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结核病合并恶性血液病七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涛 席秀红 +3 位作者 李锋 刘旭晖 蒋慧 卢水华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1021-1024,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结核病合并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收集2010年4月至2014年9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诊断的儿童结核病合并恶性血液病7例,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胸膜恶性淋巴瘤I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 目的探讨儿童结核病合并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收集2010年4月至2014年9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诊断的儿童结核病合并恶性血液病7例,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胸膜恶性淋巴瘤I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3~11岁,中位年龄8岁。分析7例患儿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和预后。结果7例结核病合并恶性血液病患儿中,2例结核病诊断先于恶性血液病,5例在白血病化疗过程中出现肺结核症状。7例患儿均出现高热、盗汗及肝脾肿大,咳嗽6例,消瘦5例,食欲减退5例,呼吸困难2例,骨关节痛1例(肘关节),浅表淋巴结肿大2例。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5例。7例结核病患儿均获得病原学确诊并接受个体化治疗方案进行抗结核化疗,其中5例联合抗白血病药物治疗,2例(I例合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合并恶性淋巴瘤)最后放弃血液病化疗。随访发现2例放弃化疗的患儿均死亡,其他5例结核病合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结核病均治愈,其中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至今均为持续完全缓解状态,1例刚结束白血病维持化疗,另i例患儿仍在维持化疗阶段。结论儿童结核病合并恶性血液病患儿的诊断是难点,积极进行抗结核、白血病联合化疗,儿童结核病合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仍可以取得较好的抗结核病疗效,且不影响血液病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血液肿瘤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活检组织中bcl-2、CD20、CD79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邵静波 蒋慧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活检组织中bcl-2、CD20、CD79a的表达与发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1例儿童急性白血病及10例对照组病例骨髓活检组织进行bcl-2、CD20、CD79a免疫组化检测。结果bcl-2、CD20、CD79在初发白血病骨髓活检组织中...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活检组织中bcl-2、CD20、CD79a的表达与发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1例儿童急性白血病及10例对照组病例骨髓活检组织进行bcl-2、CD20、CD79a免疫组化检测。结果bcl-2、CD20、CD79在初发白血病骨髓活检组织中的表达均增高,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骨髓活检组织6例bcl-2阳性表达中2例临床复发(33.3%),4例临床缓解(66.7%),13例bcl-2阴性表达临床均CR(P<0.05)。CD20、CD79a阳性表达与临床复发/CR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活检组织中bcl-2的检测可作为协助临床疗效判断、指导治疗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BCL-2 CD20 CD79a 骨髓 活组织检查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药耐药蛋白P170在儿童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的表达及意义
3
作者 廖雪莲 夏敏 蒋慧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01-1204,共4页
目的检测儿童急性白血病初发时骨髓中多药耐药蛋白P170的表达,分析P170表达与患儿多药耐药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66例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26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4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21例;根据... 目的检测儿童急性白血病初发时骨髓中多药耐药蛋白P170的表达,分析P170表达与患儿多药耐药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66例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26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4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21例;根据疗效分为初治敏感组(n=40)和难治耐药组(n=26)。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细胞多药耐药蛋白P170的相对表达率,并分析P170表达阳性率与耐药性和性别间的关系。结果难治耐药组的急性白血病患儿P170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初治敏感组(65.4%和37.5%,P<0.05);但ANLL组与ALL组、男性组与女性组的P170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4.4%和57.1%,P>0.05;45.0%和46.2%,P>0.05)。结论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初发时P170表达阳性者易产生多药耐药,预后可能较差;P170在儿童急性白血病的不同分型和性别间的表达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白血病 多药耐药 P1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肿瘤患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丹 张娜 +3 位作者 邵静波 王妍捷 薛晓燕 蒋慧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血流感染(CRBSI)在儿童血液肿瘤患者中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发生率及预防反复CRBSI提供临床指导。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血液科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及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血流感染(CRBSI)在儿童血液肿瘤患者中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发生率及预防反复CRBSI提供临床指导。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血液科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及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植入的血液肿瘤患儿的基本信息,回顾性分析CRBSI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等数据,探索其危险因素。结果共486例置管患儿被纳入研究,其中49例患儿共发生73例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为0.6/1000导管日,CRBSI事件发生于严重粒细胞缺乏状态(ANC<0.2×10^(12)/L)和夏季多见(57.5%和46.6%);不同原发疾病(P<0.001)、带管日(P=0.034)及留置导管种类(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例患儿出现反复CRBSI(≥2次),PORT植入患儿发生率明显高于PICC(P<0.001)。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导管感染的带管日为356 d(特异度92.9%,灵敏度36.7%)。