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住院患儿负压伤口治疗技术规范化实施方案的构建
1
作者 姜媛媛 陈劼 +5 位作者 范咏 王春婷 马丽丽 马轶美 陆燕萍 黄晓静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0-34,共5页
目的构建住院患儿负压伤口治疗技术规范化实施方案,为负压伤口治疗技术在患儿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构建住院患儿负压伤口治疗技术规范化实施方案,采用德尔菲法对19名专家进行函询。结果共开展3轮函询,专家... 目的构建住院患儿负压伤口治疗技术规范化实施方案,为负压伤口治疗技术在患儿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构建住院患儿负压伤口治疗技术规范化实施方案,采用德尔菲法对19名专家进行函询。结果共开展3轮函询,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100%、89.5%;3轮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88;第3轮专家函询后,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09(P<0.05)。最终形成包括16个一级条目、42个二级条目的住院患儿负压伤口治疗技术规范化实施方案。结论形成的住院患儿负压伤口治疗技术规范化实施方案,具有较好的专家认可度和可行性,可用于指导儿童负压伤口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伤口 负压伤口治疗技术 伤口护理 德尔菲法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岁以下儿童急性喘息性疾病病原学与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8
2
作者 唐铭钰 李锦 +2 位作者 赵瑞柯 陶悦 曹清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5-371,共7页
目的了解6岁以下儿童急性喘息性疾病病原种类及临床特点,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收治入院的6岁以下急性喘息性疾病患儿259例,通过Film Array平台检测17种病毒、非典型病原体及... 目的了解6岁以下儿童急性喘息性疾病病原种类及临床特点,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收治入院的6岁以下急性喘息性疾病患儿259例,通过Film Array平台检测17种病毒、非典型病原体及百日咳鲍特菌。根据结果分别对病原菌组成、季节分布特点及单病原组、混合病原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59例患儿标本中,阳性总检出率88.4%(229/259),其中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检出率最高(15.4%,40/259),其次为鼻病毒/肠病毒(12.4%,32/259)、副流感病毒3型(6.9%,18/259)。混合感染38.2%(99/259),以鼻病毒/肠病毒最多(46.5%,46/99),其中以鼻病毒混合副流感病毒3型检出率最高(9.1%,9/99)。RSV感染多发生在秋冬季(χ~2=28.787,P<0.001),副流感病毒3型多发生在春夏季(χ2=30.312,P<0.001)。混合感染组患儿喘息天数明显多于单病原感染组(Z=-2.69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6岁以下儿童急性喘息性疾病病原主要为呼吸道病毒感染,且混合感染多见,故喘息发病的初期对病原体的诊断非常重要。Film Array检测系统为多重巢式PCR系统,可检测20种病原体,运行时间短,有助于病原的早期、快速诊断和合理用药,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喘息性疾病 儿童 病原菌 FilmArray检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Castleman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3
3
作者 尹春红 朱铭 董素贞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9-31,41,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Castleman病的影像学表现,探讨超声、CT及MR影像特点及病理情况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术后病理证实为Castleman病5例纳入研究,男4例,女1例,年龄9~16岁,平均(11.4±2.3)岁,采用超声、CT或MR增强,分...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Castleman病的影像学表现,探讨超声、CT及MR影像特点及病理情况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术后病理证实为Castleman病5例纳入研究,男4例,女1例,年龄9~16岁,平均(11.4±2.3)岁,采用超声、CT或MR增强,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颈部2例和腹部3例单发结节,超声表现为中等回声或低回声结节,边界清,内部有血流信号或血流丰富;CT表现为低密度结节影,密度均匀,增强后明显强化;MR表现为边界清楚结节影,呈T1WI低信号,T2WI等高信号,增强后均匀强化;5例Castleman病的病理类型为透明血管型,均为单中心型。结论:儿童Castleman病作为罕见病,术前容易误诊,但是根据病灶所特有的影像特征,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王雪莉 奚政君 +3 位作者 史青 张忠德 吴湘如 殷敏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2-375,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及与肺母细胞瘤的鉴别要点。方法对4例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进行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并随访。