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腔内半导体激光在面部静脉畸形硬化治疗外形改善困难患儿中的应用
1
作者 丁语 皮梦奇 +3 位作者 赵磊 徐伟洋 徐淼 范新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42-745,共4页
目的探讨腔内半导体激光在面部静脉畸形硬化治疗外形改善困难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2例面部静脉畸形硬化治疗后外形改善困难患儿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腔内半导体激光治疗,随访外形改... 目的探讨腔内半导体激光在面部静脉畸形硬化治疗外形改善困难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2例面部静脉畸形硬化治疗后外形改善困难患儿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腔内半导体激光治疗,随访外形改善及病灶缩小程度,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12例患儿外形均明显改善,PAC-QOL心理不适评分为(10.4±3.9)分,与治疗前(23.7±4.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磁治疗前后对比,病灶无明显改善0例,中度改善1例,显著改善4例,治愈7例。结论腔内半导体激光在面部静脉畸形硬化治疗外形改善困难患儿中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半导体激光 面部静脉畸形 外形改善困难 硬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我国研究型医院发展的挑战与应对 被引量:20
2
作者 朱建征 袁素维 +2 位作者 冯浩 戴尅戎 范先群 《中国医院》 2018年第1期14-16,共3页
聚焦国内研究型医院建设的相关话题,首先综述了目前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国内卫生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多重需求,分析国内研究型医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据此针对后续的研究方向,从建设主体遴选、现状评价分析、... 聚焦国内研究型医院建设的相关话题,首先综述了目前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国内卫生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多重需求,分析国内研究型医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据此针对后续的研究方向,从建设主体遴选、现状评价分析、医疗服务功能转型、一流临床医学学科建设路径和人才发展战略探索5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全面系统地论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型医院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医院 一流学科建设 卫生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医院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诊疗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辉 郝继东 +4 位作者 刘峰 王伟峰 万建省 王忠 达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839-1840,共2页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蛋白酶与内毛细胞带状突触噪声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蔡瑞捷 刘宏超 +2 位作者 周卫军 刘辉辉 吴皓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8-453,共6页
目的通过比较噪声暴露后基底膜不同区域内毛细胞(IHCs)带状突触损伤差异,探讨带状突触损伤易感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将28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噪声暴露组和对照组,每组14只。噪声暴露组小鼠给予强度103 dB SPL、频率2~20 kHz、持续... 目的通过比较噪声暴露后基底膜不同区域内毛细胞(IHCs)带状突触损伤差异,探讨带状突触损伤易感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将28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噪声暴露组和对照组,每组14只。噪声暴露组小鼠给予强度103 dB SPL、频率2~20 kHz、持续2 h的宽带噪声暴露,对照组小鼠则饲养于安静环境中。噪声暴露前及噪声暴露后第一天进行ABR测试及毛细胞带状突触免疫荧光染色实验。使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比较不同区域IHCs的钙离子流入。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比较噪声暴露后的耳蜗基底膜顶回、中回、底回IHCs钙蛋白酶(Calpain)表达水平,并用蛋白质印迹实验验证钙蛋白酶对IHCs带状突触蛋白CtBP2的损伤作用。结果噪声暴露后一天,噪声暴露组在11.3、16.0、22.6、32.0 kHz的ABR阈值较对照组显著上升(均为P<0.001),中回、底回IHCs带状突触数量明显减少(P<0.05)。全细胞膜片钳实验结果表明耳蜗基底膜中回IHCs有较多的钙离子通道(P<0.01),但其单通道电流较小(P<0.01),顶回、中回IHCs钙离子通道开放率无显著差异(P>0.05)。噪声暴露后,耳蜗基底膜中回、底回IHCs的Calpain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顶回(P<0.001),蛋白质印迹实验结果表明Calpain以钙离子依赖的方式降解带状突触蛋白CtBP2。结论钙蛋白酶是基底膜高频区内毛细胞带状突触噪声损伤易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性听力损失 带状突触 钙离子 钙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中的作用
5
