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白血病髓外浸润CT表现 被引量:3
1
作者 韩燕乔 缪虹 张骥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15-217,共3页
目的:提高对儿童白血病髓外浸润CT表现的认识。资料和方法:临床疑白血病复发及可疑白血病108例患儿均作CT增强扫描,23例证实髓外浸润、复发,其中髓外浸润首发3例。结果:23例髓外浸润。头颅脑实质内、脑膜浸润8例,胸部肺内、胸膜、纵隔浸... 目的:提高对儿童白血病髓外浸润CT表现的认识。资料和方法:临床疑白血病复发及可疑白血病108例患儿均作CT增强扫描,23例证实髓外浸润、复发,其中髓外浸润首发3例。结果:23例髓外浸润。头颅脑实质内、脑膜浸润8例,胸部肺内、胸膜、纵隔浸润7例,腹部肝脾肾、后腹膜、肠系膜淋巴结浸润11例,首发髓外浸润绿色瘤3例。结论:白血病髓外浸润CT表现有一定特殊性,尤其对首发髓外浸润白血病要提高认识,以减少误诊,早作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白血病浸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胸膜肺母细胞瘤的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虞凌明 唐雯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探讨胸膜肺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上海市儿童医院13例,上海市胸科医院8例)于2014年6月-2016年4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膜肺母细胞瘤的CT和MRI的影像学表现。结果:21例中囊实性15例,实性6... 目的:探探讨胸膜肺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上海市儿童医院13例,上海市胸科医院8例)于2014年6月-2016年4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膜肺母细胞瘤的CT和MRI的影像学表现。结果:21例中囊实性15例,实性6例,未见单纯囊性。CT表现:胸膜下肺外带囊实性或实性巨大软组织肿块,胸膜下脂肪线消失;病灶广泛累及胸膜,可侵犯邻近组织,出现胸腔积液、胸壁软组织包块;增强扫描肿瘤实性成分呈不均匀强化,囊性成分无强化,部分有延迟强化。MRI表现:T1WI呈等低信号,T2-FS呈混杂等高信号,增强呈不均强化。MRI对肿块范围显示更具优势。结论:影像学表现对胸膜肺母细胞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提示意义,尤其在CT表现为胸膜下肺外带的巨大软组织肿块及胸壁广泛侵犯、MRI表现为更大范围的混杂信号软组织肿块时,是诊断胸膜肺母细胞瘤重要的影像学依据,确诊需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查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肺母细胞瘤 儿童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1例病例报告 被引量:2
3
作者 钮小玲 郭桂梅 +3 位作者 朱珍 王平 郝胜 黄文彦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6期475-478,共4页
1病例资料男,1岁2个月,因'上肢活动减少1个月,抽搐1次'主诉就诊。患儿病程中无外伤史。于2013年9月6日收入上海市儿童医院(我院)神经内科病房。患儿出生时无抢救、窒息史,生后予母乳喂养至6个月,逐步添加辅食,目前奶粉及软食喂... 1病例资料男,1岁2个月,因'上肢活动减少1个月,抽搐1次'主诉就诊。患儿病程中无外伤史。于2013年9月6日收入上海市儿童医院(我院)神经内科病房。患儿出生时无抢救、窒息史,生后予母乳喂养至6个月,逐步添加辅食,目前奶粉及软食喂养为主。患儿生后3月龄能抬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炎 儿童原发性 神经内科病房 中枢神经系统 添加辅食 市儿童医院 窒息史 母乳喂养 患儿病程 脑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颅脑外伤CT扫描参数的优化设置 被引量:5
4
作者 张骥 吴伟君 蒋海燕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10期893-896,共4页
目的研究儿童头颅外伤患者CT扫描参数的设置。在不影响影像诊断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辐射剂量。方法用不同的CT扫描参数对随机分组的小儿进行扫描,有3个变量电压分为120、140kV;毫安状态分为normal、low;层厚分为7、10mm。分别组合成8组... 目的研究儿童头颅外伤患者CT扫描参数的设置。在不影响影像诊断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辐射剂量。方法用不同的CT扫描参数对随机分组的小儿进行扫描,有3个变量电压分为120、140kV;毫安状态分为normal、low;层厚分为7、10mm。分别组合成8组不同的扫描参数组。记录各组的辐射计量(权重CT剂量学指数,CTDIW);用CT值的标准差和诊断阳性率作为图像质量的主客观标准进行分析。结果①在自动mA状态下,140KV比120KV剂量平均降低22.7%;降低毫安状态从normal到low可使剂量降低18.1%;选择较大层厚10mm比7mm辐射剂量平均降低19.7%;若同时同向改变参数,辐射剂量最大可减少近50%。②各组之间图像质量的CT值标准差(CTsd)和CT诊断阳性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用高KV、低毫安状态(low)、较大层厚均可以降低辐射剂量,且图像质量对诊断没有影响。因此对于外伤患者建议用140KV、自动mAs的低毫安状态(low)和10mm层厚为最佳扫描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头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参考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小表观弥散系数值鉴别诊断儿童腹膜后外周神经母细胞性肿瘤的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任翔 杨秀军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9期771-775,共5页
