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社区医院老年脑梗死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现况及缺血性脑卒中复发调查 被引量:10
1
作者 格日勒 封启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1-564,共4页
目的调查上海部分社区医院住院老年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的应用现况,探讨阿司匹林应用不恰当的原因,并分析其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效果。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将上海10家社区医院的223例脑梗死患者分为正规服用阿司匹林组(... 目的调查上海部分社区医院住院老年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的应用现况,探讨阿司匹林应用不恰当的原因,并分析其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效果。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将上海10家社区医院的223例脑梗死患者分为正规服用阿司匹林组(n=98)与未正规服用阿司匹林组(n=125),分析从脑梗死初发到调查时应用阿司匹林的情况及其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结果未正规服用阿司匹林组有51例(40.80%)患者因出现可能阿司匹林不良反应停药或减量,就总调查人数而言,不良反应发生率占总调查人数的22.87%,42例(33.60%)从未被建议使用阿司匹林或只单用活血化淤类中药;未正规服用阿司匹林组中62例(49.60%)再发缺血性脑卒中,正规服用阿司匹林组中30例(30.61%)再发缺血性脑卒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复发率(38.04%)与未合并者复发率(25.19%)比较,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76,95%可信区间为1.056~3.331)。结论上海部分社区医院存在阿司匹林应用不足的状况;老年脑梗死幸存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可以减少缺血性脑卒中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缺血性脑卒中 二级预防 现况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应激反应对中性粒细胞凋亡及呼吸爆发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赵钢 高海 +1 位作者 王学敏 江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58-960,964,共4页
目的观察体外诱导热应激反应对中性粒细胞凋亡及呼吸爆发功能的影响。方法18例健康者中性粒细胞每例随机分为三份。其中1份作为对照组,其余2份分别应用热休克或氯化镉诱导热应激反应后与培养液共同孵育,并分别作为热休克组和氯化镉组。... 目的观察体外诱导热应激反应对中性粒细胞凋亡及呼吸爆发功能的影响。方法18例健康者中性粒细胞每例随机分为三份。其中1份作为对照组,其余2份分别应用热休克或氯化镉诱导热应激反应后与培养液共同孵育,并分别作为热休克组和氯化镉组。于热应激反应诱导后0、2、3、4、6 h,运用PCR技术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各组中性粒细胞热休克蛋白(HSP70)的表达及呼吸爆发功能;于热应激反应后24 h,应用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DNA倍体分析法观察、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热休克组和氯化镉组热应激诱导后各时段中性粒细胞HSP70表达及24 h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热休克组和氯化镉组热应激诱导后4 h和6 h时,中性粒细胞活性氧生成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热应激反应促进中性粒细胞凋亡并减少活性氧释放。提示热应激反应可能参与机体的抗炎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凋亡 热应激反应 呼吸爆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武冬 封启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759-1761,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方法将确诊为AMI的312例患者按有无合并代谢综合征分为AMI合并代谢综合征组和非代谢综合征组,分别对其危险因素和冠脉病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AMI合并...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方法将确诊为AMI的312例患者按有无合并代谢综合征分为AMI合并代谢综合征组和非代谢综合征组,分别对其危险因素和冠脉病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AMI合并代谢综合征组和非代谢综合征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是否吸烟、收缩压水平、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三酰甘油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代谢综合征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病变血管为1支病变、2支病变和多支病变的例数分别为41、32和36例,非代谢综合征组患者分别为107、57和39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08.00,P<0.05)。MAI合并代谢综合征1支血管病变、2支血管病变和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危险因素的数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71,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通过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导致心血管意外的发生增加,积极控制可能的危险因素在预防AMI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急性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均血小板体积与阿司匹林抵抗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侍冬成 杨柳 封启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2-223,227,共3页
目的探讨平均小板体积(MPV)与阿司匹林抵抗(AR)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10月~2007年4月102例常规服用阿司匹林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所有入选患者的血小板聚集试验结果和试验前后1周之内的血常规报告,从中获取患者的血小板平均聚集率和MP... 目的探讨平均小板体积(MPV)与阿司匹林抵抗(AR)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10月~2007年4月102例常规服用阿司匹林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所有入选患者的血小板聚集试验结果和试验前后1周之内的血常规报告,从中获取患者的血小板平均聚集率和MPV数据。根据血小板平均聚集率将102例患者分为AR组、阿司匹林半抵抗组(ASR组)和阿司匹林敏感组(AS组),对各组MPV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02例入选者中AR组21例,ASR组41例,AS组40例。三组MPV分别为(8.65±0.94)、(8.43±0.45)和(7.95±0.84)fL,其中AR组的MPV显著大于AS组(P<0.05)。结论MPV临床可用于预测AR。提示AR的发生可能与血小板更新率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抵抗 血小板更新率 平均血小板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