作者 陈宣凝 陈旻希 +3 位作者 李欣佳 何乐乐 汪湧 戈旌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3-408,共6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在维持骨组织稳态、促进骨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衰老是机体随着生命周期延长发生的结构和功能上的不可逆变化,干细胞衰老是...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在维持骨组织稳态、促进骨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衰老是机体随着生命周期延长发生的结构和功能上的不可逆变化,干细胞衰老是其重要原因之一。BMSCs的衰老不仅会导致骨稳态失衡以及骨质疏松等疾病,还会使BMSCs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线粒体是细胞内进行能量代谢的重要细胞器,近年来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在衰老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线粒体调控BMSCs衰老的作用机制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防治BMSCs衰老、诊治衰老和代谢性骨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衰老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填精中药血清对去势小鼠骨髓干细胞Wnt/β-catenin成骨分化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刘光旺 高娟 +5 位作者 郭含军 霍维玲 马超 陈明 干耀恺 郝永强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4-329,共6页
目的探讨补肾填精中药血清对小鼠骨髓干细胞增殖、分化、矿化功能的影响,并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深化"肾主骨、生髓"理论的科学内涵。方法以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培养去势小鼠骨髓干细胞,MTT观察细胞增殖,... 目的探讨补肾填精中药血清对小鼠骨髓干细胞增殖、分化、矿化功能的影响,并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深化"肾主骨、生髓"理论的科学内涵。方法以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培养去势小鼠骨髓干细胞,MTT观察细胞增殖,连续培养1周后,检测成骨基因的表达并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培养28天后茜素红染色观察钙结节的形成,Elisa及Western-blot检测Wnt/β-catenin通路主要信号蛋白β-连环蛋白(β-catenin)、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LRP-5)、T细胞因子(TCF)的表达水平。结果补肾填精含药血清促进了去势小鼠BMSCs的增殖、成骨基因的表达和钙结节的形成,β-catenin、LRP-5、TCF显著上调。结论补肾填精中药血清促进了小鼠BMSCs的成骨分化与矿化能力,这种促进作用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存在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补肾填精 成骨分化 Wnt Β-CATENIN信号通路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髁突不明原因吸收的诊治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玉良 杨驰 +2 位作者 房兵 陈敏洁 张伟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2-274,共3页
目的探讨下颌髁突不明原因吸收的诊治方法。方法对10例下颌髁突不明原因吸收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0例下颌髁突不明原因吸收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8例,年龄19~31岁。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前牙开!、后牙早接触和Ⅱ类错!,... 目的探讨下颌髁突不明原因吸收的诊治方法。方法对10例下颌髁突不明原因吸收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0例下颌髁突不明原因吸收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8例,年龄19~31岁。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前牙开!、后牙早接触和Ⅱ类错!,影像学检查见髁突骨质吸收、高度降低、体积减小、形态不规则,下颌支高度降低,常伴有下颌支及髁突的发育不足;MRI表现为髁突乃至下颌支骨髓腔信号降低呈黑色无信号区。10例患者中4例髁突切除后内窥镜辅助下肋骨-软骨移植重建髁突,2例患者行关节盘复位修补术,4例患者未作治疗。结果4例重建髁突患者术后随访6~18个月,重建的关节形态和功能良好,具有稳定的!关系;2例关节盘复位修补患者术后随访4~6个月,开!无明显加重,但髁突吸收区域亦未见适应性改建。结论髁突不明原因吸收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可确诊;肋骨-软骨移植重建髁突是治疗髁突不明原因吸收的有效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髁突吸收 诊断 治疗 髁突切除 肋骨-软骨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益肾清火”方对骨髓基质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罗礼君 束蓉 +2 位作者 俞瑾 乔伟伟 周晓健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6-349,共4页
