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发性骨髓瘤的维持治疗 被引量:5
1
作者 苏基滢 李晓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1111-1117,共7页
传统的标准剂量化疗或大剂量化疗后行自体干细胞移植对多发性骨髓瘤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存在复发的可能性,因而维持治疗则有助于延长缓解期。维持治疗包括使用烷化剂,干扰素,糖皮质激素,沙利度胺等。各种维持治疗手段有其一定的优势及... 传统的标准剂量化疗或大剂量化疗后行自体干细胞移植对多发性骨髓瘤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存在复发的可能性,因而维持治疗则有助于延长缓解期。维持治疗包括使用烷化剂,干扰素,糖皮质激素,沙利度胺等。各种维持治疗手段有其一定的优势及副作用。真正有效的维持治疗不仅要将疾病的危害最小化,还要延长无病生存期,总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本文对目前多发性骨髓的的维持治疗方法及潜在的可能的治疗手段做一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维持治疗 烷化剂 干扰素 糖皮质激素 沙利度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剔除自体活化CD4 T淋巴细胞改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祖细胞体外培养集落形成
2
作者 张征 李晓 +4 位作者 张倩乔 贺琪 陶英 廖琼 张言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9-144,共6页
目的探讨自体活化CD4 T(CD4+/CCR5+T)淋巴细胞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祖细胞体外培养细胞集落形成情况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磁珠体外剔除16例低危MDS患者和5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中CD4+/CCR5+T淋巴细胞,剔除CD4+/CCR5+T及加回C... 目的探讨自体活化CD4 T(CD4+/CCR5+T)淋巴细胞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祖细胞体外培养细胞集落形成情况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磁珠体外剔除16例低危MDS患者和5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中CD4+/CCR5+T淋巴细胞,剔除CD4+/CCR5+T及加回CD4+/CCR5+T(4倍)的BMNC分别接种于甲基纤维素培养基中培养,比较培养后细胞集落生长情况,以及培养前后髓系细胞抗原和克隆细胞比例的变化。结果①MDS组剔除CD4+/CCR5+T较加回CD4+/CCR5+T(4倍)的BMNC培养后,细胞集落显著增加(P<0.05),加回CD4+/CCR5+T(4倍)的BMNC培养后无细胞集落形成。而正常对照组剔除CD4+/CCR5+T和加回CD4+/CCR5+T(4倍)的BMNC培养后,细胞集落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MDS组剔除CD4+/CCR5+T的BMNC培养后,红系集落计数与Th1(CD4+/IFN-γ+)细胞数量呈正相关(r=0.55,P<0.05)。③细胞培养前后,MDS组CD34阳性细胞比例无明显下降[(1.8±2.4)%vs(1.4±1.6)%](P>0.05),CD33和CD13阳性细胞比例均有显著下降[(20.3±5.8)%vs(12.1±3.7)%和(21.1±6.4)%vs(17.1±5.4)%](P<0.05);而正常对照组CD34、CD33及CD13阳性细胞比例在培养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④FISH分析5例核型异常MDS患者培养前后克隆细胞比例变化,+8及20q-克隆细胞比例增加,而-7克隆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结论选择性剔除骨髓CD4+/CCR5+T淋巴细胞,可以增加某些类型MDS骨髓祖细胞体外培养细胞集落形成,并改善MDS骨髓早期髓系细胞堆积现象,促进分化。增加的集落细胞以异常克隆细胞或残存正常细胞为主尚不能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T淋巴细胞 免疫抑制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xarotene协同TRAIL对白血病细胞株KG1a的凋亡诱导作用
3
作者 周立宇 张征 +4 位作者 应韶旭 李晓 常春康 贺琪 浦权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16-1319,共4页
目的探讨bexarotene联合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对白血病细胞株KG1a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KG1a,根据不同处理方式分为TRAIL组、bexarotene组、300ng/mLTRAIL联合bexarotene组和2.0μmol/Lbexa... 目的探讨bexarotene联合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对白血病细胞株KG1a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KG1a,根据不同处理方式分为TRAIL组、bexarotene组、300ng/mLTRAIL联合bexarotene组和2.0μmol/Lbexaroten联合TRAIL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以先加bexarotene或TRAIL孵育,后加TRAIL或bexarotene处理设计序贯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ting分析KG1a细胞型自杀相关因子(Fas)相关死亡域样白介素-1β转换酶抑制蛋白(c-FLIP)表达变化。结果TRAIL和bexarotene组的各浓度组间(bexarotene2.0μmol/L除外)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联合用药组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相应浓度的TRAIL组和bexarotene组(P<0.01)。序贯实验表明,bexarotene具有逆转KG1a对TRAIL耐药的作用(P<0.001)。与2.0μmol/Lbexarotene或300ng/mLTRAIL单独用药比较,两者联合应用能显著下调c-FLIP表达(P<0.05)。结论Bexarotene能显著增强TRAIL对KG1a的诱导凋亡作用,下调c-FLIP表达是协同作用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凋亡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HLA-DR15基因的表达
4
