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某郊县社区居民卒中知晓率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晓 高健 王少石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4期285-288,共4页
目的了解上海郊县社区居民对卒中相关知识的知晓现状。方法采用现场问卷方式,调查上海市松江区某社区居民对卒中危险因素及早期预警症状的知晓率。结果本次调查符合入选标准并领取完成问卷700份,有效问卷659份。①卒中9项危险因素知晓率... 目的了解上海郊县社区居民对卒中相关知识的知晓现状。方法采用现场问卷方式,调查上海市松江区某社区居民对卒中危险因素及早期预警症状的知晓率。结果本次调查符合入选标准并领取完成问卷700份,有效问卷659份。①卒中9项危险因素知晓率:57.2%的被调查者能识别2项以上卒中危险因素,28.0%的被调查者能识别3项以上危险因素,8.0%的被调查者能识别4项以上危险因素;19.9%~87.6%的被调查者认为高血压、腹型肥胖、吸烟、血脂异常为卒中危险因素;只有4.0%~10.6%被调查者了解酗酒、心脏病、不良生活、饮食习惯、缺乏锻炼可导致卒中发生。②早期预警症状知晓情况:社区居民对5项卒中预警症状知晓率为58.1%~70.3%。结论上海郊县社区居民对卒中危险因素、对预警症状的综合知晓度不高。提示卒中防治相关的健康教育对上海郊县社区居民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县居民 卒中 知晓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14
2
作者 郑天衡 郝俊杰 +5 位作者 高建 朱鑫璞 周晓宇 杨建道 张会军 王少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82-1185,共4页
目的探讨高龄脑梗死患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PA)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96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80岁组141例和≥80岁组55例,发病<4.5 h的患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溶... 目的探讨高龄脑梗死患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PA)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96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80岁组141例和≥80岁组55例,发病<4.5 h的患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溶栓前、溶栓后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观察溶栓后颅内出血(ICH)和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的发生率。90 d随访时,采用改良Rankin's评分评定临床结局。结果 2组溶栓后14 d的NIHSS评分都较溶栓前显著降低(P<0.01),<80岁组较≥80岁组NIHSS评分降低更明显(P<0.01)。≥80岁组的病死率显著高于<80岁组(P<0.05);<80岁组和≥80岁组预后良好的比例分别为57.5%和45.5%(P>0.05),ICH发生率分别为16.3%和21.8%,sICH发生率分别为6.4%和14.5%(P>0.05)。结论高龄脑梗死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和年龄<80岁者同样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注射 静脉内 血栓溶解疗法 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感染15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杨珂珂 李志军 +2 位作者 陈琳洁 徐玉梅 张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62-365,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52例SLE患者,收集整理其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并将有感染患者和无感染患者进行比较。结果352例SLE患者中有158例发生了187例次感染,其中89例为医院感染,2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52例SLE患者,收集整理其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并将有感染患者和无感染患者进行比较。结果352例SLE患者中有158例发生了187例次感染,其中89例为医院感染,29例发生了2种或2种以上的感染,细菌感染最常见,其次是真菌和病毒感染,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常见,其次为泌尿道。合并感染的SLE患者治疗后,121例好转,20例死亡,未愈者17例。结论SLE患者容易发生感染,且感染是SLE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积极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易感因素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脑梗死患者经静脉溶栓后早期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郑天衡 郝俊杰 +4 位作者 周晓宇 高建 朱鑫璞 张会军 王少石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362-366,381,共6页
目的研究高龄脑梗死患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颅内出血(ICH)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06年7月—2011年10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神经科于发病4.5 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75例... 目的研究高龄脑梗死患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颅内出血(ICH)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06年7月—2011年10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神经科于发病4.5 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75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年龄<80岁组(121例)和年龄≥80岁组(54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溶栓后24 h内颅内出血(ICH)和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的例数。采用改良Rankin(mRS)评分对存活的ICH患者进行随访。结果①共31例(17.7%)患者于溶栓后24 h发生ICH,年龄<80岁组和年龄≥80岁组的ICH发生率分别为15.7%和22.2%,SICH发生率分别为5.8%和14.8%,两组患者ICH和SICH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脑白质疏松(LA)患者中,年龄<80岁组的ICH发生率(16.7%)低于年龄≥80岁组(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3,P=0.031);其余可能的危险因素,年龄<80m岁组与≥80岁组的ICH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共23例ICH患者好转出院。出院后90 d随访显示,年龄<80岁组患者的基本痊愈和轻中度残疾的比例高于年龄≥80岁组,重度残疾的比例低于年龄≥80岁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A可能与高龄患者溶栓后早期ICH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年龄因素 颅内出血 脑白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感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杨珂珂 李志军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50-153,共4页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感染 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卒中后肺炎的早期风险识别和预防 被引量:18
6
作者 郝俊杰 郑天衡 王少石 《中国卒中杂志》 2010年第2期157-163,共7页