目的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中药“益肾清火”方对骨髓基质细胞(BMSCs)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探索该方在牙周炎骨修复中的作用和机理。方法选择12—15月龄SD大鼠,分为A、B、C、D、E共5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牙周炎造模组,C组为造模后... 目的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中药“益肾清火”方对骨髓基质细胞(BMSCs)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探索该方在牙周炎骨修复中的作用和机理。方法选择12—15月龄SD大鼠,分为A、B、C、D、E共5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牙周炎造模组,C组为造模后灌服中药高剂量组,D组为造模后灌服中药中剂量组、E组为造模后灌服中药低剂量组。牙周炎造模后灌胃10d,采集大鼠血清作用于体外培养的BMSCs,观察BMSCs增殖活性和碱性磷酸酶产生情况的变化。结果C组最后一次灌胃后0.5h采集的血清与A组血清作用相近,对细胞增殖作用最强,与其余各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B组作用最差;C组最后一次灌胃后1h采集的血清对细胞碱性磷酸酶的产生及活性影响较其余各组更强(P<0.01)。结论中药“益肾清火”方对牙周炎动物BMSCs有促增殖和诱导成骨分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中医药 血清药理学 骨髓基质细胞 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血管病变的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 被引量:13
9
作者 孙明华 范新东 +1 位作者 余强 罗济程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355-360,共6页
本文通过对16层螺旋CT下肢血管造影的扫描参数、造影计划和重建方式的选择,系统阐述了其最佳的成像技术规范,提出了直接CT静脉造影技术诊断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获得良好效果;同时也介绍了常见下肢动、静脉病变CTA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 静脉造影 下肢 螺旋CT血管造影 下肢血管病变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16层螺旋CT 下肢血管造影 扫描参数 重建方式 成像技术 技术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卵管积水的栓塞治疗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强 匡延平 +4 位作者 傅永伦 李群英 潘芝梅 范莉萍 石海斌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0期722-724,共3页
目的探讨和评价输卵管积水栓塞治疗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在X线透视监视下,行输卵管选择性插管,将微弹簧圈通过微导管送入输卵管近端,达到栓塞输卵管的目的。结果输卵管栓塞98例患者,双侧输卵管栓塞66例,单侧输卵管栓塞32例,共栓塞164侧输... 目的探讨和评价输卵管积水栓塞治疗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在X线透视监视下,行输卵管选择性插管,将微弹簧圈通过微导管送入输卵管近端,达到栓塞输卵管的目的。结果输卵管栓塞98例患者,双侧输卵管栓塞66例,单侧输卵管栓塞32例,共栓塞164侧输卵管,插管均一次性成功。输卵管栓塞后1个月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术,显示有效者164侧为100%,其中显示最佳效果者136侧输卵管,占82.9%;无效者为0。结论输卵管栓塞的介入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与目前采用的方法相比,无手术并发症,简便,安全,经济,对卵巢功能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积水 栓塞 微弹簧圈 介入治疗 试管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对腺样囊性癌细胞周期阻滞和端粒酶催化亚基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赵军方 谢伟红 +4 位作者 李新明 陈万涛 孙明磊 方政 孙强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4-236,240,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苦参有效成分苦参碱对涎腺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的细胞周期及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ACC-M细胞,用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对体外培养的ACC-M细胞进行干预,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和不同浓度(0.25、0.50、0... 目的观察中药苦参有效成分苦参碱对涎腺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的细胞周期及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ACC-M细胞,用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对体外培养的ACC-M细胞进行干预,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和不同浓度(0.25、0.50、0.75、1.00mg·mL-1)苦参碱作用不同时间后细胞周期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苦参碱作用48h后细胞hTERT mRNA的表达改变;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hTERT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苦参碱作用后明显抑制ACC-M细胞的增殖,使ACC-M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并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苦参碱作用后hTERT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结论苦参碱对ACC-M细胞有明显细胞周期阻滞作用,同时显著下调hTERT基因表达。细胞周期阻滞作用可能与苦参碱下调hTERT基因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腺样囊性癌 苦参碱 人端粒酶催化亚基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面颈部肿瘤的CT灌注成像 被引量:10
12
作者 余强 罗济程 +1 位作者 石慧敏 王平仲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300-303,共4页