结果其中2例首发症状均为咳嗽,呼吸困难。年龄分别为8个月、4岁,... 目的探讨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及与肺母细胞瘤的鉴别要点。方法对4例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进行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并随访。结果其中2例首发症状均为咳嗽,呼吸困难。年龄分别为8个月、4岁,胸片均为肺旁囊实性肿块。1例3岁因感冒摄片发现左上肺囊性占位。另1例出生后即出现气促,胸片见右肺占位。镜下可见原始的恶性小细胞表面被覆呼吸道上皮呈多囊性或实性结构,另一种成分为梭形细胞,除纤维肉瘤特点外,还向横纹肌肉瘤等分化。免疫组化:恶性小细胞未见上皮抗体表达;梭形细胞desm in、vim entin、MSA呈阳性表达。结论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恶性肿瘤应与肺母细胞瘤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肿瘤 肺母细胞瘤 小儿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降解血管支架的动态力学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一涵 窦红静 +2 位作者 孙康 孙锟 冯其茂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05-1609,共5页
聚对二氧环己酮(PDO)编织成的可生物降解血管支架比传统金属材料支架有着生物相容性好、不易引起血管栓塞再狭窄等优点.利用动态力学实验(DMTA)方法测试PDO纤维动态力学性能,并对3种不同方法编织的支架进行动态力学测试,通过实验结果,... 聚对二氧环己酮(PDO)编织成的可生物降解血管支架比传统金属材料支架有着生物相容性好、不易引起血管栓塞再狭窄等优点.利用动态力学实验(DMTA)方法测试PDO纤维动态力学性能,并对3种不同方法编织的支架进行动态力学测试,通过实验结果,指出了支架编织方法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氧环己酮 可降解支架 动态力学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感儿T细胞功能性极化状态及补肾固表方的干预作用
6
作者 霍莉莉 虞坚尔 +1 位作者 蒋黎敏 吴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5-327,共3页
目的:观察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T细胞功能性极化状态及补肾固表方的干预作用。方法:以复感儿治疗前后外周血及健康儿童外周血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血PHA刺激培养,四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c1)及Th2(Tc2)百分比。结果:复感儿Th1较正常... 目的:观察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T细胞功能性极化状态及补肾固表方的干预作用。方法:以复感儿治疗前后外周血及健康儿童外周血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血PHA刺激培养,四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c1)及Th2(Tc2)百分比。结果:复感儿Th1较正常降低(P<0.05),Th2升高、Th1/Th2比值下降(P<0.01);Tc1降低、Tc2升高、Tc1/Tc2比值下降(P>0.05)。与治疗前相比,补肾固表方治疗后Th1升高(P<0.05),Th2下降、Th1/Th2比值上升(P<0.01);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补肾固表方治疗后Tc1升高、Tc2下降、Tc1/Tc2比值上升,除Tc2外,其余各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感儿间歇期存在Th功能性极化异常,Th2占优势;Tc功能性极化无明显异常。补肾固表方可使Th1(Tc1)升高,Th2(Tc2)下降,Th1(Tc1)/Th2(Tc2)比值上升,明显逆转Th2反应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固表方 复感儿 T细胞功能性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7例 新生儿反复便血伴面色苍白
7
作者 王玺 陈同辛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465-468,共4页
关键词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 反复便血 面色苍白 上海交通大学 皮肤出血点 大便带血 医院就诊 患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ontourlet变换进行双源CT图像中的二尖瓣分割
8
作者 马丽丹 杨新 +2 位作者 宋薇 邱峻蔚 孙锟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2009年第6期408-413,433,共7页
目的利用双源CT图像对心脏二尖瓣瓣膜进行了增强与分割,为日后进行二尖瓣三维重建和运动分析提供基础。方法提出了自适应种子填充法和Contourlet小波变换分别用于不同情况下的分割:首先用自适应种子填充法对双源CT胸腔图像进行心脏在造... 目的利用双源CT图像对心脏二尖瓣瓣膜进行了增强与分割,为日后进行二尖瓣三维重建和运动分析提供基础。方法提出了自适应种子填充法和Contourlet小波变换分别用于不同情况下的分割:首先用自适应种子填充法对双源CT胸腔图像进行心脏在造影剂下的区域分割,再用Contourlet小波变换对区域分割后的图像进行二尖瓣的增强和分割。结果在MATLAB7.0的环境下对双源CT图像成功进行了处理和分割,获取了清晰的心脏二尖瓣图像。结论本文提出的分割方法对不同情况下的分割非常有效,实验的结论对医生从事二尖瓣瓣膜运动研究和二尖瓣瓣膜外科手术规划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自适应种子填充法 CONTOURLET变换 图像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