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0年上海市宝山区小学生屈光不正和视力损伤的患病率调查 被引量:39
1
作者 诸晓枫 朱剑锋 +4 位作者 邹海东 陆丽娜 赵惠娟 李强强 何鲜桂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1-456,共6页
背景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青少年视力损伤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首要原因是未矫正的屈光不正,因此一定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对儿童屈光不正的矫正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尚缺乏上海市大规模儿童视力损伤和屈光不正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目... 背景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青少年视力损伤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首要原因是未矫正的屈光不正,因此一定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对儿童屈光不正的矫正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尚缺乏上海市大规模儿童视力损伤和屈光不正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目的 调查上海市6 ~12岁小学生视力损伤与屈光不正的患病情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设计,于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分层随机整群抽取上海市宝山区6所学校的4 686名小学生进行研究,眼部检查包括视力、外眼、眼前节、屈光间质、眼底和眼压检查,并记录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的结果和眼位.结果 实际受检学生4 594人,应答率为98.0%,接受睫状肌麻痹后验光者3 975人,占84.8%.双眼裸眼视力≤0.5者占14.4%(662/4 594),其中343人配戴眼镜,占51.8%.所有受检者中,任一眼裸眼视力≤0.5者1 031人,占22.4%.受检的视力损伤者中屈光不正占96.9%(999/1 031),弱视占3.6%(37/1 031).接受睫状肌麻痹后验光的小学生中,近视、远视和散光的患病率分别为31.1%、4.3%和33.0%.公办学校的小学生近视患病率高于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学校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6,P=0.0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女生与近视的发生及发展明显有关(年龄:OR=1.60,95% CI:1.53 ~ 1.68,P<0.01;女生:OR=1.33,95%CI:1.16~1.54,P<0.01). 结论 中国上海市小学生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是近视,应注意筛查并提高小学生屈光不正的矫正覆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儿童 视力 屈光不正 患病率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信号对高糖诱导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秦秀虹 卢建民 +3 位作者 邵明阳 张珍珍 孙晓晶 马翔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06-809,815,共5页
目的探讨Notch1信号对高糖情况下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1,PARP-1]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的p50亚单位(NF-κB50)介导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etin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目的探讨Notch1信号对高糖情况下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1,PARP-1]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的p50亚单位(NF-κB50)介导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etin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VECs)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RVECs及HEK293T细胞,并进行传代,同时构建高糖(葡萄糖浓度为30 mmol·L-1)人RVECs细胞模型。构建p CMV-ScriptNotch1和p CMV-Script-DLL4质粒,酶切鉴定后Western Blot法检测重组质粒表达目的基因的效果,同时合成si Notch1并转染高糖培养的人RVECs,Western Blot法检测Notch基因敲除效果。应用免疫共沉淀及Western Blot法检测si Notch1对高糖下PARP-1和NF-κB的相互作用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高糖条件下Notch1/DLL4上调和下调后人RVECs中PARP-1、p-AKT、NF-κB50及caspase-3的表达变化。结果人RVECs复苏后24 h贴壁,细胞呈扁平梭形,3 d左右细胞开始融合呈铺路石样,单层生长,铺满瓶底,并可见接触抑制现象。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高糖组培养的人RVECs其PARP-1结合的NF-κB50的量较正常对照组增加;将si Notch1转染高糖组培养的人RVECs后或同时加入DLL4,则人RVECs中PARP-1结合的NF-κB50的量较前增加显著,提示Notch能抑制高糖下PARP-1和NF-κB50的相互作用。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高糖条件下,Notch1和DLL4上调后其PARP-1及caspase-3表达量较前显著降低;Notch1下调后其PARP-1及caspase-3表达量较前增加;p-AKT表达量则相反;提示Notch信号能抑制高糖诱导的PARP-1及caspase-3的激活及表达。结论高糖情况下Notch信号可调控PARP-1和NF-κB的相互作用,并抑制PARP-1激活引起的人RVECs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1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 核因子-κB 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通过激活NF-κB途径导致高糖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被引量:5
3
