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8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工程与工业化学领域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评审工作综述
1
作者 王天富 周晨 张国俊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7-612,共6页
总结了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工程与工业化学(B08)领域科学基金各类项目的申请、受理和资助概况,对B08下属16个二级代码的各类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进行了分析,为下一年度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化学工程与工业化学 申请 受理 资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宜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以上海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席磊 叶属峰 +2 位作者 程金平 刘星 倪文胜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0-102,111,共4页
立足滨海环境,在宜居环境和宜居城市等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滨海宜居环境的概念。以上海为例,依据指标选择的原则,参照相关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上海滨海环境特点,从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公共安全度和生活便宜度5... 立足滨海环境,在宜居环境和宜居城市等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滨海宜居环境的概念。以上海为例,依据指标选择的原则,参照相关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上海滨海环境特点,从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公共安全度和生活便宜度5大方面,建立了上海滨海宜居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按照初步建立的上海滨海宜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上海的滨海环境宜居指数为86.54。按照等级划分标准,上海滨海环境为"宜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滨海地区 宜居环境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与层次分析的上海市蕴藻浜两岸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旭 仵彦卿 覃荣高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36-844,共9页
根据对上海市蕴藻浜的环境调查,分析了沿岸生态环境问题,采用层次分析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市宝山区蕴藻浜两岸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目前适宜区为27.1%,较适宜区为15.1%,不适宜区为32.0%,最不适宜区为25.8%,... 根据对上海市蕴藻浜的环境调查,分析了沿岸生态环境问题,采用层次分析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市宝山区蕴藻浜两岸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目前适宜区为27.1%,较适宜区为15.1%,不适宜区为32.0%,最不适宜区为25.8%,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岸线占用率指标对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充分利用河流两岸和底泥中大量的微生物对河流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自然降解,将大大改善河流水质,在必须构筑河岸地段,可尝试利用生态砖材料代替浆砌石材料,从而减少人为破坏河流两岸原有生态系统。结合研究区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了蕴藻浜与黄浦江和长江"三江合一"的规划,为上海市蕴藻浜的环境综合整治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该评价方法也可以为其他城市河流沿岸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层次分析 生态适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倒置A^(2)/O+A生化法+膜法+磁混凝法污水处理工程实例
4
作者 计建洪 耿学坚 +2 位作者 王丽聪 杭彩云 庄惠生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67,共4页
采用“倒置A^(2)/O+A生化法+膜法+磁混凝物化法”组合工艺处理污水,分析了工艺特点,并详述了主要构筑物及设备参数。该组合工艺处理效果优良,除磷脱氮效果好,出水COD、TP、NH_(3)-N、TN月均值分别为28、0.2、0.3、6.06mg/L,达到了DB32/1... 采用“倒置A^(2)/O+A生化法+膜法+磁混凝物化法”组合工艺处理污水,分析了工艺特点,并详述了主要构筑物及设备参数。该组合工艺处理效果优良,除磷脱氮效果好,出水COD、TP、NH_(3)-N、TN月均值分别为28、0.2、0.3、6.06mg/L,达到了DB32/1072—2018《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其他区域污染物排放标准,其中COD、TP和NH_(3)-N三个指标达到了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倒置A^(2)/O 除磷脱氮 磁混凝沉淀 膜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工程与工业化学领域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评审工作综述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天富 周晨 张国俊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0-564,共5页
