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叶软骨肉瘤1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黄瑾 张惠箴 +1 位作者 周隽 蒋智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4-157,162,共5页
目的探讨间叶软骨肉瘤的临床、影像和病理学特征及病理鉴别诊断。方法收集间叶软骨肉瘤10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通过光镜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分析其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病理鉴别诊断。结果 10例间叶软骨肉瘤... 目的探讨间叶软骨肉瘤的临床、影像和病理学特征及病理鉴别诊断。方法收集间叶软骨肉瘤10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通过光镜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分析其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病理鉴别诊断。结果 10例间叶软骨肉瘤平均年龄28.4岁,男女比8∶2。发病部位分别为股骨(2例)、肱骨(2例)、椎管内(2例)、椎骨(1例)、髂骨(1例)、大腿软组织(1例)、臀部软组织(1例)。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改变,以溶骨性骨质破坏为主伴钙化。组织学由高度富于细胞的幼稚间叶小细胞和相对良性的软骨成分相结合,两种成分的分界十分清楚,比例不确定。术前单点穿刺活检漏诊、误诊率高。结论间叶软骨肉瘤为软骨肉瘤的少见特殊类型,具有与普通软骨肉瘤和小细胞性骨肉瘤不同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骨肿瘤 间叶软骨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原发性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程慧 蒋智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70-1373,共4页
目的探讨骨原发性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desmoplastic fibroma,DF)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8例骨原发性DF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和随访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DF中女性3例,男性5例,年龄18~56岁,平... 目的探讨骨原发性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desmoplastic fibroma,DF)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8例骨原发性DF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和随访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DF中女性3例,男性5例,年龄18~56岁,平均30.5岁。发生部位:桡骨2例,跟骨、尺骨、趾骨、椎体、上颌骨、髋臼各1例。临床表现为病变部位的疼痛和肿胀。影像学表现为溶骨性占位,部分患者骨质破坏区内有粗大的骨小梁形成。大体肿瘤边界不清,灰白色无光泽,质地韧。镜下见肿瘤由纤细的梭形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瘤细胞呈束状、平行状或波浪状排列,细胞无异型,核分裂象罕见,肿瘤边界不清,呈浸润性生长,瘤细胞在骨小梁间穿插,有些病例侵犯骨皮质或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复发后局部恶变,恶变成分为高分化纤维肉瘤,恶变病例细胞稍丰富,生长活跃,核有异型,可见核分裂象。免疫表型:瘤细胞胞核表达β-catenin,vimentin弥漫阳性;部分细胞表达SMA,Ki-67增殖指数﹤5%;MDM2、desmin、CD34和S-100均阴性。结论骨原发性DF罕见,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病理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的结合,需与髓内高分化骨肉瘤、骨高分化纤维肉瘤、骨神经纤维瘤、骨神经鞘瘤、骨平滑肌瘤、纤维结构不良等良恶性病变鉴别。DF预后好,但易复发,少数病例可出现肉瘤样变,骨原发性DF被定性为中间型纤维源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原发性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 临床病理学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冷冻制片中常见问题与处理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杰 郑莉 张惠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2-503,共2页
关键词 组织制片 冷冻切片 包埋剂 温度控制 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及其受体在纤维母细胞型骨肉瘤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中的表达及鉴别诊断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黄瑾 张惠箴 +3 位作者 郑莉 陈杰 刘亮 蒋智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2-335,共4页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及其受体(BMPRII)在纤维母细胞型骨肉瘤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对两者病理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10例纤维母细胞型骨肉瘤和10例恶...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及其受体(BMPRII)在纤维母细胞型骨肉瘤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对两者病理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10例纤维母细胞型骨肉瘤和10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行BMP2/4和BMPRII染色,并对比观察。结果 10例纤维母细胞型骨肉瘤平均年龄为27.7岁,均位于长骨干骺端,免疫组化标记8例可同步检测到BMP2/4和BMPRII的阳性表达。10例MFH平均年龄为48.5岁,7例位于长骨干骺端、2例位于长骨骨干、1例位于大腿软组织,免疫组化标记8例可检测到BMP2/4的阳性表达,但均不表达BMPRII。两者镜下均以高级别的梭形细胞肉瘤成分为主,但纤维母细胞型骨肉瘤中有肉瘤细胞直接形成的骨样基质,而MFH无成骨。结论纤维母细胞型骨肉瘤能同步表达BMP2/4和BMPRII,而MFH只表达BMP2/4、不表达BMPRII,这可能是MFH肿瘤细胞缺乏形成骨样基质能力的原因,同时也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骨形态发生蛋白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内骨肉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5
作者 郑莉 张惠箴 蒋智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1-653,共3页
目的探讨皮质内骨肉瘤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左股骨中段皮质内骨肉瘤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病理特征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男性患者,42岁,肿瘤位于左股骨中段,影像学表现为左股中段骨皮质内溶骨性骨质破坏伴有硬化... 目的探讨皮质内骨肉瘤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左股骨中段皮质内骨肉瘤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病理特征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男性患者,42岁,肿瘤位于左股骨中段,影像学表现为左股中段骨皮质内溶骨性骨质破坏伴有硬化边缘。肿瘤体积增长迅速,侵犯骨皮质及周围软组织,但未累及髓腔。病理形态学上为骨母细胞型骨肉瘤。肿瘤大块切除术后20个月未复发或转移。结论皮质内骨肉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骨肉瘤,肿瘤起自股骨或胫骨骨皮质,病理形态以骨母细胞型骨肉瘤为主,预后较经典型骨肉瘤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骨肉瘤 骨母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位性错构瘤性胸腺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6
作者 周隽 张惠箴 +1 位作者 蒋智铭 施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8-471,共4页
目的探讨良性异位性错构瘤性胸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石蜡包埋组织连续切片分别做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分析1例异位性错构瘤性胸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肿块位于左颈部,生... 目的探讨良性异位性错构瘤性胸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石蜡包埋组织连续切片分别做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分析1例异位性错构瘤性胸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肿块位于左颈部,生长缓慢。大体为结节状,包膜完整,切面部分囊性变。镜下显示肿瘤由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脂肪细胞和少量淋巴细胞组成。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均弥漫性强阳性表达细胞角蛋白CK7、CK8、CK、CK5/6,不表达desmin、TTF-1、GFAP。此外,梭形细胞阳性表达p63、Calponin、SMA、CD10、CD34,不表达细胞膜抗原EMA。而与之相反的是上皮样细胞阳性表达EMA不表达SMA、CD10、CD34。结论异位性错构瘤性胸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中青年男性的颈部下方、锁骨上方及胸骨上方,需要与其它双向分化的肿瘤尤其是高级别肉瘤如滑膜肉瘤或腺样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鉴别,故该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性错构瘤性胸腺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