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在交通事故损伤生物力学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宁国 杨嵩民 +4 位作者 赵辉林 许建荣 邹冬华 郑剑 陈忆九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6期401-405,412,共6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交通事故损伤生物力学分析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以真实案例为基础,通过MSCT扫描获得尸体断层影像,进行三维图像重建,结合尸体解剖、车辆勘验等结果综合分析...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交通事故损伤生物力学分析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以真实案例为基础,通过MSCT扫描获得尸体断层影像,进行三维图像重建,结合尸体解剖、车辆勘验等结果综合分析交通事故撞击、碾压和挤压等行为方式中的生物力学过程,并与尸体解剖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MSCT和三维重建获得了不同受力部位骨折的位置、骨折线走向以及骨内碎裂状况等原位特征,其对于骨折的精细还原优于尸体解剖。结论 MSCT和三维重建技术在原位特征的再现、图像的易操作性以及证据的保全等方面凸显优势,可对道路交通事故损伤生物力学分析起补充和引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事故 交通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的后处理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田晓迪 聂生东 +3 位作者 钱黎俊 陈兆学 陈增爱 许建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50-954,共5页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是一种可由各组织磁敏感性差异而产生图像对比,进而可对各组织显影的新技术。与传统磁共振成像方式相比,SWI在静脉显影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应用于脑肿瘤,脑出血或其他有静脉参与的病灶研究,从而有效改善对这些疾...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是一种可由各组织磁敏感性差异而产生图像对比,进而可对各组织显影的新技术。与传统磁共振成像方式相比,SWI在静脉显影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应用于脑肿瘤,脑出血或其他有静脉参与的病灶研究,从而有效改善对这些疾病的诊断。要利用SWI显示清晰的静脉血管影像需要进行复杂的图像后处理。本文对SWI技术、临床应用和与之相关的图像后处理进行了综述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敏感加权成像 图像后处理 相位图像 静脉成像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技术与尸体解剖在致伤方式鉴定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宁国 邹冬华 +3 位作者 许建荣 赵辉林 郑剑 陈忆九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254-259,共6页
目的探讨影像学技术在法医学死因鉴定、致伤方式分析研究中的应用范围。方法以真实高坠死亡案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多层螺旋CT平扫、三维重建和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尸体进行全面检查,随后即行系统尸体解剖,分别比较影像学技术与尸体解剖... 目的探讨影像学技术在法医学死因鉴定、致伤方式分析研究中的应用范围。方法以真实高坠死亡案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多层螺旋CT平扫、三维重建和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尸体进行全面检查,随后即行系统尸体解剖,分别比较影像学技术与尸体解剖在关键信息和细节信息获取方面的优点和不足。结果对于损伤死亡案例,影像学技术可以收集损伤、骨折、出血等关键信息,且具有预先探知、显示非常规解剖部位微小损伤等优点,对于细节问题显示尚存在不足,某些技术的法医学应用尚需进一步磨合。结论影像学技术应用可在致伤方式鉴定中作为法医尸体解剖的指导和补充,在特定情况下可起到一定的替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放射摄影术 尸体解剖 创伤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部疾病背景抑制磁共振扩散成像的参数优化 被引量:22
4
作者 吴华伟 路青 +3 位作者 程杰军 许建荣 戈欣 李磊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扫描参数的图像质量,探讨肺部疾病背景抑制磁共振扩散成像(DWIBS)的最佳扫描技术。材料和方法:20例患者接受了DWIBS成像,通过ADC值、质量指数、SNR及AppCNR来评价不同扫描技术:屏气扫描和自由呼吸扫描;不同b值的选择,...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扫描参数的图像质量,探讨肺部疾病背景抑制磁共振扩散成像(DWIBS)的最佳扫描技术。材料和方法:20例患者接受了DWIBS成像,通过ADC值、质量指数、SNR及AppCNR来评价不同扫描技术:屏气扫描和自由呼吸扫描;不同b值的选择,分别采用0、250s/mm2、500s/mm2、800s/mm2进行扫描;SE-EPISPIR与STIR-EPI的比较;采用4mm及9mm层厚观察薄层DWI的可行性。最后评价高分辨率MPR及MIP图像的可行性。结果:自由呼吸扫描的质量指数、SNR及AppCNR高于屏气扫描(P<0.01);图像质量指数及AppCNR以b=500s/mm2最高(P=0.000);STIR-EPI质量指数较高(P<0.05);STIR的Ap-pCNR优于SPIR(P<0.05)。自由呼吸4mm的质量指数优于自由呼吸9mm质量指数(P<0.05),SNR与AppCNR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TR值6000ms、8000ms的AppCNR高于TR值4000ms(P<0.05),图像质量指数与SNR以及病灶的ADC值变化均很小(P>0.05)。结论:采用自由呼吸,b=500s/mm2,层厚4mm,STIR脂肪抑制技术以及TR值6000ms以上可以获得高质量的DWIBS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背景抑制磁共振扩散成像 肺部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分割CT图像中肺实质的方法 被引量:8
5
