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射性核素标记纳米探针在肿瘤多模态分子影像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邢岩 赵晋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4-147,共4页
恶性肿瘤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2013年美国新发癌症1660290例,死亡580 350例[1]。在中国,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也日益严重,国家癌症中心对2010年全国肿瘤登记数据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2010年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3... 恶性肿瘤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2013年美国新发癌症1660290例,死亡580 350例[1]。在中国,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也日益严重,国家癌症中心对2010年全国肿瘤登记数据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2010年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35.23/10万,新发恶性肿瘤3093039例,死亡1956622例[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量子点 纳米球 分子探针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放射性核素显像 分子影像学 多模态显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的^(18)F-FDG PET/CT鉴别诊断及疗效评估价值 被引量:8
2
作者 宋建华 赵晋华 +3 位作者 陈香 邢岩 汪太松 乔文礼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的18F-FDG PET/CT影像表现,探讨PET/CT对MM的鉴别诊断及疗效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我院经病理证实的22例MM患者的PET/CT影像资料,包括男13例,女9例。其中5例有治疗后多次PET/CT随访影像资料。结果...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的18F-FDG PET/CT影像表现,探讨PET/CT对MM的鉴别诊断及疗效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我院经病理证实的22例MM患者的PET/CT影像资料,包括男13例,女9例。其中5例有治疗后多次PET/CT随访影像资料。结果:22例均为多发骨病灶,合并病理骨折11例38处病灶。PET/CT表现为弥漫性或多发穿凿样骨破坏,骨破坏不明显时可仅表现为髓腔密度增高;少数骨病灶可有膨胀性表现,骨皮质穿破后可形成软组织肿块;全身骨病灶代谢不均匀增高,SUVmax=5.6±2.3;病理骨折处SUVmax=4.9±0.7;骨破坏区和代谢增高区可不一致;治疗后MM病灶代谢程度降低,PET所见变化早于CT形态变化;病理骨折处代谢增高,需和肿瘤活性残留相鉴别。结论:PET/CT有助于MM的鉴别诊断并早期评价病灶的疗效反应,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多发性骨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PET/CT在探测卵巢癌术后复发及转移中的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陈香 赵晋华 +2 位作者 宋建华 汪太松 刘长存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6-380,共5页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显像在探测卵巢癌术后复发、转移病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卵巢癌术后患者的全身PET/CT显像结果,与血清CA125及B超、CT等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确诊依据为手术病理检查、多种影像学检查和临床随访...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显像在探测卵巢癌术后复发、转移病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卵巢癌术后患者的全身PET/CT显像结果,与血清CA125及B超、CT等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确诊依据为手术病理检查、多种影像学检查和临床随访。结果:70例卵巢癌术后患者中42例确诊有肿瘤复发、转移,PET/CT探测卵巢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0.5%、89.3%、85.7%。CA125升高的30例患者均有复发,PET/CT检出其中29例,常规影像学检出25例;CA125正常的40例患者中12例有转移,PET/CT检出其中9例,常规影像学检出7例。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卵巢癌复发、转移的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尤其对CA125升高患者PET/CT阳性检出率更高,使分期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复发 转移 PET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和随访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孙娜 赵晋华 +4 位作者 乔文礼 邢岩 宋建华 汪太松 刘长存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8-281,共4页