病原菌培养显示49例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73株,以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为主(36株,49.3%),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3株,17.8%)、大肠埃希菌(4株,5.5%)、缓症链球菌(4株,5.5%)、溶血链球菌(4株,5.5%)。药敏试验未显示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的革兰阳性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ESBL-E)10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4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各类抗假单胞菌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低,未检测到难治性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结论儿童CRBSI的发生与所患血液肿瘤疾病种类、严重粒细胞缺乏和季节有关;长时间留置导管导致CRBSI发生风险增加;导管置入类型是CRBSI反复发生的危险因素。带管日达356 d时对预测CRBSI发生有一定意义。儿童血液肿瘤患者CRBSI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FC1基因多态性与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反应的相关性 被引量:5
5
作者 李红 蒋慧 刘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76-1380,共5页
目的研究RFC1 G80A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反应的关系。方法以接受HDMTX(剂量>1 g/m^2)治疗的68例患儿(280例次)作为研究对象。MTX治疗前检测RFC1 G80A基因多态性;定时测定血浆MTX浓度和... 目的研究RFC1 G80A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反应的关系。方法以接受HDMTX(剂量>1 g/m^2)治疗的68例患儿(280例次)作为研究对象。MTX治疗前检测RFC1 G80A基因多态性;定时测定血浆MTX浓度和肝肾功能、血常规,观察MTX相关毒副反应及预后,评估其相关性。结果 RFC1 G80A基因多态性与MTX毒副反应相关,AA基因型发生中重度肝脏损害及骨髓抑制的风险分别是GG型7.28倍和2.8倍(P=0.000,0.005),可以作为预测HDMTX毒副反应的危险指标。RFC1 G80A各基因型MTX排泄延迟发生和预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FC1G80A基因多态性与HDMTX治疗后中重度肝脏损害及骨髓抑制的发生相关,可以作为预测HDMTX毒副反应的危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还原叶酸载体 药物浓度 毒副反应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自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系统在地中海贫血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夏超然 王娟 +2 位作者 杨为群 熊灿 王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38-1142,共5页
目的探讨全自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检测系统在地中海贫血(地贫)诊断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100例基因诊断确诊地贫患儿及35例正常儿童,应用HPLC检测系统以及传统碱变性法、醋纤电泳法定量分析HbF和HbA2;并比较不同检测方... 目的探讨全自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检测系统在地中海贫血(地贫)诊断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100例基因诊断确诊地贫患儿及35例正常儿童,应用HPLC检测系统以及传统碱变性法、醋纤电泳法定量分析HbF和HbA2;并比较不同检测方法与相应β地贫基因诊断结果的符合率、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β地贫74例,64例单杂合子,10例复合杂合子;α地贫26例,1例单杂合子,25例复合杂合子。在地贫患儿和正常儿童中,HPLC法测定的HbF百分含量均高于碱变性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LC法测得的HbF在α地贫患儿和正常儿童间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1),对α地贫的分辨力高于碱变性法。α地贫患儿,HPLC法测得的HbA2百分含量高于醋纤电泳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β地贫患儿,HPLC法和醋纤电泳法测得的单杂合子的HbA2含量均高于复合杂合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LC方法测定HbF-HbA2(≥4.0%)联合MCV(<80 fl)、MCH(<27 pg),与α或β基因诊断的符合率达99.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9.0%和100.0%。结论采用HPLC法检测HbA2和HbF,并结合MCV、MCH,与基因诊断结果的符合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可成为大规模筛查β地贫的一种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血红蛋白电泳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C2基因遗传多态性与柔红霉素引起心肌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胡萌 蒋慧 夏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急性白血病(AL)患儿还原型辅酶Ⅱ(NADPH)氧化酶亚基RAC2基因的遗传多态性,探讨其与柔红霉素引起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42例接受正规化疗的AL患儿(AL组)和25名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采集所有儿童的外周静脉血并抽提DNA,采... 目的通过研究急性白血病(AL)患儿还原型辅酶Ⅱ(NADPH)氧化酶亚基RAC2基因的遗传多态性,探讨其与柔红霉素引起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42例接受正规化疗的AL患儿(AL组)和25名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采集所有儿童的外周静脉血并抽提DNA,采用PCR技术扩增RAC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的上、下游片段,基因测序法检测rs13058338位点的RAC2基因遗传多态性,比较各组间RAC2基因遗传多态性的分布频率。结果 67名被研究者出现RAC2基因遗传多态性的总体阳性率为19.4%,AL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基本一致(P=0.531)。AL组中,氨基未端脑利钠肽(NT-proBNP)(>125pg/mL)升高组和NT-proBNP(0~125pg/mL)正常组的RAC2基因遗传多态性频率分别为25.9%(7/27)和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柔红霉素累积剂量为60~120mg/m2组和>120mg/m2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0.0%(5/25)和11.8%(2/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1)。NT-proBNP升高组中,7例出现AT等位基因患儿的NT-proBNP水平为(276.08±158.60)pg/mL,20例TT等位基因患儿的NT-proBNP水平为(289.64±209.47)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C2基因遗传多态性具有个体差异;RAC2基因遗传多态性可能是柔红霉素导致心脏毒性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柔红霉素 氨基末端脑利钠肽 心肌损伤 RAC2基因遗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症1例报告
8
作者 杨静薇 蒋慧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3-173,共1页
临床资料患儿,男,6岁.因持续发热14个月伴间歇性腹痛,面色苍黄2个月于2001年6月入院.入院前当地医院曾先后予以抗感染和驱虫治疗,曾拟诊"儿童类风湿病"予以阿司匹林和泼尼松,均无明显疗效.病程中患儿精神不佳,纳减,消瘦.
关键词 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症 临床资料 治疗 手术 肿瘤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