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汁淤积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研究进展暨“第一届胆汁淤积和自身免疫性肝病专题学术研讨会”纪要 被引量:5
1
作者 曲颖 徐铭益 陆伦根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222-225,共4页
针对肝病各种病因的治疗是当前肝病领域的研究热点,病毒性肝炎无疑是我国最常见的肝病,但并不是惟一的病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诊疗技术的不断改善,其它非传染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在排除了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后,就应该... 针对肝病各种病因的治疗是当前肝病领域的研究热点,病毒性肝炎无疑是我国最常见的肝病,但并不是惟一的病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诊疗技术的不断改善,其它非传染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在排除了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后,就应该考虑到自身免疫性肝病、胆汁淤积引起的肝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 肝炎 自身免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试验指标对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丽航 王善娟 +3 位作者 陆伦根 刘艳丽 王一飞 谢津璧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130-2135,共6页
目的探讨凝血试验指标与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B)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上海市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肝硬化患者233例,根据患者有无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分为AUGIB组(n=87)和无AUGIB组... 目的探讨凝血试验指标与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B)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上海市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肝硬化患者233例,根据患者有无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分为AUGIB组(n=87)和无AUGIB组(n=146)。收集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肝硬化原因、评价腹水情况、肝性脑病情况,入院时第1次验血指标,包括血常规、TBil、Alb、肌酐、凝血试验[包括PT、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计算Child-Pugh评分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对各变量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结果 Child-Pugh C级的患者,其PT、APTT、TT和INR较A、B级延长,PTA、FIB水平下降,TBil、MELD评分明显升高(F值分别为62. 706、33. 858、17. 781、63. 025、46. 907、7. 514、23. 020、20. 519,P值均<0. 05); 233例中仅175例检测了D-二聚体,58例未常规检测D-二聚体。Child-Pugh A、B、C级3组D-二聚体(Child-Pugh A级33例,Child-Pugh B级93例,Child-Pugh C级49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63±2. 15) mg/L vs (3. 48±4. 25) mg/L vs (4. 24±4. 79) mg/L,F=4. 089,P=0. 018]。MELD≥13组比MELD <13组PT、INR、APTT延长,PTA下降(t值分别为7. 307、7. 602、3. 650、5. 546,P值均<0. 05); AUGIB组87例患者中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76例,消化性溃疡9例,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的1例,胃癌出血1例。AUGIB组表现为APTT延长,FIB水平升高,ChildPugh分级高(t值分别为7. 178、14. 644、30. 082,P值均<0. 05)。APTT和FIB与AUGIB有关(似然比=1. 09,95%可信区间:1. 04~1. 14,P <0. 001;似然比=2. 34,95%可信区间:1. 61~3. 41,P <0. 001)。结论 PT、INR、APTT延长程度与肝硬化患者疾病严重度评分Child-Pugh分级和MELD评分的增加是平行的,而APTT延长与FIB水平升高可预测肝硬化患者更易发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凝固试验 肝硬化 出血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痛中心认证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赵英英 徐浩 +2 位作者 胡国勇 高玮 沈兵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98-901,共4页
目的比较胸痛中心模式认证前与认证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救治情况,为胸痛中心的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认证前与认证后的急性STEMI患者救治数据,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救治的11... 