目的: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ET)/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和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53例,30例初诊疑似子宫内膜癌的患者行18F-FDG PET/CT检查用于诊断分期和术前... 目的: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ET)/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和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53例,30例初诊疑似子宫内膜癌的患者行18F-FDG PET/CT检查用于诊断分期和术前评估,23例既往接受过手术、化疗和(或)放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检查用于随访监测有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果:18F-FDG PET/CT诊断初诊组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2.6%、33.3%和86.7%;诊断随访监测组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100%、92.3%和95.7%。结论:18F-FDG PET/CT用于子宫内膜癌诊断及随访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有助于进行准确的临床分期,并及时发现肿瘤的复发、残余和远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18F-氟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前及中期PET/CT标准摄取值对淋巴瘤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孙一文 赵晋华 +3 位作者 乔文礼 陈香 邢岩 宋建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5-359,共5页
目的:探讨化疗前及化疗中期^(18)F-FDG PET/CT显像SUV最大值(SUVmax)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37例病理证实的DLBCL患者,化疗前及2~4个疗程化疗后行PET/CT检查,计算Ki67与SUVmax的关系,按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 目的:探讨化疗前及化疗中期^(18)F-FDG PET/CT显像SUV最大值(SUVmax)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37例病理证实的DLBCL患者,化疗前及2~4个疗程化疗后行PET/CT检查,计算Ki67与SUVmax的关系,按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PI)、疗效及复发与否分组,比较均值、计算最佳临界值并行生存分析。结果:①Ki67和SUVmax正相关(P=0.002)。②各组SUV0max无显著差异。③IV期、IPI高危组SUV2~4max高于其他组(P=0.015、0.007);复发组SUV2~4max高于未复发组,但无统计学差异;SUV2~4max最佳临界值为3.05,以该值分组的PFS无统计学差异。④IV期、IPI高危及复发组ASUVmax及ASUVmax%均较低(P=0.009、0.002、0.022),ASUVmax≤3.6和ASUVmax%≤44.9%者PFS较短,且后者差异更显著(P=0.028、0.006)。结论:SUVmax与Ki67正相关;△SUVmax和△SUVmax%的预后价值高于SUV2~4max,且以后者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摄取值 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Tc^m-MIBI SPECT/CT双时相显像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6
作者 汪太松 赵晋华 邢岩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55-857,共3页
目的探讨99Tcm-MIBI SPECT/CT双时相显像在诊断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52例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升高患者行99Tcm-MIBI SPECT/CT双时相显像,并按照PTH及血钙水平分为A、B、C组[A组(PTH≤130pg/ml、血钙&l... 目的探讨99Tcm-MIBI SPECT/CT双时相显像在诊断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52例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升高患者行99Tcm-MIBI SPECT/CT双时相显像,并按照PTH及血钙水平分为A、B、C组[A组(PTH≤130pg/ml、血钙<2.7mmol/L),B组(PTH>130pg/ml、血钙<2.7mmol/L),C组(PTH>130pg/ml、血钙≥2.7mmol/L)],比较其对不同PTH、血钙水平患者显像的阳性率,并以手术病理及随访结果作为参考,评价其对甲状旁腺疾病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A、B、C组SPECT/CT阳性率分别为3.23%、46.15%、75.00%,准确性分别为3.70%、60.00%、85.71%;B、C组阳性率、准确性均明显高于A组(P<0.001)。结论 99Tcm-MIBI SPECT/CT双时相显像对于PTH>130pg/ml、血钙≥2.7mmol/L的pHPT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于PTH≤130pg/ml、血钙正常的患者诊断价值较低,需结合临床资料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原发性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动态显像中肾外摄取^(99)Tc^m-DTPA原因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汪太松 李沂 +2 位作者 邢岩 孙娜 赵晋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61-1463,共3页
