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某工业区大气颗粒物(PM_(10))中多环芳烃的来源和分布特征 被引量:8
1
作者 张进 程金平 +4 位作者 许谭 马静 马英歌 赵文昌 王文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89-692,共4页
利用大气采样器采集上海市某工业区焦化厂,电厂和氯碱厂的大气颗粒物(PM10),结果显示,工业区中低环化合物占优势;焦化厂、电厂和氯碱厂含量最高的化合物分别是萘、苊和菲;煤炭燃烧是该工业区焦化厂和电厂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氯碱厂多环... 利用大气采样器采集上海市某工业区焦化厂,电厂和氯碱厂的大气颗粒物(PM10),结果显示,工业区中低环化合物占优势;焦化厂、电厂和氯碱厂含量最高的化合物分别是萘、苊和菲;煤炭燃烧是该工业区焦化厂和电厂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氯碱厂多环芳烃可能主要是来自于其上风向的焦化厂,二者可能有弱的相关性;苯并(a)芘含量处于中等污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多环芳烃 分布特征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外多聚物在好氧颗粒化中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88
2
作者 蔡春光 刘军深 蔡伟民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23-626,共4页
在上流式反应器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研究胞外多聚物在好氧颗粒污泥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胞外多聚物有机组成中蛋白质与总糖的比值在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增加了近2.5倍,它是影响颗粒污泥形成的重要因素.蛋白质与总糖比值增加,则污泥表面负... 在上流式反应器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研究胞外多聚物在好氧颗粒污泥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胞外多聚物有机组成中蛋白质与总糖的比值在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增加了近2.5倍,它是影响颗粒污泥形成的重要因素.蛋白质与总糖比值增加,则污泥表面负电荷降低、疏水性增加,有利于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多聚物(EPS) 好氧颗粒污泥 组分 表面电荷 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粒子TiO_2/Ti膜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活性 被引量:9
3
作者 井立强 孙晓君 +3 位作者 蔡伟民 孙德智 王志平 李晓倩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20-825,共6页
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利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纳米粒子TiO2/Ti膜.TG-DTA、XRD、TEM和SEM的测试表明:纳米粒子经历了无定型向锐钛矿和锐钛矿向金红石相转变两个过程,而焙烧温度为600℃时,TiO2纳米粒子具有与国际商品P-25型TiO2粒子相类... 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利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纳米粒子TiO2/Ti膜.TG-DTA、XRD、TEM和SEM的测试表明:纳米粒子经历了无定型向锐钛矿和锐钛矿向金红石相转变两个过程,而焙烧温度为600℃时,TiO2纳米粒子具有与国际商品P-25型TiO2粒子相类似的组成、结构、形貌和粒子尺寸.考虑TiO2粒子性质及与基体Ti片的结合能力,焙烧温度对基体Ti片的影响和纳米粒子TiO2/Ti膜表面形貌等因素,确定600℃是制备纳米粒子TiO2/Ti膜光催化剂的最合适的焙烧温度.另外,以光催化降解苯酚为模型反应,考察了焙烧温度对纳米粒子TiO2/Ti膜催化活性的影响,并初步地探讨了光催化降解苯酚反应的动力学.结果表明:600℃焙烧的TiO2纳米粒子膜具有最高的光催化活性,而光催化降解反应为准一级动力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TiO2/Ti膜 制备 光催化活性 溶胶-凝胶法 光催化降解 苯酚 二氧化钛 光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油厂含油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综述 被引量:12
4
作者 车承丹 朱南文 +1 位作者 叶清 寿宗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201-206,共6页
分门别类地阐述了近十年来国内外含油污泥的一些处理处置技术.按回收原油方法分,含油污泥处理技术包括了热处理技术、溶剂萃取技术、冻融技术;按含油污泥的综合利用技术分,包括了含油污泥的建材利用、燃料制作、焦化处理以及作为其它工... 分门别类地阐述了近十年来国内外含油污泥的一些处理处置技术.按回收原油方法分,含油污泥处理技术包括了热处理技术、溶剂萃取技术、冻融技术;按含油污泥的综合利用技术分,包括了含油污泥的建材利用、燃料制作、焦化处理以及作为其它工业原料利用;按含油污泥处理处置方法,生物法、焚烧、稳定化/固化、填埋等方法.介绍了这些方法的技术原理与试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泥 回收 处理 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光响应型非金属掺杂TiO_2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5
