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st和pvl基因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流行情况及分子特征 被引量:10
1
作者 赵焕强 邹玉涵 +3 位作者 金姝 舒文 汤荣 刘庆中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3-358,共6页
目的了解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的tst基因和杀白细胞素的pvl基因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流行情况及其附属基因调节子(agr)和葡萄球菌盒式染色体(SCCmec)型别。方法收集上海市及浙江省共7所医院的916株金葡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 目的了解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的tst基因和杀白细胞素的pvl基因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流行情况及其附属基因调节子(agr)和葡萄球菌盒式染色体(SCCmec)型别。方法收集上海市及浙江省共7所医院的916株金葡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tst、pvl、mec A和mec C基因,并对tst或pvl基因阳性菌株作agr及SCCmec(针对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遗传学分型。结果 916株金葡菌中tst阳性208株,阳性率22.7%;pvl阳性35株,阳性率3.8%;mec A阳性665株(MRSA),未检测到mec C基因。在665株MRSA中,tst阳性198株(29.8%),agr和SCCmec分型均以2/Ⅱ型为主,分别占97.0%和94.4%;pvl阳性14株(2.1%),agr分型以1型(85.7%)为主,SCCmec分型以Ⅲ型(42.9%)和Ⅳa型(28.6%)为主。在251株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中,tst阳性10株(4.0%);pvl阳性21株(8.4%)。tst阳性率在MRSA菌株中较MSSA中高,而pvl检出率则在MSSA菌株中较高,且浙江地区MRSA中pvl的阳性率高于上海菌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t基因在MRSA菌株中阳性率较MSSA高;pvl阳性率相对较低,但因其与某些严重的金葡菌感染相关,临床应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tst基因 PVL基因 SCCmec分型 agr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下万古霉素治疗血流感染6例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慧芳 汤荣 +5 位作者 舒文 王瑞兰 梁晓宇 杨洋 吴菊芳 张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9-154,共6页
目的探讨增大万古霉素剂量治疗血流感染的可行性。方法入选2013年7月1日—12月31日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并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的成人患者,检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并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及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调整万古霉素给药方案,同时记录患者... 目的探讨增大万古霉素剂量治疗血流感染的可行性。方法入选2013年7月1日—12月31日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并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的成人患者,检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并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及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调整万古霉素给药方案,同时记录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分析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下增大万古霉素剂量,治疗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血流感染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本研究中血流感染病原菌均为MRCNS,除1株人葡萄球菌的万古霉素MIC值为1 mg/L,其余菌株的万古霉素MIC值均为2 mg/L。常规剂量(2 g/d,或1.5 g/d)万古霉素的谷浓度平均值为(3.84±1.42)mg/L,高剂量(3 g/d)万古霉素谷浓度平均值为(9.13±4.88)mg/L。常规剂量时平均万古霉素曲线下面积(AUC)与MIC浓度比值(AUC/MIC)为152±39,高剂量用药时平均AUC/MIC为197±44。6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了肾功能损害。6例患者在使用万古霉素后3例临床和细菌学治愈,3例无效。结论万古霉素治疗肾功能正常的MRCNS血流感染患者时,建议在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下调整患者个体化的给药方案,以达到目标治疗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血流感染 万古霉素 最低抑菌浓度 肾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中临床分离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3
3
作者 朱骏 丁星 王椿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分析血液病住院患者中临床分离菌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现状。方法收集我院血液科2000年1月—2004年6月的住院患者临床分离菌株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应用WHONET5.2软件分析数据。结果自270例患者的各种标本中培养分离出355... 目的分析血液病住院患者中临床分离菌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现状。方法收集我院血液科2000年1月—2004年6月的住院患者临床分离菌株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应用WHONET5.2软件分析数据。结果自270例患者的各种标本中培养分离出355株细菌,主要分布于呼吸道分泌物、尿液、血液等标本,革兰阳性菌占54.9%,革兰阴性菌占45.1%。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达96.9%和92.5%,未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和肠球菌。