^(99)Tc^m-DTPA是常用的肾动态显像放射性示踪剂,经静脉注射后快速经肾小球滤过到尿液而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正常情况下肾外脏器及组织不摄取^(99)Tc^m-DTPA,但一些疾病如良恶性肿瘤、骨转移癌、浆膜腔积液、炎性脓肿等可导致^(99)... ^(99)Tc^m-DTPA是常用的肾动态显像放射性示踪剂,经静脉注射后快速经肾小球滤过到尿液而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正常情况下肾外脏器及组织不摄取^(99)Tc^m-DTPA,但一些疾病如良恶性肿瘤、骨转移癌、浆膜腔积液、炎性脓肿等可导致^(99)Tc^m-DTPA的摄取。现对肾动态显像中肾外摄取^(99)Tc^m-DTPA的原因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态显像 DTPA 肾外摄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妇女血维生素B12、叶酸水平与骨密度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游利 盛正妍 +1 位作者 张黎铭 陈瑾瑜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血维生素B12、叶酸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受试者腰椎及股骨骨密度,按1994年WHO标准将其分为3组,即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及骨量正常组;采取空腹静脉血进行维生素B12、叶酸的集中检测;...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血维生素B12、叶酸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受试者腰椎及股骨骨密度,按1994年WHO标准将其分为3组,即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及骨量正常组;采取空腹静脉血进行维生素B12、叶酸的集中检测;并分别进行维生素B12、叶酸与不同部位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骨质疏松组的血维生素B12的水平(512.55±209.85)pg/ml,低于骨量减少组(551.29±237.71)pg/ml和骨量正常组(565.71±189.03)pg/ml.②骨质疏松组的血叶酸的水平(11.27±6.04)pg/ml,低于骨量减少组(13.18±6.14)pg/ml和骨量正常组(11.9±3.73)pg/ml.③绝经后妇女血维生素B12的水平与全髋BMD呈正相关(r=0.25,p<0.01),与股骨颈BMD呈正相关(r=0.212,P<0.05),与股骨干BMD呈正相关(r=0.257,P<0.01),与股骨大转子BMD呈正相关(r=0.239,P<0.05);血维生素B12的水平与L1~L4 BMD无相关性(r=0.141,P>0.05).④绝经后妇女血叶酸的水平与全髋BMD、股骨颈BMD、股骨干BMD、股骨大转子BMD和L1~L4 BMD均无相关(r分别为0.005,0.021,0.017,-0.021和0.078,P>0.05).结论 绝经后妇女血维生素B12的水平的缺乏可能是骨质疏松发生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叶酸的缺乏并非骨质疏松发生的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12 骨密度 绝经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Toolbox软件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的适用性 被引量:2
9
作者 汪太松 赵晋华 邢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0-332,共3页
目的评价ECToolbox软件中R0、R1、R2公式计算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适用性。方法64例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44例;高血压病20例]接受静息态门控心肌灌注显像(99mTc-MIBI)和平衡法门控心血池显像(99mTc-RB... 目的评价ECToolbox软件中R0、R1、R2公式计算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适用性。方法64例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44例;高血压病20例]接受静息态门控心肌灌注显像(99mTc-MIBI)和平衡法门控心血池显像(99mTc-RBC),用ECToolbox软件中的R0、R1、R2公式分别计算LVEF,称为R0LVEF、R1LVEF、R2LVEF。将三种公式的计算结果与平衡法门控心血池显像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结果R0、R1、R2公式LVEF值与门控心血池显像LVEF值均有相关性(r=0.905、0.905、0.903,P均<0.05);χ2检验三种公式LVEF值落入门控心血池显像LVEF值±15%准确率分别为54.30%、71.40%、22.90%,±30%的准确率为81.40%、88.60%、74.30%;Wilcoxon配对检验结果示R1公式计算结果与门控心血池显像计算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R2公式计算结果与门控心血池显像计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门控心肌灌注显像用ECToolbox软件计算CHD和高血压患者的LVEF时,R1公式最为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射血分数 门控心肌灌注显像 门控心血池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MSCT肺灌注成像与心功能相关性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建华 缪競陶 解学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628-1632,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功不全(CCI)患者MSCT肺灌注成像(MSCT-PPI)与临床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我院住院治疗的CCI患者24例为CCI组,其中心功能Ⅰ级8例、Ⅱ级7例、Ⅲ级9例。