作者 洪孝挺 王正鹏 +2 位作者 陆峰 张军 蔡伟民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077-1080,共4页
综述了各种非金属 (N、S、C、B)掺杂TiO2 在可见光范围的响应 ,以及N和F共掺杂TiO2 、N和La3 + 共掺杂TiO2 、B与Ni2 O3
关键词 可见光响应 非金属掺杂 TIO2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流空化技术处理乳化含油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峰 朱南文 +1 位作者 王亚林 贾金平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16-419,共4页
针对深度乳化的、高浓度含油废水,研究了一种有效的并能够回收油资源的物理化学方法——射流空化法。研究了不同油滴粒径尺寸、不同废水含油浓度、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含量以及不同射流空化强度与除油率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空化数为0.12... 针对深度乳化的、高浓度含油废水,研究了一种有效的并能够回收油资源的物理化学方法——射流空化法。研究了不同油滴粒径尺寸、不同废水含油浓度、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含量以及不同射流空化强度与除油率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空化数为0.121的空化强度下,高浓度含油废水经过一次射流空化处理后,去除率可达85%;经过三次处理后去除率大于95%,并达到二级排放标准。该方法适于处理深度乳化的、高浓度的含油废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空化 含油废水 破乳 油滴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塑料/铬渣共热解还原Cr(Ⅵ)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大磊 李公伟 +2 位作者 李卫华 孔海南 孙英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52-1857,共6页
在分析聚乙烯热解特性的基础上,研究热解时间、热解温度及聚乙烯与铬渣质量比对Cr(VI)还原的影响,并运用XANES和EXAFS光谱研究铬元素的形态变化,并对反应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聚乙烯在热解过程中可以有效将Cr(VI)还原,还原率随着... 在分析聚乙烯热解特性的基础上,研究热解时间、热解温度及聚乙烯与铬渣质量比对Cr(VI)还原的影响,并运用XANES和EXAFS光谱研究铬元素的形态变化,并对反应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聚乙烯在热解过程中可以有效将Cr(VI)还原,还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热解温度达到550℃,还原率为99.93%;随着PE投加量增大,Cr(VI)还原率逐渐上升,当质量比超过0.05时趋于稳定;Cr(VI)还原伴随塑料热解反应进行,6min后趋于稳定;最优反应条件为热解温度550℃、热解时间6min、PE/铬渣质量比0.05.(2)使用XAS铬形态分析过程中以Cr2O3作为Cr(Ⅲ)的参考物较CrCl_3更为合理,铬渣中Cr(VI)还原产物为无定型Cr_2O_3;(3)由于PE主要由C、H两种元素组成,不含O元素,相比生物质还原剂,可以更高效还原Cr(VI);(4)Cr(VI)与挥发份充分接触反应条件下,Cr(VI)可持续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铬渣 X射线吸收光谱 热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遗传神经网络及其在水体富营养化和藻类生长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姚志红 孔海南 +2 位作者 靳志成 王臣 潘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2-265,共4页
水体富营养化是藻类爆发性生长的主要因素,为了对其进行实时监测预报,提出一种改进遗传神经网络(QGANN),以实现智能预测.该网络从遗传算法(GA)和神经网络(NN)两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着手,构造了一个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量子平衡交叉算子,设... 水体富营养化是藻类爆发性生长的主要因素,为了对其进行实时监测预报,提出一种改进遗传神经网络(QGANN),以实现智能预测.该网络从遗传算法(GA)和神经网络(NN)两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着手,构造了一个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量子平衡交叉算子,设计了一种NN混合优化策略,将两者合并共生获得了一类快速、高效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水库和湖泊蓝绿藻爆发预测实验表明:该改进遗传算法(QGA)性能优良;QGANN的泛化能力明显提高,比未经改进的方法(GAsNN)及简单改进的方法(DCGANN)取得了更加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富营养化 遗传算法 神经网络 蓝绿藻 量子平衡交叉算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采出水处理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方林 朱南文 +1 位作者 夏福军 吴迪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7-19,共3页
