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比对研究(英文)
被引量:18
- 1
-
-
作者
裘刚
张育才
黄绮薇
戎群芳
龚小慧
黄敏
-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救中心
-
出处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01-704,共4页
-
文摘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45例,其中男25例,女20例;平均胎龄(39.3±2.4)周;平均出生体重(3114.0±10.2)g;入院时平均年龄(13.0±0.8)h。病例随机分为西地那非、妥拉苏林和米力农治疗3组。应用超声心动仪检测肺动脉压力。结果45例患儿中治愈30例,好转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0.0%;西地那非、妥拉苏林和米力农3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儿治疗前后平均肺动脉压力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西地那非对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具有良好治疗效应,可有效降低平均肺动脉压力,改善心功能。
-
关键词
西地那非
持续肺动脉高压
新生儿
心功能
-
Keywords
sildenafil
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newborn
cardiac function
-
分类号
R722.1
[医药卫生—儿科]
-
-
题名新生儿感染性休克5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张国琴
戎群芳
龚小慧
滕国良
张育才
张宇鸣
-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救中心
-
出处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98-901,共4页
-
文摘
目的提高对新生儿感染性休克的认识,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改善预后。方法总结2000年1月~2005年12月NICU收住的53例感染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引起死亡的高危因素及治疗方案的有效性。结果6年间NICU共收治患儿1454例,新生儿败血症155例,其中感染性休克发生率为33.5%(53/155例)。53例中男31例,女22例;平均胎龄(37.28±3.70)周;平均出生体重(2670±945)g;死亡25例,病死率为47.2%。临床早期表现均有反应差、意识改变、肢体末梢凉、毛细血管充盈时间≥3s;约75%患儿有呼吸增快或节律改变、心率增快或减慢、尿量减少或无尿,仅25%患儿有低血压。血培养阳性率为45.3%。容量复苏首剂液量均按20ml/kg,在1h内输注,其中9例进行了2次扩容,2例扩容3次。死亡高危因素有:腹胀、需机械通气、多脏器功能衰竭、碳酸氢钠(SB)加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容等。结论新生儿感染性休克病死率较高,休克往往发生在血压降低之前。需机械通气、腹胀、早期用SB加低分子右旋糖酐、多脏器功能衰竭者预后差。累及脏器越多,病死率越高。
-
关键词
新生儿
败血症
感染性休克
临床特征
-
Keywords
neonate
sepsis
septic shock
clinical character
-
分类号
R722.1
[医药卫生—儿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