目的探讨最小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鉴别诊断儿童常见腹膜后外周神经母细胞性肿瘤(peripheral neuroblastic tumors,pNT)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神经母细胞性肿瘤的磁共振... 目的探讨最小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鉴别诊断儿童常见腹膜后外周神经母细胞性肿瘤(peripheral neuroblastic tumors,pNT)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神经母细胞性肿瘤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资料,所有患儿术前均接受MRI平扫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16例同时行增强扫描。测量肿瘤实质部分的最小ADC值,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比较3组腹膜后pNT间的差异。结果节神经瘤(ganglioneuroma,GN)5例(22.73%),平均最小ADC值最高,为(1.160±0.310)×10^-3 mm^2/s;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10例(45.45%),平均最小ADC值最低,为(0.586±0.146)×10^-3 mm^2/s;节神经母细胞瘤(ganglioneuroblastoma,GNB)7例(31.82%),平均最小ADC值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为(0.794±0.156)×10^-3 mm^2/s;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386,P=0.000077);3组间ROC曲线显示,以0.706×10^-3 mm^2/s为最小ADC临界值,鉴别诊断节神经瘤和节神经母细胞瘤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50%;以0.665×10^-3 mm^2/s为最小ADC临界值,鉴别诊断节神经母细胞瘤和神经母细胞瘤的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80%。结论最小ADC值在儿童常见3种腹膜后pNT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腹膜后间隙 磁共振成像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与常规磁共振序列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3
6
作者 朱珍 邵肖梅 +3 位作者 帕米尔 钱镔 汤伟军 梁宗辉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5-100,共6页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09年8月至2011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NICU临床疑诊脑损伤的新生儿,同时进行常规MRI和SWI扫描。分为足月儿组和早产儿组,统计常规MRI和SWI检测的出血部位、出血...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09年8月至2011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NICU临床疑诊脑损伤的新生儿,同时进行常规MRI和SWI扫描。分为足月儿组和早产儿组,统计常规MRI和SWI检测的出血部位、出血病灶数目和出血面积的差别。结果 596例临床疑诊脑损伤的新生儿进入分析。1常规MRI检出颅内出血117例(19.6%),早产儿组72例(61.5%);SWI检出颅内出血134例(22.5%),早产儿组81例(60.4%),包括生发基质出血40例(早产儿33例,足月儿7例),侧脑室出血68例(早产儿54例,足月儿14例),脉络丛出血30例(早产儿18例,足月儿12例),第三脑室出血6例(早产儿),中脑导水管出血3例(早产儿),第四脑室出血27例(早产儿23例,足月儿4例),大脑实质出血22例(早产儿14例,足月儿8例),小脑出血20例(早产儿11例,足月儿9例),脑干出血1例(足月儿),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早产儿4例,足月儿6例),硬膜下出血36例(早产儿17例,足月儿19例),硬膜外出血2例(足月儿)。2生发基质-脑室内出血(6个部位)中,除了中脑导水管出血外,其他5个部位的出血病灶检出数目SWI均大于常规MRI(P均<0.05)。SWI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数目大于常规MRI(P<0.05);对硬膜下出血和硬膜外出血的检出数目上,SWI和M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SWI序列81例早产儿生发基质-脑室出血主要为生发基质出血(44个)、侧脑室出血(90个)和脉络丛出血(26个);53例足月儿生发基质-脑室出血以侧脑室出血(23个)和脉络丛出血(18个)多见。498例在SWI和常规MR同时显示出血的病例,颅内出血(生发基质-脑室内出血、大脑和小脑实质出血)面积(cm2)SWI均大于常规MRI的T2WI序列,(0.69±0.63)vs(0.49±0.48),P<0.001。结论 SWI较常规MRI在检出新生儿各种类型的颅内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阳性率、病灶数目和出血面积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可作为常规MRI的有力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新生儿 脑出血 磁敏感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加权成像在小儿髓母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7
作者 吴伟军 吴于淳 +2 位作者 张军 唐雯娟 韩燕乔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74-776,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小儿髓母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儿颅后窝肿瘤,其中髓母细胞瘤8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5例,室管膜瘤4例,回顾性分析其扩散加权成像及ADC图像。结果:小儿髓母细胞瘤好发于小脑蚓...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小儿髓母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儿颅后窝肿瘤,其中髓母细胞瘤8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5例,室管膜瘤4例,回顾性分析其扩散加权成像及ADC图像。结果:小儿髓母细胞瘤好发于小脑蚓部(7例),发生于小脑半球1例,肿瘤实质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有中度~明显强化。肿瘤实质DWI呈高信号,ADC值为(0.60±0.07)×10-3mm2/s;毛细胞星形细胞瘤肿瘤实质DWI呈低信号,ADC值为(1.28±0.28)×10-3mm2/s;室管膜瘤DWI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ADC值为(0.89±0.11)×10-3mm2/s;正常脑白质的ADC值为(0.78±0.05)×10-3mm2/s。