总结了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工程与工业化学(B08)领域科学基金各类项目的申请、受理和资助概况,对B08下属16个二级代码的各类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进行了分析,为下一年度国家的项目申报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化学工程与工业化学 申请 受理 资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环境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庄芮 庄惠生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12,共5页
以上海市环境可持续性发展为总目标,构建三系统四层次DSR指标体系框架,通过科学的指标筛选,建立了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建立环境可持续性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对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了战略环境评价。结果显示:上海... 以上海市环境可持续性发展为总目标,构建三系统四层次DSR指标体系框架,通过科学的指标筛选,建立了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建立环境可持续性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对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了战略环境评价。结果显示: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相关政策充分考虑了环境影响,但在发展中应重视过渡时期出现的可持续性指数增长的平台期及其可能造成的社会不安定;在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环境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分析中,不能只关注可持续性指数的增长率,要紧紧依靠国家的发展目标和自身的优势地位,抓住机遇和国际大形势,努力实现自身产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环境评价 产业结构调整 灰色关联度分析 可持续性指数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居民区与工业区大气颗粒物重金属生物可给性与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20
7
作者 蒋颖 司马菁珂 +2 位作者 赵玲 续晓云 曹心德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37-1345,共9页
采用具有代表性的体外模拟呼吸系统Gamble方法研究上海市两大功能区——工业区、居民区不同大气颗粒物包括PM_(10)和PM_(2.5)中重金属生物可给性和健康风险.结果表明,两大功能区大气颗粒物中均检出重金属Cu、Mn、Ni、Pb、Zn、Cr和Cd,其... 采用具有代表性的体外模拟呼吸系统Gamble方法研究上海市两大功能区——工业区、居民区不同大气颗粒物包括PM_(10)和PM_(2.5)中重金属生物可给性和健康风险.结果表明,两大功能区大气颗粒物中均检出重金属Cu、Mn、Ni、Pb、Zn、Cr和Cd,其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Zn>Pb>Cu>Mn>Ni≈Cr>Cd,工业区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Cu、Mn、Ni、Pb和Zn的平均浓度均高于居民区,且两大功能区PM_(10)中重金属浓度均大于PM_(2.5).居民区大气颗粒物中Cu和Ni的生物可给性低于工业区,Mn和Pb的生物可给性高于工业区,而Zn、Cr和Cd的生物可给性在两大功能区则较为接近,且PM_(2.5)中重金属生物可给性高于PM_(10).成人致癌风险高于儿童,非致癌风险低于儿童.其中Cr和Cd的致癌风险较低,Ni的致癌风险可忽略.除去Pb元素,其余重金属元素均表现为工业区非致癌风险高于或接近于居民区,不同重金属的非致癌风险值大小为:Pb>Cd>Zn≈Cr>Cu>Ni>Mn,均远小于1,可忽略.但是,Pb的人体健康风险相对其他重金属较高,Cd在大气颗粒物中的重金属浓度较低,但非致癌风险值相对较高,也应当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重金属 生物可给性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某工业区香樟叶片对多氯联苯的富集 被引量:7
8
作者 程金平 吴骞 +3 位作者 谢海赟 赵文昌 郑敏 王文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85-1188,共4页
为了探讨某工区香樟叶片对多氯联苯(PCBs)的富集能力及影响因素,连续1a采其周边香樟叶片样品,参考EPA 8000系列方法,用GC/ECD及GC/MS分析样品中PCBs各组分含量.结果发现,氯碱厂、焦化厂和电厂叶片中PCBs浓度分别在0.38~0.67、0.71~2... 为了探讨某工区香樟叶片对多氯联苯(PCBs)的富集能力及影响因素,连续1a采其周边香樟叶片样品,参考EPA 8000系列方法,用GC/ECD及GC/MS分析样品中PCBs各组分含量.结果发现,氯碱厂、焦化厂和电厂叶片中PCBs浓度分别在0.38~0.67、0.71~27.2和0.30~32.46 ng/g之间,冬季和春季含量略高于夏季和秋季;春季和冬季以PentaCB、HaxeCB高氯取代的PCBs为主,而夏季和秋季以TetraCB为主;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树叶对PCBs的富集与大气颗粒物PM10中PCBs浓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4),与土壤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4).从而推测叶片中PCBs同类物的分布与PM10、季节等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大气沉降是香樟叶片中PCBs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樟叶片 多氯联苯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都市农业区域地下水磷素非点源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黄红艳 高扬 +4 位作者 曹杰君 毛亮 张旭 黄海波 周培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104,113,共5页