作者 卢建民 张珍珍 +2 位作者 郑玥 马翔 秦秀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oly(adenosine diphosphate-ribose)polymeras-1,PARP-1]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高糖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etin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VEC)中的相互作用及其在人RVE... 目的探讨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oly(adenosine diphosphate-ribose)polymeras-1,PARP-1]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高糖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etin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VEC)中的相互作用及其在人RVEC中的表达定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RVEC及HEK293T细胞,并进行传代,同时构建高糖人RVEC细胞模型。构建PARP-EGFP及Flag-NF-κB质粒,酶切鉴定后转染高糖培养的人RVEC,Western blot法检测重组质粒表达目的基因的效果,并应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共沉淀法检测高糖人RVEC中PARP-1和NF-κB的相互作用。PARP-EGFP和Flag-NF-κB质粒共转染人RVEC,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PARP-1和NF-κB在高糖人RVEC中的定位及其相互作用。结果人RVEC复苏后24 h贴壁,细胞呈扁平梭形,3 d左右细胞开始融合呈铺路石样,单层生长,铺满瓶底,并可见接触抑制现象。成功构建PARP-EGFP及Flag-NF-κB质粒,并有效表达目的基因。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PARP-1和NF-κB是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高糖组NF-κB p50的条带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粗,并且高糖情况下PARP-1结合NF-κB的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结果显示PARP和NF-κB均表达于正常的人RVEC的细胞核和核周区域,当受到高浓度葡萄糖影响后,PARP-1和NF-κB均集中表达于细胞核内,尤以NF-κB最显著。结论 PARP-1和NF-κB是相互作用的蛋白质,血糖增高时,PARP-1可能进入细胞核内并结合同时进入细胞核的NF-κB,激活NF-κB信号通路,引起RVEC凋亡,导致D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 核因子-ΚB 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EI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表达的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郑志 陈海冰 +1 位作者 许迅 顾青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70-275,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与正常大鼠随机分别实施ACEI福新普利、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和安慰剂治疗。24周后,应用酶联免...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与正常大鼠随机分别实施ACEI福新普利、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和安慰剂治疗。24周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技术和实时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分别检测血浆、玻璃体和视网膜VEGF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糖尿病鼠玻璃体视网膜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ACEI治疗后则显著减少。糖尿病鼠心得安治疗后,玻璃体视网膜VEGF蛋白及基因表达无明显改变,ACEI治疗组玻璃体视网膜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心得安治疗组,两组之间血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CEI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VEGF表达的影响独立于它的抗高血压作用,ACEI治疗伴或不伴高血压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不依赖其降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Β-受体阻滞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力霉素诱导携带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shRNA的1/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的包装及鉴定 被引量:3
5
作者 秦秀虹 范松涛 +1 位作者 卢建民 张珍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4-228,共5页
目的通过Helper-Free腺相关病毒包装系统包装由强力霉素(doxycycline,DOX)诱导的携带hVEGFA-shRNA-GFP的1/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rAAV),测定病毒滴度并检测其对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uman ret-inal va... 目的通过Helper-Free腺相关病毒包装系统包装由强力霉素(doxycycline,DOX)诱导的携带hVEGFA-shRNA-GFP的1/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rAAV),测定病毒滴度并检测其对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uman ret-in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HRVE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A)的敲除作用。方法将AAV-293细胞复苏、培养后传代。用磷酸钙转染法将质粒pAAV-hVEGFA-shRNA-GFP、1/2型腺相关病毒质粒(pAAV1/2)和pHelper质粒共转染AAV-293细胞,包装生成带有hVEGFA-shRNA-GFP的1/2型rAAV,将此rAAV感染AAV-293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病毒转染和感染效率。斑点杂交法测定病毒滴度。将HRVEC分为3组培养,正常对照组、HRVEC+rAAV组及HRVEC+rAAV+DOX诱导组,Western-blotting法检测VEGFA的敲除作用。结果 3种质粒共转染AAV-293细胞,发现病毒包装过程中细胞培养基颜色由红色变为橘黄色,细胞变圆并脱离培养皿底部,漂浮于培养基中。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24h后AAV-293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72h表达GFP细胞数比例可达95%~100%;共转染成功,包装得到DOX诱导的携带有hVEGFA-shRNA-GFP的1/2型rAAV,斑点杂交法检测病毒滴度为1015v.g.·L-1。HRVEC于重组病毒感染后第3天高表达GFP。免疫印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HRVEC+rAAV组及HRVEC+rAAV+DOX诱导组HRVEC中VEGFA表达量的变化发现:HRVEC+rAAV组其VEGFA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HRVEC+rAAV+DOX诱导组其VEG-FA表达量较HRVEC+rAAV组明显降低。提示rAAV对细胞内VEGFA具有显著的敲除作用,并且DOX有加强VEGFA敲除的作用,病毒包装成功。结论 DOX诱导的携带有hVEGFA-shRNA-GFP的1/2型rAAV的包装获得成功,收获病毒具有较高滴度,能成功地感染HRVEC,并对HRVEC的VEGFA具有明显敲除作用,同时DOX有加强VEGFA敲除的作用,为眼底新生血管疾病基因治疗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腺相关病毒 SHRNA 强力霉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受体信号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邬海翔 夏欣 许迅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93-396,共4页