针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水黏度大、污水中油珠粒径小、乳化程度高、难以分离的问题,研制了具有除油功能的除油剂DO1001。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除油剂投加量、药剂强化反应的搅拌强度和搅拌时间,以及药剂反应后捕获时间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水除油... 针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水黏度大、污水中油珠粒径小、乳化程度高、难以分离的问题,研制了具有除油功能的除油剂DO1001。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除油剂投加量、药剂强化反应的搅拌强度和搅拌时间,以及药剂反应后捕获时间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水除油效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小型处理试验装置的现场试验研究,小型处理试验装置出水含油平均为29.27 mg/L,可以满足大庆油田过滤设备要求的进水含油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油田采出水 除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合成动力学及相容性 被引量:8
10
作者 秦川丽 张巨生 +2 位作者 唐冬雁 蔡俊 蔡伟民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3-258,共6页
以丙烯酸乙酯为乙烯基酯树脂的共聚单体 ,利用“同步互穿”工艺室温固化制备了一系列聚氨酯 /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 (PU/VERIPN) .对IPN固化过程的动态跟踪及半定量考察的结果表明 :由于两网络不同的聚合机理及体系黏度的影响 ,P... 以丙烯酸乙酯为乙烯基酯树脂的共聚单体 ,利用“同步互穿”工艺室温固化制备了一系列聚氨酯 /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 (PU/VERIPN) .对IPN固化过程的动态跟踪及半定量考察的结果表明 :由于两网络不同的聚合机理及体系黏度的影响 ,PU网络先形成 ,网络形成得较完善 .采用示差扫描量热仪 (DSC)、原子力显微镜 (AFM )及透射电镜 (TEM)定性考察了IPN两网络间的相容性 ,结果表明 :形成的双相连续“同步互穿”体系的相畴尺寸在纳米级范围 ,当PU和VER的组成比为 80 /2 0和 70 /30时体系均出现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 ,较好地改善了PU与常规VER树脂的相容性 .进一步通过DSC实测和理论Tg 值的计算获得相容因子(θ) ,定量考察了两网络间的相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穿聚合物网络 乙烯基酯树脂 动力学 相容因子(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水引起的地表径流中汞来源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文华 刘俊华 彭安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97-301,共5页
收集了北京市西北郊玉米地块的夏季降水和地表径流水样,对样品中各形态的汞和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地表径流中的汞含量大于降水中汞的含量,用典型相关分析确定了地表径流中的汞来源及其影响因素。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与土壤接... 收集了北京市西北郊玉米地块的夏季降水和地表径流水样,对样品中各形态的汞和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地表径流中的汞含量大于降水中汞的含量,用典型相关分析确定了地表径流中的汞来源及其影响因素。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与土壤接触后发生反应,可溶解土壤中的汞向水体中输送,地表径流的性质影响地表径流中汞的形态。估算出地表径流每年汞输出率约为18.24μ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地表径流 北京 污染源 水体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聚磷石对低浓度景观水的除磷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曹德平 陈雪初 +2 位作者 李春杰 何圣兵 张美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4-46,134,共4页
研究了新型填料水化硅酸钙对景观水中低浓度磷的去除效果。考察了反应时间、初始磷浓度、投加量对除磷率的影响,同时采用以水化硅酸钙为填料的滤床,研究其实际低浓度景观水中磷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初始磷浓度为0.3mg/L的低浓度模拟水,... 研究了新型填料水化硅酸钙对景观水中低浓度磷的去除效果。考察了反应时间、初始磷浓度、投加量对除磷率的影响,同时采用以水化硅酸钙为填料的滤床,研究其实际低浓度景观水中磷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初始磷浓度为0.3mg/L的低浓度模拟水,在投加量为1500mg/L、反应时间为24h时,水化硅酸钙对模拟水中除磷率达到60%以上,针对浓度为0.50mg/L的实际景观水,投加量为800mg/L时,除磷率达到65.0%;动态试验中,水力停留时间为60min、初始磷浓度为0.15~0.3mg/L,运行8d后,过滤床除磷率保持在44%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硅酸钙 晶析 景观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共生遗传神经网络的藻类预测仿真 被引量:3
