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50年钱学森回国行李被扣始末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现民 吕成冬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3-78,共6页
以美国国家档案馆(含分馆)和加州理工学院档案馆馆藏中保存的钱学森档案文献为依据,梳理了1950年钱学森回国行李被扣的复杂过程,还原事件的具体细节;认为事件的发生与当时的国际政治环境有着密切关系,钱学森回国不仅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 以美国国家档案馆(含分馆)和加州理工学院档案馆馆藏中保存的钱学森档案文献为依据,梳理了1950年钱学森回国行李被扣的复杂过程,还原事件的具体细节;认为事件的发生与当时的国际政治环境有着密切关系,钱学森回国不仅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钱学森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学森 爱国主义精神 20世纪50年 钱学森回国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学森之问”:话语指向、机制纠偏及践履路径 被引量:3
2
作者 汪长明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4,共10页
逻辑指向上,“钱学森之问”隐含阶段论、主体论、目标论、特色论、规律论五重语义范畴。以中国传统教育文化中“解惑”为核心归纳的师道尊严导致知识受体探索欲稀释--教师角色之“困”,以现代大学学分制为技术尺度的“过度教育”导致知... 逻辑指向上,“钱学森之问”隐含阶段论、主体论、目标论、特色论、规律论五重语义范畴。以中国传统教育文化中“解惑”为核心归纳的师道尊严导致知识受体探索欲稀释--教师角色之“困”,以现代大学学分制为技术尺度的“过度教育”导致知识受体产生知识依赖--教育供给之“误”,以知识转移障碍为效能壁垒的知识变异导致教育资源流失--教学效能之“碍”,三者在高等教育场域的交互叠加形成了创新人才培养语境下的“范式悖论”,出现培养目标与机制供给错位。破解“钱学森之问”,“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有赖:情感层,摒弃基于教师课堂话语霸权及其社会认知之师道传统,实现解惑权双主体化;思想层,弘扬以自由和创新为核心内涵的大学精神,提升大学生科学素质;知识层,改革大学课程体系,抑制“过度教育”,提倡“教学节制”。概言之,超越“范式悖论”是破解“钱学森之问”的根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学森之问” “范式悖论” 科技创新人才 高等教育改革 科学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一带一路”倡议的系统属性——基于钱学森开放复杂巨系统视域 被引量:3
3
作者 汪长明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6-45,共10页
在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体系中,作为系统最高层次的开放复杂巨系统具有开放性、整体性、层次性、复杂性和动态性五重属性。"一带一路"属于具有这五重属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开放性方面:"一带一路"坚持开放包容原则,是... 在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体系中,作为系统最高层次的开放复杂巨系统具有开放性、整体性、层次性、复杂性和动态性五重属性。"一带一路"属于具有这五重属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开放性方面:"一带一路"坚持开放包容原则,是一个跨区域开放性大框架;倡导开放合作模式,是一项新型国际公共产品;秉承开放发展理念,体现了历史经纬、现实需求与未来愿景的融会统一。整体性方面:"一带一路"是一项全球共生系统工程,具有共生单元(成员国)、共生模式(国际关系)和共生环境(国际体系)三大基本要素,体现了共生单元与共生系统之间相融相生、共生单元之间对立统一的双重辩证共生关系及共生性与系统性的交互关系。层次性方面:"一带一路"体现了我国战略空间辐射、战略利益拓展和战略维度选择的层次性耦合。复杂性方面:基于理念认知、运行机制和系统体系三个方面面临的战略风险与现实掣肘,"一带一路"属于结构、状态、要素均异常复杂,具有他组织特征的国际关系系统。动态性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水平方面参差不齐,成员间关系错综复杂,稳定的社会治理体系尚未建立,政策连续性受国内政治与政局影响较大,导致跨国投资具有很强的不可预测性,风险系数高。充分认识"一带一路"的"系统五性",对于倡议的顺利实施和全面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具有重要政策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学森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OCGS) “一带一路”倡议 “系统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学森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被引量:1
4
作者 汪长明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7-61,共5页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战争期间,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来自中国的青年科学家钱学森,怀着对科学真理的不懈追求与竭力探索,以及对人类正义的坚定捍卫,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满腔心血,在航空工程、高速空气动力学、薄壳稳定性、...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战争期间,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来自中国的青年科学家钱学森,怀着对科学真理的不懈追求与竭力探索,以及对人类正义的坚定捍卫,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满腔心血,在航空工程、高速空气动力学、薄壳稳定性、喷气推进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开创性成就,为现代航空航天科技发展,盟军技术水平和战斗力的提升,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及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钱学森 第二次世界大战 青年科学家 空气动力学 科学真理 人类正义 航空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学森谈对社会主义发展的认识
5
作者 荣正通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9-52,共4页
一、钱学森谈“道路”钱学森坚信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定会建成。1955 年11 月9 日,他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表演讲时指出,社会主义中国拥有光明的未来。1987 年3 月至4 月,钱学森作为中国科协主席率团访问英... 一、钱学森谈“道路”钱学森坚信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定会建成。1955 年11 月9 日,他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表演讲时指出,社会主义中国拥有光明的未来。1987 年3 月至4 月,钱学森作为中国科协主席率团访问英国和西德。3 月20 日,他在中国驻英国大使馆为部分留学生作题为《建国百年之际,中国必然强盛》的报告。面对当时国内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泛滥的现象,钱学森郑重指出:“中国300 多年的历史证明不可能有其他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学森 社会主义发展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道路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资产阶级自由化 社会主义中国 中国科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学森会见海伦·朗之万-约里奥背后的故事
