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PLC-UV法测定皮肤给药后大鼠血浆5-(4-苯氧丁氧基)补骨脂素浓度 被引量:1
1
作者 郝彬 李欣燕 +1 位作者 周向军 王永祥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11期1234-1239,共6页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5-(4-苯氧丁氧基)补骨脂素[5-(4-phenoxybutoxy)psoralen,PAP-1]高效液相色谱-紫外(HPLC-UV)测定方法,并用于大鼠皮肤给药后血浆PAP-1浓度的测定。方法:以异欧前胡素为内标,血浆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应用Ultimate Col...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5-(4-苯氧丁氧基)补骨脂素[5-(4-phenoxybutoxy)psoralen,PAP-1]高效液相色谱-紫外(HPLC-UV)测定方法,并用于大鼠皮肤给药后血浆PAP-1浓度的测定。方法:以异欧前胡素为内标,血浆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应用Ultimate Column AQ-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5:25),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311 nm;采用PAP-1与内标峰面积比值进行定量。大鼠皮肤给药PAP-1,检测不同时间血药浓度。结果:本方法最低检测限为5.3μg/L(S/N>10),线性范围为5.3~2120μg/L,血浆中PAP-1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为2.3%~6.0%,准确度为102%~105%,回收率为83.1%~86.5%。大鼠15 mg/kg皮肤给药后,PAP-1在4 h达峰。雄性和雌性大鼠的AUC分别为256和1209μg.L-1.h,Cmax分别为74和225μg/L。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简便高效,可用于测定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中PAP-1的浓度。本文首次报道大鼠PAP-1皮肤给药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药代参数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4-苯氧丁氧基)补骨脂素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 皮肤给药 药代动力学 性别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白细胞介素-10/β-内啡肽通路抑制幼年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 被引量:10
2
作者 唐雪琪 卢金淼 +1 位作者 毛晓芳 王永祥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1-357,共7页
【目的】探究幼年大鼠经历外周神经损伤后不发生神经病理性疼痛反应的生理机制。【方法】为出生10 d或33 d大鼠构建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术后7 d检测后肢机械痛阈值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脊髓白细胞... 【目的】探究幼年大鼠经历外周神经损伤后不发生神经病理性疼痛反应的生理机制。【方法】为出生10 d或33 d大鼠构建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术后7 d检测后肢机械痛阈值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脊髓白细胞介素-10(IL-10)和β-内啡肽前体阿黑皮素原(POMC)基因表达水平。出生10 d幼年大鼠构建SNI模型后7 d,连续3 d鞘内注射生理盐水或IL-10抗体或β-内啡肽抗体,每次注射后1 h检测后肢机械痛阈值。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脊髓IL-10和POMC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成年大鼠神经损伤后的表现相反,幼年大鼠SNI术后7 d不表现疼痛超敏,脊髓IL-10和POMC基因表达升高。鞘内注射IL-10抗体和β-内啡肽抗体能够引发幼年大鼠机械痛超敏;鞘内注射IL-10抗体能拮抗SNI引起的幼年大鼠脊髓POMC基因表达升高,而相反注射β-内啡肽抗体则不影响IL-10基因的表达。【结论】幼年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反应缺失与其脊髓IL-10/β-内啡肽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年病理性疼痛 IL-10 Β-内啡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