急性卒中后肺炎是卒中患者最主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卒中患者不良预后和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了解急性卒中后肺炎的危险因素和预测卒中后感染发生的免疫功能标记物有利于早期识别急性卒中后肺炎高危患者。卒中诱发的免疫抑制综合症(strok... 急性卒中后肺炎是卒中患者最主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卒中患者不良预后和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了解急性卒中后肺炎的危险因素和预测卒中后感染发生的免疫功能标记物有利于早期识别急性卒中后肺炎高危患者。卒中诱发的免疫抑制综合症(stroke-induced immunodepression system,SIDS)的相关研究为临床预防急性卒中后感染开创了新的方向。为了论证预防性抗菌治疗(preventiveantibacterial therapy,PAT)是否对急性卒中后感染有积极的预防作用,还需要进行更多的试验。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如执行卒中临床医疗途径及卒中单元,可能是目前减少急性卒中后肺炎发生、促进卒中患者康复的合适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肺炎 感染 危险评估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性卒中单元对急性卒中后肺炎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郝俊杰 王少石 +4 位作者 郑天衡 周晓宇 陈真理 劳文英 刘春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20-123,128,共5页
目的研究综合性卒中单元对急性卒中后继发肺炎患者的预后、住院时间及抗生素费用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了159例急性卒中后(发病2周内)肺炎的住院患者,随机分组,接受综合性卒中单元治疗的为卒中单元组(77例),在神经科常规病房治疗的为对照... 目的研究综合性卒中单元对急性卒中后继发肺炎患者的预后、住院时间及抗生素费用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了159例急性卒中后(发病2周内)肺炎的住院患者,随机分组,接受综合性卒中单元治疗的为卒中单元组(77例),在神经科常规病房治疗的为对照组(82例)。评价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入院后21 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和Barthel指数(BI)的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的营养不良、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平均住院天数及抗生素费用。结果①卒中单元组入院后21 d NIHSS、mRS、BI的改善值明显优于对照组[-(1.06±1.27),0.18±1.19;-(0.12±0.33),0.03±0.36;3.1±6.0,-(0.5±2.7)。均P<0.01]。②卒中单元组并发症、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59.7%,32.5%,低于对照组的75.6%,48.8%,均P<0.05。③卒中单元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36±17)d,(55±34)d,P<0.01],抗生素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2506±893)元,(3070±1455)元,P<0.05]。结论与在神经科常规病房治疗相比,在综合性卒中单元治疗能减少急性卒中后肺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残障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少营养不良及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抗生素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肺炎 卒中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的营养评估及营养支持 被引量:12
8
作者 郑天衡 王少石 刘春风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11期792-795,共4页
  卒中的发生和转归是多元化的,卒中后脑损害的恢复是建立在人体内环境正常的基础上,其中包括机体的营养状态.营养状况可以显著影响卒中预后,但在目前卒中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营养状况经常被低估,甚至被忽视.……
关键词 脑卒中 营养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卒中患者营养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少石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211-213,共3页
近年来,我国对卒中的防治从宏观策略到具体思路和模式正在走向国际化。但是临床医生在卒中整体治疗的管理中往往忽略营养状态,对患者施行营养治疗的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更缺乏有关卒中患者营养状况的多中心研究及相关数据。为统一和... 近年来,我国对卒中的防治从宏观策略到具体思路和模式正在走向国际化。但是临床医生在卒中整体治疗的管理中往往忽略营养状态,对患者施行营养治疗的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更缺乏有关卒中患者营养状况的多中心研究及相关数据。为统一和规范卒中治疗中营养管理的认识,中华内科杂志组织全国神经和营养学科专家共同制定了卒中患者营养管理的专家共识,以期进一步规范卒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患者 营养管理 专家 中国 整体治疗 多中心研究 营养状态 临床医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吞咽困难卒中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郑天衡 吴霖浦 王少石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否改善高龄吞咽困难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卒中伴吞咽困难的高龄患者(年龄≥75岁)67例,研究组(n=36)于入院72h内留置鼻饲管实施规范肠内营养,对照组(n=36)于入院1周内留置鼻饲管并由家属自行喂养...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否改善高龄吞咽困难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卒中伴吞咽困难的高龄患者(年龄≥75岁)67例,研究组(n=36)于入院72h内留置鼻饲管实施规范肠内营养,对照组(n=36)于入院1周内留置鼻饲管并由家属自行喂养饮食。观察两组第21天的实验室营养指标,包括总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Alb)和三酰甘油及低蛋白血症(Alb<35g/L)发生率、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住院第21天,研究组的总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低蛋白血症发生率研究组(38.9%)显著低于对照组(67.7%,P=0.018);感染发生率研究组(41.7%)显著低于对照组(71.0%,P=0.016);总有效率研究组(72.2%)显著高于对照组(48.4%,P=0.04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改善高龄吞咽困难卒中患者的营养,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吞咽障碍 肠内营养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卒中患者血清清蛋白和三酰甘油水平变化与预后关系的探讨
11
作者 郑天衡 王少石 +1 位作者 杨建道 刘春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199-20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卒中患者血清清蛋白(Alb)和三酰甘油(TG)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非抽样回顾性分析131例急性卒中患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按卒中结局分成预后良好组(NIHSS<15分)和预后不良组(NIHSS≥15分及死亡)。... 目的探讨急性卒中患者血清清蛋白(Alb)和三酰甘油(TG)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非抽样回顾性分析131例急性卒中患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按卒中结局分成预后良好组(NIHSS<15分)和预后不良组(NIHSS≥15分及死亡)。观察两组住院第1、21天的Alb及TG变化,以及低蛋白血症(Alb<35 g/L)和低TG血症(TG<1.0 mmol/L)的发生率。结果住院21 d时,预后良好组的TG[(1.3±0.5)mmol/L]及Alb[(38±4)g/L]均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的TG[(1.1±0.4)mmol/L,P<0.05]及Alb[(36±5)g/L,P<0.01]。预后不良组的Alb下降程度较预后良好组更为显著[(2.7±2.2)g/L比(1.0±1.7)g/L,P<0.01];预后不良组的低蛋白血症(38%)和低三酰甘油血症发生率(33%)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13%和15%,P<0.01和P<0.05)。结论检测卒中急性期TG及Alb变化有助于反映患者的营养状况,对其水平进行监测,有助于预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血清白蛋白 甘油三酯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