为研究都市农业区域非点源磷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选择上海市南汇区新场镇果园村的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并于2009年7月到9月雨季对该区域地下水进行连续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地下水中磷的形态以水溶性有机磷为主,水溶性总磷含量介于0.7... 为研究都市农业区域非点源磷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选择上海市南汇区新场镇果园村的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并于2009年7月到9月雨季对该区域地下水进行连续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地下水中磷的形态以水溶性有机磷为主,水溶性总磷含量介于0.75~1.97mg/L之间,平均浓度为1.31mg/L,磷酸盐浓度在0.22~0.62mg/L之间,平均浓度为0.42mg/L。水质低于地表水Ⅴ类标准(0.4mg/L),地下水污染水平已严重超标,不宜饮用。地下水中非点源磷的迁移与土地利用类型相关,果园旁地下水中磷素浓度在降雨前后变化明显。同时,降雨时地表径流加剧磷素流失,农田施肥、水体渗漏均会加剧地下水磷素非点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农业区域 地下水 非点源污染 磷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疏浚泥资源化可利用性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江璇 程金平 +3 位作者 唐庆丽 高昊旻 蒋真毅 赵晓祥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86-89,112,共5页
对上海市不同区域疏浚泥的颗粒粒径、化学成分、毒性、养分等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继而对其资源化可利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疏浚泥可定性为粘质粉土和粉质粘土;3个采样区的样品均没有达到清洁疏浚泥的标准。内河航道疏浚泥养分... 对上海市不同区域疏浚泥的颗粒粒径、化学成分、毒性、养分等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继而对其资源化可利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疏浚泥可定性为粘质粉土和粉质粘土;3个采样区的样品均没有达到清洁疏浚泥的标准。内河航道疏浚泥养分充足但镉污染稍显严重,采取重金属预防措施后适宜作为农作地和湿地矿山修复用地;黄浦江码头前沿和长江码头前沿疏浚泥有机质严重不足,仅适于在绿地、绿化带、防护林等处使用;3处疏浚泥均可制陶粒和制砖,亦可用于围内吹填工程,但需事先对疏浚泥里的重金属成分进行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泥 理化性质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海域污染源分析及控制对策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慧敏 孙承兴 仵彦卿 《水资源保护》 CAS 2011年第2期70-74,79,共6页
为了研究陆源污染对上海海域的影响,分析长江入海污染物通量的季节变化、黄浦江与长江对上海海域污染的贡献率、上海海域主要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污染物随季节基本呈规律性变化,长江入海污染物对海域污染的贡献远大于黄浦江... 为了研究陆源污染对上海海域的影响,分析长江入海污染物通量的季节变化、黄浦江与长江对上海海域污染的贡献率、上海海域主要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污染物随季节基本呈规律性变化,长江入海污染物对海域污染的贡献远大于黄浦江,长江和黄浦江对上海海域影响最大的污染物是TP;上海市主要污水排放系统对上海海域的N、P污染有很大贡献。最后提出控制上海海域污染形势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海域 污染物 长江 黄浦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中心城区主干道道路扬尘组分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28
12
作者 陈筱佳 程金平 +3 位作者 江璇 朱琼宇 魏雨晴 薄丹丹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13,共4页
分析了上海市中心城区主干道道路扬尘的化学组分,并采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进行了道路扬尘的源解析。结果表明,上海市中心城区主干道道路扬尘的主要化学组分为Si(18.285 0%(质量分数,下同))、Ca(5.772 2%)、Al(2.460 6%)、Fe(2.345 8%)、M... 分析了上海市中心城区主干道道路扬尘的化学组分,并采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进行了道路扬尘的源解析。结果表明,上海市中心城区主干道道路扬尘的主要化学组分为Si(18.285 0%(质量分数,下同))、Ca(5.772 2%)、Al(2.460 6%)、Fe(2.345 8%)、Mg(0.889 3%)、K(0.846 4%)、Na(0.785 6%)等地壳元素;源解析结果表明,道路扬尘的首要污染来源是建筑尘(贡献率为34.4%),其次是土壤风沙尘(贡献率为32.6%)、渣土尘(贡献率为20.8%)、机动车尾气尘(贡献率为0.8%)。土壤风沙尘、建筑尘和渣土尘是道路扬尘主要的供应者(贡献率合计超过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扬尘 化学组分特征 来源解析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某工业区可吸入颗粒物(PM_(10))中多氯联苯的表征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5
