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代谢标志物ICTP、BAP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17
1
作者 忻宇 韩宝惠 +2 位作者 娄家陶 吴京 牛艳洁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947-953,共7页
背景与目的骨代谢标志物是一类源于骨基质或骨细胞的代谢指标,可反映骨代谢情况。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I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cross-linked 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ICTP)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specific alkalin... 背景与目的骨代谢标志物是一类源于骨基质或骨细胞的代谢指标,可反映骨代谢情况。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I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cross-linked 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ICTP)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BAP)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意义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方法,共入组110例,分为3组。初治肺癌患者共90例,临床分期为IV期,分为骨转移组50例和非骨转移组40例,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检测所有入组者治疗前的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ICTP和BAP水平,对骨转移的各因素与血清ICTP和BAP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转移组的血清ICTP和BAP水平显著高于非骨转移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多发性骨转移组(骨转移数≥3)的血清BAP水平显著高于少发性骨转移组(骨转移数<3)(P<0.05)。混合性骨转移组的血清BAP水平显著高于溶骨性骨转移组(P<0.05)。ICTP和BAP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敏感性分别为18%和40%,特异性分别为98.3%和95%,准确度分别为61.8%和70%。联合检测血清ICTP和BAP可提高其敏感性和准确度(分别为52%和74.5%)。结论由于检测方便、无创性、成本较低,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ICTP和BAP在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断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骨转移 ICTP BAP 酶联免疫法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悬浮点阵技术的新型EGFR基因突变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娄加陶 吴传勇 +3 位作者 薛剑 林强 周海燕 朱晓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4-289,共6页
目的构建基于悬浮点阵技术的新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检测并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相关的EGFR基因突变状况。方法选取61例经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确诊的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构建基于悬浮点阵技术的新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检测并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相关的EGFR基因突变状况。方法选取61例经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确诊的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术后留取新鲜肺癌组织,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组织样本的EGFR基因18、19、20和21号外显子中包含8种高频突变位点的特异片段进行扩增,并经多重连接酶检测反应(LDR)以特异性探针对扩增片段中的突变进行连接,再基于悬浮点阵技术平台对连接产物进行检测,最后通过DNA测序对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在61例NSCLC组织样本中,运用PCR-LDR联合悬浮点阵技术共检出EGFR基因突变19例,突变率为31.1%,其中外显子19缺失突变E746-A750 del(1)、E746-A750 del(2)各1例,外显子20点突变T790M 1例,外显子21点突变L858R 14例、L861Q2例,经DNA测序验证完全正确。结论运用PCR-LDR联合悬浮点阵技术初步建立了一种新型的EGFR基因突变检测方法,能同时准确检测EGFR基因中的8种高频突变,具有高通量和高特异性的特点,有望用于NSCLC患者进入EGFR-TKI药物靶向治疗前的EGFR基因突变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悬浮点阵技术 聚合酶链式反应 连接酶检测反应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积液癌细胞培养及药敏试验对晚期肺腺癌化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陈良 杨顺芳 +5 位作者 蒋锦琪 张颖 冯辉 曹杰 葛歆悦 谢文晖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84-589,共6页
背景与目的晚期肺癌的化疗效果存在极大的个体差异,如何选择最佳化疗方案,实现肺癌化疗的个体化、效果最大化是值得探索的课题。本研究旨在检验自体积液中进行癌细胞培养及药敏试验对于合并胸腔或心包积液的肺腺癌患者优化化疗方案的临... 背景与目的晚期肺癌的化疗效果存在极大的个体差异,如何选择最佳化疗方案,实现肺癌化疗的个体化、效果最大化是值得探索的课题。本研究旨在检验自体积液中进行癌细胞培养及药敏试验对于合并胸腔或心包积液的肺腺癌患者优化化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0例并发恶性胸腔和/或心包积液的肺腺癌初治患者,经闭式引流控制积液。其中25例(药敏组)于无菌条件下留取积液300 m L-500 m L,肿瘤细胞通过自体积液(xeno-free)平均11天的细胞培养而获得,继而针对8种临床常用化疗药物行药敏试验,通过CCK-8进行敏感性检测,根据试验结果选择最优化疗方案进行全身化疗;另25例(对照组)进行经验性化疗。结果 4个周期化疗后,药敏组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17例(68.0%)、稳定(stable disease,SD)5例(20.0%),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68.0%,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88.0%;对照组PR 9例(36.0%)、SD 7例(28.0%),ORR为36.0%,DCR为64.0%。比较两组ORR和D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随访截止,药敏组死亡21例,对照组死亡22例。药敏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平均10.0个月,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平均30.2个月;对照组PFS平均5.8个月,OS平均21.2个月。比较两组PFS和O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反应轻微、可控。结论自体积液癌细胞培养及药敏试验有利于晚期肺腺癌患者化疗方案的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恶性积液 无外源性培养 细胞 体外化疗敏感性试验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分子诊断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薛剑 娄加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3-377,共5页
肺癌的分子诊断作为影像学和细胞学筛查策略的重要补充,其内容不仅包括早期诊断,还包括预后指标及靶向治疗的预测等。该文拟对当前肺癌分子诊断的研究热点基因突变与靶向治疗预测、miRNA、肿瘤干细胞、甲基化及相关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关键词 基因突变 靶向治疗 MIRNA 肿瘤干细胞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微小RNA在肺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琳 薛剑 娄加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36-1640,共5页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引起癌症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寻找能够进行早期检测、预测转移和预后以及侵入性小的方法对于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有重要作用。微小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小RNA分子,通过与目标mRNA序列互补配对导致翻译抑制和(或)mRNA...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引起癌症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寻找能够进行早期检测、预测转移和预后以及侵入性小的方法对于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有重要作用。微小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小RNA分子,通过与目标mRNA序列互补配对导致翻译抑制和(或)mRNA降解。miRNA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肺癌在内的很多恶性肿瘤中都可以发现miRNA的表达失调。最近研究表明,miRNA不仅可以在石蜡包埋组织和体液中保持稳定,而且在血清和血浆中也可以稳定存在,这个特性使循环miRNA有望成为一种新型分子标志物,为肺癌的早期分子诊断、预测转移及预后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血清 肺癌 诊断 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在肺癌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吴传勇 薛剑 娄加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8-372,共5页