胰岛素受体和胰岛素信号蛋白在全身大多数组织中广泛表达,并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效应。对其在视网膜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外周组织。最新研究显示,在视网膜及中枢神经系统中,胰岛素信号在细胞的生和发育、抑制细胞凋亡、促进... 胰岛素受体和胰岛素信号蛋白在全身大多数组织中广泛表达,并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效应。对其在视网膜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外周组织。最新研究显示,在视网膜及中枢神经系统中,胰岛素信号在细胞的生和发育、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神经发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糖尿病时,改变的胰岛素信号亦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的发生和进展有密切关系。就胰岛素受体信号及其在DR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胰岛素受体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乙酰化酶抑制与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珍珍(综述) 吴星伟(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61-864,共4页
组蛋白乙酰化酶(HATs)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分别催化组蛋白的乙酰化与去乙酰化过程,组蛋白及特定基因的乙酰化修饰对于基因的激活或抑制发挥着调节作用,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缺血性视网膜病变、退行性视网膜病变、感... 组蛋白乙酰化酶(HATs)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分别催化组蛋白的乙酰化与去乙酰化过程,组蛋白及特定基因的乙酰化修饰对于基因的激活或抑制发挥着调节作用,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缺血性视网膜病变、退行性视网膜病变、感染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肿瘤等视网膜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均可发生相关基因的乙酰化水平下调,从而启动凋亡程序,导致视网膜细胞的死亡,引起视网膜功能障碍,因此,视网膜的病理生理与乙酰化修饰联系紧密。由于基因表观修饰的复杂多样性,乙酰化与去乙酰化作用在视网膜病变中所发挥的作用仍在进一步探索中。就乙酰化酶与去乙酰化酶的分类、功能及其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及去乙酰化酶抑制对视网膜病变潜在的保护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病变 乙酰化酶 去乙酰化酶 基因修饰 表观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诺环素对糖基化终末产物所致大鼠视网膜微血管渗漏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永东 许迅 +3 位作者 吴强 郑志 朱冬青 顾青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05-1109,共5页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所致血-视网膜屏障损害中的作用,评估米诺环素对AGEs所致血-视网膜屏障损害的治疗作用。方法 36只SD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牛血清白蛋白(BSA)组、AGEs-BSA组和AGEs-BSA+米诺环...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所致血-视网膜屏障损害中的作用,评估米诺环素对AGEs所致血-视网膜屏障损害的治疗作用。方法 36只SD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牛血清白蛋白(BSA)组、AGEs-BSA组和AGEs-BSA+米诺环素组。BSA组和AGEs-BSA组分别自尾静脉注入BSA和AGEs-BSA,每日1次,每次40mg/kg,AGEs-BSA+米诺环素组在每日注射AGEs-BSA的同时隔日腹腔注射米诺环素45mg/kg。14d后,每组取6只大鼠用伊文思蓝(EB)法观察并比较各组视网膜血管的通透性,其余大鼠处死后,采用RT-PCR及Westernblot法观察视网膜MMP-9的表达。结果 AGEs-BSA组MMP-9mRNA和蛋白水平均较BSA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视网膜微血管渗透性也显著升高(P<0.01)。而在AGEs-BSA+米诺环素组大鼠视网膜基因和蛋白水平的MMP-9均被抑制(P<0.01),同时视网膜微血管渗漏被部分逆转(P<0.01)。视网膜微血管的渗透性与MMP-9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891,P=0.000)。结论 AGEs所致的视网膜微血管渗漏与MMP-9的高表达有密切关系,AGEs的作用至少部分是通过MMP-9实现的。米诺环素能部分逆转AGEs-MMP-9途径所致的血管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诺环素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糖基化终末产物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视网膜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荧光技术在病理性近视黄斑变性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徐吉 樊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0-292,共3页
眼底自发荧光是一种新近发展的眼底成像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技术手段,已经较好的运用于眼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目前,在黄斑变性,尤其是老年性黄斑变性的诊治方面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拓展,其荧光的产生以及变化... 眼底自发荧光是一种新近发展的眼底成像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技术手段,已经较好的运用于眼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目前,在黄斑变性,尤其是老年性黄斑变性的诊治方面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拓展,其荧光的产生以及变化的机制也在不断完善。同样,由于自发荧光技术在近视性黄斑变性时显像表现不同,因此,这种技术也为更好地诊治高度近视引起的黄斑变性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荧光 病理性近视 黄斑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斑囊样水肿的病因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冯竞仰 樊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96-1200,共5页