革兰阴性菌中居前6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流感嗜血杆菌。肠杆菌科和不动杆菌属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度最高。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20.0%,对美罗培南、氨基苷类及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敏感度较高。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40.0%和27.8%,产ESBLs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高于非产ESBLs株。结论本研究结果对血液系统疾病合并感染患者的经验性用药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细菌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颅内出血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马炜 牛紫光 +4 位作者 孙毓锴 李建翠 孙婷婷 岳展伊 高谦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19-1223,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颅内出血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226例,其中首次颅内出血患者126例、高血压患者100例(对照)。分析颅内出...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颅内出血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226例,其中首次颅内出血患者126例、高血压患者100例(对照)。分析颅内出血患者和高血压患者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并计算NL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颅内出血预后的判断指标,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颅内出血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颅内出血患者的WBC计数和NLR高于高血压患者(P均<0.01)。与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为0~2分的颅内出血患者(94例)相比,m RS评分为3~6分颅内出血患者(32例)的WBC计数(P<0.05)、中性粒细胞计数(P<0.01)和NLR(P<0.01)更高。大体积血肿(≥30 mL)颅内出血患者(42例)中性粒细胞计数和NLR高于小体积血肿(<30 mL)患者(84例,P均<0.05)。ROC曲线评估结果显示,NLR的临界值为3.001时,预测颅内出血预后的灵敏度为64.5%,特异度为8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NLR是颅内出血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NLR可能是预测作为颅内出血预后的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颅内出血 生物学标记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E的新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尹悦 李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284-2288,共5页
IgE为经典过敏反应中抗原与主要效应细胞即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结合的桥梁。当IgE与FcεRⅠ结合时,效应细胞上的IgEFc受体及少量抗原便足以触发信号通路活化,引起效应细胞脱颗粒。过敏反应不仅受IgE单独调节,也受跨膜、可溶性IgE受... IgE为经典过敏反应中抗原与主要效应细胞即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结合的桥梁。当IgE与FcεRⅠ结合时,效应细胞上的IgEFc受体及少量抗原便足以触发信号通路活化,引起效应细胞脱颗粒。过敏反应不仅受IgE单独调节,也受跨膜、可溶性IgE受体及一些共受体组成的复杂蛋白网络的调控。IgE不仅参与过敏性疾病,还与自身免疫病等多种疾病存在密切联系,其中针对自身抗原的IgE型自身抗体的作用机制备受关注。本文我们聚焦新近发现的IgE的生物学功能、IgE及其受体细胞在疾病中的作用及相关疾病的诊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E IGE受体 超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平莫匹罗星耐药MRSA体外生物膜形成能力及相关基因检测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庆中 韩立中 +2 位作者 孙景勇 李彬 倪语星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76-280,共5页
目的了解高水平莫匹罗星耐药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uH MRSA)体外生物膜形成能力及介导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的分布。方法对分离自上海和浙江省温州地区5所教学医院的803株临床分离MRSA进行莫匹罗星纸片扩散法检测最低抑菌浓度(MIC),mupA基... 目的了解高水平莫匹罗星耐药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uH MRSA)体外生物膜形成能力及介导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的分布。方法对分离自上海和浙江省温州地区5所教学医院的803株临床分离MRSA进行莫匹罗星纸片扩散法检测最低抑菌浓度(MIC),mupA基因PCR扩增筛选MuH MRSA,分光光度计检测MuH MRSA菌株体外生物膜的形成能力,PCR扩增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icaA、icaD、agr、sarA、sasG、bap和ccpA)。结果共筛选出53株MuH MRSA,其中仅5株(9.4%,5/53)具有体外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基因检测显示,icaD和agr基因存在于全部MuH MRSA菌株中,而icaA、sarA、sasG和ccpA基因则分别存在于83.0%、86.8%、84.9%和92.5%的菌株中,仅有1株细菌携带bap基因。结论大部分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广泛分布于MuH MRSA菌株中,但仅agr基因可能是该类菌株体外生物膜形成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莫匹罗星耐药 甲氧西林耐药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物膜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小剂量西罗莫司的四联免疫抑制方案治疗移植肾功能不全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泳 张如霖 邱建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15-1020,共6页
