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放射专业住院医师培养模式的可借鉴之处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悍 张贵祥 《北方药学》 2011年第9期98-99,共2页
目前我国多个省市正在试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笔者结合在美国华盛顿大学放射系研修一年的见闻,近距离感受美国的放射专业住院医师培养制度的完善、培养体系的科学和培养模式的多样,也发觉很多值得我国放射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的借... 目前我国多个省市正在试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笔者结合在美国华盛顿大学放射系研修一年的见闻,近距离感受美国的放射专业住院医师培养制度的完善、培养体系的科学和培养模式的多样,也发觉很多值得我国放射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的借鉴和学习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 卫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成人不同年龄段大脑白质纤维各向异性差异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何光武 张贵祥 +4 位作者 何江波 项华 王斌 成中意 汪守中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5期433-436,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不同年龄大脑白质纤维磁共振弥散张量各向异性的差异。方法:62名正常志愿者大脑白质纤维不同部位,包括外囊、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和胼胝体压部的FA值和ADC值。结果:胼胝体膝部(F=3.113,P=0.024)和豆状核(F=...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不同年龄大脑白质纤维磁共振弥散张量各向异性的差异。方法:62名正常志愿者大脑白质纤维不同部位,包括外囊、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和胼胝体压部的FA值和ADC值。结果:胼胝体膝部(F=3.113,P=0.024)和豆状核(F=3.229,P=0.020),在各年龄组之间FA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内囊前肢(F=3.093,P=0.024)和豆状核(F=3.824,P=0.009),ADC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A值呈正相关的部位有内囊前肢(r=0.293,P=0.0349)、胼胝体膝部(r=0.322,P=0.0202),ADC值呈现正相关的部位只有外囊(r=0.365,P=0.00925)。结论:不同年龄段大脑白质纤维的FA值和ADC值是不同的,随着年龄增大,FA值呈现下降趋势,ADC值则有增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白质纤维 磁共振成像 各向异性 部分各向异性值 表观弥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ASL磁共振成像检查各脑区血流量及年龄与性别因素对其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唐纳 赵光明 +2 位作者 张洁 何之彦 孟捷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5期697-701,共5页
目的探讨年龄、性别因素对3D-ASL测量各脑区血流量有无影响。方法抽取在本院常规体检项目、神经系统检查及MRI检查均正常,MRA无颅内动脉异常的健康体检者共64例(男性34例,女性30例)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青年(≤44岁)19例、中年(45~59岁... 目的探讨年龄、性别因素对3D-ASL测量各脑区血流量有无影响。方法抽取在本院常规体检项目、神经系统检查及MRI检查均正常,MRA无颅内动脉异常的健康体检者共64例(男性34例,女性30例)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青年(≤44岁)19例、中年(45~59岁)19例及老年组(≥60岁)26例三组,行3D-ASL检查(GE Discovery MR750w3.0T)。采用Functool-ASL后处理软件(Adw 4.6版本)进行图像后处理,ROI选取双侧对称区域的小脑皮层、丘脑核团、额叶、颞叶、顶叶、枕叶皮层,测量并记录各脑区的CBF(Cerebral Blood Flow)值。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Statistics 17.0,双侧脑区对称区域CBF值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各年龄及性别分组间差异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分别控制变量(年龄、性别)的偏相关分析各组、各脑区CBF值有无相关性。结果 64例研究对象中,除青年组1例、老年组2例运动伪影不能明确测量CBF外,其余61例(男性32例,女性29例)均获得了各脑区的CBF值。双侧各脑区对称区域CBF值差异的配对t检验P值均大于0.05。年龄分组时中年组除双侧小脑、右丘脑外,各脑区CBF均值略高于青年和老年组各脑区,老年组的双侧小脑、右丘脑的CBF均值略高于青年和中年组,方差分析P值均大于0.05,CBF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意义。性别分组时除左丘脑外,女性各脑区CBF均值高于男性,其中左、右小脑及右额叶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7,0.000及0.032)。控制变量的偏相关分析显示双侧各脑区CBF值与年龄无相关性,左、右小脑及右额叶的CBF值与性别相关(分别为r=0.627,P=0.009,r=0.812,P=0.000,r=0.511,P=0.043),其余脑区与性别无相关性。结论 3D-ASL测量各脑区CBF时,年龄因素无显著影响;女性除左侧丘脑外,各脑区的CBF值均高于男性,其中双侧小脑及右额叶的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性别 磁共振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脑血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造影剂外渗损伤的预防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23
4
作者 张兆锋 陈海曦 沈尊理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59-461,共3页
关键词 造影剂 外渗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反义核酸对兔VX2瘤脑脊液源性转移调控的MRI监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康安 张贵祥 +4 位作者 张峰 王夕富 赵京龙 李玉洁 胡运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7期920-924,共5页
