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现状及舒巴坦治疗的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颜崇兵 裘刚 +1 位作者 龚小慧 张泓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40-943,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科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现状,分析舒巴坦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2例新生儿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例,对其感染部位和耐药性进行分析,对使用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抗感染... 目的探讨新生儿科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现状,分析舒巴坦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2例新生儿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例,对其感染部位和耐药性进行分析,对使用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抗感染的病例进行疗效及安全性分析。结果 2010—2012年新生儿科共收治患儿9 722例,192例分离到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发生率为1.97%,以呼吸道感染为主。192例患者中,治愈及好转出院171例(89.0%),死亡8例(4.2%),自动出院未知预后13例(6.8%)。对38例MDRAB感染患者给予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治疗,有效25例(65.8%),无效9例(23.7%),死亡4例(10.5%)。31例患者在使用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抗感染前后监测尿素氮、血清肌酐、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提示用药后未造成肝肾功能损害。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在新生儿科感染总体呈上升趋势,主要为呼吸道感染,且耐药情况严重。使用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抗感染安全,有效性尚可,但有待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新生儿 氨苄西林舒巴坦 头孢哌酮舒巴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调搏治疗新生儿室上性心动过速2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魏东 龚小慧 +2 位作者 裘刚 颜崇兵 孙婧婧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提高对食管心房调搏术(TEAP)治疗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PSVT足月新生儿TEAP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PSVT足月新生儿中男14例,女10例;平均年龄(8.46±8.28)d(15 h^28 d);其中11例经1次T... 目的提高对食管心房调搏术(TEAP)治疗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PSVT足月新生儿TEAP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PSVT足月新生儿中男14例,女10例;平均年龄(8.46±8.28)d(15 h^28 d);其中11例经1次TEAP即成功转为窦性心律,5例经再次TEAP成功,3例经3次TEAP成功,1例在第2次TEAP时出现房颤后继续经2次TEAP后成功,4例失败。1次TEPA成功和非1次TEPA成功的PSVT足月新生儿在基础疾病发生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1次TEPA成功者有PSVT复发率增加和住院时间延长的倾向,但均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PA是治疗足月新生儿PSVT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心房调搏术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重度窒息后急性肾损伤尿细胞周期停滞标志物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颜崇兵 马俐 +3 位作者 张潇月 张红专 孙婧婧 沈云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86-890,共5页
目的探讨尿细胞周期停滞标志物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在新生儿重度窒息后急性肾损伤(AKI)中的动态变化以及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生后6小时内住院的重度窒息新生儿共51... 目的探讨尿细胞周期停滞标志物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在新生儿重度窒息后急性肾损伤(AKI)中的动态变化以及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生后6小时内住院的重度窒息新生儿共51例。根据全球改善肾脏病预后委员会(KDIGO)新生儿AKI诊断标准分为AKI组和非AKI组。动态观察两组新生儿入院当时、生后24 h、48 h和1周尿细胞周期停滞相关生物标志物TIMP-2和IGFBP7水平和血清肌酐的动态变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尿液IGFBP7×TIMP-2诊断窒息新生儿发生AKI的临床意义。结果51例重度窒息新生儿,男26例、女25例,平均胎龄(38.34±1.71)周,出生体质量(3130.6±460.2)g。其中AKI组9例,非AKI组42例,AKI发生率为17.65%。与非AKI组相比,AKI组新生儿入院时、生后24 h尿液中TIMP-2浓度明显增高,入院时尿IGFBP7浓度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KI组新生儿入院时、生后24 h尿IGFBP7×TIMP-2较非AKI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ROC曲线分析重度窒息新生儿入院时、生后24 h尿液IGFBP7×TIMP-2对AKI的诊断价值,其AUC分别为0.905(95%CI:0.820~0.990)和0.729(95%CI:0.482~0.977)。结论尿液细胞周期停滞标志物IGFBP7×TIMP-2在重度窒息新生儿生后早期可明显增高,可能有助于早期识别AKI的发生,其能否作为一种新型早期诊断AKI的生物标志物,尚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 急性肾损伤 重度窒息 新生儿 生物学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新生儿肾上腺皮质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刘霞 黄绮薇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9-242,共4页
