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4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航天器姿态受限的协同势函数族设计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岳程斐 霍涛 +2 位作者 陈雪芹 沈强 曹喜滨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5,共12页
提出一种考虑航天器姿态约束的协同势函数设计方法,在姿态全局收敛的同时,保证姿态在机动过程中始终满足姿态约束.首先,建立航天器姿态指向约束模型,并针对每一个指向约束设计软约束区域;然后,基于“角度扰动”方法设计协同势函数族;接... 提出一种考虑航天器姿态约束的协同势函数设计方法,在姿态全局收敛的同时,保证姿态在机动过程中始终满足姿态约束.首先,建立航天器姿态指向约束模型,并针对每一个指向约束设计软约束区域;然后,基于“角度扰动”方法设计协同势函数族;接着,通过设计协同势函数族内函数切换规律,在软约束区域内构建满足姿态约束的势函数,并给出区域内势函数临界点分布的调整方法;最后,将所得的势函数用于航天器的避障控制,以比例-微分控制为例,通过数值仿真,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控制 协同势函数 姿态约束 姿态控制 三维特殊正交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客机翼尖涡不稳定性及其模态特征研究综述
2
作者 向阳 吴奕铭 +2 位作者 陈炫羽 程泽鹏 刘洪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94,I0002,共34页
翼尖涡是客机尾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会产生诱导阻力影响飞机的经济性,同时还会带来尾迹遭遇问题进而影响到后续飞机的安全性。随着数值模拟和实验技术的提升,对翼尖涡结构特征、动力学特征、不稳定性发展、演变规律等现象和机理的认... 翼尖涡是客机尾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会产生诱导阻力影响飞机的经济性,同时还会带来尾迹遭遇问题进而影响到后续飞机的安全性。随着数值模拟和实验技术的提升,对翼尖涡结构特征、动力学特征、不稳定性发展、演变规律等现象和机理的认知不断加深,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近些年,随着不稳定性理论和模态解析方法的发展,研究者针对翼尖涡的不稳定性及其模态特征开展研究,试图揭示翼尖涡不稳定性演变的规律及机制,并期望能建立一种基于不稳定性的流动策略,从而实现对翼尖涡失稳衰减的最优化控制。本文对飞机翼尖涡不稳定性及其模态特征的研究展开综述,首先介绍翼尖涡的不稳定性特征,然后比较典型模态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进而分析翼尖涡不稳定性及其模态结构特征,最后讨论翼尖涡不稳定性模态分析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客机 翼尖涡 模态分解 涡不稳定性 流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人航天持续发展所需的先进制导控制关键技术 被引量:7
3
作者 陆平 敬忠良 胡士强 《载人航天》 CSCD 2011年第5期25-32,共8页
着重介绍美国NASA近年来在对先进制导与控制技术在载人航天重要性的认识过程,提出其所具有的特征,及利用该技术可能取得的在提高航天任务安全性和降低成本方面经典技术无法做到的优越性。最后以载人飞船在探月返回地球时进行跳跃式再入... 着重介绍美国NASA近年来在对先进制导与控制技术在载人航天重要性的认识过程,提出其所具有的特征,及利用该技术可能取得的在提高航天任务安全性和降低成本方面经典技术无法做到的优越性。最后以载人飞船在探月返回地球时进行跳跃式再入大气层飞行的制导任务为例,用Monte Carlo仿真结果表明,现有的"阿波罗"跳跃式再入制导算法无法满足精度要求,而先进预测-矫正跳跃式再入制导算法具有更广的自适应性,大大提高了着陆的精确性和安全完成任务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导 控制 航天 再入 轨迹规划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冷水-壁面接触面积对冰成核行为影响实验研究
4
作者 陆晨律 王利平 +2 位作者 孟航飞 刘洪 王福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45-1155,共11页