目的:构建兔VEGF反义cDNA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SVEGF);利用反义核酸技术调控脑脊液源性转移的形成,MRI活体动态监测,探讨抗血管生成治疗在脑脊液源性转移形成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构建兔VEGF反义核酸真核表达质粒;VX2细胞接种后不... 目的:构建兔VEGF反义cDNA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SVEGF);利用反义核酸技术调控脑脊液源性转移的形成,MRI活体动态监测,探讨抗血管生成治疗在脑脊液源性转移形成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构建兔VEGF反义核酸真核表达质粒;VX2细胞接种后不同时间行MRI检查。使用GE公司的SIGNA1.5T磁共振成像系统,膝关节正交线圈。行常规及DCE-MRI检查,分析时间-信号曲线参数SLE值。在每次MR检查前抽取实验兔血液和脑脊液标本做VEGF的ELISA检测。所有实验兔在最后一次检查完毕后取材行病理检查和VEGF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成功获得兔子反义VEGF核酸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SVEGF);通过对DCE-MRI参数SLE、肿瘤生长速度、动物存活时间的分析,各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DCE-MRI参数SLE与VEGF的IHS评分以及与血液及脑脊液VEGF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VEGF反义核酸对脑脊液源性转移瘤具有调控作用。MRI是一种可靠、无创的脑脊液源性转移病变反义核酸治疗监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核酸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X2细胞 转移 脑脊液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佛醇对兔VX_2肾癌超声血流显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姜露莹 张贵祥 +3 位作者 许小云 张峰 杨亚汝 李康安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8年第3期182-184,共3页
目的评价碘佛醇在兔VX2肾癌超声血流显像中的作用。方法24只实验兔建立肾VX2肿瘤模型,随机分3批,每批8只,分别于种植后第7、14、21天,静脉注射碘佛醇,观察注射前后肿瘤彩色血流信号的变化情况。结果注射碘佛醇后肿瘤内彩色血流信号较注... 目的评价碘佛醇在兔VX2肾癌超声血流显像中的作用。方法24只实验兔建立肾VX2肿瘤模型,随机分3批,每批8只,分别于种植后第7、14、21天,静脉注射碘佛醇,观察注射前后肿瘤彩色血流信号的变化情况。结果注射碘佛醇后肿瘤内彩色血流信号较注射前增多、增强。其中第7天,肿瘤的CDFI分级变化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第14天和第21天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注射碘佛醇后连续观察20min,血流信号增强仍保持在高峰状态。结论碘佛醇对兔VX2肾癌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起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X2 肾癌 超声 碘佛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间质反应的影像学表现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志宇 何之彦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4期669-671,共3页
乳腺间质微环境在乳腺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乳腺癌间质的影像学特征性表现的研究对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及术前评估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肿瘤定性判断、周边浸润范围的评估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本文就乳腺... 乳腺间质微环境在乳腺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乳腺癌间质的影像学特征性表现的研究对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及术前评估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肿瘤定性判断、周边浸润范围的评估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本文就乳腺癌间质反应的形成机制、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微环境 间质反应X线乳腺摄影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隔原发性绒毛膜癌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玉洁 郑林丰 +1 位作者 王夕富 张贵祥 《北方药学》 2010年第5期51-52,18,共3页
本文报道1例纵隔原发性绒毛膜癌合并未成熟性畸胎瘤,伴肺内转移及肿瘤原发灶及转移灶破裂出血患者,并进行文献复习。纵隔原发性绒毛膜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生殖细胞肿瘤,具有比较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认真分析能够提高该病的术前... 本文报道1例纵隔原发性绒毛膜癌合并未成熟性畸胎瘤,伴肺内转移及肿瘤原发灶及转移灶破裂出血患者,并进行文献复习。纵隔原发性绒毛膜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生殖细胞肿瘤,具有比较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认真分析能够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原发性绒毛膜癌 生殖细胞肿瘤 影像学 诊断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坐骨神经结扎后背根神经节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变化
9
作者 郑林丰 吴贤群 +4 位作者 许愿忠 张贵祥 王岐本 张建伟 易西南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90-792,共3页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结扎后神经生长因子(NGF)在背根神经节的表达变化。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和坐骨神经结扎组,实验组结扎后分别存活1、3、5、7、14、21、28d,取腰4~6背根神经节(DRG),行NGF免疫组...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结扎后神经生长因子(NGF)在背根神经节的表达变化。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和坐骨神经结扎组,实验组结扎后分别存活1、3、5、7、14、21、28d,取腰4~6背根神经节(DRG),行NGF免疫组织化学显色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分析其表达变化。结果:结扎后1d DRG NGF表达无明显变化;3d开始下降,7d达最低值,持续到21d;28d恢复正常。结论:神经结扎后DRG神经元NGF表达变化可能参与了神经损伤后的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结扎 神经生长因子 背根神经节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微环境靶点及相关磁共振超顺磁氧化铁分子探针研究进展
