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微外科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见清 包映辉 +2 位作者 崔华 周正文 王勇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5-159,共5页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低流量的隐匿性血管病变,被认为与毛细血管扩张和静脉发育不良有关。海绵状血管瘤曾被认为是先天性病变,但目前大多数观点认为,海绵状血管瘤也可以在后天产生[1-5]。海绵状血管瘤可位于脑或脊髓中,小部分可以出...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低流量的隐匿性血管病变,被认为与毛细血管扩张和静脉发育不良有关。海绵状血管瘤曾被认为是先天性病变,但目前大多数观点认为,海绵状血管瘤也可以在后天产生[1-5]。海绵状血管瘤可位于脑或脊髓中,小部分可以出现在脑干[6]。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大部分位于脑桥[7],由于病变位于重要功能区,处理起来非常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 显微外科手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后颅窝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华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14期38-39,共2页
对2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后颅窝探查术,其中23例有血管压迫患者采用自体肌筋膜进行微血管减压,3例无血管压迫者剪断三叉神经感觉根的2/3或4/5。结果手术经过顺利;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20例呕吐,3例行感觉根部分切断术的患者中... 对2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后颅窝探查术,其中23例有血管压迫患者采用自体肌筋膜进行微血管减压,3例无血管压迫者剪断三叉神经感觉根的2/3或4/5。结果手术经过顺利;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20例呕吐,3例行感觉根部分切断术的患者中2例出现手术侧舌部、牙槽感觉障碍,经精心治疗护理均好转。提出术后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头痛、呕吐、面部感觉障碍等并发症进行护理,可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后颅窝探查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频宣教模式对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自我维护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吴燕燕 刘国涛 +3 位作者 葛文程 凌燕 杨亚娟 蒋英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55-1359,共5页
目的探讨视频健康宣教模式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s,TIVAP)自我维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TIVAP植入手术的患者20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视频健康宣教模式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s,TIVAP)自我维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TIVAP植入手术的患者20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08例,观察组10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健康宣教,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予以基于视觉传达理论的视频宣教。采用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ESCA)评估两组干预前、置港6个月后的自护能力,分析对比两组并发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留港时长。结果干预前两组ESCA表中各维度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ESCA表中各维度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TIVAP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视频健康宣教模式可显著提升患者TIVAP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并发症与不良事件发生率,延长TIVAP使用时长,是一种有效的TIVAP健康宣教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视觉传达 视频 健康宣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泛脑挫裂伤合并重症颅内高压患者的手术原则 被引量:6
4
作者 江基尧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66-166,共1页
通过国内外神经外科和创伤外科医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目前对颅脑创伤患者的救治水平明显提高。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病死率和病残率仍较高。主要原因包括对颅脑创伤患者诊断治疗不够重视,抢救与监护仪器较... 通过国内外神经外科和创伤外科医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目前对颅脑创伤患者的救治水平明显提高。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病死率和病残率仍较高。主要原因包括对颅脑创伤患者诊断治疗不够重视,抢救与监护仪器较落后,而且有关颅脑创伤患者的现场抢救与转运、急诊室抢救和处理、手术指征和方案、手术后监护和护理、脑水肿防治和颅内高压的处理,以及并发症防治及康复措施等诸多环节尚存在明显不足,缺乏规范化和科学性。其中,临床医师在决定广泛脑挫裂伤合并重症颅内高压患者的手术原则和手术方法时存在较大差异和不规范,此为目前颅脑创伤临床治疗过程中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脑挫裂伤 创伤患者 颅内高压 手术原则 重症 颅脑创伤 并发症防治 现场抢救 临床医师 医护工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放疗后主动脉弓上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殷晓明 万杰清 +4 位作者 樊翊凌 潘耀华 丁圣豪 陈磊 江基尧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196-200,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鼻咽癌放疗后主动脉弓上动脉狭窄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鼻咽癌放疗后症状性主动脉弓上动脉中重度狭窄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后脑缺血症状的改善情况。通过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血...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鼻咽癌放疗后主动脉弓上动脉狭窄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鼻咽癌放疗后症状性主动脉弓上动脉中重度狭窄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后脑缺血症状的改善情况。通过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随访。结果 8例患者均经全脑DSA证实,主动脉弓上颅外段共有中重度狭窄动脉24处,其中包括颈内动脉11处,颈总动脉2处,椎动脉10处,锁骨下动脉1处。(1)经血管扩张成形及支架置入后,血管腔残余狭窄率平均<20%。术后复查头部CT未见出血。术后定期复查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血管形态良好,血流通畅,未见支架内血栓形成及再狭窄,无过度灌注等不良事件发生。(2)随访1年所有患者无再发脑缺血症状,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未发现明显再狭窄。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是鼻咽癌放疗后主动脉弓上动脉狭窄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放射疗法 主动脉弓上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