CT灌注成像用于颌面颈部肿瘤的评价尚少见。本文通过对51例(53侧)腮腺肿瘤的CT灌注检查探讨了颌面颈部肿瘤的CT灌注成像的技术和应用价值,并提出在该检查过程中应注意:①谨慎选择合理的肿瘤输入动脉作采样;②不同的肿瘤采样方法会导致... CT灌注成像用于颌面颈部肿瘤的评价尚少见。本文通过对51例(53侧)腮腺肿瘤的CT灌注检查探讨了颌面颈部肿瘤的CT灌注成像的技术和应用价值,并提出在该检查过程中应注意:①谨慎选择合理的肿瘤输入动脉作采样;②不同的肿瘤采样方法会导致不同的CT灌注结果,应当合理使用。笔者认为CT灌注检查对鉴别颌面颈部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区分肿瘤组织与其周围正常组织均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灌注 头颈部肿瘤 CT灌注成像 颌面颈部肿瘤 检查过程 采样方法 诊断价值 腮腺肿瘤 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 正常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_0早期舌体鳞癌的颈部处理探讨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思毅 胡永杰 +2 位作者 张陈平 孙坚 竺涵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6-599,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临床早期舌体鳞癌患者的回顾研究,探讨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和严密观察2种治疗方式的合理应用。方法收集132例cN0早期舌体鳞癌病例,根据颈部处理方案分为颈清组(71例)和观察组(61例),统计分析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结果颈清组... 目的通过对临床早期舌体鳞癌患者的回顾研究,探讨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和严密观察2种治疗方式的合理应用。方法收集132例cN0早期舌体鳞癌病例,根据颈部处理方案分为颈清组(71例)和观察组(61例),统计分析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结果颈清组和观察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87.3%、83.4%。颈清组T1、T2病例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89.3%、83.3%,观察组T1、T2病例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89.6%和58.3%。T2以3.0 cm为界,观察组T2b生存曲线较T2a下降趋势明显。低分化病例的生存曲线较高分化和中分化显著下降。结论 T1期的cN0舌体鳞癌颈部可严密观察;小于3.0 cm的T2病例仍可采用严密观察,如果病理分化差可考虑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大于3.0 cm的T2病例应采用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体鳞癌 早期 淋巴结转移 颈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模式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82例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夏栩琼 费烨 +1 位作者 沈征宇 陈向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67-570,共4页
目的:观察双模式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双模式Nd:YAG激光治疗82例女性黄褐斑患者,总治疗次数为5次,每次间隔2周,治疗结束后由医生及受试者本人对激光治疗进行疗效评价,并随访12周记录复发情况,对... 目的:观察双模式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双模式Nd:YAG激光治疗82例女性黄褐斑患者,总治疗次数为5次,每次间隔2周,治疗结束后由医生及受试者本人对激光治疗进行疗效评价,并随访12周记录复发情况,对各相关影响因素与治疗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2例患者治疗前黄褐斑平均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MASI)评分(12.58±6.55)分,5次激光治疗后降为(7.72±5.13)分,随访12周后的平均MASI评分为(8.14±5.82)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ood灯下分型(P=0.003,OR=6.062)、心境情况(P=0.027,OR=3.791)、防晒霜使用情况(P=0.003,OR=3.544)与疗效相关;而表皮型(P=0.025,OR=9.223)、心境平和(P=0.030,OR=6.757)、防晒霜使用情况(P=0.001,OR=9.702)、起病年龄(P=0.004,OR=8.937)与复发情况相关。结论:双模式Nd:YAG激光是治疗黄褐斑的有效手段。皮损表浅、保持心境平和、养成良好的防晒习惯是黄褐斑激光治疗疗效及降低复发的有利因素,起病年龄早是降低复发的有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模式Nd:YAG激光 黄褐斑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断膨肺+输尿管硬镜碎石术在不能“窥见全貌”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应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进峰 郭建华 +7 位作者 郑卫国 邝乾华 瞿巍巍 祝宏斌 黄振昭 舒文云 黄培 吴建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93-798,共6页
