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胚胎期双酚A暴露对斑马鱼发育及神经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潘睿 胡晶莹 +4 位作者 户宜 姚谦 李卫华 田英 高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58-462,共5页
目的运用斑马鱼模型初步探讨胚胎期双酚 A(bisphenol A,BPA)暴露对斑马鱼发育和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对受精后小时数(hours post-fertilization,hpf)为 4 的正常斑马鱼受精卵以不同浓度 BPA(0、2.5、25、250、2 500 μg/L)作染毒处理;... 目的运用斑马鱼模型初步探讨胚胎期双酚 A(bisphenol A,BPA)暴露对斑马鱼发育和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对受精后小时数(hours post-fertilization,hpf)为 4 的正常斑马鱼受精卵以不同浓度 BPA(0、2.5、25、250、2 500 μg/L)作染毒处理;观察并记录斑马鱼存活率、畸形率和孵化率,以及斑马鱼胚胎 24 hpf 自主运动和 48 hpf 心率,并对发育至 144 hpf 的斑马鱼幼鱼进行神经行为学检测。结果各浓度 BPA 均未影响斑马鱼的存活率、畸形率和孵化率。暴露于 2 500 μg/L 浓度 BPA 的斑马鱼胚胎 24 hpf 自主运动和 48 hpf 心率低于对照组(P=0.000),发育至 144 hpf 的幼鱼运动总距离和平均速度降低(P=0.000)。暴露于 250 μg/L 和 2 500 μg/L浓度 BPA 的斑马鱼幼鱼在强光刺激惊恐反射检测中运动行为改变,主要表现为在强光刺激下运动总距离减少(P<0.05)。结论胚胎期 BPA 暴露对斑马鱼具有一定的发育毒性和神经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斑马鱼 胚胎期 发育 神经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4种突变及蛋白结构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朱之星 纪伟 +2 位作者 顾坚磊 吕晖 田国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71-1578,共8页
目的·研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基因突变对酶蛋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了解G6PD突变与酶学结构、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7年上海市儿童医院205103例新生儿G6PD缺乏症筛查... 目的·研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基因突变对酶蛋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了解G6PD突变与酶学结构、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7年上海市儿童医院205103例新生儿G6PD缺乏症筛查记录,Wilcoxon检验分析酶活性与突变基因类型之间的关系。采用Psipred、SOPMA、JPred4预测蛋白的二级结构,SWISS-MODEL预测氨基酸链空间结构,Mupro、SDM、CUPSAT、mSCM、DUET、Dynamut预测蛋白突变前后稳定性变化,PROVEAN预测对蛋白功能的影响,PyMOL和LigPlot+修饰蛋白空间结构预测图。结果·230例样本酶活性检测阳性,对其中121例进行基因检测,共检出8种突变,除c.95A>G、c.1376G>T、c.1388G>A 3种常见突变,c.1024C>T也表现出高发生率。4种突变均导致蛋白结构改变,稳定性降低,对功能有不良影响;此外,c.1388G>A突变导致其远离甘油配体结合区。结论·4种突变均通过改变蛋白结构进而降低蛋白的稳定性,其中c.1388G>A突变还会影响蛋白与底物的结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 基因突变 酶活性 酶蛋白结构 蛋白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