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评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气体或硅油填充术后的黄斑区血流变化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钰虹 项潇琼 +3 位作者 朱鸿 孙涛 李宪辰 王泓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05-612,605,共8页
目的·探讨经玻璃体切割术后不同的玻璃体填充物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患者黄斑区血流的影响,以及黄斑区血流与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8年6月于上海交通... 目的·探讨经玻璃体切割术后不同的玻璃体填充物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患者黄斑区血流的影响,以及黄斑区血流与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8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行玻璃体切割术的单眼初发RRD患者74例。根据玻璃体切割术后填充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气体填充组(气体组)和硅油填充组(硅油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技术行黄斑区3mm×3mm区域扫描。记录黄斑区中心凹及旁中心凹处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superficial capillary plexus,SCP)血流密度、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deep capillary plexus,DCP)血流密度,黄斑区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周长。分析2组患者黄斑区血流参数与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性。结果·与硅油组相比,气体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总3mm×3mm区域SCP血流密度及DCP血流密度均较高(均P=0.000)。偏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变化与FAZ面积的变化呈负相关性(r=-0.216,P=0.015)。结论·RRD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气体填充术后对其黄斑区血流的恢复更为有利。使用OCTA技术评估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患眼的黄斑区血流密度变化,对于监测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硅油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黄斑区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证理论构建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及外部验证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邹倩 耿苗苗 祝延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41-1448,共8页
背景既往研究证明多重耐药菌会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之间交叉传播,患者获得多重耐药菌感染将影响其现有疾病的治疗效果;且临床上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速度较为缓慢。在此背景下,多重耐药菌感染预测研究应运而生。目的基于循证理论构建... 背景既往研究证明多重耐药菌会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之间交叉传播,患者获得多重耐药菌感染将影响其现有疾病的治疗效果;且临床上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速度较为缓慢。在此背景下,多重耐药菌感染预测研究应运而生。目的基于循证理论构建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并回顾性收集真实临床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方法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构建模型,即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2012年1月至2020年6月发表的有关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文献,提取可分析的危险因素,采用Stata/SE 12.0软件对纳入文献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确定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对各个危险因素的合并效应值进行β值转换构建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预测模型。选取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入住ICU的成年患者3908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构建预测模型,绘制预测模型预测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从而进行预测模型外部验证。结果共纳入31篇文献,确定17个危险因素。通过换算公式得到预测模型Logit(P)=-2.4763+0.086X_(1)〔性别(男)〕+0.191X_(2)(住院史)+0.392X_(3)(从外院转入)+1.723X_(4)(ICU住院天数)+0.315X_(5)(其他感染)+0.385X_(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0.131X_(7)(糖尿病)+0.536X_(8)(肾脏疾病)+0.285X_(9)(肾衰竭)+0.565X_(10)(透析)+0.148X_(11)(机械通气)+0.742X_(12)(中央静脉导管)+0.336X_(13)(导尿管)+3.483X_(14)(抗菌药物使用种类)+0.174X_(15)(抗菌药物使用史)+0.975X_(16)(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1.151X_(17)(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将3908例患者数据代入预测模型中进行外部验证,结果显示,灵敏度为64.36%,特异度为80.39%,约登指数为0.4474,ROC曲线下面积为0.724。结论基于循证理论构建包含17个危险因素的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预测模型,该模型预判效果较好,证明基于循证理论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外推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该方案可推广适用于其他疾病的预测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多重耐药菌 LOGISTIC模型 预测模型 META分析 循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