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危重症患儿中心静脉导管堵塞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李燕 徐婷婷 +3 位作者 仇园曌 陆凌玲 徐佳敏 付聪慧 《护士进修杂志》 2021年第23期2124-2128,2134,共6页
目的了解危重症患儿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堵塞发生率并分析影响因素,为改进导管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选取2020年1-8月我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收治的32... 目的了解危重症患儿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堵塞发生率并分析影响因素,为改进导管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选取2020年1-8月我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收治的328例中心静脉置管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收集相关资料,统计并分析患者发生堵管的现状及危险因素。结果60例患儿发生中心静脉导管堵塞,发生率为18.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儿使用镇静镇痛药物[OR(95%CI)=5.393(1.064~27.337)]、APTT低于正常值[OR(95%CI)=4.964(1.939~12.710)]、使用甘露醇[OR(95%CI)=2.433(1.128~5.249)]是其CVC堵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微量泵泵速≥10 mL/h[OR(95%CI)=0.121(0.027~0.551)]是其保护因素。结论为预防危重症患儿发生中心静脉导管堵塞,护理人员应充分评估、识别高危人群,并适应性调整导管护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儿童重症监护室 中心静脉导管 堵管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患儿谵妄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徐婷婷 张伟英 +2 位作者 叶小飞 周如女 杨晓亚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3期387-392,共6页
目的:分析ICU患儿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预防ICU患儿谵妄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收集关于ICU患... 目的:分析ICU患儿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预防ICU患儿谵妄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收集关于ICU患儿发生谵妄危险因素的文献,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20年7月10日。由2名评价人员按照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s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包括3398例研究对象,病例组808例,对照组2590例,共26项危险因素。Meta分析显示,发育迟缓、机械通气、苯二氮卓类药物及年龄是ICU患儿发生谵妄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基于现有证据,发育迟缓、机械通气以及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的ICU患儿发生谵妄的可能性较大,且谵妄的发生风险与年龄呈反比,年龄越小发生谵妄的风险也就越高。目前关于ICU患儿谵妄危险因素的研究证据尚不充足,且各研究样本量、使用的评估工具及评估频次也存在较大差异,后期尚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谵妄 重症监护病房 危险因素 儿童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even-Johnson综合征患儿一例行血浆置换的护理 被引量:7
3
作者 徐婷婷 陆群峰 +2 位作者 陈嘉玲 居敏洁 肖艳赏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24期65-67,共3页
渗出性多形性红斑严重者称斯-琼综合征(steven-johnson syndrome,SJS),是由免疫复合物所致的一种自限性的与免疫有关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可在机体表皮真皮交界处发生皮肤及黏膜分离,外观如烫伤样,90%的患儿有呼吸道、消化道、眼部、... 渗出性多形性红斑严重者称斯-琼综合征(steven-johnson syndrome,SJS),是由免疫复合物所致的一种自限性的与免疫有关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可在机体表皮真皮交界处发生皮肤及黏膜分离,外观如烫伤样,90%的患儿有呼吸道、消化道、眼部、生殖器黏膜的广泛坏死。SJS病程较凶险,严重者可导致病死[2],病死率最高可达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VEN-JOHNSON综合征 血浆置换 儿童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性镇静护理在儿科监护室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嘉玲 邹欢 居敏洁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23期67-69,73,共4页
目的探讨目标性镇静护理在儿科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3-4月入住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监护室的患儿35例,设为观察组,采用目标性镇静护理;同法选取2015年1-2月目标镇静法实施前同一儿科监护室患儿35例设... 目的探讨目标性镇静护理在儿科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3-4月入住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监护室的患儿35例,设为观察组,采用目标性镇静护理;同法选取2015年1-2月目标镇静法实施前同一儿科监护室患儿35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镇静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儿镇静效果、镇静前后和苏醒后生命体征变化以及遵医依从性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镇静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入住监护室镇静护理过程中生命体征变化平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转出监护室时遵医依从性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性镇静护理在儿科监护室中应用明显提高了患儿遵医依从性,确保医疗活动的有效性,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性镇静 镇静护理 儿科监护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