结论:DWI对小儿髓母细胞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髓母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和MDCT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朱珍 梁宗辉 +4 位作者 窦娅芳 周仲文 郝思介 金忱 冯晓源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8期861-864,共4页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临床和MDCT表现,探讨MD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9例SPTP的临床和MDCT资料,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39例SPTP中包括21例实性、11例囊实性和7例囊性肿瘤...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临床和MDCT表现,探讨MD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9例SPTP的临床和MDCT资料,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39例SPTP中包括21例实性、11例囊实性和7例囊性肿瘤。实性部分在CT上呈渐进性强化,而囊性成分无强化。囊性部分间可有分隔,且分隔有强化。16例瘤内可见斑片样钙化,具有一定特征性。3例SPTP伴有胰管扩张,4例肿瘤远端胰腺萎缩。巨大肿瘤推压周围结构,交界性或恶性肿瘤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结论:SPTP的MD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DCT对其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耳内听道磁共振成像方法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骥 潘雨辰 +2 位作者 李一尘 罗道天 邹明舜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17-19,22,共4页
目的 :比较MR不同扫描参数对内耳内听道的显示效果 ,探讨较适用的检查方法。材料和方法 :45例耳部MR检查正常者根据扫描参数不同分为三组 :A组 16人 ,扫描层厚 3mm ,层间距 0mm ;B组 14人 ,层厚 3mm ,层间距 1mm ;C组 15人 ,层厚 1mm ,... 目的 :比较MR不同扫描参数对内耳内听道的显示效果 ,探讨较适用的检查方法。材料和方法 :45例耳部MR检查正常者根据扫描参数不同分为三组 :A组 16人 ,扫描层厚 3mm ,层间距 0mm ;B组 14人 ,层厚 3mm ,层间距 1mm ;C组 15人 ,层厚 1mm ,层间距 0mm ;观察A、B两组 2D FSE横、冠状位和C组 3D FSE重建图像并进行双盲法对比分析。结果 :尖中旋 ,上、后半规管冠状位显示效果佳 ;CPA的血管环横断位显示好 ;底旋和上、后半规管受有无间隔影响 ;前庭和内听道的显示不受方位和间隔的影响 ;3D FSE图像信号增强 ,立体直观。结论 :冠、横断位有各自的优势 ,总体以冠状位无间隔扫描方式较好 :建议内耳、内听道以无间隔 3mm层厚的冠状位T1W和T2W扫描为主 ,辅以T2W横断位扫描 ;MR水成像 3D重建易于辨识理解可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耳 内听道 磁共振成像 面听神经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CT对小儿甲状舌管囊肿的诊断价值
10
作者 张骥 朱珍 吴于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及其后处理图像对小儿甲状舌管囊肿(TD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1例小儿甲状舌骨囊肿的临床资料和MDCT的表现,将MDCT的表现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51例TDC中50例为单个病...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及其后处理图像对小儿甲状舌管囊肿(TD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1例小儿甲状舌骨囊肿的临床资料和MDCT的表现,将MDCT的表现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51例TDC中50例为单个病变,50例中35例位于舌骨下方水平,另15例位于舌骨水平。51例中仅1例存在2个病灶(1个囊肿位于舌骨水平,另1个囊肿位于舌骨上方水平处)。51例病例的52个囊肿位于颈前正中者31例,偏左侧者11例,偏右侧者10例。50例单个病灶的病例囊肿呈低密度44例,等密度6例。存在2个病灶的1例病例,舌骨水平的囊肿呈低密度,舌骨上的囊肿呈等密度。51例中仅1例囊肿的下壁见点状钙化。51例均行增强CT检查,51例囊内容物均无强化,28例囊壁光整,增强后无强化,内未见明显的分隔;另23例囊壁毛糙,有强化,其中15例囊肿内见不规则分隔,分隔有强化。结论:MDCT的重建图像可准确显示TDC的空间位置,MDCT对小儿TDC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甲状舌管囊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纤维瘤病的CT、MRI误诊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付金花 杨秀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脂肪纤维瘤病(lipofibromatosis,LPF)的CT或(和)MRI误诊原因,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CT或(和)MRI误诊的16例LPF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6例LPF均单发,临床上均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无压痛... 目的探讨脂肪纤维瘤病(lipofibromatosis,LPF)的CT或(和)MRI误诊原因,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CT或(和)MRI误诊的16例LPF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6例LPF均单发,临床上均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无压痛性包块。CT、MRI上14(87.5%)例以脂肪密度或信号为主,15(93.8%)例纤维成分穿插于脂肪组织间,8(89%)例增强扫描后可见纤维成分强化。7例因其含丰富脂肪组织误诊为脂肪源性肿瘤,瘤体部分位于皮下并含有纤维成分误诊为神经纤维瘤病1例、纤维源性良性肿瘤1例、错构瘤1例,未行增强扫描误诊为脉管性肿瘤2例、良性病变4例。结论LPF的CT、MRI征象虽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仍容易误诊为脂肪性肿瘤或纤维性肿瘤,发现脂肪密度或信号为主且穿插一些纤维成分浸润性生长的皮下肿瘤,应想到本病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纤维瘤病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误诊 影像征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