13
作者 姚志红 费敏锐 孔海南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80-484,共5页
提出一种多元共生遗传神经网络(PGANN),从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进化和学习两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着手完善进化过程,以提高优化效果和泛化能力。该算法包括一个共生平衡交叉算子,一种多元选择策略和一种神经网络的分级优化策略,其中共生... 提出一种多元共生遗传神经网络(PGANN),从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进化和学习两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着手完善进化过程,以提高优化效果和泛化能力。该算法包括一个共生平衡交叉算子,一种多元选择策略和一种神经网络的分级优化策略,其中共生平衡算子能够兼顾进化过程中的方向性、多样性和自适应性;多元选择策略能够适应进化过程不同时段对选择压力不同的需求;而分级优化使运算规模和运算速度之间的矛盾得到缓解。将该改进的遗传神经网络PGANN应用于水库和湖泊有毒的优势蓝绿藻爆发预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神经网络 优势藻类 多元共生平衡算子 分级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重金属污染中背景含量与污染叠加含量的区分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辉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5-610,共6页
以南京铁合金厂土壤Cr污染为例 ,讨论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中区分背景含量与污染叠加含量的方法 .结果表明 ,运用Hazen概率格纸作图区分背景含量和污染叠加含量在土壤污染研究中是可行的 ,所得参数的环境意义是明确的 .与实际情况是符合... 以南京铁合金厂土壤Cr污染为例 ,讨论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中区分背景含量与污染叠加含量的方法 .结果表明 ,运用Hazen概率格纸作图区分背景含量和污染叠加含量在土壤污染研究中是可行的 ,所得参数的环境意义是明确的 .与实际情况是符合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重金属 土壤背景含量 污染叠加含量 Hazen概率格纸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次化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IPN的结构及阻尼性能
15
作者 秦川丽 王哲 +3 位作者 白续铎 唐冬雁 张巨生 蔡伟民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2619-2623,共5页
采用同步互穿和梯次化涂层工艺,室温固化制备新型梯次化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甲基丙烯酸丁酯)互穿聚合物网络(PU/VER(BMA)IPN).采用DMA考察了涂层时间间隔和组成比对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涂层时间间隔为3h,组成比为50/50~60/40~... 采用同步互穿和梯次化涂层工艺,室温固化制备新型梯次化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甲基丙烯酸丁酯)互穿聚合物网络(PU/VER(BMA)IPN).采用DMA考察了涂层时间间隔和组成比对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涂层时间间隔为3h,组成比为50/50~60/40~70/30的梯次化IPN材料,tgδ>0.3的温域为-57~90℃,tgδ>0.5的温域为-36~54℃,其有效阻尼温域较单层材料的明显变宽.SEM-EDX对材料梯度结构的检测结果表明:制备的梯次化IPN材料宏观组成上存在梯度结构;存在独立的组成和结构均匀的各层结构;层间过渡区域为组成连续变化的梯度结构.TEM检测结果表明:材料的梯度区域较每层区域具有更加精细、均匀的双相连续微观结构.并且通过梯次化涂层工艺使材料的力学性能得以改善,涂层综合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乙烯基酯树脂 梯次化IPN 阻尼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计算机模拟 被引量:3
16
作者 丁大伟 蔡伟民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53-1358,共6页
在近几年国际高温涂层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理论研究和实验结果从几方面因素(如材料、膜层结构、陶瓷中金属组分等)分析了其对高温吸收涂层效率的影响。在 Mo-Al_2O_3双吸收层涂层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计算了金属体积分数配比和膜层厚度变... 在近几年国际高温涂层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理论研究和实验结果从几方面因素(如材料、膜层结构、陶瓷中金属组分等)分析了其对高温吸收涂层效率的影响。在 Mo-Al_2O_3双吸收层涂层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计算了金属体积分数配比和膜层厚度变化下整个涂层的吸收比和发射比,计算结果表明,膜厚和吸收层中 Mo 的体积分数对涂层的吸收比和发射比影响效果差异较大,选择合适的控制因子不仅可以提高涂层的吸收比(α=0.92~0.95),而且还能有效控制涂层的发射比(ε≤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选择性吸收涂层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