治疗儿童Trapdoor眼眶骨折的有效方法,受伤后应尽早手术,并且可吸收眶底板是一种较好的眼眶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Trapdoor眼眶骨折 可吸收植入物 结膜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地区50岁及以上人群白内障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1
9
作者 吴晓兰 易全勇 +3 位作者 邬一楠 王育文 袁建树 郭文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64-567,共4页
目的调查宁波地区50岁及以上人群白内障患病率、手术情况及白内障盲社会负担率,评价宁波地区防盲治盲工作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在宁波地区随机抽取50岁及以上人群6059人作为调查对象,予以问卷调查、... 目的调查宁波地区50岁及以上人群白内障患病率、手术情况及白内障盲社会负担率,评价宁波地区防盲治盲工作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在宁波地区随机抽取50岁及以上人群6059人作为调查对象,予以问卷调查、视力、眼压、电脑验光、裂隙灯显微镜、眼底镜检查。分析白内障的患病率,评估主要致盲眼病,并分析不同因素对白内障患病率的影响。结果实际5448位受检者中白内障患者1265例,患病率为23.22%。高龄、户外工作、沿海社区、糖尿病人群白内障患病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236眼行白内障手术中,213眼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日常生活视力≥0.7占28.81%,白内障盲手术覆盖率为85.11%,白内障盲社会负担率为1.73%。结论宁波地区白内障手术覆盖率较高,接受白内障手术人群多。今后宁波地区的防盲工作不但要提高白内障手术数量,而且要努力提高手术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患病率 手术覆盖率 社会负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眶底板在眼眶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伟 刘韶瑞 +3 位作者 施沃栋 王挺 叶梅 张淼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1-185,共5页
目的:评价可吸收眶底板在眼眶骨折修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眼眶骨折患者48例48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可吸收眶底板进行眼眶骨折修复,术中充分暴露骨折缺损范围后还纳疝出的眶内组织,根据缺损范围塑形可吸收眶底... 目的:评价可吸收眶底板在眼眶骨折修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眼眶骨折患者48例48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可吸收眶底板进行眼眶骨折修复,术中充分暴露骨折缺损范围后还纳疝出的眶内组织,根据缺损范围塑形可吸收眶底板,植入眶内并以可吸收螺钉固定。手术前后通过眼部检查和眼眶CT扫描评价可吸收眶底板在眼眶骨折修复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精确性。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CT扫描可见眼眶骨折均得到良好的解剖复位。术后1a复查,术前18眼眼球运动障碍患者中1眼好转(6%),17眼治愈(94%);术前30例复视患者中12例好转(40%),18例治愈(60%);术前32眼眼球凹陷患者中10眼好转(31%),22眼治愈(69%);术前40眼眶下神经分布区麻木患者中33眼好转(82%),7眼治愈(18%)。本组患者中1眼术前出现下睑内翻、倒睫,术后得以恢复。结论:可吸收眶底板在眶壁骨折修复术中应用效果良好,是一种较好的眼眶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骨折 可吸收植入物 计算机断层扫描 眼球内陷 复视 眶下神经分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小睑裂综合征分期手术的疗效及满意度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伟 林明 孙英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29-1933,共5页
目的:通过对先天性小睑裂综合征分期手术的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的分析,为临床治疗先天性小睑裂综合征的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进修学习时处置的先天性小睑裂综合征分期手术的患者3例4... 目的:通过对先天性小睑裂综合征分期手术的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的分析,为临床治疗先天性小睑裂综合征的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进修学习时处置的先天性小睑裂综合征分期手术的患者3例46眼,其中患者6例12眼有家族遗传史,2例4眼斜视,1例2眼眼球震颤。平均在5±1. 9岁行Ⅰ期手术,6±2. 7岁行Ⅱ期手术,手术分为Ⅰ期"Y-V"成形术、VonAmmon外眦成形术和Ⅱ期额肌瓣悬吊手术,术后随访观察12mo,评价与分析其疗效并行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睑裂长度(PFL)从术前右眼17. 83±3. 1mm,左眼7. 87±2. 9mm延长至术后右眼23. 59±1. 7mm,左眼23. 59±1. 8mm;睑裂高度(PFH)从术前右眼2. 91±1. 4mm,左眼. 91±1. 2mm提高至术后右眼7. 89±0. 9mm,左眼7. 89±. 7mm;内眦赘皮的长度从术前18. 7±2. 1mm减少至术后7. 8±1. 8mm;内眦赘皮的宽度从术前3. 9±0. 8mm减少至术后1. 3±0. 8mm;内眦间距(IICD)从术前37. 70±3. 3mm缩短至术后30. 70±2. 6mm;角膜反射光点至上睑缘的距离(MRD1)从术前右眼-1. 67±1. 6mm,左眼-1. 80±1. 6mm均上升至术后右眼+3. 35±0. 7mm,左眼+3. 35±0. 6mm;IICD/PFL从术前2. 1±0. 2下降至术后1. 3±0. 4。满意度评分47±2. 1(满分60)分,患者对手术疗效及术后美容表现出较高满意度。结论:先天性小睑裂综合征患者通过分期手术即Ⅰ期"Y-V"成形术、Ammon外眦成形术和Ⅱ期额肌瓣悬吊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睑裂综合征 Y-V成形术 Ammon外眦成形术 额肌瓣悬吊术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