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sa_circ_0001708与IKZF1的比值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及分型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付立芳 何霞 +2 位作者 李佳 张航 邹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2173-2179,共7页
目的探讨hsa_circ_0001708与IKZF1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NC)中的拷贝数比值及其在儿童B-ALL诊断及分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T-A克... 目的探讨hsa_circ_0001708与IKZF1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NC)中的拷贝数比值及其在儿童B-ALL诊断及分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T-A克隆构建包含hsa_circ_0001708反向剪接位点的重组质粒,梯度稀释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建立检测hsa_circ_0001708的绝对RT-qPCR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初诊的159例B-ALL患儿骨髓标本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同期就诊的17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的骨髓标本。采用绝对RT-qPCR方法检测B-ALL患儿和对照患儿BMNC中hsa_circ_0001708和IKZF1的绝对拷贝数,按患者年龄、性别、外周血白细胞数、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分型、随访期是否复发及随访期末是否生存等临床特点进行分组。回顾性分析hsa_circ_0001708和IKZF1的比值在各组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以上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建立精确定量hsa_circ_0001708拷贝数的绝对RT-qPCR方法。与非血液肿瘤对照患儿相比,hsa_circ_0001708与IKZF1的比值在儿童B-ALL中升高(P<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7936。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hsa_circ_0001708与IKZF1的比值在外周血高白细胞数组、外周血高原始细胞数组、免疫分型pre-B组和细胞遗传学预后较差组中升高(P<0.05)。结论hsa_circ_0001708与IKZF1的比值对儿童B-ALL有潜在诊断价值,且与B-ALL患儿的MIC分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a_circ_0001708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arrestin1通过miR-652-5p促进T-ALL细胞线粒体活性氧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皓飚 刘姗 +3 位作者 郭维 刘海燕 于洁 邹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56-1461,共6页
目的:探讨β-arrestin1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细胞线粒体内活性氧含量(ROS)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构建稳定敲低β-arrestin1(Siβ1)的T-ALL细胞株Jurka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探针法分别检测细胞及线粒体内ROS含量。micro... 目的:探讨β-arrestin1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细胞线粒体内活性氧含量(ROS)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构建稳定敲低β-arrestin1(Siβ1)的T-ALL细胞株Jurka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探针法分别检测细胞及线粒体内ROS含量。microRNA芯片检测及分析和Q-PCR验证β-arrestin1与microRNA的关系。miRbase软件预测microRNA靶基因,Western blot检测microRNA靶基因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结合。结果:成功构建Jurkat Siβ1稳定细胞株,Jurkat Siβ1整个细胞水平ROS含量略降低,且线粒体内ROS含量明显降低。microRNA芯片分析发现,多种与T-ALL相关的microRNA呈差异表达,其中miR-652-5p在Jurkat Siβ1中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 fold>2.0),且Q-PCR显示miR-652-5p在Jurkat Siβ1中上升近5倍;通过miRbase软件预测到P62基因是miR-652-5p靶基因,且其能调控线粒体功能,在miR-652-5p稳定敲低Jurkat细胞中高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P62是miR-652-5p靶基因。结论:T-ALL中,β-arrestin1可降低miR-652-5p表达,解除对P62基因的抑制,增加细胞线粒体内ROS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arrestin1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活性氧 miR-652-5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SP1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唐诗 王皓飙 +2 位作者 郭维 邹琳 刘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7-63,共7页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SP1对支架蛋白ARRB1的转录调节及其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的作用。