目的比较胸痛中心模式认证前与认证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救治情况,为胸痛中心的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认证前与认证后的急性STEMI患者救治数据,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救治的119例患者纳入认证前组,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救治的160例患者纳入认证后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患者首次医疗接触到首份心电图时间、首份心电图确认时间、肌钙蛋白报告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药品费、住院检查费、住院检验费、住院总费用、救治效果等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和糖尿病史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导管室激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证后组患者首次医疗接触到首份心电图时间(Z=-7.247,P<0.001)、首份心电图确认时间(Z=-5.072,P<0.001)、肌钙蛋白报告时间(Z=-3.210,P=0.001)、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Z=-7.025,P<0.001)均短于认证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药品费、住院检查费、住院检验费、住院总费用和死亡率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通过胸痛中心模式认证和规范化运行可缩短急性STEMI患者救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功能异常的评估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5
4
作者 李飞 陆伦根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1543-1546,共4页
肝功能异常是肝脏受到致病因素的损害而发生的生化和病理改变,可见于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以及其他非肝脏疾病。由于病因复杂,对于少数病例的诊断有时较为困难。归纳了肝脏生化指标在各种肝病中的改变情况以... 肝功能异常是肝脏受到致病因素的损害而发生的生化和病理改变,可见于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以及其他非肝脏疾病。由于病因复杂,对于少数病例的诊断有时较为困难。归纳了肝脏生化指标在各种肝病中的改变情况以及不同指标联合诊断肝胆疾病的价值。认为肝脏生化检查为肝功能异常的病因诊断提供线索,并进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此外,肝功能异常的病因诊断还有赖于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以及血清学检查、影像学、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等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不全 转氨酶类 胆红素 诊断 鉴别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碱性磷酸酶:胆汁淤积和胆道损伤的标志物 被引量:19
5
作者 沈斐斐 陆伦根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1026-1030,共5页
血清ALP不仅可以作为胆汁淤积症的评判指标,也可以作为评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又名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及一些胆汁淤积性肝病病情严重程度的替代指标。介绍了健康人群及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其肝脏ALP的... 血清ALP不仅可以作为胆汁淤积症的评判指标,也可以作为评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又名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及一些胆汁淤积性肝病病情严重程度的替代指标。介绍了健康人群及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其肝脏ALP的作用机制。在炎症引起的胆汁淤积情况下,酸性环境以及毛细胆管的重定位导致肝脏ALP活性缺失,脂多糖积聚增多,从而引起炎症的恶化及迁延不愈。在PBC和PSC的治疗中,促进肝细胞极性的恢复、促进毛细胆管胆汁酸的排出以及调节胆汁酸碱度的药物均能起到较好的抗炎作用。口服肠道ALP治疗胆汁淤积性疾病值得在实验室和临床中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磷酸酶 胆汁淤积 肝硬化 胆汁性 胆管炎 硬化性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α甘草酸对D-氨基半乳糖引起的大鼠急性肝损伤治疗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徐中南 吴锡铭 +8 位作者 王佩 张喜全 夏春光 王训强 王鸯 湛筱乐 曲颖 徐铭益 陆伦根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63-65,70,共4页
目的观察18α甘草酸(18α-GA)对D-氨基半乳糖(GalN)引起大鼠急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除阴性对照组外,所有动物同时腹腔注射10%GalN溶液500 mg/kg,给药组于GalN处理前3 d分别腹腔注射18α-GA 15、30、60 mg/... 目的观察18α甘草酸(18α-GA)对D-氨基半乳糖(GalN)引起大鼠急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除阴性对照组外,所有动物同时腹腔注射10%GalN溶液500 mg/kg,给药组于GalN处理前3 d分别腹腔注射18α-GA 15、30、60 mg/kg,每日一次,GalN处理30 h后取血测定血清ALT、AST,并取肝左叶作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18α-GA能明显抑制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转氨酶的活力,并减轻肝脏病理损伤。结论 18α-GA对GalN引起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实验性 18α甘草酸 D-氨基半乳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κB在血管紧张素II介导的大鼠胰腺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汝玲 王兴鹏 +2 位作者 吴恺 吴丽颖 董育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972-1976,共5页