目的探讨在输尿管硬镜处理“不能窥见全貌”输尿管上段结石钬激光碎石中,采用间断性膨肺技术提高碎石成功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输尿管硬镜术中采用间断性膨肺技术处理“不能窥见全貌”的输尿管上段... 目的探讨在输尿管硬镜处理“不能窥见全貌”输尿管上段结石钬激光碎石中,采用间断性膨肺技术提高碎石成功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输尿管硬镜术中采用间断性膨肺技术处理“不能窥见全貌”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56例,术中麻醉师间断性膨肺,改变和短时间稳定输尿管结石位置,保证输尿管镜视野,进行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术后1、3个月复查泌尿系腹部平片或CT尿路造影了解结石残余等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48例1次碎石成功;5例输尿管硬镜碎石过程中部分结石逃逸至肾内,改用输尿管软镜碎石;3例由于术前结石负荷太大需要二期碎石,其中2例体外冲击波碎石、1例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下碎石取石术。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94.6%(53/56),术后3个月结石清除率为100%(56/56)。术中及术后无输尿管撕脱穿孔、大出血、感染性休克、气胸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全麻气管插管麻醉下,采取输尿管硬镜处理“不能窥见全貌”输尿管上段结石术中,通过间断性膨肺,可以有效改变结石位置,进行安全、有效地碎石,拓展了输尿管硬镜处理输尿管上段结石的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断性膨肺 输尿管硬镜 输尿管上段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对微螺钉支抗种植体周围炎龈下牙龈卟啉单胞菌影响 被引量:21
16
作者 孙福财 余方友 李贤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5-398,共4页
目的:探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对微螺钉支抗种植体周围炎龈下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5例微螺钉支抗治疗后种植体周围炎的患者,共20种植体,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我... 目的:探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对微螺钉支抗种植体周围炎龈下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5例微螺钉支抗治疗后种植体周围炎的患者,共20种植体,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微螺钉支抗治疗的患者14例,共20种植体,经证实无种植体周围炎,为对照组。记录两组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探诊指数(PD)及龈沟出血指数(SBI)。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g。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观察组PLI、PD和SB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治疗1、3周后观察组PLI、PD和SBI显著降低,治疗6周后有上升趋势,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6周,观察组Pg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3周后观察组Pg检出率显著降低并与对照组接近,治疗6周后有上升趋势;Pg检出率与临床指标PLI、PD和SBI成正相关性(P〈0.05)。结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微螺钉支抗种植体周围炎,可明显改善种植体周围炎临床症状,其对Pg具有较强的抗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螺钉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 种植体周围炎 牙龈卟啉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脲佐菌素诱发糖尿病大鼠模型视网膜形态学改变的观察 被引量:12
17
作者 施沃栋 王志良 +1 位作者 罗敏 范先群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8期583-585,589,共4页
目的研究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发SD大鼠糖尿病的视网膜形态学改变,为STZ诱发的糖尿病大鼠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提供依据。方法2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2组,A组用STZ腹腔注射法诱发糖尿病,B组作为正常对照。用葡萄糖... 目的研究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发SD大鼠糖尿病的视网膜形态学改变,为STZ诱发的糖尿病大鼠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提供依据。方法2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2组,A组用STZ腹腔注射法诱发糖尿病,B组作为正常对照。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在建模后1d、2d、3d、1周、2周、3周、4周连续测定大鼠血糖,在建模当天及建模后1周、2周、3周、4周用电子天平连续测量大鼠体质量,判断糖尿病发生的有效性和稳定性。通过临床和实验方法(包括裂隙灯检查,直接、间接眼底镜检查,4周时行组织切片、视网膜血管铺片、透射电镜等方法)检查大鼠眼前后节的病理改变。结果A组大鼠血糖在注射STZ后1d达到(33.9±1.7)mmol·L-1,在4周时达到(41.6±4.5)mmol·L-1,而B组始终低于16.7mmol·L-1。从建模之后,A组大鼠的体质量与B组相比,增长缓慢,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临床检查,A组1只糖尿病大鼠在4周时发生了白内障,B组大鼠眼前后节没有明显改变。发病4周时,组织学检查显示,A组大鼠视网膜厚度要薄于B组,透射电镜显示A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结构有明显的病理改变包括膜盘间隙扩大、排列紊乱、内外核层细胞疏松等,血管铺片显示4周A组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数量减少。结论用STZ方法建立糖尿病模型是有效的,发病4周时糖尿病大鼠已经有较明显的视网膜形态学改变,能够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用于临床和科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动物模型 链脲佐菌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原位开窗联合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12例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祺熠 魏立春 +10 位作者 郑志勇 苏奕明 郑毅 张科 罗长志 许太福 叶奕辉 蓝宇俭 韦肖敏 侯培勇 陆信武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31-435,共5页