目的观察以小剂量西罗莫司为主的四联免疫抑制方案对移植肾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59例(男44例、女15例)接受三联免疫抑制剂(霉酚酸制剂/咪唑立宾+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移植肾功能不全患者,在减少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目的观察以小剂量西罗莫司为主的四联免疫抑制方案对移植肾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59例(男44例、女15例)接受三联免疫抑制剂(霉酚酸制剂/咪唑立宾+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移植肾功能不全患者,在减少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剂量的同时加用小剂量西罗莫司(初始剂量0.5 mg/d,目标血药浓度为2~4 ng/mL),转换为四联免疫抑制剂方案治疗。记录西罗莫司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血药浓度的变化,分析药物转换前后血肌酐、血脂等指标的变化。结果59例患者均完成四联免疫抑制剂治疗转换,至四联免疫抑制剂治疗调整完成时,西罗莫司血药浓度为(4.74±1.62)ng/mL;其中53例实现了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血药浓度降低,降低比例为(37.00±19.00)%。调整治疗后,患者血肌酐水平降低[(111.53±24.87)μmol/L vs(148.88±27.64)μmol/L,P<0.01],甘油三酯水平[(1.93±1.08)mmol/L vs(1.89±0.77)mmol/L,P>0.05]和胆固醇水平[(5.30±1.39)mmol/L vs(4.96±1.19)mmol/L,P>0.05]变化不明显。将59例患者分为早期转换组(肾移植术后1~23个月转换四联免疫抑制剂治疗,n=44)和晚期转换组(术后32~159个月转换四联免疫抑制剂治疗,n=15),早期转换组肾功能恢复正常的患者比例高于晚期转换组[77.27%(34/44)vs 40.00%(6/15),P<0.05];早期转换组血肌酐水平较转换前降低[(106.41±19.78)μmol/L vs(151.43±28.68)μmol/L,P<0.05],晚期转换组血肌酐水平降低不明显[(126.53±32.18)μmol/L vs(141.40±24.76)μmol/L,P>0.05]。结论减少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同时增加小剂量西罗莫司的四联免疫抑制方案可显著改善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不全,且不会增加血脂异常不良反应,并且对于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不全患者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肾功能不全 西罗莫司 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四联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M蛋白转型1例报告 被引量:2
8
作者 蔺丽慧 吕娟芬 李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1-232,共2页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M蛋白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枝状聚合物在靶向给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彭霞 李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6-100,共5页
树枝状聚合物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新型纳米材料,具有天然的纳米尺寸、独特的单分散性、表面多官能团等特点。这些独特的理化性质使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尤其在靶向药物传递方面。药物可包封在树枝状聚合物的内部空腔,也可通... 树枝状聚合物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新型纳米材料,具有天然的纳米尺寸、独特的单分散性、表面多官能团等特点。这些独特的理化性质使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尤其在靶向药物传递方面。药物可包封在树枝状聚合物的内部空腔,也可通过化学键偶联在其表面的官能基团上。表面众多的官能团还可与各种靶向配基如抗体和其Fab片段、叶酸、生物素等偶联,从而将药物传递至配基靶向部位,实现靶向治疗。本文主要探讨树枝状聚合物在靶向药物传递中的应用,并简单介绍这种聚合物的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状聚合物 靶向给药 毒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重组的机制及调控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佳 李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0-472,共3页
免疫球蛋白(immunoglublin,Ig)的类别转换重组(class switch recombination,CSR)发生在淋巴滤泡的生发中心,成熟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及共刺激信号的作用下,由产生IgM向产生IgG、IgA和IgE的同种型类别转换。CSR机制复杂,变态反应性疾病... 免疫球蛋白(immunoglublin,Ig)的类别转换重组(class switch recombination,CSR)发生在淋巴滤泡的生发中心,成熟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及共刺激信号的作用下,由产生IgM向产生IgG、IgA和IgE的同种型类别转换。CSR机制复杂,变态反应性疾病、Ig类别转换重组缺陷(过去称为高IgM综合征,HlGM)、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中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IgH相关易位均涉及CSR。CSR机制及调控的阐明将对上述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 胚系基因 AID UNG A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液标本临床分离菌的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17
11