目的 :探讨NF -κB在血管紧张素II介导的大鼠胰腺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 (2 0 0 -30 0g)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治疗组。大鼠胰管内逆行注射 2 %三硝基苯磺酸 (TNBS)复制胰腺纤维化模型。于造模后第 1d始 ,治疗组给予洛沙... 目的 :探讨NF -κB在血管紧张素II介导的大鼠胰腺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 (2 0 0 -30 0g)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治疗组。大鼠胰管内逆行注射 2 %三硝基苯磺酸 (TNBS)复制胰腺纤维化模型。于造模后第 1d始 ,治疗组给予洛沙坦灌胃 (10mg·kg-1·d-1) ,模型组给予等量的无菌蒸馏水。分别采用免疫印迹、免疫组化和TransAMTM方法检测胰腺组织NF -κB表达、分布和活化情况。采用硫堇蓝 (toluidineblu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肥大细胞数量、分布和活化脱颗粒现象。RT -PCR研究胰腺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 (ICAM - 1)mRNA表达。结果 :造模后第 3d大鼠胰腺组织NF -κBp6 5蛋白表达及其活性增加 ,第 7d达峰值 [(0 4 0 6± 0 0 86 )mg/g总蛋白 ]。对照组大鼠胰腺组织中肥大细胞活化 ;ICAM - 1mRNA表达于第 3d和第 7d增加。洛沙坦可抑制NF -κB蛋白表达和肥大细胞活化、下调ICAM - 1mRNA表达。结论 :血管紧张素II在大鼠胰腺纤维化形成早期可能通过受体AT1途径促发炎症反应及纤维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血管紧张素 NF-κB 胰腺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活化受体γ调节胰腺癌生长部分依赖于NF-κB和AP-1 被引量:4
8
作者 董育玮 王兴鹏 +2 位作者 吴恺 吴丽颖 张汝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8-153,共6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在人胰腺癌生长中的调节作用,以及核因子-κB(NF-κB)和活化蛋白(AP-1)在该过程的变化,旨在进一步揭示PPARγ抑制胰腺癌生长的机制。方法培养细胞经PPARγ配体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在人胰腺癌生长中的调节作用,以及核因子-κB(NF-κB)和活化蛋白(AP-1)在该过程的变化,旨在进一步揭示PPARγ抑制胰腺癌生长的机制。方法培养细胞经PPARγ配体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RXRα配体9-顺式-维甲酸(9-cis-RA)及其联合作用后,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并评价药物的抗增殖效果;用TransAMTM方法检测其对SW1990细胞中核因子-κB(NF-κB)p65活性蛋白表达的影响;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其对SW1990细胞活化蛋白-1(AP-1)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15d-PGJ2和9-cis-RA及其联合应用对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9-cis-RA对15d-PGJ2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具有协同效应。TransAMTM检测显示,15d-PGJ2、9-cis-RA及其联合作用干预组NF-κBp65活性蛋白含量均表现为先降后升的趋势,但都未达到对照组的水平。RT-PCR揭示随着15d-PGJ2、9-cis-RA及其联合作用浓度的提高,c-junmRNA表达水平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5d-PGJ2或9-cis-RA单独干预组中,c-fosmRNA表达水平逐渐减弱;而在两者联合作用组中表现为逐渐增强的趋势。结论PPARγ的活化在体外对胰腺癌的生长呈负调节作用。RXRα的激活可协同增强PPARγ激动剂的抗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过氧化物酶增殖剂 NF-ΚB 活化蛋白1 胰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肾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诊断和最新分型 被引量:6
9
作者 李郑红 董育玮 陆伦根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411-2414,共4页
肝肾综合征(HRS)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常见并发症,传统定义认为进行性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稀释性低钠血症和低尿钠,而肾脏病理无明显器质性改变的肾功能不全是HRS的典型表现。新近研究发现,除血流动力学异常外,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胆... 肝肾综合征(HRS)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常见并发症,传统定义认为进行性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稀释性低钠血症和低尿钠,而肾脏病理无明显器质性改变的肾功能不全是HRS的典型表现。新近研究发现,除血流动力学异常外,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胆汁酸盐的直接肾小管毒性作用共同参与了HRS的发生、发展。HRS并非肝硬化患者的唯一肾脏并发症,其只是急性肾损伤(AKI)的一种功能形式。符合AKI的HRS称之为HRS-AKI,相当于既往的HRS-Ⅰ型。肝硬化患者出现急性肾病(AKD)和慢性肾病(CKD),如果符合HRS的标准,可诊断为HRS-NAKI,相当于既往的HRS-Ⅱ型。HRS的最常见危险因素是感染,消化道出血和大量放腹水后未输注人血白蛋白扩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肾综合征 肝硬化 危险因素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的诊断和评估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陆伦根 李郑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577-579,共3页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的终末阶段,如何早期诊断肝硬化及对肝硬化进行分期并进行有效病情评估,在临床工作中尤为重要。介绍了肝脏穿刺病理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在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以及肝脏储备功能评估、并发症评估...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的终末阶段,如何早期诊断肝硬化及对肝硬化进行分期并进行有效病情评估,在临床工作中尤为重要。介绍了肝脏穿刺病理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在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以及肝脏储备功能评估、并发症评估和预后评估的研究进展。指出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必将大力提高无创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并深入完善疾病的评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早期诊断 预后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药治疗进展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琼 刘晏 吴坚炯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07-811,共5页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近年来中医药在该病的治疗方面展示出其独特优势,现就中药复方辨证施治、中成药治疗方面对于该病的研究进展做一总结概括。