认知过冷水与固体表面接触对冰成核过程的影响对过冷物质储运以及防冰表面设计等工程应用非常关键,而接触面积变化对冰成核的影响尚不明确,尤其是当接触面积较大时.通过改变硅胶管和聚氯乙烯(PVC)纤维增强软管的长度改变过冷水与壁面接... 认知过冷水与固体表面接触对冰成核过程的影响对过冷物质储运以及防冰表面设计等工程应用非常关键,而接触面积变化对冰成核的影响尚不明确,尤其是当接触面积较大时.通过改变硅胶管和聚氯乙烯(PVC)纤维增强软管的长度改变过冷水与壁面接触面积的方式,研究了接触面积对结冰温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接触面积变化将显著影响过冷水的结冰温度.根据所得变化规律建立了接触面积-过冷度预测模型,并利用实验结果对经典成核理论中的面积项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成核率预测结果与实验中面积增长对成核的影响基本一致,且接触面积对成核率的影响并非目前认为的线性,而呈非线性.研究方法和所提出的模型为未来工程中过冷水的利用以及接触面积变化影响成核过程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冷水 异质冰成核 接触面积 成核预测 修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人航天中人的失误分析及研究对策 被引量:5
5
作者 周前祥 敬忠良 姜世忠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2-57,共6页
文章首先将载人航天中产生人失误的原因分为三大类型 :载人航天器系统人机界面本身设计不当、生产加工与装配错误以及由人自身的局限性所引发的操作错误。在此基础上 ,详细论述了为防止航天员发生失误而采取的研究对策。最后 ,提出几点... 文章首先将载人航天中产生人失误的原因分为三大类型 :载人航天器系统人机界面本身设计不当、生产加工与装配错误以及由人自身的局限性所引发的操作错误。在此基础上 ,详细论述了为防止航天员发生失误而采取的研究对策。最后 ,提出几点建议以供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航天 人机接口 航天员 人为失误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赫数与肩壁尾切对涡轮转子叶尖气动损失与传热特性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蒋首民 蒋红梅 +4 位作者 陶志 闫毅飞 卢少鹏 崔星 宋立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9-98,共10页
为了掌握马赫数和肩壁尾切构型对涡轮转子叶尖气动和传热特性的影响,利用瞬态传热测试技术在跨声速条件下开展了叶栅总压损失和叶尖传热系数的测量,并结合数值仿真揭示了上述因素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出口马赫数(Ma=0.45,0.60,0.75... 为了掌握马赫数和肩壁尾切构型对涡轮转子叶尖气动和传热特性的影响,利用瞬态传热测试技术在跨声速条件下开展了叶栅总压损失和叶尖传热系数的测量,并结合数值仿真揭示了上述因素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出口马赫数(Ma=0.45,0.60,0.75)的增加,叶尖附近的叶尖泄漏涡和上通道涡的强度和尺度逐渐增大,导致叶栅总压损失系数大幅增加。随着出口马赫数增大,叶尖表面传热系数的分布趋势基本不变,但是由于泄漏流速度增大,导致叶尖表面传热系数显著增大。在Ma=0.75工况下,对比了吸力侧尾切和压力侧尾切两种构型与基准叶尖模型的气动与传热特性。相比基准模型,吸力侧尾切构型和压力侧尾切构型均能降低叶尖区域的气动损失,降低幅度分别为4.1%和4.2%。与基准模型相比,吸力侧尾切构型增大了切口附近的传热系数,但显著降低了叶尖尾缘区域的传热系数;压力侧尾切构型则大幅增加了叶尖尾缘附近的传热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转子叶尖 肩壁尾切 传热特性 气动损失 马赫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波束形成与等效球源的声场重建技术
7
作者 王萌 程荣辉 +2 位作者 马博瀚 马威 杨明绥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1,共9页
为获取航空发动机整机地面噪声场分布特征,支撑地勤人员和设备的噪声防护与主动管理,提出一种基于反射感知波束形成反卷积类算法与自适应等效球源模型的声场重建方法。该方法采用反射感知波束形成得到声源强度,通过压缩网格方法加速后... 为获取航空发动机整机地面噪声场分布特征,支撑地勤人员和设备的噪声防护与主动管理,提出一种基于反射感知波束形成反卷积类算法与自适应等效球源模型的声场重建方法。该方法采用反射感知波束形成得到声源强度,通过压缩网格方法加速后的反卷积类波束形成算法快速获得声源准确位置,利用自适应等效球源模型完成整个声场的重建与环境干扰因素修正。在包含规则反射的环境下,将与航空发动机主要噪声源特性相似的涵道风扇作为原理级真实声源,对提出的声场重建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复杂有界空间内,对规则反射条件下的真实小型气动声源的重建误差控制在1.3%以内;相较于传统单极子脉动球源声场重建方法,误差降低了4.5%,显著提升了声场重建的准确性。研究结果可为航空发动机噪声场快速重建、噪声控制和优化设计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场重建 噪声 等效球源 波束形成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导激光多层级对称耦合装置设计及其射流稳定性分析