6
作者 荣正通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8-60,共3页
本文讲述的这张照片是新中国早期文化外交的重要见证,也是钱学森回国后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见证。这张照片反映的是钱学森在北京与居里夫人(玛丽·居里)的外孙女,法国核物理学家海伦·朗之万-约里奥亲切交谈的场景,拍摄时间为195... 本文讲述的这张照片是新中国早期文化外交的重要见证,也是钱学森回国后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见证。这张照片反映的是钱学森在北京与居里夫人(玛丽·居里)的外孙女,法国核物理学家海伦·朗之万-约里奥亲切交谈的场景,拍摄时间为1956年12月12日晚,地点在全国政协礼堂,拍摄者为中新社姜伟。这张照片背后有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海伦·朗之万-约里奥的访华之旅1956年是美国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诞辰250周年,也是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逝世50周年。为响应世界和平理事会纪念世界文化名人的号召,中国1956年纪念世界文化名人委员会决定在12月12日举行世界文化名人本杰明·富兰克林、皮埃尔·居里、玛丽·居里的纪念活动,并邀请对华友好的外国文化界和科技界名人来访出席。1956年12月11日晚,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在北京宴请应邀来华参加纪念活动的外国友人。郭沫若当时兼任中国1956年纪念世界文化名人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名誉主席吴玉章、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赵毅敏、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有训、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周培源、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钱学森等应邀出席晚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学森 故事 中国物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 世界和平 居里夫人 文化名人 纪念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家精神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被引量:5
7
作者 汪长明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9,共15页
科学精神是科学家精神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原点。科学家精神属于中国语境下的话语体系和学术体系,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交互演绎的中国化表达与时代化呈现。历史逻辑上,从科学精神到科学家精神历经了一百余年的时空流变与概念演... 科学精神是科学家精神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原点。科学家精神属于中国语境下的话语体系和学术体系,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交互演绎的中国化表达与时代化呈现。历史逻辑上,从科学精神到科学家精神历经了一百余年的时空流变与概念演绎,以及从“一元/二元论”到“七分/八分法”(科学精神)、从“四类五元”到“六位一体”(科学家精神)、从个体表达到群体涌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科学家精神)的理论争鸣与内涵嬗变。理论逻辑上,科学家精神经历了空间维度近代科学的中国化、心理维度科学精神的人格化、时间维度科学家精神的时代化三次理论主题演化,以及从“民族危难、科学救国”,“民族独立、科技报国”,“民族复兴、科技立国”到“民族复兴、科技强国”的实践主题变迁。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体现了人民领袖讲话之高度、党和国家制度文本之深度、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广度的统一。实践逻辑上,实现科学家精神从政治话语向公共话语的社会化转型需要做到精神宣传、精神研究、精神生产三位一体:舆论引导与聚集培育结合以增强成果转化力,个案研究与谱系研究结合以提升理论解释力,科研激励与人文激励相结合以提高精神生产力,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汇聚磅礴精神力量,切实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精神 科学家精神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的开放性和共享性 被引量:4
8
作者 汪长明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73,共7页
"一带一路"是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的产物,开放性和共享性是"一带一路"的根本属性和核心理念。其现实逻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带一路"坚持开放包容,共享建设成果,是一个文明交融、利责共担、制度兼... "一带一路"是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的产物,开放性和共享性是"一带一路"的根本属性和核心理念。其现实逻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带一路"坚持开放包容,共享建设成果,是一个文明交融、利责共担、制度兼容的跨区域开放性大框架;"一带一路"倡导开放合作,共享普惠红利,是一项致力于打造包含互联互通新体系、金融合作新平台、国际关系新理念、全球治理新方案等要素的新型国际公共产品;"一带一路"着眼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机遇,是改革开放的自然结果、深化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和开放发展理念的国际化呈现,体现了历史经纬、现实需求与未来愿景的交汇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开放性 共享性 改革开放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忆不可靠性与口述档案论争 被引量:2
9
作者 汪长明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11,共3页
围绕口述档案是否为档案、口述档案的学科属性与学术地位、口述档案与文本档案的关系之争议,是档案史学领域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实际上,导致口述档案不被学界普遍认可的关键因素在于记忆的不可靠性。记忆具有主观判断的成分,容易失... 围绕口述档案是否为档案、口述档案的学科属性与学术地位、口述档案与文本档案的关系之争议,是档案史学领域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实际上,导致口述档案不被学界普遍认可的关键因素在于记忆的不可靠性。记忆具有主观判断的成分,容易失真;具有美学化倾向,难免利己主义道德评价;容易被误导,从而形成错误的记忆。从"记忆失真"到"记忆真实",进而实现"历史真实",是基于口述史学产生的口述档案获取档案身份,从而走进档案史学研究范畴必须实现的两个重要突破,而这有赖口述档案采集者与口述作者的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 口述档案 记忆不可靠性 口述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