黄斑囊样水肿是许多眼部病变的并发症,亦是导致严重视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可继发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眼部炎症、白内障、视网膜色素变性及其他眼内手术等。临床上主要依靠OCT及FFA联合诊断。目前有许多治疗黄斑囊样水... 黄斑囊样水肿是许多眼部病变的并发症,亦是导致严重视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可继发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眼部炎症、白内障、视网膜色素变性及其他眼内手术等。临床上主要依靠OCT及FFA联合诊断。目前有许多治疗黄斑囊样水肿的方法,包括口服药物、玻璃体内药物注射、激光、手术治疗等,各种治疗方法都有其优缺点。本文主要对黄斑囊样水肿的病因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囊样水肿 视网膜 玻璃体内注射 口服药物 玻璃体切割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与青光眼视神经病变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许毓鹏 许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4-288,共5页
青光眼是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进行性丧失、视盘生理性凹陷扩大、视野缺失为特征的进行性视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神经损伤的确切病变尚未明确.自噬是人体内一条重要的代谢途径,它在降解和循环利用受损细胞器,细胞内大分子物质在维持... 青光眼是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进行性丧失、视盘生理性凹陷扩大、视野缺失为特征的进行性视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神经损伤的确切病变尚未明确.自噬是人体内一条重要的代谢途径,它在降解和循环利用受损细胞器,细胞内大分子物质在维持细胞内稳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对自噬与青光眼的关系研究提示我们,自噬在青光眼视神经病变的转归过程中发挥双刃剑作用,体内有多条代谢通路对自噬过程进行调控,深入理解并利用自噬作用对青光眼视神经病变进行治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自噬在高眼压、视神经纤维层损伤、视盘重塑、异常蛋白清除以及免疫反应等青光眼视神经病变的发病及其调控机制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生理 青光眼 神经变性疾病/生理病理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3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倩 郑志 许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85-788,共4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早期的视网膜血管渗漏和晚期的新生血管形成是其重要的病理改变,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以及各种炎症因子、瘦素、血管紧张素II等在其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胞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早期的视网膜血管渗漏和晚期的新生血管形成是其重要的病理改变,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以及各种炎症因子、瘦素、血管紧张素II等在其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3作为调节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的一种重要蛋白,通过调节Janus激酶/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抑制上述各种因子的作用,成为未来治疗DR的新靶点。本文就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3在DR发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3 Janus激酶/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冯竞仰 樊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4-387,共4页
视网膜劈裂是高度近视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在中心凹处的劈裂称为黄斑劈裂。如在其病程中同时合并有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视网膜前膜、玻璃体视网膜牵拉等疾病可导致视力下降。临床上主要借助OCT来观察其形态特征。目前有许多治疗黄... 视网膜劈裂是高度近视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在中心凹处的劈裂称为黄斑劈裂。如在其病程中同时合并有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视网膜前膜、玻璃体视网膜牵拉等疾病可导致视力下降。临床上主要借助OCT来观察其形态特征。目前有许多治疗黄斑劈裂的方法,包括玻璃体手术、巩膜手术、激光治疗等,各有优缺点。本文主要对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病因、转归及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劈裂 高度近视 病因 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哚普利及高糖对RF/6A细胞SOCS3表达的影响
14
作者 李倩 郑志 +1 位作者 顾青 许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及高浓度葡萄糖对猴视网膜脉络膜内皮细胞(RF/6A)中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3(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3,SOCS3)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RF/6A细胞分别用高浓度葡萄糖(25mmol.L-1)孵育0h、2h、4h、8h、24h、48h...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及高浓度葡萄糖对猴视网膜脉络膜内皮细胞(RF/6A)中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3(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3,SOCS3)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RF/6A细胞分别用高浓度葡萄糖(25mmol.L-1)孵育0h、2h、4h、8h、24h、48h;用高糖(25mmol.L-1)、培哚普利(10μmol.L-1)、Janus激酶(janus kinase2,JAK2)抑制剂AG490(10μmol.L-1)、活性氧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10mmol.L-1)分别干预24h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及RT-PCR检测细胞中SOCS3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正常培养条件下,RF/6A细胞中SOCS3蛋白低水平表达,高糖刺激2h、4h、8h、24h均较0h明显升高(P<0.001),高糖刺激48h时下降到正常水平,与0h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G490、NAC均可抑制高糖作用后SOCS3蛋白和mRNA的表达升高,与高糖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培哚普利则可显著上调RF/6A细胞中SOCS3蛋白及mRNA表达,与高糖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结论 高糖及培哚普利可显著上调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中SOCS3表达;培哚普利的这一作用可能与其对ROS/JAK2/STAT3通路的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培哚普利 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3 Janus激酶/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