作者 陶肖燕 汤荣 +3 位作者 易峻文 舒文 崔泽林 刘庆中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2-407,共6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8年间尿液标本分离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就诊患者中段尿培养分离菌种类及其耐药性。按照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进行菌种鉴定,药敏... 目的了解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8年间尿液标本分离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就诊患者中段尿培养分离菌种类及其耐药性。按照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进行菌种鉴定,药敏试验以纸片扩散法补充。结果尿液标本中共分离出各种细菌5 765株,前9位主要分离细菌占83.7%(4 825/5 765)。其中最多见为大肠埃希菌,占44.7%,其次为粪肠球菌,占13.7%。女性患者尿液标本的细菌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62.0%对38.0%),但铜绿假单胞菌在男性患者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女性患者(8.0%对2.0%)。各年龄段患者的尿液标本细菌占比,以老年患者最高(45.0%,2 169/4 825),青少年患者最低(0.5%,22/4 825)。除儿童患者外,尿液标本分离株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分离自男性患者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肠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高于女性患者相应的菌群。大肠埃希菌对常用经验性治疗药物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8年间维持在70%左右;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最高,在40%左右。结论大肠埃希菌仍是尿液标本的主要菌群,并对氟喹诺酮类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年龄和性别应作为临床经验性治疗尿路感染的参考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液标本 分离株 抗菌药物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iclapri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郝凌云 何春燕 +5 位作者 杨涵 陈雯静 崔泽林 汤荣 舒文 刘庆中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9-324,共6页
目的研究新型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iclapri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其与磺胺类药物的协同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分离的非重复金葡菌498株,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检测细... 目的研究新型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iclapri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其与磺胺类药物的协同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分离的非重复金葡菌498株,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检测细菌对甲氧西林耐药性,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iclaprim、iclaprim-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比较其抗菌活性的差异。结果金葡菌对iclaprim的不敏感率较低(7.0%),并与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laprim对全部金葡菌、MRSA和MSSA的MIC50分别为0.25、0.25、0.12 mg/L,MIC90分别为0.5、0.5、0.25 mg/L。根据MIC50、MIC90,iclaprim对相应菌株的抗菌活性是甲氧苄啶的8~32倍,是磺胺甲噁唑的256~512倍,但与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差别不大。对于甲氧苄啶、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和磺胺甲噁唑耐药菌株,iclaprim也显示出较弱的抗菌活性(MIC90≥16 mg/L)。磺胺甲噁唑与iclaprim具有协同作用,其可使iclaprim的MIC50、MIC90值(0.015、0.03 mg/L)降低4个稀释梯度。结论iclaprim对金葡菌(包括MRSA)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磺胺类药物具有协同效应,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laprim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金黄色葡萄球菌 最低抑菌浓度 体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过敏性哮喘发生有关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 被引量:3
13
作者 夏维 李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1-373,共3页
关键词 哮喘 信号转导通路 细胞因子 气道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小菌落突变株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春燕 刘庆中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8-473,共6页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能够引起从症状轻微的皮肤软组织感染到威胁生命的脓毒血症等各种临床感染。在感染过程中,该菌能够形成一种特殊的变体——小菌落突变株(small colony variants,SCV)。金葡菌SCV早在100多年前就已报道,20年...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能够引起从症状轻微的皮肤软组织感染到威胁生命的脓毒血症等各种临床感染。在感染过程中,该菌能够形成一种特殊的变体——小菌落突变株(small colony variants,SCV)。金葡菌SCV早在100多年前就已报道,20年前因发现其与持续性、复发性难治金葡菌感染相关而受到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小菌落突变株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