目的明确脓毒症新生儿肾上腺皮质的功能状态、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发生率、肾上腺皮质功能与脓毒症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60例≥36周的脓毒症新生儿分为脓毒症组(49例)和严重脓毒症组(11例),经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血清基础皮质醇... 目的明确脓毒症新生儿肾上腺皮质的功能状态、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发生率、肾上腺皮质功能与脓毒症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60例≥36周的脓毒症新生儿分为脓毒症组(49例)和严重脓毒症组(11例),经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血清基础皮质醇水平及小剂量ACTH激发试验后的皮质醇峰值水平。结果①脓毒症组血清基础皮质醇平均水平为23.24μg/dl,峰值平均水平为42.04μg/dl;严重脓毒症组血清基础皮质醇平均水平为51.89μg/dl,峰值平均水平为60.36μg/dl;严重脓毒症组血清基础皮质醇和血清皮质醇峰值的平均水平都高于脓毒症组。②60例中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18例,其血清基础皮质醇平均水平为7.69μg/dl,峰值平均水平为31.43μg/dl;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的脓毒症新生儿血清基础皮质醇平均水平为35.27μg/dl,峰值平均水平为50.16μg/dl;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组血清基础皮质醇和血清皮质醇峰值的平均水平都高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组。③脓毒症组无死亡病例,严重脓毒症组死亡6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组死亡1例,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组死亡5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脓毒症新生儿血清皮质醇的合成分泌增加,且病情越重,血清基础皮质醇的水平越高;脓毒症新生儿的病死率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部分脓毒症新生儿可继发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未发现脓毒症新生儿病死率与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之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新生儿 皮质醇 肾上腺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巨大脑膜脑膨出的个性化护理 被引量:1
5
作者 陈芳 范巧玲 闫亚敏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1期50-51,共2页
脑膜脑膨出(meningoen-cephalocele)是指一部分脑膜、脑组织及脑脊液通过颅内疝膨至颅外而形成的一种先天性畸形,多伴有脑发育不全、智力低下等[1]。在新生儿中发病率约为1/5000[2],可并发脑积水、脑脊液漏和脑膜炎等。上海市儿童医... 脑膜脑膨出(meningoen-cephalocele)是指一部分脑膜、脑组织及脑脊液通过颅内疝膨至颅外而形成的一种先天性畸形,多伴有脑发育不全、智力低下等[1]。在新生儿中发病率约为1/5000[2],可并发脑积水、脑脊液漏和脑膜炎等。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2年11月收治1例顶枕部巨大脑膜脑膨出新生儿,并成功施行顶枕部脑膜脑膨出修补加任意皮瓣成形术。该病例在围术期中实施个体化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脑膜脑膨出 个性化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27例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王俊芳 龚小慧 +3 位作者 裘刚 蔡成 颜崇兵 洪文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12-815,共4页
目的探讨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败血症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27例CRKP败血症... 目的探讨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败血症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27例CRKP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美罗培南在27例患儿中的治疗效果。根据治疗效果将患儿分为美罗培南单药治疗有效组和美罗培南单药治疗无效需联合治疗组,比较两组患儿围产因素、感染CRKP前接受碳青酶烯类抗生素暴露等临床特点的差异。结果美罗培南单药治疗新生儿CRKP败血症有效率为48.1%(13/27),采用联合治疗后总体有效率为74.1%(20/27)。美罗培南单药治疗无效需联合治疗组患儿存在外科手术后开放性伤口(7/14 vs 1/13)、感染性休克(7/14 vs 1/13)、无菌体腔液(脑脊液及腹水)培养阳性(6/14 vs 0/13)、感染时需有创机械通气(10/14 vs 1/13)的患儿比例高于单药治疗有效组(P均<0.05),纸片扩散法药物敏感性试验中美罗培南抑菌圈直径小于单药治疗有效组[(9.14±3.37) mm vs (12.85±5.27) mm,P<0.05]。结论美罗培南单药治疗新生儿CRKP败血症具有一定疗效。