正常成人对照组共28例。对所有对象的上下两个肺野行MDCT-PPI扫描,在胸膜... 目的探讨慢性心功不全(CCI)患者MSCT肺灌注成像(MSCT-PPI)与临床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我院住院治疗的CCI患者24例为CCI组,其中心功能Ⅰ级8例、Ⅱ级7例、Ⅲ级9例。正常成人对照组共28例。对所有对象的上下两个肺野行MDCT-PPI扫描,在胸膜下肺野12个区域设置兴趣区,获得兴趣区首过期时间-密度曲线(TDC),并取强化峰值(PE)、强化增量(PEI)、强化起始时间(TTE)、达峰时间(TTP)、首过时间(TFP)进行统计对照分析。结果肺实质灌注量化参数PE、PEI在24例CCI组三个级别间及其与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肺实质灌注时相参数TTE、TTP、TFP在CCI组三个级别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其中TTP在心功能不全组三个级别分别为(17.3±1.0)s、(20.6±2.0)s、(23.8±2.7)s,三个级别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正常组为(18.6±1.6)s,Ⅱ、Ⅲ级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Ⅰ级组与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各组时相参数数据均与CCI程度显著相关。结论对慢性心功能不全24例行MSCT-PPI表明,肺实质血流灌注时相延迟与心功能分级具有显著相关性,有助于心功能异常诊断及分级。肺血流灌注量变化对本研究中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判断无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成像 肺脏 心功能不全 达峰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符合探测显像对淋巴瘤的疗效评价
11
作者 赵晋华 汪太松 +1 位作者 车文军 邢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目的评价多次氟-18标记的脱氧葡萄糖(18F-FDG)符合探测显像判断淋巴瘤疗效的价值。方法对42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在诊疗过程中进行2~5次18F-FDG显像,判断疗效。患者分为2组:第一组,27例初次诊断为淋巴瘤的患者,第二组,15例... 目的评价多次氟-18标记的脱氧葡萄糖(18F-FDG)符合探测显像判断淋巴瘤疗效的价值。方法对42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在诊疗过程中进行2~5次18F-FDG显像,判断疗效。患者分为2组:第一组,27例初次诊断为淋巴瘤的患者,第二组,15例淋巴瘤手术切除后患者,两组均于化疗前后进行多次18F-FDG显像。结果第一组27例患者中,根据18F-FDG显像结果,15例判断为化疗有效、病情缓解,5例为病灶复发,1例病情进展,1例合并右肺腺癌,4例为良性病变18F-FDG摄取。第二组15例患者中,1例复发,4例发现手术区外的其他淋巴瘤浸润病灶及肿瘤残余病灶,化疗后疗效判断为13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结论在恶性淋巴瘤诊疗过程中,多次18F-FDG符合探测显像可协助临床监测疗效,及早发现复发及术后残余病灶,指导临床及时修正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氟-18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灌注/代谢显像与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在CABG术前的应用
12
作者 赵晋华 汪太松 +1 位作者 邢岩 车文军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70-1272,1279,共4页
目的采用一日法静息99mTc-MIBI及18F-FDG双核素同时采集(DISA)心肌灌注/代谢显像与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前心肌灌注、存活和心功能状况,并探讨CEqual心肌灌注定量分析软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2例临床... 目的采用一日法静息99mTc-MIBI及18F-FDG双核素同时采集(DISA)心肌灌注/代谢显像与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前心肌灌注、存活和心功能状况,并探讨CEqual心肌灌注定量分析软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2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拟行CABG的患者,进行99mTc-MIBI和18F-FDG DISA灌注/代谢显像及门控心肌灌注显像。结果1.42例DISA显像中,39例为灌注/代谢不匹配型,提示心肌存活,适合进行CABG;1例为灌注/代谢匹配型,提示心肌梗死,无存活心肌;2例正常。2.CEqual心肌灌注定量分析软件对左心心肌总的灌注缺损区定位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0%及67%。对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供血区域的定位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100%、79%、77%及50%、75%、60%。结论一日法DISA心肌灌注/代谢显像与门控法心肌灌注显像,可全面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灌注、存活及心功能状况,可用来作为选择CABG适应证患者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素同时采集 冠心病 冠状动脉搭桥术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探测头颈部肿瘤治疗后复发及转移中的应用