8
作者 周嘉禾 吴胜奇 +3 位作者 钟胜波 李芝春 黄诺帝 朱利民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7-322,共6页
光水耦合是水导激光加工中的关键环节,对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进一步节省耦合装置的加工成本,实现低入口压力下腔内水压的均匀分布和射流的稳定,提高耦合装置性能和水导激光加工质量,设计了一种具有多层级对称... 光水耦合是水导激光加工中的关键环节,对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进一步节省耦合装置的加工成本,实现低入口压力下腔内水压的均匀分布和射流的稳定,提高耦合装置性能和水导激光加工质量,设计了一种具有多层级对称流道的光水耦合装置结构。对耦合装置的流场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分析了耦合腔内部的速度矢量、流线分布以及喷嘴口出射液流的形态。结果表明,光水耦合装置内各截面流场速度矢量分布均匀,无局部波动存在,射流在喷嘴出口处的速率可达40 m/s,出射后的稳定长度可达120 mm;在入流压力1.0 MPa、喷嘴孔直径250μm的条件下,喷嘴孔处出射液流平衡稳定无波动,实际稳定长度约为85 mm。该光水耦合装置结构合理可靠,能够满足水导激光加工系统的设计和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水导激光 耦合装置 结构设计 计算流体力学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界平面法对航空材料的适用性评估分析(英文)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艳开 滕金芳 +1 位作者 马威 余文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4期88-91,103,共5页
多轴疲劳理论已经被大量的常规材料试验数据所证实,但是它们对航空材料的预测能力还没有进行广泛的验证。利用文献中三类航空材料的多轴疲劳试验数据,评估分析了六种基于临界平面法的多轴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对它们的预测能力。通过对比分... 多轴疲劳理论已经被大量的常规材料试验数据所证实,但是它们对航空材料的预测能力还没有进行广泛的验证。利用文献中三类航空材料的多轴疲劳试验数据,评估分析了六种基于临界平面法的多轴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对它们的预测能力。通过对比分析指出:Ince-Glinka模型最适合预测航空合金钢的疲劳寿命,而对于钛合金以及镍基合金,Brown-Miller模型最能准确预测其疲劳寿命。同时,合理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需要全面考虑材料的失效模式及受力特点,而为了准确预测材料的疲劳寿命,则需要选择精确的应变疲劳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轴疲劳 临界平面法 寿命预测 航空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翼羽诱导斜向流动维持机翼高升力机制
10
作者 王文昶 秦苏洋 +2 位作者 牟奕赪 向阳 刘洪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39,I0001,共14页
小翼羽作为鸟类抑制流动分离和维持高升力的主要结构,其气动控制效果已被广泛验证,但目前仍缺乏小翼羽对大展弦比高升力机翼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通过风洞实验结合气动力测量和体式粒子图像测速技术,探究小翼羽对... 小翼羽作为鸟类抑制流动分离和维持高升力的主要结构,其气动控制效果已被广泛验证,但目前仍缺乏小翼羽对大展弦比高升力机翼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通过风洞实验结合气动力测量和体式粒子图像测速技术,探究小翼羽对机翼升力特性及上表面流场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翼羽可在较宽的攻角范围内维持机翼高升力,但会使最大升力减小;高升力的维持主要源于小翼羽对分离流的控制作用,小翼羽诱导产生的斜向流动不仅可以为机翼上表面低速气流注入能量,还可与翼尖涡混合,增强其下洗作用;在部分截面,机翼上表面的气流在前缘受增强的翼尖涡影响,在靠近尾缘处受斜向流动影响,最终形成“二次加速”的流场结构;通过改变小翼羽的展向位置,发现机翼中段的小翼羽诱导的斜向流动强度最高,具备最佳的分离流控制效果。