当CRKP败血症患儿存在外科手术后开放性伤口、感染性休克、无菌体腔液培养阳性、感染时需有创机械通气及药物敏感性试验中美罗培南抑菌圈直径偏小时需联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美罗培南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 败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诊断准确性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陈豪 吴叶娟 +4 位作者 包涵 陈一欢 胡勇 龚小慧 魏东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制定统一先天性梅毒(CS)诊断标准的必要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20年2月因母亲梅毒感染而入院的85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性传播疾病管理指南(2015)/2015美国儿科学会感染委员会报告(美国指南)、2014年欧洲梅毒管理... 目的探讨制定统一先天性梅毒(CS)诊断标准的必要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20年2月因母亲梅毒感染而入院的85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性传播疾病管理指南(2015)/2015美国儿科学会感染委员会报告(美国指南)、2014年欧洲梅毒管理指南(欧洲指南)和2015年版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中国方案)进行评估诊断,比较上述三种标准诊断CS的一致性。结果将确诊/高度疑似或疑似病例归入CS,美国指南共诊断32例,欧洲指南诊断40例,中国方案诊断15例,三个标准共诊断40例,其中三个标准均符合者14例。美国指南和中国方案诊断病例均包含于欧洲指南诊断病例,美国指南和中国方案诊断病例重复例数为14例。10例梅毒螺旋体(Tp)试验阳性+长骨X线异常患儿中,7例因母亲孕前或孕期接受规范治疗未被美国指南诊断,其余仅3例因母孕期不规范治疗而被美国指南诊断,10例均未被中国方案诊断。Tp试验阳性+Tp-IgM阳性1例未被美国指南诊断,但均被其他两个标准所诊断。Tp试验阳性+其他指标阴性且母孕期不规范治疗15例未被中国方案诊断,但均被其他两个标准诊断。美国指南与欧洲指南、美国指南和中国方案一致性较强,加权κ值分别为0.611和0.705,而欧洲指南与中国方案一致性一般,加权κ值仅为0.304。结论临床上制定统一的CS诊断标准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先天性 诊断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不同穿刺部位的留置效果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陈芳 范巧玲 +2 位作者 李爱求 朱翊 邱佳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00-1303,共4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最佳穿刺部位。方法对162例早产儿在不同部位行PICC穿刺,根据穿刺部位分为肘部静脉穿刺组(n=66)、腋静脉穿刺组(n=39)和膝关节内侧大隐静脉穿刺组(n=57),比较各组间导管一次穿刺到位率、非计... 目的探讨早产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最佳穿刺部位。方法对162例早产儿在不同部位行PICC穿刺,根据穿刺部位分为肘部静脉穿刺组(n=66)、腋静脉穿刺组(n=39)和膝关节内侧大隐静脉穿刺组(n=57),比较各组间导管一次穿刺到位率、非计划拔管率和非计划拔管导管留置时间的差异,并分析非计划拔管的主要原因。结果肘部静脉组、腋静脉组和大隐静脉组导管一次穿刺到位率分别为92.42%、94.87%和91.23%,导管留置期间非计划拔管率分别为18.18%、10.26%和17.54%,非计划拔管导管留置时间分别为(22.25±21.10)、(28.5±15.42)和(22.2±4.06)d,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早产儿非计划拔管的主要原因为堵管。结论经不同部位对早产儿行PICC穿刺,穿刺成功率相近,非计划拔管率和非计划拔管导管留置时间均相近。当临床上常用的PICC穿刺部位静脉不具备穿刺条件时,腋静脉、大隐静脉也可作为首选穿刺静脉,且经腋静脉置入PICC更显示一定优势,为早产儿经外周静脉建立中心静脉通路增加了合适的操作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穿刺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免疫性胎儿水肿1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蔡成 龚小慧 +4 位作者 裘刚 沈云琳 颜崇兵 陈一欢 宋之君 《临床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58-661,共4页
目的探讨非免疫性胎儿水肿(NIHF)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6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10例诊断NIHF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0例NIHF中,男6例、女4例,出生胎龄32~42周,出生体质量2.25~3.95... 目的探讨非免疫性胎儿水肿(NIHF)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6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10例诊断NIHF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0例NIHF中,男6例、女4例,出生胎龄32~42周,出生体质量2.25~3.95 kg。其中感染性疾病3例(巨细胞病毒、无乳链球菌、微小病毒感染各1例),胎儿心血管异常2例,染色体异常2例,胸腔结构异常1例,双胎输血综合征1例,病因不明1例;临床表现为2处及以上水肿(或积液)8例,仅皮肤水肿2例。最终治愈出院6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2例。结论产前超声是诊断NIHF的可靠方法。孕早期胎儿水肿,尤其伴有先天畸形建议终止妊娠。出生后的NIHF应及时诊治,以避免或减少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水肿 产前超声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霉素对高氧暴露早产鼠肺组织谷胱甘肽与γ-GC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蔡成 裘刚 +3 位作者 龚小慧 魏东 胡勇 赵焕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6-479,共4页