作者 廖琼 张言 +6 位作者 张征 李晓 陶英 贺琪 王小卫 吴凌云 浦权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32-1134,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HLA-DR15基因的表达状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检测MDS患者(n=59)HLA-DR15基因的表达,并与健康对照组(n=104)进行比较。结果MDS组HLA-DR15基因表达率为44.07%,明显高于健...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HLA-DR15基因的表达状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检测MDS患者(n=59)HLA-DR15基因的表达,并与健康对照组(n=104)进行比较。结果MDS组HLA-DR15基因表达率为44.07%,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2.5%(P<0.01)。其中难治性贫血(RA)患者HLA-DR1的表达率为16/34,环状铁粒幼细胞性贫血(RAS)患者为4/6,原始细胞过多难治性贫血及其转化型(RAEB/RAEB-T)患者为4/12,CMML患者为2/7。低危组HLA-DR15表达比例高于高危组(P<0.05)。MDS核型异常和核型正常者HLA-DR15基因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MDS患者HLA-DR15阳性率明显增高;HLA-DR15基因可能是MDS的易感基因,可能可作为MDS的一个预后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 人类白细胞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8^+CD57^+T细胞在体外对MDS骨髓造血的影响
5
作者 张倩乔 李晓 +3 位作者 张征 贺琪 廖琼 许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3-547,557,共6页
目的观察异常激活的CD8 T细胞(CD8+CD57+T细胞)在体外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造血情况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磁珠体外剔除44例中低危MDS患者(MDS组)及5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中CD8+CD57+T细胞,对剔除和加回CD8+CD57+... 目的观察异常激活的CD8 T细胞(CD8+CD57+T细胞)在体外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造血情况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磁珠体外剔除44例中低危MDS患者(MDS组)及5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中CD8+CD57+T细胞,对剔除和加回CD8+CD57+T细胞(4倍)的BMNC分别培养,比较培养后细胞集落的生长情况和克隆细胞比例,观察培养前后髓系细胞标志的变化。结果①在MDS组中,剔除CD8+CD57+T细胞培养后,18例可见集落和集簇均有生成;7例仅见集簇生长;19例仅见细胞密集分布。加回CD8+CD57+T细胞的BMNC培养后,MDS组均无集落和集簇生成,且细胞密度明显低于剔除CD8+CD57+T细胞的BMNC。正常对照组剔除和加回CD8+CD57+T细胞的BMNC培养后,均有集落生成,集落计数无统计学差异。②2例单纯+8异常低危MDS病例,剔除CD8+CD57+T细胞培养后,+8克隆细胞比例较培养前增加;2例20q-异常的初治病例,剔除CD8+CD57+T细胞培养后,异常克隆细胞比例较培养前增加。③MDS组BMNC中CD34+、CD33+和CD13+细胞百分比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剔除CD8+CD57+T细胞培养后,CD34+和CD33+细胞百分比均低于培养前(P<0.05),而CD13+细胞百分比与培养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的CD34+、CD33+和CD13+细胞百分比在剔除培养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体外选择性剔除骨髓中CD8+CD57+T细胞,可以增加MDS患者骨髓体外集落形成,且集落中髓系细胞明显向较成熟阶段分化,提示CD8+CD57+T细胞可能通过免疫途径参与骨髓无效造血。而剔除CD8+CD57+T细胞造成克隆细胞明显增加,提示其介导的免疫过程主要是针对MDS骨髓恶性克隆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CD8淋巴细胞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单倍体相合外周血移植模型的建立
6
作者 万云 石军 +1 位作者 王敏 陶英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2-535,共4页
目的建立单倍体相合外周血移植小鼠模型,探讨移植后造血及免疫重建特性。方法经大剂量全身照射预处理BDF1小鼠后,经尾静脉输注新生第一天DBA/2小鼠的外周全血,移植后动态观察受体鼠的造血重建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情况,并用... 目的建立单倍体相合外周血移植小鼠模型,探讨移植后造血及免疫重建特性。方法经大剂量全身照射预处理BDF1小鼠后,经尾静脉输注新生第一天DBA/2小鼠的外周全血,移植后动态观察受体鼠的造血重建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情况,并用流式双染色法进一步检测粒系、淋巴系造血细胞的长期植入水平。结果移植后小鼠的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分别在第18、21、18天明显回升,其中白细胞和血小板分别于第29天和36天恢复正常,而血红蛋白至第50天仍为部分恢复。受体鼠90%长期存活,且不发生明显的GVHD。移植后第50天流式细胞仪检测供鼠来源的造血细胞占总有核细胞的88.81%,其中含供者来源的粒细胞33.92%,T细胞16.83%。结论单份新生小鼠外周血含有足够的造血干细胞,能重建单倍体相合小鼠的造血及免疫系统而不引起明显的GVHD,并可形成稳定的以供者细胞为主的嵌合体,其中粒细胞为完全嵌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单倍体相合 小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病态造血细胞的克隆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小卫 李晓 +4 位作者 吴凌云 廖琼 贺琪 张征 张言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5-398,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中三系病态造血细胞的克隆性。方法联合应用DNA荧光原位杂交(FISH)、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系统(APAAP)免疫细胞化学法以及免疫磁珠分选技术调查MDS骨髓中三系病态造血细胞的克隆性。结果21位患...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中三系病态造血细胞的克隆性。方法联合应用DNA荧光原位杂交(FISH)、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系统(APAAP)免疫细胞化学法以及免疫磁珠分选技术调查MDS骨髓中三系病态造血细胞的克隆性。结果21位患者的标本中共检出184个病态粒细胞,其中140个(76%)携带正常的克隆信号。21份标本中仅38个三核红细胞和25个核出芽红细胞被检出,其中32个(85%)和19个(76%)显示正常核型。14例患者骨髓标本中共检出265个淋巴细胞样微小巨核细胞,其中170个(64%)为正常核型。三系病态造血细胞中的非克隆细胞百分比均超过了这些患者骨髓所有有核中平均非克隆细胞百分比(47%)。结论MDS骨髓中的病态造血细胞并非镜像地象征恶性克隆细胞,而是残存正常造血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病态造血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