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高眼压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晖 宋蓓文 +1 位作者 杜新华 吴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94-697,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术后高眼压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51例(54眼)因PDR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和治疗效果,并分析发生高眼压的相关危险因素。结...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术后高眼压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51例(54眼)因PDR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和治疗效果,并分析发生高眼压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6例(26眼)PDR术后发生高眼压,发病率为48.15%(26/54)。高眼压的发生与术前是否合并视网膜脱离、术中是否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治疗、或眼内填充及术后葡萄膜炎程度等因素严重程度有关(均P<0.05);而与术前血糖于8.9 mmol/L以下的浓度变化、术前是否行眼内光凝、术中选择填充物的种类无关。除2例患者主动放弃治疗,其余患者经治疗后眼压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PDR玻璃体术后高眼压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主要与PDR严重程度、是否联合其他术式及术后葡萄膜反应的严重程度有关。在降眼压基础上,根据PDR患者病情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因治疗可有效控制眼压,改善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术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OCT对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滤过泡形态的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张谊 吴强 +2 位作者 宋蓓雯 胡萍 陆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488-1491,共4页
目的利用裂隙灯适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术(SL-OCT),观察分析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的结膜滤过泡,探讨其对滤过泡形态和功能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2例78眼青光眼患者滤过术后行SL-OCT检查,获取滤过泡内部结构图像,使用设备内置软件进行测... 目的利用裂隙灯适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术(SL-OCT),观察分析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的结膜滤过泡,探讨其对滤过泡形态和功能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2例78眼青光眼患者滤过术后行SL-OCT检查,获取滤过泡内部结构图像,使用设备内置软件进行测量,根据所得图像对滤过泡进行分析。结果在功能性滤过泡组中35/45(77.8%)眼观察到滤泡壁肥厚伴或不伴结膜下微囊泡或腔隙存在,而在非功能性滤过泡组中只有4/24(16.7%)眼有此特征,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在功能性滤过泡中26/45(57.8%)眼有巩膜瓣周围低反射区存在,而在非功能性滤过泡中只有5/24(20.8%)眼有巩膜瓣周围低反射区(P<0.005)。在功能性滤过泡中12/45(26.7%)眼有巩膜瓣上高反射区存在,而在非功能性滤过泡中有14/24(58.3%)眼有巩膜瓣上高反射区(P<0.01)。在功能性滤过泡中20/45(44.4%)眼巩膜瓣下滤过通道不见,而在非功能性滤过泡中有19/24(79.2%)眼巩膜瓣下滤过通道不见(P<0.01)。另内口闭塞5眼全部出现在无功能滤过泡组(P<0.005)。结论SL-OCT通过非接触检查,可在术后各个阶段获得较高分辨率的滤过泡内部形态图像,为滤过泡功能的评估及形态分级提供参考,是一种有价值的滤过泡评价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术 滤过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强 陈国辉 +1 位作者 陆斌 马晓昀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5期373-375,共3页
目的 评价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技巧和疗效。方法 21例(21眼)伴有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2眼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观察疗效。结果 除1眼发生晶状体囊袋脱离... 目的 评价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技巧和疗效。方法 21例(21眼)伴有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2眼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观察疗效。结果 除1眼发生晶状体囊袋脱离范围增大而改为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外,其余术眼手术都顺利完成,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3个月时,视力≥0.5为17眼(81%),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采用超声乳化手术方法摘除伴有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对玻璃体扰动小,手术并发症少,视力恢复较好;囊袋张力环的应用使手术易于操作,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半脱位 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手术方法 并发症 囊袋张力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患者不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谊 吴强 +1 位作者 宋蓓雯 陆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13-716,共4页