目的观察红霉素对高氧暴露下早产新生大鼠肺组织中的谷胱甘肽(GSH)和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表达的影响,探讨红霉素对高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孕第21天剖宫产生后1 d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红霉素组、高氧组、... 目的观察红霉素对高氧暴露下早产新生大鼠肺组织中的谷胱甘肽(GSH)和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表达的影响,探讨红霉素对高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孕第21天剖宫产生后1 d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红霉素组、高氧组、红霉素高氧组。高氧组和红霉素高氧组持续暴露于常压氧舱中,对照组和红霉素组置于同一室常压空气中;红霉素组和红霉素高氧组每天尾静脉注射红霉素,高氧组和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四组分别于高氧暴露后第1、7、14天取肺组织标本,石蜡包埋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GSH和γ-GCS的蛋白水平,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γ-GCS mRNA表达。结果高氧暴露后第1和7天,对照组、红霉素组、高氧组、红霉素高氧组四组间大鼠肺组织GSH、γ-GCS及γ-GCS mRNA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氧组和红霉素高氧组的GSH、γ-GCS表达以及红霉素高氧组的γ-GCS 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和红霉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第14天,四组间大鼠肺组织GSH、γ-GCS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红霉素高氧组γ-GCS mRNA表达高于其余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化爆发能导致GSH与γ-GCS的表达异常。红霉素可能通过上调γ-GCS活性,提高GSH抗氧化,在减轻高氧肺损伤过程中发挥一定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 高浓度氧 肺损伤 谷胱甘肽 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熟大鼠脑白质损伤中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变化及别嘌呤醇的影响
11
作者 胡勇 邵肖梅 +1 位作者 张旭东 朱列伟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0-84,共5页
目的通过制作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动物模型,探讨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中的变化及别嘌呤醇(allopurinol,ALLO)的影响。方法将新生1日龄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n=14)、双侧颈总动脉结扎组(BCAO,n=14)及ALLO干预... 目的通过制作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动物模型,探讨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中的变化及别嘌呤醇(allopurinol,ALLO)的影响。方法将新生1日龄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n=14)、双侧颈总动脉结扎组(BCAO,n=14)及ALLO干预组(n=14),行BCAO制作脑白质损伤模型。观察BCAO后7 d(P7,每组各6只)和14 d(P14,每组各8只)脑组织病理改变及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免疫组化变化。结果BCAO组白质改变明显,ALLO组较之明显减轻;P14的ALLO组较[(2.44±0.71)%]BCAO组[(3.27±0.73)%]平均脑室大小指数明显减小(P<0.05)。各组动物脑胼胝体、海马繖及内囊部位均有ED1染色阳性细胞出现,但BCAO组染色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其他两组,且染色增强。结论利用出生1日龄新生大鼠行BCAO可成功制备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动物模型。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ALLO对缺血引起的早产大鼠脑白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 早产 脑缺氧 脑缺血 脑白质 巨噬细胞 小胶质细胞 别嘌呤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按摩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2
作者 吴平 范巧玲 +1 位作者 陈芳 蔡成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42-44,共3页
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显示,全球每年约出生1500多万早产儿,其中中国每年早产儿出生率约为10%;而至2010年,早产及其并发症占全球新生儿主要死亡原因的35%,成为新生儿的首要死亡原因[1]。加强早产儿的监护,提高诊治水平,预防早产各种并发... 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显示,全球每年约出生1500多万早产儿,其中中国每年早产儿出生率约为10%;而至2010年,早产及其并发症占全球新生儿主要死亡原因的35%,成为新生儿的首要死亡原因[1]。加强早产儿的监护,提高诊治水平,预防早产各种并发症,成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所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合理的喂养策略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的关键环节之一,早产儿完成从肠外到肠内营养的过渡,管饲转换至完全经口喂养通常需要经历5~7个阶段[2],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阶段就是从管饲逐步向完全经口喂养这一过渡时期。