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论计算机科学专题前言 被引量:1
1
作者 尹一通 何琨 +2 位作者 张驰豪 操宜新 孙晓明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I0001-I0002,共2页
理论计算机科学是整个计算机科学的理论根基。自从Alonzo Church和Alan Turing分别使用形式语言与自动机来为人类的计算行为进行理论建模开始,理论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学者们就将计算本身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以“格物,致知”的态度来探究计... 理论计算机科学是整个计算机科学的理论根基。自从Alonzo Church和Alan Turing分别使用形式语言与自动机来为人类的计算行为进行理论建模开始,理论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学者们就将计算本身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以“格物,致知”的态度来探究计算的本质原理。现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相应工程与应用的蓬勃发展,为这一基础学科提供了创新的舞台,使其充满了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计算机科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形式语言 自动机 理论建模 基础学科 理论根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系统架构发展展望——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系统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姚畅 郝艳妮 +3 位作者 彭升辉 牛志昂 谢勇 赵世振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0,共7页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普及与迅猛发展,科研管理正逐步从传统模式转向数据驱动、信息化、智能化的新范式。这一变革使得传统信息系统架构越来越难以满足海量数据交换、数据共享、数据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文中...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普及与迅猛发展,科研管理正逐步从传统模式转向数据驱动、信息化、智能化的新范式。这一变革使得传统信息系统架构越来越难以满足海量数据交换、数据共享、数据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文中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的信息系统架构为例,探讨其发展演进方向。面对新时期科学基金改革的推进,自然科学基金委现有信息系统在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智能化服务水平提升以及系统开发与管理效能优化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首先介绍了两种传统信息系统架构在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应用现状,接着,分别从业务量和业务系统数量增长、信创替代、智能服务和数据管理4个方面对现有信息系统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从数据管理和微服务两个维度给出了对信息系统架构后续发展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信息系统架构 数据中台 数据管理 微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影响力最大化研究综述 被引量:10
3
作者 孔芳 李奇之 李帅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13,共7页
影响力最大化是指在给定的影响力传播模型下选取种子节点使其传播信息范围最广。此问题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包括推荐系统、病毒营销、信息扩散和链接预测等。在实际应用中,信息传播模型中的点对点传播概率通常是未知的,而在线学习算法... 影响力最大化是指在给定的影响力传播模型下选取种子节点使其传播信息范围最广。此问题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包括推荐系统、病毒营销、信息扩散和链接预测等。在实际应用中,信息传播模型中的点对点传播概率通常是未知的,而在线学习算法可以在交互过程中自主学习未知参数,逐步逼近最优解。文中首先讨论了影响力最大化问题的定义,介绍了常用的影响力传播模型,归纳了常见的离线影响力最大化算法;随后介绍了经典的在线学习框架——多臂老虎机问题,分析了在线影响力最大化问题的研究现状,并通过实验对常见的在线影响力最大化算法在真实社交网络中的性能表现进行对比;最后总结了该课题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力传播模型 影响力最大化 社交网络 在线学习算法 多臂老虎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磁性双态自旋系统配分函数的可近似性 被引量:2
4
作者 邱国良 张驰豪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2-26,共5页
双态自旋系统是统计物理学在处理互作用粒子系统时所建立的简化模型,计算该系统的配分函数(partition function)在统计物理及计算机科学中均有重要意义。对于一般的系统,配分函数的精确计算已被证明是#P难的,但其是否能被高效地近似计... 双态自旋系统是统计物理学在处理互作用粒子系统时所建立的简化模型,计算该系统的配分函数(partition function)在统计物理及计算机科学中均有重要意义。对于一般的系统,配分函数的精确计算已被证明是#P难的,但其是否能被高效地近似计算一直是理论计算机科学关注的问题。近年来,这一领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研究者建立了配分函数的可近似性与该物理系统相变的联系,并且在很大的参数范围内理解了可近似性。文中对铁磁性双态自旋系统配分函数的可近似性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目前针对该问题设计近似算法的三类技巧的主要思想,并把这些算法的结果与该问题在不可近似方面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磁双态自旋系统配分函数 近似计数 取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6
5
作者 凌人男 杨若峰 +4 位作者 易芹芹 饶梓彬 杨熠 金洪涛 程立新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21,共6页
目的探索基于多参数MRI的放射组学特征和神经网络模型在区分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效能。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宫颈癌并提取9个临床及病理特征,经过方差分析进而提取3个特征进入模型。两位观察者分别用软件勾勒得到感兴趣容积,提取到... 目的探索基于多参数MRI的放射组学特征和神经网络模型在区分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效能。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宫颈癌并提取9个临床及病理特征,经过方差分析进而提取3个特征进入模型。两位观察者分别用软件勾勒得到感兴趣容积,提取到428个放射组学特征。放射组学特征结合临床及病理特征建模:分别组成428维、437维、431维模型。通过Python库的torch和sklearn构建并评价神经网络模型和支持向量机模型。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来评估观察者之间的信度,使用分类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和受试者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curve,AUC)用来衡量检测模型性能。使用sklearn中的metrics.roc_curve函数绘制ROC曲线,通过最大约登指数(Youden index)确定最佳界值,并进行诊断效能评估。结果两位观察者ICC为0.819、观察者内ICC为0.796。431维神经网络模型AUC为0.882,在测试集中该模型的分类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10、0.840和0.741,优于其他模型。结论基于多参数MRI的神经网络模型可有效地预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淋巴结 转移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