方法:构建p GL3-ARRB1-luc、p CDNA3.1-SP1及其他可能结合的转录因子质粒,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明ARRB1启动子区与转录因子结合;利...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SP1对支架蛋白ARRB1的转录调节及其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的作用。方法:构建p GL3-ARRB1-luc、p CDNA3.1-SP1及其他可能结合的转录因子质粒,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明ARRB1启动子区与转录因子结合;利用慢病毒感染构建SP1过表达的稳定细胞株JK-SP1,RT-PCR及Western blot验证SP1与ARRB1表达的关系;进一步流式细胞术检测SP1对细胞凋亡、细胞周期以及细胞活性氧含量的作用。构建NCG小鼠异种移植模型,探讨SP1对白血病小鼠成模能力的影响。结果:p GL3-ARRB1-luc、p CDNA3.1-SP1质粒共转入HEK293T细胞后,虫荧光素高表达(P<0.001);同时,与对照组相比,稳定细胞株JK-SP1中ARRB1 m RNA水平、蛋白水平均增加(均P<0.01)。进一步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JK-SP1细胞凋亡比例更高(x=22.78%),细胞周期多阻滞于G1期(63.00%),活性氧含量增加。体内实验证明,尾静脉输注JK-SP1细胞的NCG小鼠生存时间更长(平均33.8 d),肝脾肿瘤细胞浸润相对较少。结论:转录因子SP1通过直接结合于ARRB1启动子区,促进ARRB1转录与表达,进而延缓体内、体外T-ALL疾病进程。本研究完善了ARRB1调控T-ALL进程的机制并为新的靶向药物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SP1 ARRB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流式-荧光原位杂交协助鉴别诊断EB病毒感染的淋巴细胞亚群 被引量:3
4
作者 苏虹宇 舒逸 +5 位作者 傅国 柳梓杨 朱丹 曾腊梅 马德禹 邹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97-907,共11页
目的:建立流式细胞术-荧光原位杂交联用技术(Flow-FISH),探讨Flow-FISH技术在临床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感染性疾病中感染细胞亚型鉴定的临床前诊断价值。方法:通过Ficoll-paque离心分离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招募的9例EB... 目的:建立流式细胞术-荧光原位杂交联用技术(Flow-FISH),探讨Flow-FISH技术在临床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感染性疾病中感染细胞亚型鉴定的临床前诊断价值。方法:通过Ficoll-paque离心分离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招募的9例EBV感染患者的外周血标本中单个核细胞;通过qRT-PCR检测细胞EBER1及EBER2表达;通过荧光标记抗体对细胞表面标志物进行检测,经固定破膜剂对标记后细胞进行固定及破膜处理后与FISH探针37℃条件下过夜杂交,通过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状态、表面抗原染色以及FISH探针与靶mRNA的结合。结果:优化固定破膜剂配方,建立0.2%Tween-20 4℃破膜15 min为破膜条件,此条件对细胞状态及表面抗原影响小,不干扰流式细胞术对细胞亚群判定。优化杂交液配方,探明20%甲酰胺和7%硫酸葡聚糖在37℃过夜条件下杂交为最优杂交条件,此条件下细胞形态及流式分群好,探针杂交效果佳。通过使用Flow-FISH技术能特异性区分各EBV;以及EBV;淋巴细胞系。通过Flow-FISH技术,成功鉴定临床外周血标本中的EBV;淋巴细胞亚群。结论:初步建立流式细胞术-荧光原位杂交联用检测EBV感染细胞亚群技术,为其进一步的临床前实验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荧光原位杂交 爱泼斯坦-巴尔病毒 鉴别诊断 EB病毒编码的小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RAS对T⁃ALL细胞株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5
作者 柳梓杨 舒逸 +5 位作者 傅国 苏虹宇 朱丹 曾腊梅 马德禹 邹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40-1048,共9页
目的:探讨RAS蛋白家族在维持T⁃ALL细胞株体外生长中的功能。方法:纯化T⁃ALL细胞株DNA,利用PCR法扩增3个RAS基因(KRAS、NRAS、HRAS)的编码区。经T⁃A克隆后,Sanger法对KRAS、NRAS、HRAS基因编码区测序。将siRNA克隆到pSEH⁃361载体,在HEK⁃2... 目的:探讨RAS蛋白家族在维持T⁃ALL细胞株体外生长中的功能。方法:纯化T⁃ALL细胞株DNA,利用PCR法扩增3个RAS基因(KRAS、NRAS、HRAS)的编码区。经T⁃A克隆后,Sanger法对KRAS、NRAS、HRAS基因编码区测序。将siRNA克隆到pSEH⁃361载体,在HEK⁃293T细胞中与pAMPHO和pVSVG一起包装成逆转录病毒,随后感染T⁃ALL细胞。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基因表达情况。利用Annexin V⁃PE/7⁃AAD染色T⁃ALL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利用Hoechst 33258染色T⁃ALL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经抗体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cleaved⁃Caspase 3蛋白的表达。结果:在T⁃ALL细胞株中,除Loucy和P12⁃ICH细胞KRAS基因发生c.6187G>A(p.KRASG12D)突变,其余RAS基因均未发现错义突变。除PEER细胞(IC_(50)=47.916μmol/L)外,泛RAS抑制剂Compound 3144对其它T⁃ALL细胞均有一定杀伤作用。同样,除PEER细胞(IC_(50)=94.2265μmol/L)外,Tipifarnib可诱导多种T⁃ALL细胞凋亡。抑制KRAS表达后,T⁃ALL细胞凋亡明显,细胞周期阻滞。结论:KRAS蛋白维持T⁃ALL细胞株体外生长,是治疗T⁃ALL的潜在药物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S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