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鳞状细胞乳头状瘤和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淳 周曾同 +1 位作者 张珺晔 郑元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0-554,共5页
目的分析口腔黏膜鳞状细胞乳头状瘤和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22例乳头状瘤(乳头状瘤组)和61例乳头状癌(乳头状癌组)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病变部位及病理学特征。结... 目的分析口腔黏膜鳞状细胞乳头状瘤和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22例乳头状瘤(乳头状瘤组)和61例乳头状癌(乳头状癌组)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病变部位及病理学特征。结果 2组患者均男性占多数。乳头状癌组发病年龄较高,其中吸烟10人(16.4%),有饮酒史11人(18.0%),病变多发于牙龈(占29.5%);乳头状瘤则多发于腭部(占46.7%)。组织学检查发现:乳头状癌表现为核多形性、伴异形有丝分裂象等恶性细胞学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在乳头状癌组织中,Ckpan、CK-HMW和p53蛋白呈阳性表达,CK8、Vim、SMA和S-100蛋白呈阴性表达。结论牙龈乳头状肿物的老年患者是罹患乳头状癌的高风险群体,对该群体应采取积极的组织活检和病理学检查等早期诊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乳头状瘤 乳头状癌 临床病理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铁胺通过促进毛细血管的增生改善放疗后唾液腺功能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珺晔 徐珉华 郑元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00-1607,共8页
目的探讨去铁胺(DFO)对放射治疗(放疗)后唾液腺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放疗组以及D+IR组(注射DFO 3 d后放疗)、D+IR+D组(注射DFO 3 d后放疗,再注射DFO 3 d)和IR+D组(放疗后注射DFO 3 d)及... 目的探讨去铁胺(DFO)对放射治疗(放疗)后唾液腺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放疗组以及D+IR组(注射DFO 3 d后放疗)、D+IR+D组(注射DFO 3 d后放疗,再注射DFO 3 d)和IR+D组(放疗后注射DFO 3 d)及其相应对照组(不注射DFO而给予注射型蒸馏水)。放疗后第30、60、90天测定小鼠唾液流量;放疗后第90天处死小鼠,取下颌下腺,称取质量,行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Western blotting测定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结果与相应对照组比较,D+IR、D+IR+D和IR+D组小鼠的唾液流量均显著增加(P<0.05),以D+IR+D最为显著。D+IR和D+IR+D组小鼠下颌下腺组织中可见少量唾液干细胞。D+IR、D+IR+D和IR+D下颌下腺HIF-1α蛋白和VEGF 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P<0.05)。结论 DFO对放疗后的唾液腺功能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毛细血管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 放射治疗 去铁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