13
作者 陈香 赵晋华 +5 位作者 宋建华 邢岩 汪太松 乔文礼 郭李雷 车文军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445-449,共5页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在探测头颈部肿瘤治疗后复发及转移的价值,并与单独的PET和CT进行比较。材料和方法:对20例头颈部肿瘤病人行回顾性分析,以病灶为观察对象分析PET/CT、PET及CT对头颈部肿瘤复发转移灶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和...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在探测头颈部肿瘤治疗后复发及转移的价值,并与单独的PET和CT进行比较。材料和方法:对20例头颈部肿瘤病人行回顾性分析,以病灶为观察对象分析PET/CT、PET及CT对头颈部肿瘤复发转移灶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行卡方检验比较诊断差异。结果:20例病人中11例有复发转移,共有105个复发转移灶,其中PET/CT检出102个,遗漏3个病灶;PET检出77个;CT检出68个;PET/CT、PET及CT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7.1%、100%、97.6%;73.3%、60%、71.2%;64.8%、40%、60.8%。20例病人中的4例因PET/CT的结果而改变治疗方案。结论:PET/CT对治疗后头颈部肿瘤的复发转移灶的诊断准确性高,优于单独的PET或CT,尤其对术后解剖结构紊乱和不愿行活检的病人。PET/CT还能指导临床及时更改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头颈部肿瘤 肿瘤复发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PET在儿童淋巴瘤分期和治疗反应评价中的应用
14
作者 乔文礼 赵晋华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300-1302,共3页
^(18)F-FDG PET作为一种功能显像技术,对儿童淋巴瘤的分期作用显著,对淋巴瘤病灶的探测准确性高于其他常规显像和67Ga显像,并在检测淋巴瘤疗效、判断治疗反应和残留肿块性质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需注意儿童生理性摄取对判断^(18)F-FDGPET... ^(18)F-FDG PET作为一种功能显像技术,对儿童淋巴瘤的分期作用显著,对淋巴瘤病灶的探测准确性高于其他常规显像和67Ga显像,并在检测淋巴瘤疗效、判断治疗反应和残留肿块性质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需注意儿童生理性摄取对判断^(18)F-FDGPET显像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放射体层显像 儿童 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PET/CT显像评价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疗效及复发预测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甜甜 赵晋华 +3 位作者 邢岩 陈香 宋建华 乔文礼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放化疗前后^(18)F-FDG摄取及其变化率与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相关性,进行疗效反应分组,并与其他预后因子比较预测复发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在放化疗前后于我科进行PET/CT检查的NSCLC患者,每例患者...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放化疗前后^(18)F-FDG摄取及其变化率与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相关性,进行疗效反应分组,并与其他预后因子比较预测复发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在放化疗前后于我科进行PET/CT检查的NSCLC患者,每例患者收集3组数据:治疗前SUV(SUV1)、治疗后SUV(SUV2)及治疗前后SUV变化率(△SUV%),分析三者与PFS的相关性,对相关性最强的因素进一步分析以确定划分治疗有无反应的临界值。结果:SUV1与PFS没有相关性(Pearson r=0.078,P=0.641);腺癌和非腺癌患者的SUV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25);不同临床分期的NSCLC患者的SUV1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839)。SUV2与PFS呈显著负相关(Pearson r=-0.354,P=0.029);腺癌患者SUV2小于非腺癌患者(P=0.017);Ⅰ~Ⅲa期患者SUV2小于Ⅲb~Ⅳ期患者(P=0.016)。△SUV%与PFS呈显著正相关(Pearsonr=0.503,P=0.001);Ⅰ~Ⅲa期患者△SUV%大于Ⅲb~Ⅳ期患者(P=0.003);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SUV%没有显著性差异(P=0.348)。△SUV%>30%为有反应组,PFS显著长于无反应组;有/无反应组(χ~2=7.556,P=0.006)及腺癌/非腺癌组(χ~2=5.551,P=0.018)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χ~2值略大于后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5,P>0.05)。结论:△SUV%与PFS相关性最佳,大于30%视为治疗有反应;根据△SUV%的疗效评估可比临床分期稍准确预测复发,但无显著差异。分期相同的患者根据SUV值可进一步划分为不同危险组来决定随访密度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疗效评估 临床分期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