13
作者 黎伟 程金平 +3 位作者 马静 张进 胡晓芳 王文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3-404,共2页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 多氯联苯 工业区 上海市 特征 表征 生态风险评价 迁移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一次PM_(2.5)重污染事件的管控效果评估 被引量:6
14
作者 何玉洁 安静宇 +2 位作者 程真 罗李娜 黄成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72-182,共11页
该研究根据上海市《空气重污染专项应急预案》和《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的减排措施细则对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减排量进行了测算,利用WRF-CMAQ空气质量模式系统对2015年1月7-12日的一次典型PM2.5重污染过程进行了管... 该研究根据上海市《空气重污染专项应急预案》和《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的减排措施细则对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减排量进行了测算,利用WRF-CMAQ空气质量模式系统对2015年1月7-12日的一次典型PM2.5重污染过程进行了管控效果的模拟研究,在此基础上,基于观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了修正。模拟结果显示,应急情景和"十三五"情景下,PM2.5的削减率分别为6%和14%,其中有机颗粒物的削减率最大为8%和23%,元素碳的削减率次之分别为5%和23%,硫酸根的削减率分别为4%和8%,硝酸根分别为2%和8%,铵根分别为0%和4%。污染物的区域传输削弱了上海市重污染的改善效果,开展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是进一步重污染削峰的重点。修正结果显示,应急措施下,污染预警从橙色降至黄色。在"十三五"措施下,污染预警从橙色降至蓝色。该研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了典型城市群局地排放管控对重污染的改善效果,基于观测的修正方法有望推广于其他区域的管控措施评估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重污染 PM2.5 WRF-CMAQ 应急预案 “十三五”环境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城郊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活性组分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21
15
作者 黄烯茜 廖浩祥 +2 位作者 周勇 韩德明 程金平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4-198,203,共6页
为了解上海城郊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时空污染特征及其对人体潜在健康风险,选取上海某城郊10个点位进行连续6年(2012-2017年)的采样分析。结果表明,上海该城郊大气VOCs平均质量浓度为(243.80±151.52)μg/m3,其中烷烃、卤代... 为了解上海城郊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时空污染特征及其对人体潜在健康风险,选取上海某城郊10个点位进行连续6年(2012-2017年)的采样分析。结果表明,上海该城郊大气VOCs平均质量浓度为(243.80±151.52)μg/m3,其中烷烃、卤代烃、芳香烃、含氧VOCs和不饱和脂肪烃依次占VOCs总浓度的45.72%、20.04%、18.84%、11.19%、4.21%。上海郊区不同功能区VOCs总浓度年际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总体呈下降趋势;在空间上,化工区主干道路附近的两采样点VOCs质量浓度最高,分别为307.81、340.97μg/m3。O3生成潜势和等效丙烯浓度计算结果显示,芳香烃为上海城郊大气中最主要的活性物种,且关键活性组分为甲苯、间/对-二甲苯和异丁烷等。上海城郊大气中27种风险VOCs的总致癌风险值为3.02×10-4,高于可接受限值(1.00×10-4),长期暴露可能有致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 O3生成潜势 等效丙烯浓度 健康风险评估 上海城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霾与非霾期大气颗粒物水溶性阴离子特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娟 程金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83-87,102,共6页
霾污染的实质是颗粒物污染,水溶性离子是颗粒物的主要成分。为了探讨霾与非霾期间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阴离子组分特征,采用离子色谱测定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中(F-、Cl-、NO3-、SO42-)4种水溶性阴离子组分。结果发现,上海市PM2.5和PM10... 霾污染的实质是颗粒物污染,水溶性离子是颗粒物的主要成分。为了探讨霾与非霾期间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阴离子组分特征,采用离子色谱测定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中(F-、Cl-、NO3-、SO42-)4种水溶性阴离子组分。结果发现,上海市PM2.5和PM10在霾期间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14.0和162.7μg/m3,分别为非霾期间(41.9和65.5μg/m3)的2.72和2.48倍,PM2.5和PM10中水溶性阴离子在霾期间的浓度均值为51.0和60.6μg/m3,分别为非霾期间(18.9和23.5μg/m3)的2.70和2.58倍,从而推断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和水溶性阴离子在霾期间得到了富集,且PM2.5中水溶性阴离子富集程度更大。霾期间颗粒物中NO3-/SO42-的平均比值高于非霾期间,较高的比值意味着流动源排放的污染物占主导地位,因此在霾期间流动源的排放贡献大于固定源。通过分析霾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颗粒物的质量浓度、NO3-、SO42-和C1-在霾污染变化过程中发生较大变化,除第五个霾周期受浮尘影响以外,其他霾周期与霾响应期SOR大于NOR,说明SO2较NO2更易转化成二次颗粒物,霾期间SOR的日均变化趋势与相对湿度(RH)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霾/非霾 大气颗粒物 水溶性阴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汽车更新淘汰减排效果初步评估 被引量:3