作者 聂生东 李雯 +1 位作者 许建荣 程杰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428-1431,共4页
目的提出一种从CT图像中自动分割出肺实质的方法。方法第一步,利用灰度阈值把肺部区域从背景中提取出来;第二步,对提取出的肺部区域进一步处理,除去大气管、平滑肺部边缘;第三步,利用数学形态学方法分开左右两肺。结果利用该方法对三个... 目的提出一种从CT图像中自动分割出肺实质的方法。方法第一步,利用灰度阈值把肺部区域从背景中提取出来;第二步,对提取出的肺部区域进一步处理,除去大气管、平滑肺部边缘;第三步,利用数学形态学方法分开左右两肺。结果利用该方法对三个病人的肺部CT图像序列进行处理,证明该方法能针对不同厚度的CT图像,自动选取合适的阈值进行分割,并能去除独立的气管/支气管,最后完整提取出肺实质。结论本文提出的方法为进一步利用计算机辅助诊断方法对肺结节进行识别和标记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分割 肺实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疾病的MDCT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许建荣 朱炯 +1 位作者 龚红霞 冯琦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335-341,共7页
胃肠道属于一种形态结构和位置多变的空腔脏器,其MDCT检查技术则显得至关重要,只有予以很好的胃肠道清洁、充分的肠腔内充盈、选择恰当的肠内造影剂、追加静脉增强以及完善的扫描和重建方式,才能获得具有诊断价值的胃肠道影像资料。胃肠... 胃肠道属于一种形态结构和位置多变的空腔脏器,其MDCT检查技术则显得至关重要,只有予以很好的胃肠道清洁、充分的肠腔内充盈、选择恰当的肠内造影剂、追加静脉增强以及完善的扫描和重建方式,才能获得具有诊断价值的胃肠道影像资料。胃肠道MDCT之优势是能直接而全面地显示腔壁、肠外结构和病灶,因而对胃肠道病变定位、定性和分期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CT 胃肠道疾病 MDCT CT检查技术 形态结构 诊断价值 胃肠道清洁 空腔脏器 重建方式 影像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急性肾功能衰竭时CT灌注成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刘晓晟 许建荣 +1 位作者 华佳 范瑜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6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建立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动物模型并研究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ARF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兔后腿肌注50%甘油等渗盐水10ml/kg,建立急性肾小管坏死性ARF动物模型,分别于注射前、注射后6h、24h、48h共四个时间点行CT灌注扫描。运... 目的:建立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动物模型并研究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ARF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兔后腿肌注50%甘油等渗盐水10ml/kg,建立急性肾小管坏死性ARF动物模型,分别于注射前、注射后6h、24h、48h共四个时间点行CT灌注扫描。运用GE公司Perfusion2软件,测量各时间点肾皮质的CT灌注平均值,包括血流量(BF)和血容量(BV),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将测量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h时间点肾皮质BF、BV值明显降低,与正常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24h有所上升,48h时BF和用药前平均值无显著性意义(P=0.205),BV有显著差异(P=0.041)。6h时肾脏光镜下病理改变不明显,24h后始出现典型改变,48h更为显著。结论:兔急性肾小管坏死性ARF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先于典型病理改变出现,CT灌注成像能较准确地评价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CT 血液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和中晚期肾透明细胞癌CT灌注成像的差异 被引量:4
8
作者 许楠 华佳 +2 位作者 殷焱 柴伟明 许建荣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231-23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肾透明细胞癌CT灌注成像的差异。材料和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的患者40例,术前应用GE Lightspeedl6层螺旋CT,选择肿瘤最大层面进行灌注扫描。用去卷积法灌注软件获取肿瘤内多个不同密度感兴趣区及双侧肾...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肾透明细胞癌CT灌注成像的差异。材料和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的患者40例,术前应用GE Lightspeedl6层螺旋CT,选择肿瘤最大层面进行灌注扫描。用去卷积法灌注软件获取肿瘤内多个不同密度感兴趣区及双侧肾皮质的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表面通透性及时间-密度曲线。40例肿瘤分为早期和中晚期两组,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分期肿瘤间的灌注差异。结果:肾透明细胞癌早期肿瘤最高密度点表面通透性较中晚期肿瘤高(P=0.027),早期肿瘤最高密度点平均通过时间较中晚期肿瘤短(P= 0.039),中晚期肿瘤对双侧肾皮质血流影响较早期肿瘤明显。结论:CT灌注成像能从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功能上为肾透明细胞癌更准确的分期带来帮助,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肾透明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位展开的磁敏感加权图像中相位伪影处理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聂生东 田晓迪 +2 位作者 钱黎俊 陈增爱 许建荣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7-523,共7页