目的检测白内障三种单焦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所获得视觉质量的差异。方法选取行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20人(120眼),分别植入肝素表面处理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HQ-201HEP组,n=40)、疏水性... 目的检测白内障三种单焦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所获得视觉质量的差异。方法选取行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20人(120眼),分别植入肝素表面处理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HQ-201HEP组,n=40)、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Sensar AR40 e组,n=40)或蓝光滤过人工晶状体(AcrySof Natural SN60AT组,n=40);另选取年龄相近的正常人40眼作为对照组。应用CSV-1000E对比敏感度仪测量对比敏感度及眩光对比敏感度,鹰视波前像差仪测定高阶像差,比较各组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以及各级高阶像差之间的差异。结果三组患者对比敏感度及眩光对比敏感度在各空间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三组患者间总高阶像差(RMSh)、三阶(RMS3)、四阶(RMS4)、五阶(RMS5)、六阶(RMS6)像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球差(C12)、次级球差(C24)、RMSh、RMS3、RMS4、RMS5和RMS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白内障三种单焦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对比敏感度功能和各级高阶像差无显著差异,视网膜成像质量无明显区别。植入单焦球面人工晶状体可部分恢复白内障患者的对比敏感度功能,但尚未达到正常同龄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 对比敏感度 波前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纳米介孔材料携载尿激酶的体外溶栓实验研究
5
作者 杨文芝 吴强 +1 位作者 宋蓓雯 杜新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79-682,共4页
目的评价携载尿激酶的磁性纳米介孔材料在体外流体环境中的溶栓效果。方法制备血栓,接入体外流体模型中,分为4组,分别注入生理盐水、尿激酶、磁性尿激酶和磁性尿激酶加外磁场。称量溶栓前后的血栓质量,计算溶栓率,并记录再通的液体量。... 目的评价携载尿激酶的磁性纳米介孔材料在体外流体环境中的溶栓效果。方法制备血栓,接入体外流体模型中,分为4组,分别注入生理盐水、尿激酶、磁性尿激酶和磁性尿激酶加外磁场。称量溶栓前后的血栓质量,计算溶栓率,并记录再通的液体量。结果磁性尿激酶加外磁场组在靶位置可见明显的磁性尿激酶聚集。尿激酶组和磁性尿激酶组溶栓率相近,分别为(76.89±0.048)%和(75.42±0.094)%(P>0.05),磁性尿激酶加外磁场组溶解率达到(90.45±0.076)%,高于尿激酶组和磁性尿激酶组(P<0.05)。尿激酶组和磁性尿激酶组收集到再通的液体量分别为(42.47±1.834)mL和(39.70±5.028)mL(P>0.05);磁性尿激酶加外磁场组收集到的液体量达到(60.29±3.216)mL,高于前两组(P<0.05)。结论磁性纳米介孔材料作为溶栓药物的载体可以增强尿激酶溶栓的靶向性,能在流体条件下提高血栓的溶解率,为在体研究静脉阻塞的靶向性溶栓治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介孔材料 尿激酶 体外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体免疫染色评估眼底新生血管实验研究
6
作者 陈颖 谢冰 吴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0-534,共5页
目的探寻更好地对视网膜新生血管(RNV)和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及其渗漏作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方法13只小鼠随机分为RNV评估组(n=7)和CNV评估组(n=6)。①RNV评估:取3只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4只制作成未成熟视网膜病变(ROP)模型,分... 目的探寻更好地对视网膜新生血管(RNV)和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及其渗漏作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方法13只小鼠随机分为RNV评估组(n=7)和CNV评估组(n=6)。①RNV评估:取3只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4只制作成未成熟视网膜病变(ROP)模型,分别于出生后第16天双眼内注射FITC标记的抗体或未经FITC标记的抗体以及空白组,12 h后直接视网膜铺片或用带荧光的二抗孵育后再铺片镜检。②CNV渗漏评估:激光诱导6只小鼠(12眼)制作CNV模型,随机平分为两组,分别于光凝后第7和14天眼内注射非荧光标记的抗体,12 h后腹腔内注射荧光素钠,并定量分析CNV面积及其渗漏面积。结果FITC标记抗体组的视网膜表现出高荧光、高清晰度的视网膜结构血管和RNV,而非FITC标记抗体组的视网膜只选择性染色RNV,几乎无干扰荧光背景,可观察到细微变化,利于应用图像软件对RNV图片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应用SPOT图像软件把CNV染色的图片与CNV渗漏荧光的图片进行叠加,能够明确区分CNV及其渗漏面积;第14天与第7天CNV面积及其渗漏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活体免疫染色技术可以方便地观察视网膜血管细微结构,并精准地定性和定量分析RNV和CNV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新生血管 脉络膜新生血管 渗漏 活体 免疫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补阳还五汤对易卒中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清微量元素的影响
7
作者 吴永杰 吴卓群 顾文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35-1336,1340,共3页
目的观察易卒中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服用加味补阳还五汤后,其血清微量元素锌、铜、铁、硒、锰含量的变化。方法将20只8周龄雄性易卒中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分为两组,用药组(n=10):喂含补阳还五汤的饲料,对照组(n=10):常规饲养;另设同龄WKY大鼠... 目的观察易卒中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服用加味补阳还五汤后,其血清微量元素锌、铜、铁、硒、锰含量的变化。方法将20只8周龄雄性易卒中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分为两组,用药组(n=10):喂含补阳还五汤的饲料,对照组(n=10):常规饲养;另设同龄WKY大鼠为空白组(n=10)。实验周期3个月,观察指标为:大鼠血清微量元素锌、铜、铁、硒、锰含量。结果空白组锌、锰、硒含量明显高于用药组(P<0.01),用药组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空白组铜含量低于用药组(P<0.05),用药组又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内铁含量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清锌、铜、铁、硒、锰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SP 加味补阳还五汤 微量元素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