17
作者 苏华伟 张辉 +1 位作者 刘登国 黄伟民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2年第4期58-61,共4页
选取2009年6月—2010年1月上海市汽车动态数据,讨论汽车污染物排放状况,分析汽车更新淘汰对大气环境的排放贡献影响。结果表明,上海市现行老旧车辆更新淘汰政策可以减少CO、HC、NOx、PM等污染物排放量43 565 t/a。鼓励老旧汽车淘汰更新... 选取2009年6月—2010年1月上海市汽车动态数据,讨论汽车污染物排放状况,分析汽车更新淘汰对大气环境的排放贡献影响。结果表明,上海市现行老旧车辆更新淘汰政策可以减少CO、HC、NOx、PM等污染物排放量43 565 t/a。鼓励老旧汽车淘汰更新政策对推进减排工作、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车 更新淘汰 污染物减排 车辆排放率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秋季典型建筑工地结构施工阶段扬尘污染特征 被引量:14
18
作者 梁珊 伏晴艳 +4 位作者 刘启贞 徐捷 殷勇 陈筱佳 程金平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94-1399,共6页
为研究上海市建筑施工扬尘排放特征,选取浦东新区典型主体建设阶段工地为研究对象,对其周边水平和垂直点位开展扬尘在线监测,同步观测风速风向,并依据暴露高度浓度剖面法计算总悬浮颗粒物(TSP)排放量和排放因子。结果显示:工地水平方向... 为研究上海市建筑施工扬尘排放特征,选取浦东新区典型主体建设阶段工地为研究对象,对其周边水平和垂直点位开展扬尘在线监测,同步观测风速风向,并依据暴露高度浓度剖面法计算总悬浮颗粒物(TSP)排放量和排放因子。结果显示:工地水平方向上TSP最高日均值和最大日质量浓度分别为0.137、0.186mg/m^3,风速是影响施工场地周边TSP浓度的重要因素。TSP小时变化呈现双峰型分布,TSP垂直分布总体上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此外,监测期间该工地TSP排放量为62.32kg,排放因子为0.003 6g/(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地 施工扬尘 总悬浮颗粒物 污染特征 排放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老港纳滤浓缩液再生制备除臭剂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小淇 申哲民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3-121,共9页
为探究垃圾渗滤液浓缩液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该文以上海老港综合填埋场内产生的纳滤浓缩液为研究对象,采用芬顿氧化-絮凝沉淀相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降解预处理,后采用电解处理将浓缩液中的氯离子转化为氯酸根离子。分别使用响应面法和单... 为探究垃圾渗滤液浓缩液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该文以上海老港综合填埋场内产生的纳滤浓缩液为研究对象,采用芬顿氧化-絮凝沉淀相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降解预处理,后采用电解处理将浓缩液中的氯离子转化为氯酸根离子。分别使用响应面法和单因素法确定了芬顿氧化反应和絮凝反应的一系列理想反应条件,并对芬顿氧化反应中各因素之间的关联作用进行研究并拟合了回归公式。预处理出水的COD和TOC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5.3%和96.1%。在电解反应中最佳条件为pH=7.0,板间距离=1.0 cm,电流密度=18 A/dm2,电解时间=150 min,可制得最大浓度为(5.1±0.3)g/L的氯酸钠除臭剂。渗滤液出水的各项水质指标符合相关排放标准。在避免了人体健康隐患下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实地实验以评估生产除臭剂的功效,当地的空气报警概率和H2S浓度在使用该除臭剂后显著下降。该工艺在有效去除纳滤浓缩液污染物实现污水净化的同时可制备高氯除臭剂,实现了资源化再利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滤浓缩液 响应面法 芬顿絮凝 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霾污染与长江口叶绿素a含量关系分析
20
作者 魏雨晴 程金平 +3 位作者 印春生 朱琼宇 江璇 王文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4,87,共5页
近些年来霾污染日益严重,霾污染期间颗粒物浓度增加,在一定条件下颗粒物会通过干、湿沉降到海洋中,从而对海洋生态产生一定影响。为了探讨霾污染与海洋水环境中叶绿素a的关系,该研究通过对近1 a上海市10个环境监测站的PM2.5浓度和长江... 近些年来霾污染日益严重,霾污染期间颗粒物浓度增加,在一定条件下颗粒物会通过干、湿沉降到海洋中,从而对海洋生态产生一定影响。为了探讨霾污染与海洋水环境中叶绿素a的关系,该研究通过对近1 a上海市10个环境监测站的PM2.5浓度和长江口43个监测站点叶绿素a浓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霾污染日叶绿素a平均浓度(2.52μg/L)高于非霾日(1.70μg/L)。霾日PM2.5浓度与叶绿素a浓度没有相关性(相关系数R2=0.048),轻度霾日和中度霾日叶绿素a浓度较高。对不同的霾周期分析可得,霾污染期间叶绿素a平均浓度与霾污染前相比,有所增加,主要表现在前期叶绿素a浓度减少,而后期叶绿素a浓度增加;霾消散后叶绿素a平均浓度与霾污染前相比则有所减少。由此推断,霾污染过程中海洋水环境中的叶绿素a浓度增加,但整个霾周期并不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长江口 叶绿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