针对Hanning滤波器难以有效解决磁敏感加权成像过程中产生的相位伪影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相位展开技术的相位伪影处理方法。采用两个步骤有效消除磁敏感加权成像过程中产生的相位伪影。首先,采用传统的Hanning滤波器对相位伪影进行初步处... 针对Hanning滤波器难以有效解决磁敏感加权成像过程中产生的相位伪影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相位展开技术的相位伪影处理方法。采用两个步骤有效消除磁敏感加权成像过程中产生的相位伪影。首先,采用传统的Hanning滤波器对相位伪影进行初步处理;然后,采用相位展开技术,对由Hanning滤波器处理后的残余伪影进行进一步处理,从而达到完全消除相位伪影的目的。对扫描层厚为0.6 mm的100层脑部SWI原始图像进行相位伪影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消除磁敏感加权图像中的相位伪影。采用该方法处理SWI图像中的相位伪影,可为后续采用最小密度投影方法显示清晰的血管影像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敏感加权成像 相位伪影 Hanning滤波器 相位展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腰大肌淋巴瘤1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陶静 许建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29-629,共1页
关键词 肌肉 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特征优化算法的磁共振脑组织分割方法
11
作者 聂生东 李泽辉 +2 位作者 陈兆学 陈增爱 许建荣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5-350,共6页
结合独立分量分析与支持向量机,提出一种基于特征优化算法的磁共振脑组织分割方法。首先,从图像中提取出灰度和纹理特征构成原始特征集;然后,利用独立分量分析技术对所提取的原始图像特征进行优化处理,提取其中的独立分量构成特征子集;... 结合独立分量分析与支持向量机,提出一种基于特征优化算法的磁共振脑组织分割方法。首先,从图像中提取出灰度和纹理特征构成原始特征集;然后,利用独立分量分析技术对所提取的原始图像特征进行优化处理,提取其中的独立分量构成特征子集;最后,把训练样本与待分类样本都映射到特征子集所张成的独立空间中,利用特征子集对支持向量机分类器进行训练并对脑组织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研究的分割方法可以获得比其他相关方法更好的脑组织分割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 独立分量分析 特征优化 脑组织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剧吐合并Wernicke脑病一例
12
作者 秦玲娣 许建荣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4-235,共2页
关键词 WERNICKE脑病 妊娠剧吐 维生素B1缺乏 颅神经损害 周围神经 慢性酒精中毒 组织变性 神经终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灌注成像在宫颈癌诊断及疗效评估价值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8
13
作者 丁文金 龚光文 +3 位作者 周顺科 文露 李飞平 陈增爱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15-418,共4页
目的:探讨PWI对宫颈癌诊断、病理分级、分型及化疗后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宫颈癌患者及25例正常对照组行盆腔常规磁共振扫描、DWI扫描及灌注成像,获取每个灌注层面感兴趣区的TIC曲线,利用"Basic T1 Perfusion"软... 目的:探讨PWI对宫颈癌诊断、病理分级、分型及化疗后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宫颈癌患者及25例正常对照组行盆腔常规磁共振扫描、DWI扫描及灌注成像,获取每个灌注层面感兴趣区的TIC曲线,利用"Basic T1 Perfusion"软件包分析,分别比较宫颈癌与正常宫颈、宫颈鳞癌与腺癌、鳞癌不同病理级别的灌注参数以及9例宫颈癌患者化疗前后的灌注参数。结果:①宫颈癌患者TIC曲以"速升缓降"型为主,正常对照组以"缓慢上升"型为主。②宫颈癌组ME、WIR、WOR较正常宫颈组显著升高(P<0.05),而TTP前组较后组显著减低(P<0.05);宫颈鳞癌与腺癌各参数间无显著差异(P>0.05);宫颈鳞癌高分化组ME、WIR、WOR较低分化组低(P<0.05),而TTP较低分化组高(P<0.05),中分化组WIR较低分化组低(P<0.05),高分化组TTP较中分化组高(P<0.05),余ME、WIR、WOR及TTP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宫颈癌化疗组:ME、WIR化疗前显著高于化疗后(P<0.05),而TTP化疗后明显较化疗前延迟(P<0.05)。结论:MRI灌注成像可不同程度反映宫颈癌组织的病理学特征,有助于宫颈癌的定性诊断,对宫颈癌的病理分级有一定提示作用,并对监测宫颈癌化疗疗效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磁共振灌注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8
14
作者 项光涨 丁国勇 +4 位作者 刘克昌 祝继青 杨国平 曹晓青 陈珍爱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27-830,共4页
目的: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P)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与影像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SFTP影像学表现。结果:112例SFTP中8例位于胸膜的肋外侧,2例位于纵隔,1例位于叶间,1例位于膈侧。2呈类圆形... 目的: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P)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与影像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SFTP影像学表现。结果:112例SFTP中8例位于胸膜的肋外侧,2例位于纵隔,1例位于叶间,1例位于膈侧。2呈类圆形8例,半圆形2例,1例呈宽基底附于肋侧胸膜呈塑形生长,1例跨叶间裂生长。3密度或信号不均匀9例,均匀3例,1例可见钙化。增强扫描6例有丰富的血管影,9例见大理石样强化,其内可见结节状强化及延迟强化。42例伴有胸腔积液,1例伴有邻近压迫性肺不张。结论:SFTP的影像学特点有发病部位、形态及大小、密度或信号、强化方式及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是比较可靠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肿瘤 纤维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