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图像的快速最优化边缘检测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合 庄天戈 +2 位作者 蒋大宗 Liu W.Y.Magnin I.E.Gimenez G.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1063-1068,共6页
在医学图像的目标识别和三维显示过程中,边缘检测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检测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治疗.虽然现在已有许多边缘提取算法,但这些方法用于医学图像分割时很少能同时满足速度快、最优化以及所检测边缘连接甚至封闭等要... 在医学图像的目标识别和三维显示过程中,边缘检测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检测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治疗.虽然现在已有许多边缘提取算法,但这些方法用于医学图像分割时很少能同时满足速度快、最优化以及所检测边缘连接甚至封闭等要求.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动态规划(DgnamicProgramming,简记为DP)的边缘检测的快速算法,在算法中采用局域窗技术加快搜索速度,由分段搜索自适应地实现快速最优化巨连续的目标边缘检测.算法在模型图像及医学图像中实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检测 图像分割 医学图像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诊断超声剂量对人胚绒毛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寿文德 江以萍 +5 位作者 曾学军 钱德初 韩金兰 严敬明 曾英 陆朱娣 《声学技术》 CSCD 1996年第1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胚胎发育 超声波诊断 人胚绒毛细胞 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调相连续信号的模糊函数特性及在医学超声成像上的应用前景探讨
3
作者 费保蔚 庄天戈 +1 位作者 卞正中 程敬之 《声学技术》 CSCD 1997年第2期80-82,93,共4页
传统的脉冲式医用超声成像系统的模糊函数由于存在周期性的速度模糊和距离模糊,影响了图像的质量和分辨力。本文借鉴噪声雷达理论,证明了随机调相连续波信号具有最优的模糊函数特性,并据此提出了随机调相医用超声成像系统的设计思想... 传统的脉冲式医用超声成像系统的模糊函数由于存在周期性的速度模糊和距离模糊,影响了图像的质量和分辨力。本文借鉴噪声雷达理论,证明了随机调相连续波信号具有最优的模糊函数特性,并据此提出了随机调相医用超声成像系统的设计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为克服速度模糊和距离模糊,提高图像质量和分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函数 随机调相 医用超声 成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立体视觉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斌 庄天戈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2000年第4期417-421,共5页
立体视觉系统的性能以及观察者的实际感受都受到参数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 ,观察者能够感到三维效果而又不引起眼睛过度疲劳的空间区域的范围以及最小可察觉深度距离等都可由系统几何光学参数控制。通过调整系统的几何光学参数 ,可以调... 立体视觉系统的性能以及观察者的实际感受都受到参数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 ,观察者能够感到三维效果而又不引起眼睛过度疲劳的空间区域的范围以及最小可察觉深度距离等都可由系统几何光学参数控制。通过调整系统的几何光学参数 ,可以调整系统的深度分辨率和有舒适感的立体视觉区域范围。在深度方向和 xy平面上的放大倍数不同还会引起三维图像的畸变。本文最后通过一个例子说明了调整系统参数来满足三维系统性能要求的基本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视觉系统 图像处理 几何光学参数 三维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分析的一种自适应图像压缩编码 被引量:4
5
作者 徐昊 俞军 +1 位作者 骆晓 庄天戈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2-75,共4页
文章在研究近年来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压缩编码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小波分解方案。即在一定的能量准则下,根据子图像的能量大小决定是否进行小波分解,并由此导出自适应小波分解树和可调压比方案,然后结合自适应小波分解树的... 文章在研究近年来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压缩编码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小波分解方案。即在一定的能量准则下,根据子图像的能量大小决定是否进行小波分解,并由此导出自适应小波分解树和可调压比方案,然后结合自适应小波分解树的特性,给出恰当的小波系数量化、比特分配以及各层子图像的编码方案。实验表明,该文算法广泛适用于不同特征的数字图像,在较高压缩比时仍有较好的重建图像质量,而且压缩比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调节。在相近压缩比的情况下,主观视觉质量和峰值信噪比都明显优于JPEG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压缩编码 小波变换 自适应小波变换 自适应小波分解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眼定位器中摄像机的规划 被引量:3
6
作者 孙九爱 庄天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461-1463,1470,共4页
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中采用多眼定位器可以提高手术器械的空间位置的测量精度 .为获得高精度的空间位置测量为目的 ,从三维场景重建的精度计算出发 ,采用遗传算法对多摄像机的位置进行优化处理 .模拟结果显示 ,用这种方法进行多摄像机的... 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中采用多眼定位器可以提高手术器械的空间位置的测量精度 .为获得高精度的空间位置测量为目的 ,从三维场景重建的精度计算出发 ,采用遗传算法对多摄像机的位置进行优化处理 .模拟结果显示 ,用这种方法进行多摄像机的位置规划 ,可以提高系统的定位精度 ,定量地给出摄像机的最佳位置分布情况及其相应的定位精度 .组合优化方法对多摄像机规划问题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 摄像机 多眼定位器 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锅法合成近红外量子点用于胶质瘤荧光显像与光动力治疗
