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绝经前女性特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陈琳 陈瑾瑜 +1 位作者 潘凌 游利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5-238,258,共5页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绝经前女性中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骨转换指标及其他临床特点。方法 2005年9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骨质疏松门诊就诊的1043名绝经前女性中,选取资料齐全、符合入组标准条件的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患...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绝经前女性中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骨转换指标及其他临床特点。方法 2005年9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骨质疏松门诊就诊的1043名绝经前女性中,选取资料齐全、符合入组标准条件的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及骨量正常者共99名,分为特发性骨质疏松症组(28例)、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组(15例)及正常对照组(56名)3组。采用回顾性统计分析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钙(Ca)、磷(P)、25(OH)D]、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转换指标(bone turnover marker,BTM)、骨折史等临床资料。结果 (1)特发性骨质疏松症组腰椎、股骨颈及全髋BMD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3.794,P<0.01;t=-4.080,P<0.01;t=-5.632,P<0.01)。两组间钙、磷、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0,P>0.05;t=0.121,P>0.05;t=0.004,P>0.05)。特发性骨质疏松症组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OC)、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type 1 collagen carboxy terminal peptide,β-CTX)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05,P>0.05;t=1.543,P>0.05)。(2)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组腰椎BMD显著低于特发性骨质疏松症组(P=0.035),股骨颈及全髋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8、0.223)。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组血清OC、血清β-CTX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20,P<0.01);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组血清OC水平与特发性骨质疏松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β-CTX水平均显著高于特发性骨质疏松症组(P<0.01)。结论女性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病与Ca、P、25(OH)D缺乏无关,遗传性因素或许为发病的主要原因,而骨代谢的高转换状态可能为其发病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绝经后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骨转换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好转停药后最佳再评估时间
2
作者 谷文莎 潘凌 +3 位作者 游利 陈瑾瑜 陈琳 彭永德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6年第4期346-352,共7页
目的通过分析骨质疏松症患者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好转停药后骨密度和骨转换指标的变化,探讨骨质疏松症患者停药后的最佳评估时间。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11年10月134例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骨质疏松门诊初诊为骨质疏松症(T值≤-2.5)... 目的通过分析骨质疏松症患者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好转停药后骨密度和骨转换指标的变化,探讨骨质疏松症患者停药后的最佳评估时间。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11年10月134例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骨质疏松门诊初诊为骨质疏松症(T值≤-2.5),并使用双膦酸盐药物治疗(疗程≥3年)好转停药后的患者,根据评估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A组停药6个月评估(n=62例);B组停药12个月评估(n=55例);C组停药6个月和12个月均评估(n=17例)。回顾性分析所有被纳入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用药时间、治疗终点和停药后不同时间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血钙、血磷、血清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vitamin D,25OHD)、骨钙素(bone gamma-carboxyglutamic-acid-containing proteins,BGP)和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ross-linked carboxy-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CTX)等临床资料。结果 62例停药6个月评估患者,腰椎、股骨颈和全髋骨密度[分别为(1.063±0.13)、(0.817±0.08)和(0.896±0.080)g/cm2]较治疗终点的基线骨密度均有降低趋势,其中腰椎和全髋骨密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变化值小于骨密度仪的最小有意义变化值(least significant change,LSC),则无临床意义。55例停药12个月评估患者,腰椎、股骨颈、全髋骨密度[分别为(1.071±0.09)、(0.815±0.08)和(0.887±0.07)g/cm2]较治疗终点的基线骨密度降低更为明显,其中腰椎、全髋骨密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颈骨密度有明显的降低(P=0.085)。17例停药6个月和12个月均评估的患者,停药6个月时腰椎、股骨颈、全髋骨密度有降低趋势,停药12个月的骨密度相对于停药6个月的骨密度进一步降低。各组患者的骨转换指标(bone turnover marker,BTM)较治疗终点的基线骨转换指标均有明显的上升,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患者治疗好转停药1年时评估骨密度及骨转换指标可早期预测及评估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停药时限 骨密度 骨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不同疾病的男性骨量异常患者骨代谢、骨密度及骨折情况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丽 陈琳 +5 位作者 潘凌 杨明 李思雨 曾越茜 彭永德 游利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8-243,共6页
目的了解合并不同疾病的男性骨量异常患者骨代谢指标、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骨折的情况。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骨质疏松亚专科就诊的928例男性骨量异常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研究... 目的了解合并不同疾病的男性骨量异常患者骨代谢指标、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骨折的情况。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骨质疏松亚专科就诊的928例男性骨量异常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有或无糖尿病组、有或无慢性肝病组、有或无慢性肾病组、有或无慢性胃病组、有或无心血管疾病组及骨量减低组和骨质疏松组。分别观察各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受试者年龄、体重、L1~4BMD、股骨颈BMD、全髋BMD、β-CTX、慢性胃病、骨质疏松症是骨折史的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史与受试者年龄、β-CTX、慢性胃病、骨质疏松症因素成正相关,与体重、L1~4BMD、股骨颈BMD、全髋BMD成负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年龄、BALP、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是骨折的危险因素,而25OHD水平是骨折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对于男性骨量异常患者,需要重点关注年龄较大、β-CTX和BALP水平较高、合并慢性胃病以及2型糖尿病的患者,对这类患者应积极进行抗骨质疏松干预及治疗,以减少此类患者骨折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 骨量异常 合并疾病 骨代谢指标 骨密度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少症发病机制 被引量:26
4
作者 杨明 游利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8-414,共7页
肌少症是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以全身肌量减少和(或)肌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为特征的综合征,其可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肌少症是环境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疾病,它的发生涉及多种风险因素和机制。充分了解肌少症的... 肌少症是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以全身肌量减少和(或)肌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为特征的综合征,其可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肌少症是环境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疾病,它的发生涉及多种风险因素和机制。充分了解肌少症的发病机制,有助于对其进行积极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发病机制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