早产儿早期经口喂养的过程需要逐渐完善,及时对其进行吸吮、吞咽功能训练很有必要。口腔运动干预[3]是指在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前或经口喂养过渡阶段,采取口腔内外按摩刺激、非营养性吸吮(non-nutritive sucking,NNS)结合喂养时口腔支持等方法,对口咽部组织或肌肉群进行感官刺激,以提高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本文着重就口腔按摩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促进作用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口喂养 早产儿 口腔内 按摩 新生儿死亡率 世界卫生组织 非营养性吸吮 吞咽功能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与细胞凋亡诱导因子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中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娟 蔡成 +2 位作者 龚小慧 张红专 楚晓云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83-586,共4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外周静脉血中长链非编码RNAMALAT1及细胞凋亡诱导因子(AIF)表达与BPD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新生儿科收治的20例BPD早产儿作为BPD组,选取20例同期收治...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外周静脉血中长链非编码RNAMALAT1及细胞凋亡诱导因子(AIF)表达与BPD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新生儿科收治的20例BPD早产儿作为BPD组,选取20例同期收治吸氧时间<3天且胎龄<32周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收集比较两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以Real-TimePCR方法检测的外周血MALAT1和AIF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PD组早产儿外周血中MALAT-1表达上升,AIF表达下降,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链非编码RNAMALAT1与AIF可能参与BPD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MALAT1 细胞凋亡诱导因子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孙俊芳 蔡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0-205,共6页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是早产儿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早产儿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肺动脉高压是包括BPD在内的早产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并发症。研究显示,并发肺动脉高压的BPD患儿的死亡率为14%~38%。尽管BPD相关性肺动...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是早产儿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早产儿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肺动脉高压是包括BPD在内的早产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并发症。研究显示,并发肺动脉高压的BPD患儿的死亡率为14%~38%。尽管BPD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检查方法众多,但超声心动图检查仍然是主要评估手段。BPD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与预防措施仍未完全阐明,深入研究BPD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有利于降低BPD死亡率和改善患儿预后。本文综述了BPD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高危因素、发病机制、诊断标准、筛查方法及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肺动脉高压 早产儿 危险因素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人工染色体技术在人巨细胞病毒基因组小片段序列置换突变中的应用
15
作者 柳中洋 卢颖 +4 位作者 韩丽英 马艳萍 齐莹 黄郁晶 阮强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目的评估细菌人工染色体技术在人巨细胞病毒(HCMV)基因组小片段序列突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HCMV LUNA基因位于UL80与UL82 2个基因之间的31 bp片段作为突变靶点,用含有同源臂的卡那霉素抗性序列对目的片段进行同源重组置换,电转化法对突... 目的评估细菌人工染色体技术在人巨细胞病毒(HCMV)基因组小片段序列突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HCMV LUNA基因位于UL80与UL82 2个基因之间的31 bp片段作为突变靶点,用含有同源臂的卡那霉素抗性序列对目的片段进行同源重组置换,电转化法对突变成功的病毒进行拯救,反转录PCR和cDNA克隆测序对LUNA,UL80及UL82 mRNA转录情况和转录本3’末端结构进行分析。结果目的基因片段缺失成功,获得的单克隆中突变成功的比例>3%,LUNA转录起始端序列突变的病毒拯救成功,UL80与UL82的m RNA转录与转录本3’结构未受影响。结论通过人工染色体技术成功进行了HCMV Han株LUNA基因转录起始端序列突变,HCMV Han株细菌人工染色体支持有效缺失小至31 bp的基因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细菌人工染色体 LUNA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