关键词 胆汁反流性胃炎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纤维化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被引量:13
12
作者 马振增 陆伦根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1183-1187,共5页
各种病因造成肝纤维化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居高不下,并呈逐年增高的趋势,目前除了肝移植尚无行之有效的可以根治肝纤维化的方法,并且其产生的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的健康,并造成严重的医疗负担,因此迫切需要有效的抗纤维化药... 各种病因造成肝纤维化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居高不下,并呈逐年增高的趋势,目前除了肝移植尚无行之有效的可以根治肝纤维化的方法,并且其产生的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的健康,并造成严重的医疗负担,因此迫切需要有效的抗纤维化药物。近年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研发及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针对肝纤维化的不同靶点、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与增殖、增强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及抑制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的活性、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反应的药物及中药,以及纳米颗粒与抗纤维化药物结合的治疗和基因治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药物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汁淤积致肝纤维化的机制及治疗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启迪 陆伦根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337-341,共5页
任何导致胆汁流异常的病理状态均称为胆汁淤积,肝纤维化是肝脏对于损伤的修复反应,两者均是肝脏疾病过程中的一种病理状态。在胆汁淤积和肝纤维化概述的基础上,论述了胆汁淤积导致肝纤维化的机制及药物治疗,认为防治胆汁性肝纤维化仍需... 任何导致胆汁流异常的病理状态均称为胆汁淤积,肝纤维化是肝脏对于损伤的修复反应,两者均是肝脏疾病过程中的一种病理状态。在胆汁淤积和肝纤维化概述的基础上,论述了胆汁淤积导致肝纤维化的机制及药物治疗,认为防治胆汁性肝纤维化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胆汁淤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 JSGE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循证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被引量:16
14
作者 董志霞 陆伦根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4期19-22,共4页
在西方和许多亚洲国家,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肥胖和代谢综合征发生率显著增加,也导致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显著增加。NAFLD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两种临床形式。NAFLD是目前最... 在西方和许多亚洲国家,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肥胖和代谢综合征发生率显著增加,也导致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显著增加。NAFLD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两种临床形式。NAFLD是目前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因此需要NAFLD/NASH的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然而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可以用于制定指南。此外,关于以酒精摄入的阈值来定义“非酒精性肝病”,并从NAFLD到组织学上定义的NASH中排除其他肝病亦无明确的共识,因此,2015年2月,日本胃肠病学会(JSGE)发布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循证临床实践指南》[1](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总结了1983年至2012年1月底的研究数据。本文在已发表的NAFLD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中的常见问题进行简单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临床实践指南 循证 解读 NAFLD 非酒精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基化终末产物对活化肝星状细胞合成前胶原及致纤维化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蔡晓波 范建高 +1 位作者 田丽艳 徐正婕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403-40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肝星状细胞(HSC)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合成糖基化牛血清白蛋白(AGE-BSA),以不同浓度的AGE-BSA刺激HSC,观察AGE受体(RAGE)、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Ⅰ、Ⅲ型前胶原mRNA;...