肺癌是全世界因肿瘤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尽管肺癌发生的分子网络在蛋白和基因水平上已经部分得到阐明,但是其高死亡率仍没有明显改善。微小RNAs(miRNAs)是一大类小的内源性非编码RNAs,通过与靶mRNA3’端非翻译区部分互补配对,在翻译... 肺癌是全世界因肿瘤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尽管肺癌发生的分子网络在蛋白和基因水平上已经部分得到阐明,但是其高死亡率仍没有明显改善。微小RNAs(miRNAs)是一大类小的内源性非编码RNAs,通过与靶mRNA3’端非翻译区部分互补配对,在翻译后水平调节靶基因的表达。miRNAs在肺脏的发育过程中发挥多种作用,其异常表达可能导致肺癌的发生。肺癌中miRNAs的异常表达模式,以及miRNAs在血清中的稳定存在,都使miRNAs有望成为新型的临床生物标记物用于肺癌的诊断和预后。miRNAs还可以直接作为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在肺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调节具有致癌或抑癌功能的miRNAs可能成为肺癌治疗的新方法。该文就miRNAs在肺癌诊断、预后和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肺癌 诊断 预后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底物的制备及对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周海燕 姚莉韵 +1 位作者 李盈懿 张建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0-243,共4页
目的建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底物的合成方法,探讨血清ACE活性的测定方法。方法底物制备采用N-羟基琥珀酰亚胺活化酯合成多肽法;建立分光光度法测定ACE的活性。结果底物呋喃丙烯酰苯丙氨酰甘氨酰甘氨酸纯度为99.5%。底物的米氏常数K_m... 目的建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底物的合成方法,探讨血清ACE活性的测定方法。方法底物制备采用N-羟基琥珀酰亚胺活化酯合成多肽法;建立分光光度法测定ACE的活性。结果底物呋喃丙烯酰苯丙氨酰甘氨酰甘氨酸纯度为99.5%。底物的米氏常数K_m为0.25 mmol/L,血清ACE活性正常参考值范围46.7~113.3 U/L,标本批内和批间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3.9%和4.9%。临床检测表明,肺鳞癌、肺腺癌患者血清ACE活性显著下降(P<0.05);而肺小细胞癌患者ACE活性没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所合成的底物适用于临床诊断各类肺癌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呋喃丙烯酰苯丙氨酰甘氨酰甘氨酸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93通过靶向EphA4激活ERK通路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被引量:2
8
作者 洪秋双 王琳 娄加陶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0-376,共7页
目的:探讨miR-93/Eph受体A4(EphA4)分子轴通过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通路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H460和H1299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用qPCR检测H460和H1299... 目的:探讨miR-93/Eph受体A4(EphA4)分子轴通过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通路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H460和H1299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用qPCR检测H460和H1299细胞中miR-93表达水平。分别在H460细胞中转染miR-93模拟物(mimics)和EphA4过表达质粒、在H1299细胞中转染miR-93抑制剂(inhibitor)后,用MTT、Transwell实验检测miR-93对转染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93与EphA4之间的靶向调控关系。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EphA4、ERK和p-ERK蛋白的表达水平,用MTT、Transwell实验检测同时过表达miR-93和EphA4对H460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结果:miR-93在H1299细胞中表达水平高于H460细胞(P<0.01)。过表达miR-93促进H460细胞增殖和迁移(均P<0.01),敲低miR-93抑制H1299细胞增殖和迁移(均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93靶向调控EphA4,过表达miR-93明显下调H460细胞中EphA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P<0.05),过表达miR-93通过靶向EphA4并激活ERK通路促进H460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均P<0.01)。结论:miR-93促进NSCLC细胞增殖和迁移,其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EphA4并激活ERK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H460细胞 H1299细胞 miR-93 EphA4 ERK通路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和贫血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许书琳 吴京 娄加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00-1504,共5页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病理特征、抗肿瘤治疗方案及预后与其贫血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4年11月收治的246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根据抗肿瘤治疗后患者的贫血情况,将其分成贫血组和非贫血...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病理特征、抗肿瘤治疗方案及预后与其贫血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4年11月收治的246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根据抗肿瘤治疗后患者的贫血情况,将其分成贫血组和非贫血组;根据其生存年限,将其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χ2检验、t检验和秩和检验比较不同组患者的贫血及预后的相关因素,并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贫血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和贫血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抗肿瘤治疗后,有175例(71.1%)患者发生贫血,且以轻度贫血为主。以铂类药物放射/化学治疗方案进行抗肿瘤治疗,易造成患者贫血(P=0.000)。贫血组与非贫血组患者在肿瘤分期、体力状态评分、继发疾病和血清白蛋白水平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贫血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血红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498,P=0.000)。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铁和叶酸水平较高,血清铁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和乳酸脱氢酶水平较低(均P<0.05)。结论·肺癌患者贫血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且与预后相关。因此,贫血治疗应给予足够重视,注重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癌性贫血 血红蛋白 血清白蛋白 血清铁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