10
作者 许艳红 张贵祥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7期1209-1212,共4页
影响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肿瘤细胞及肿瘤间质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的显像研究是肿瘤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分子影像学的重要内容。针对上述特异性靶点,合成MR特异性分子探针的研究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就... 影响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肿瘤细胞及肿瘤间质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的显像研究是肿瘤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分子影像学的重要内容。针对上述特异性靶点,合成MR特异性分子探针的研究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就目前已知的肿瘤细胞及其微环境中主要的生物靶点阐述其相关MR超顺磁氧化铁分子探针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 磁共振分子影像 超顺磁氧化铁 纳米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对小肠疾病鉴别价值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颜兵 王玉群 周根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3期444-447,共4页
目的探究分析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对小肠疾病鉴别价值,寻找更为便捷、安全的检查方式以满足临床需求。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常规腹部CT平扫及CT小肠造影增强扫描后三维重建,比较2种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常... 目的探究分析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对小肠疾病鉴别价值,寻找更为便捷、安全的检查方式以满足临床需求。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常规腹部CT平扫及CT小肠造影增强扫描后三维重建,比较2种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常规CT平扫检出47例,提示消化道病变阳性率47.00%。检出病变类型最多的为克罗恩病,其次为GIST。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检出80例,提示消化道病变阳性率80.00%。检出病变类型最多的为克罗恩病,其次为非特异性炎症。两种检测方法的检出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操作便捷、无创、安全,诊断效果明确,对小肠疾病的临床诊断及综合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小肠造影 小肠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在脑胶质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侯昌龙 周根泉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22期2012-2014,共3页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MR联合高分辨率MR对直肠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13
作者 杨巧云 张蕾 +1 位作者 陈安 朱磊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6期1086-1091,共6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联合高分辨率MR对直肠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96例经病理证实为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该院完成高分辨率MRI和动态增强扫描MRI检查...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联合高分辨率MR对直肠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96例经病理证实为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该院完成高分辨率MRI和动态增强扫描MRI检查。根据术后病理将患者分为无淋巴结转移组(n=124)和淋巴结转移组(n=72),分析两组间临床特征、动态增强MR定量参数和高分辨率MR影像表现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采用ROC曲线计算不同参数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效能。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直肠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是年龄<59.5岁(OR:0.329)、N分期MR影像学表现(mrN stage)为N1-N2期(OR:6.857)、癌胚抗原异常(OR:2.742)、T分期MR影像学表现(mrT stage)为T3期(OR:2.959)、mrMRF受累阳性(OR:5.577)、动态增强扫描MRI定量参数Ktrans<0.298 min-1(OR:0.210)及mr EMVI阳性(OR:2.26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rN stage阳性和Ktrans是直肠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mrN stage+Ktrans预测直肠腺癌淋巴结转移的AUC(0.788)高于单独的mrN stage(0.713)及Ktrans(0.650)。结论动态增强MR定量参数Ktrans联合mrN stage能够提高直肠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直肠腺癌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