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肝星状细胞(HSC)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合成糖基化牛血清白蛋白(AGE-BSA),以不同浓度的AGE-BSA刺激HSC,观察AGE受体(RAGE)、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Ⅰ、Ⅲ型前胶原mRNA;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TGFβ1及Ⅰ、Ⅲ型前胶原蛋白的水平。结果高浓度的AGE-BSA(100μg/ml)培养24 h便能促进RAGE、TGFβ1、CTGF和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并随着时间延长而升高,细胞上清液蛋白水平有同样改变。结论一定浓度的AGEs能促进HSC前胶原及致纤维化细胞因子的表达,并呈时效性改变。AGEs对肝纤维化可能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化终产物 高级 星形细胞 肝细胞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与肝脏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俊成 徐铭益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1815-1819,共5页
外泌体是细胞经过"內吞-融合-外排"等过程形成的直径在30~100 nm的胞外囊泡。多种细胞均可以释放外泌体,这些外泌体可携带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重要的生物分子,参与细胞间的信号转导及物质交换,调节体内多个系统的生理病理过... 外泌体是细胞经过"內吞-融合-外排"等过程形成的直径在30~100 nm的胞外囊泡。多种细胞均可以释放外泌体,这些外泌体可携带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重要的生物分子,参与细胞间的信号转导及物质交换,调节体内多个系统的生理病理过程,其在多种肝脏疾病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如肝癌、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酒精性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对外泌体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肝疾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的早期筛查及诊断 被引量:39
17
作者 陆伦根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1257-1261,共5页
肝癌是我国死亡率位居第二的恶性肿瘤,每年死亡人数占全球肝癌死亡病例数的51%,给我国的社会和医疗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早期诊断是预防肝癌、提高肝癌患者生存率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开发应用简单、方便、快捷的诊断方法是目前研究的努力方... 肝癌是我国死亡率位居第二的恶性肿瘤,每年死亡人数占全球肝癌死亡病例数的51%,给我国的社会和医疗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早期诊断是预防肝癌、提高肝癌患者生存率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开发应用简单、方便、快捷的诊断方法是目前研究的努力方向。肝癌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包括:影像学诊断、蛋白标志物检测、分子标志物检测等途径,其中AFP对肝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AFP家庭自测的开展普及可实现患者的AFP定期监测,助力肝癌早诊,开创肝癌早筛早诊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早期诊断 甲胎蛋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淤积诊治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铭益 陆伦根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4期5-9,共5页
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淤积(benign recurrent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BRIC)是一类以反复发作的自限性严重瘙痒症和黄疸为特征的胆汁淤积性肝病。该病临床发病率低,患者症状可持续数周至数月,一般不会发生进行性肝损伤和肝硬化。4... 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淤积(benign recurrent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BRIC)是一类以反复发作的自限性严重瘙痒症和黄疸为特征的胆汁淤积性肝病。该病临床发病率低,患者症状可持续数周至数月,一般不会发生进行性肝损伤和肝硬化。40年前,由Summerskill和Walshe首次提出BRIC这一概念,他们称其为良性复发性肝内梗阻性黄疸。目前该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仍未明确,治疗目标主要是经验性治疗以缓解患者症状。近年来对引起BRIC的遗传异常进行了鉴定[1],使临床医师对该病引起胆汁淤积的机制有了更好的理解,并最终为发现治疗该病的新方法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汁淤积 良性复发性 经验性治疗 胆汁淤积性肝病 病理生理学机制 梗阻性黄疸 诊治 BR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研究近况 被引量:21
19
作者 陆伦根 李郑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21-323,共3页
肝硬化因其不可逆性肝细胞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引发的严重并发症而威胁人类健康。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重要阶段,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在该阶段疾病尚可逆转。本文就近年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研究近况进行讨论。
关键词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肝药在脂肪性肝病治疗中的地位 被引量:2
20
作者 田丽艳 陆伦根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53-254,共2页
关键词 脂肪性肝病 肝细胞脂肪变性 保肝药 治疗 病理综合征 脂肪性肝炎 脂肪肝 脂肪贮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