本文研究对无人机、微型飞行器等低雷诺数飞行器的增升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翼羽 斜向流动 翼尖涡 分离流控制 高升力维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卫星星座的多地面站系统链路分配策略
11
作者 姜逸飞 何婉霞 +3 位作者 刘文正 吴树范 魏骁 莫乾坤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4-1233,共10页
针对大规模卫星星座开展通信资源的研究,随着多个低轨星座的成功构建,标志着大规模卫星星座的商用化已经开始。这类大规模卫星星座可以同时兼顾低时延、广覆盖和大流量的优点。高效利用地面站资源成为大规模卫星星座研究的技术瓶颈,针... 针对大规模卫星星座开展通信资源的研究,随着多个低轨星座的成功构建,标志着大规模卫星星座的商用化已经开始。这类大规模卫星星座可以同时兼顾低时延、广覆盖和大流量的优点。高效利用地面站资源成为大规模卫星星座研究的技术瓶颈,针对该问题,提出多星及多站拓扑结构,并结合链路时间资源,提出星地链路时间模型。同时,提出时隙插入策略,以多地面站的整体链路效能作为优化目标,得到多星及多站链路时间表。通过与随机策略和贪婪策略的性能对比,验证了所提策略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星座 地面站 资源分配 网络拓扑 通信链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X模型及超分辨率增强的航拍机动车检测方法
12
作者 胡淳凯 陈泳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0,180,共7页
在无人机航拍数据集图像上提出基于改进YOLO-X的机动车识别算法,为工业巡检和交通监控业界提供思路。首次提出适用于局部特征样本的离线加在线分阶段数据增强方法。进一步改进焦点损失FocalLoss的同时,替换此前业界通用的交叉熵损失。... 在无人机航拍数据集图像上提出基于改进YOLO-X的机动车识别算法,为工业巡检和交通监控业界提供思路。首次提出适用于局部特征样本的离线加在线分阶段数据增强方法。进一步改进焦点损失FocalLoss的同时,替换此前业界通用的交叉熵损失。重新设计目标检测Head组合,使模型检测精度mAP比业界通用模型提升0.042。建立在扩展感知域动态实时调整识别范围的算法,将运行时帧率提升19%。为航拍机动车算法实现纯ARM(Advanced RISC Machines)部署提供了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FocalLoss 目标检测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信息挖掘的多无人机任务规划方法
13
作者 鄢家志 董晓旭 +1 位作者 王月星 王淼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73,共7页
现代信息化战争是体系之间的对抗,需要通过装备协同作战构建相应的作战体系。通过多架无人机相互协作可以实现整体效能的倍增。如何结合多无人机位置,合理安排各无人机任务顺序已成为急需解决的无人侦察机任务规划核心问题。为此,设计... 现代信息化战争是体系之间的对抗,需要通过装备协同作战构建相应的作战体系。通过多架无人机相互协作可以实现整体效能的倍增。如何结合多无人机位置,合理安排各无人机任务顺序已成为急需解决的无人侦察机任务规划核心问题。为此,设计了一种基于特征信息挖掘的多无人机任务规划方法。首先,提出了一种数据挖掘算法,该算法具有一种全新的数据结构,可以存储效用、时刻、位置等多种信息,适用于后续的多无人机任务规划方法研究;然后,通过提出的算法对多无人机任务场景仿真数据进行挖掘,得到不同威胁场景下最优的多无人机任务规划方式;最后,根据挖掘出的模式对仿真结果进行优化,对优化前、后的效率进行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编队 数据挖掘 多层防空 任务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中交通警戒和防撞系统机动策略及仿真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沈佳峰 肖刚 敬忠良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0-23,共4页
