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raves病动脉栓塞治疗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高不郎 赵卫 +3 位作者 黄建强 向述天 李莉媛 李明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8期457-459,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Graves病的并发症及其产生因素。方法对28例Graves病患者的甲状腺动脉造影、介入栓塞治疗、并发症及其产生因素进行分析,并作中期随访。结果1年有效率78.6%(治愈+好转),复发率14.2%。脑梗死2例(7.1%),1例治... 目的探讨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Graves病的并发症及其产生因素。方法对28例Graves病患者的甲状腺动脉造影、介入栓塞治疗、并发症及其产生因素进行分析,并作中期随访。结果1年有效率78.6%(治愈+好转),复发率14.2%。脑梗死2例(7.1%),1例治疗后恢复,1例并发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抢救无效死亡;1例术后有一过性甲状腺功能减退,1例术后发生一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无永久性的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1例术后有较重的栓塞后综合征反应。其余并发症均经治疗后消失,随访至少1年以上,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反流误栓是甲状腺动脉栓塞术治疗Graves病并发症产生的重要原因,栓塞时必须作超选插管、避开危险吻合、防止反流误拴,严格透视下操作,以期降低并发症、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动脉栓塞 并发症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骨密度CT定量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赵海南 姚伟武 +1 位作者 李晓庆 程晓光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0-162,共3页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骨密度的变化,探讨椎间盘突出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80例20-40岁青壮年腰腿痛患者纳入研究,女性76例,男性10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者89例,无腰椎间盘突出症者91例。选择性CT定量检测L2-L4椎体骨骨...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骨密度的变化,探讨椎间盘突出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80例20-40岁青壮年腰腿痛患者纳入研究,女性76例,男性10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者89例,无腰椎间盘突出症者91例。选择性CT定量检测L2-L4椎体骨骨松质密度,对比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性别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者骨密度显著低于无椎间盘突出症者(P〈0.05);腰椎间盘突出症组男性比女性椎体骨密度略减低(P=0.043〈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体骨密度明显减低,且对男性骨密度的影响稍大干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骨密度 定量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价下腹部来源不明肿瘤 被引量:13
3
作者 包宏伟 姚伟武 +5 位作者 李长富 王国光 胡明秀 王敏杰 周智红 胡道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1-365,共5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腹部及盆腔内来源不明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下腹部及盆腔内来源不明肿块直径大于5cm的病例行多层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并重建腹部及盆腔动脉血管影像,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多平面...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腹部及盆腔内来源不明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下腹部及盆腔内来源不明肿块直径大于5cm的病例行多层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并重建腹部及盆腔动脉血管影像,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成立2个诊断小组,A组仅凭CT断面图像做出诊断,B组凭CT断面图像及CT血管成像资料做出诊断,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比较2组的术前诊断准确率。结果:入组病例132例,显示肿瘤血管100例,MSCTA显示肿瘤血管的敏感性75.76%,肿瘤供血动脉作为肿瘤定位诊断依据的特异性95.00%,MSCTA组的术前诊断符合率92.42%,对照组的定位诊断符合率71.9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以较好地显示下腹部及盆腔肿瘤的供血动脉,对下腹部及盆腔来源不明肿瘤的术前诊断尤其是定位诊断具有明显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 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软骨损伤的生化改变与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丽娟 姚伟武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7-92,共6页
关节软骨损伤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但传统影像学检查以及常规MRI序列对关节软骨损伤的显示有一定局限性,磁共振新技术尤其是生理性成像可以显示软骨内部成分构成的变化,同时,血、尿以及滑膜中一些生物学标记物水平的改变也能预示关节软... 关节软骨损伤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但传统影像学检查以及常规MRI序列对关节软骨损伤的显示有一定局限性,磁共振新技术尤其是生理性成像可以显示软骨内部成分构成的变化,同时,血、尿以及滑膜中一些生物学标记物水平的改变也能预示关节软骨的内部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软骨 生物学标记物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