目的探讨体内激光原位开窗联合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甚至升主动脉的主动脉疾病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6年11月~2017年1月我科对12例累及主动脉弓部甚至升主动脉的主动脉疾病应用体内激光原位开窗技术进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 目的探讨体内激光原位开窗联合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甚至升主动脉的主动脉疾病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6年11月~2017年1月我科对12例累及主动脉弓部甚至升主动脉的主动脉疾病应用体内激光原位开窗技术进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其中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7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2例,升主动脉合并主动脉弓部动脉瘤1例,升主动脉穿透性溃疡合并壁内血肿2例。左锁骨下动脉开窗7例,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开窗1例,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开窗4例。急性期手术5例,慢性期手术7例。结果植入锥形大动脉覆膜支架12枚,Fluency plus直管型覆膜支架21枚。围手术期死亡2例(16.7%,2/12),其中术中升主动脉破裂死亡1例(8.3%,1/12),术后因消化道大出血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16.7%(2/12),分别为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1例、呼吸功能不全合并肺部感染1例,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术后3个月随访显示夹层破口(或溃疡、动脉瘤)隔绝良好,无内漏,开窗血管通畅。结论激光原位开窗联合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甚至升主动脉的主动脉疾病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中成功率高、内漏发生率低等优点,近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腔内修复 原位开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水乙醇和泡沫硬化剂治疗儿童四肢静脉畸形的体会 被引量:14
19
作者 丁语 王梦宇 +1 位作者 靳三丁 范新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38-941,共4页
目的探讨无水乙醇和泡沫硬化剂治疗儿童四肢静脉畸形(VM)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四肢VM患儿,根据Puig分型采用单纯无水乙醇/泡沫硬化剂治疗或联合应用治疗,随访观察疗效、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21例患儿共治疗32次(1~3次... 目的探讨无水乙醇和泡沫硬化剂治疗儿童四肢静脉畸形(VM)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四肢VM患儿,根据Puig分型采用单纯无水乙醇/泡沫硬化剂治疗或联合应用治疗,随访观察疗效、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21例患儿共治疗32次(1~3次/例),均达到症状或功能改善,有效率为100%。术中无水乙醇平均单次应用剂量为(0.21±0.12)mL/kg,3%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平均单次应用剂量为(5.10±2.70)mL。术后随访6~14个月,患儿加拿大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量表(CHEOPS)评分均值(4.51±2.32)较术前(10.25±2.44)明显下降,表明患儿症状明显改善;无明显症状复发、不良反应和严重并发症。结论根据Puig分型选择无水乙醇、泡沫硬化剂或两者联合治疗四肢VM病灶安全有效,尤其是对部分病灶联合应用,可降低无水乙醇应用量,进一步提高治疗安全性和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水乙醇 泡沫硬化剂 静脉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烧结对牙科纳米氧化锆陶瓷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孙蕾 张富强 +2 位作者 高益鸣 靳喜海 高濂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研究二次烧结工艺对纳米氧化锆陶瓷可加工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在各个不同温度段对氧化锆陶瓷坯体进行烧结,通过硬度和断裂韧度测算烧结温度对烧成体可加工性能的影响。确定第1次烧结条件后,通过对不同温度下二次烧结的试... 目的:研究二次烧结工艺对纳米氧化锆陶瓷可加工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在各个不同温度段对氧化锆陶瓷坯体进行烧结,通过硬度和断裂韧度测算烧结温度对烧成体可加工性能的影响。确定第1次烧结条件后,通过对不同温度下二次烧结的试件硬度、断裂韧度和三点抗弯强度的检测,筛选最佳第2次烧结条件,使坯体通过二次烧结能够达到较高的机械性能。结果:当烧结温度为900℃时,可加工指数最高,M=0.73±0.09,显著高于其它温度烧结的试件(P<0.05)。第2次烧结的温度为1 300℃时,试件的硬度、断裂韧度分别为(14.0±0.36)GPa和(5.4±0.38)MPa.m1/2;温度为1 325℃时,材料的三点抗弯强度最高,达到(932±63)MPa。结论:经900℃/1 325℃烧结的氧化锆陶瓷能够兼顾便于加工和良好的机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氧化锆 机械性能 可加工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