随着空中交通流量的日益上升,空中交通警戒和防撞系统(TCAS)在保障飞行安全方面的作用越发重要。机动策略是TCAS的关键技术。介绍了TCAS机动策略的原理。具体论述了目标冲突过程中TCAS的交通咨询和决策咨询。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了空中交... 随着空中交通流量的日益上升,空中交通警戒和防撞系统(TCAS)在保障飞行安全方面的作用越发重要。机动策略是TCAS的关键技术。介绍了TCAS机动策略的原理。具体论述了目标冲突过程中TCAS的交通咨询和决策咨询。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了空中交通警戒和防撞系统在不同空域情况下的机动策略。详细推导了TCAS的垂直规避算法和水平规避算法。最后对提出的算法进行了数字仿真和性能分析,验证了机动策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AS 垂直规避 水平规避 系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层博弈模型的民用航空产业链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博 肖刚 肖潇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12,共6页
本文针对民用航空市场中的大飞机制造商及航空发动机制造商建立双层博弈模型。在上层模型中,大飞机制造商以市场利润为目标决定其产量及对各发动机供应商的采购量;在下层模型中,航空发动机供应商通过求解一个优化问题决定其自身产量。... 本文针对民用航空市场中的大飞机制造商及航空发动机制造商建立双层博弈模型。在上层模型中,大飞机制造商以市场利润为目标决定其产量及对各发动机供应商的采购量;在下层模型中,航空发动机供应商通过求解一个优化问题决定其自身产量。在求解过程中,将下层优化问题转化为KKT条件,并作为上层优化问题的约束条件,使用分布式迭代算法(Distributed iterative algorithm),进行编程求解。本文通过求解波音-空客双寡头格局下的市场均衡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并进一步分析国产大飞机C919量产后市场均衡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头竞争 双层博弈 国产大飞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3航空煤油替代燃料简化-优化反应动力学建模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文宣 陈方 +1 位作者 刘洪 黄小彬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09-1414,共6页
针对传统化学反应机理简化方法无法兼顾精度和计算量的问题,提出了耦合化学反应机理简化和优化方法(CROM).应用CROM成功实现了对RP-3航空煤油3组分替代燃料详细化学反应机理的简化和优化,得到包含47组分、94反应的优化机理.采用优化机理... 针对传统化学反应机理简化方法无法兼顾精度和计算量的问题,提出了耦合化学反应机理简化和优化方法(CROM).应用CROM成功实现了对RP-3航空煤油3组分替代燃料详细化学反应机理的简化和优化,得到包含47组分、94反应的优化机理.采用优化机理,数值模拟了RP-3航空煤油在激波管和对冲火焰装置中的燃烧过程,并将模拟结果与文献实验值和文献计算值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该优化机理能够准确预测RP-3航空煤油的点火延迟时间和火焰传播速度,且比文献的化学反应机理规模更小、计算效率更高,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3航空煤油 替代燃料 反应动力学机理 机理简化 机理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入自动驾驶仪时空中交通防撞系统的仿真
17
作者 顾博 肖刚 敬忠良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12,共4页
空中交通防撞的主要功能是对本机和入侵目标机位置的预测以及在预测后对冲突的处理。在防撞过程中,入侵飞机的轨迹突然发生比较大的机动,则原有的防撞策略失效。2009年欧洲航空安全局认证通过了自动驾驶仪在避撞时与防撞系统耦合的方法... 空中交通防撞的主要功能是对本机和入侵目标机位置的预测以及在预测后对冲突的处理。在防撞过程中,入侵飞机的轨迹突然发生比较大的机动,则原有的防撞策略失效。2009年欧洲航空安全局认证通过了自动驾驶仪在避撞时与防撞系统耦合的方法,使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对避撞系统加入自动驾驶仪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建模,并且对解决的情况进行了仿真,为民航空中交通避撞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中交通防撞 自动驾驶仪 虚警 漏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综述 被引量:4