7
作者 刘明兴 仲骏 +2 位作者 窦宁宁 夏磊 高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合成近红外量子点并验证其荧光成像和光动力效应。方法:应用一锅法水相合成近红外量子点CdTe,经表征检测后连接RGD多肽,再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荧光成像效果。随后,将3~24μg/mL的CdTe-RGD分别加入U251和3T3细胞,避光培养24 h... 目的:合成近红外量子点并验证其荧光成像和光动力效应。方法:应用一锅法水相合成近红外量子点CdTe,经表征检测后连接RGD多肽,再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荧光成像效果。随后,将3~24μg/mL的CdTe-RGD分别加入U251和3T3细胞,避光培养24 h间,观察量子点的细胞毒性。最后用强度为30 mW/cm^2,波长为632.8 nm的激光照射量子点处理后的细胞5~60 min,观察其光动力效应。结果:合成的CdTe具有良好的晶体结构和分散性,其直径为3.75 nm,发射波长700 nm,荧光产率20%。经量子点处理后,U251细胞可荧光显像而3T3细胞则不能。暗环境下,不同浓度CdTe-RGD处理过的U251和3T3细胞存活率都在85%以上。激光照射后,随光照时间延长和量子点浓度的增加,U251细胞存活逐渐下降至(37±1.6)%。而3T3细胞组的存活率则无明显变化。结论:一锅法水相合成的CdTe-RGD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且细胞毒性低,在生物成像和光动力治疗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近红外 量子点 生物成像 光动力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纳米星负载二氢卟吩e6对肺癌A549细胞的光动力效应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晨露 夏芳芳 +1 位作者 章阿敏 崔大祥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4-400,共7页
目的:制备负载光敏剂二氢卟吩e6(chlorin e6,Ce6)的金纳米星(gold nanostars,GNS),研究其对肺癌A549细胞的光动力作用效果。方法:GNS经巯基聚乙二醇(SH-PEG-NH2)修饰后与光敏剂Ce6振荡过夜,制备出具有光动力治疗效应的探针GNS-PEG@Ce6,... 目的:制备负载光敏剂二氢卟吩e6(chlorin e6,Ce6)的金纳米星(gold nanostars,GNS),研究其对肺癌A549细胞的光动力作用效果。方法:GNS经巯基聚乙二醇(SH-PEG-NH2)修饰后与光敏剂Ce6振荡过夜,制备出具有光动力治疗效应的探针GNS-PEG@Ce6,检测其表征、形态和包封率,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比较A549细胞对探针GNS-PEG@Ce6与Ce6的吞噬作用。应用MTT法检测探针GNS-PEG@Ce6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探针GNS-PEG@Ce6与Ce6对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探针GNS-PEG@Ce6的粒径为100 nm左右,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Ce6的包封率为50%左右。探针GNS-PEG@Ce6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主要分布于细胞质内,且较Ce6能更有效地进入细胞。探针GNS-PEG@Ce6对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强于Ce6(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证明了探针对细胞有极为明显的致凋亡效果。结论:以GNS作为载体能有效地增加肺癌A549细胞对Ce6的摄取,从而进一步增强Ce6对肺癌A549细胞的杀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星 二氢卟吩e6 肺癌 A549细胞 光动力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功率计力平衡系统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胡炜 寿文德 +1 位作者 王一抗 寿圣德 《声学技术》 CSCD 1996年第1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功率计 超声功率计 力平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纳米棒标记的人CIK细胞用于胃癌靶向光声成像与免疫治疗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瑶 张春雷 +5 位作者 夏芳芳 刘岩磊 杨蒙 张晶晶 方姗 崔大祥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89-794,共6页
目的:利用金纳米棒标记的人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主动靶向体内胃癌细胞的特性,实现胃癌的局部光声成像,观察金纳米棒在胃癌组织中的分布,测量血清中细胞因子浓度变化。方法:取健康志愿者的全血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多种细胞因... 目的:利用金纳米棒标记的人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主动靶向体内胃癌细胞的特性,实现胃癌的局部光声成像,观察金纳米棒在胃癌组织中的分布,测量血清中细胞因子浓度变化。方法:取健康志愿者的全血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多种细胞因子的诱导下扩增出CIK细胞;采用种子合成法制备金纳米棒并对其表面进行二氧化硅修饰与表征;利用胃癌细胞系MGC803细胞建立裸鼠胃癌皮下瘤模型;制备金纳米棒标记的CIK细胞,尾静脉注射进入荷胃癌的裸鼠模型,注射后不同时间点,进行光声成像观察金纳米棒标记的CIK细胞在肿瘤部位的分布;注射后3 d,收集裸鼠血清,测量IL-2、IL-17、γ-IFN的浓度,评判免疫治疗效果。结果:CIK细胞成功制备;制备的金纳米棒长为60 nm,宽为8 nm,二氧化硅厚度为20 nm;制备的金纳米棒被人CIK细胞内吞;金纳米棒标记的人CIK细胞能够主动靶向体内胃癌组织,在胃癌组织中大量聚集,呈现出增强的光声成像信号;细胞因子IL-2、IL-17与γ-IFN的浓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金纳米棒标记的CIK细胞能够主动靶向体内胃癌组织,高效聚集并呈现出增强的光声成像信号,同时升高血液中细胞因子水平,增强免疫治疗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金纳米棒 胃癌裸鼠模型 光声成像 免疫治疗
全文增补中
波包分解用于多谱勒频移的测量
11
作者 于洪斌 《声学技术》 CSCD 1996年第1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超声波诊断 多谱勒频移 波包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