18
作者 沈强 赵泽阳 +1 位作者 康泽禹 张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41-955,共15页
随着人类航天活动的增加,空间任务正朝着需要满足多重约束和高性能的方向发展。模型预测控制(Modelpredictive control,MPC)得益于其在处理约束优化问题上的能力,近年来已在航天器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研究。本文首先回顾了MPC的发展历程,... 随着人类航天活动的增加,空间任务正朝着需要满足多重约束和高性能的方向发展。模型预测控制(Modelpredictive control,MPC)得益于其在处理约束优化问题上的能力,近年来已在航天器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研究。本文首先回顾了MPC的发展历程,并基于该方法的基本形式,对其在航天器中的应用做了分类研究。然后,针对空间环境中的不确定性,依次总结鲁棒和随机两种MPC方法以及它们在航天器上的应用情况。在此基础上,考虑到航天器的安全性问题,总结现有研究中关于避障和容错的预测控制方法。针对MPC方法计算量大的缺陷,本文也从控制器的求解策略和求解方式出发,梳理了具有高计算效率的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包括分散式/分布式方法以及显式方法。最后,根据航天器的当前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为MPC方法在航天器控制中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不确定性 安全性 计算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引力波探测航天器平台系统前沿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树范 孙笑云 +1 位作者 张倩云 向煜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3-246,M0001,M0002,共16页
高精度航天器平台系统是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成功实施的重要载体,在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高精度航天器平台系统研究的前沿进展,以惯性传感器参考基准、微推力执行机构、航天器平台无拖曳控制技术及航天器系统编队... 高精度航天器平台系统是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成功实施的重要载体,在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高精度航天器平台系统研究的前沿进展,以惯性传感器参考基准、微推力执行机构、航天器平台无拖曳控制技术及航天器系统编队设计与控制为出发点,结合本专刊内发表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国内外空间引力波探测航天器平台系统近期相关研究进展,形成涵盖国内外前沿研究热点的概括与综述,总结空间引力波探测航天器平台系统设计的主要研究问题。从航天器系统角度出发,提出涵盖关键载荷、轨道及姿态控制策略及编队构型设计的探测航天器平台系统发展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引力波探测 航天器平台与系统 空间惯性传感器 无拖曳控制 编队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化航天器弹性姿态跟踪控制 被引量:2
20
作者 于洋 陈哲 袁源 《指挥与控制学报》 CSCD 2023年第2期164-174,共11页
针对网络化航天器姿态弹性跟踪控制问题,借鉴主动抗干扰控制思想,设计攻击检测机制对控制器端到执行器端网络攻击进行监测,利用网络通道传输信息设计两个自适应观测器,在抑制内部噪声的同时对外界扰动及恶意攻击信号进行实时估计.采用... 针对网络化航天器姿态弹性跟踪控制问题,借鉴主动抗干扰控制思想,设计攻击检测机制对控制器端到执行器端网络攻击进行监测,利用网络通道传输信息设计两个自适应观测器,在抑制内部噪声的同时对外界扰动及恶意攻击信号进行实时估计.采用多前馈与反馈相结合的方式设计复合抗干扰及抗攻击控制器,抵消扰动及攻击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提升网络化航天器系统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姿态控制 自适应观测器 弹性控制 抗干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