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EL与SPH对比分析的深海采矿车履带转向特性研究
1
作者 蒋志豪 吕海宁 +3 位作者 杨建民 孙鹏飞 夏茂臻 毛竞航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3,共13页
目前,大变形有限元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履带式深海采矿车直行过程中的履带-土体相互作用研究,而被应用于转向运动的相关研究并不充分。基于两种适用于大变形分析的数值方法——耦合欧拉-拉格朗日(CEL)方法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进... 目前,大变形有限元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履带式深海采矿车直行过程中的履带-土体相互作用研究,而被应用于转向运动的相关研究并不充分。基于两种适用于大变形分析的数值方法——耦合欧拉-拉格朗日(CEL)方法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履带式深海采矿车在海底土转向运动中的动力学特性。首先基于海底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建立弹塑性力学表征的土体数值模型,并进行了土力学直剪试验的数值模拟,验证了土体数值模型的准确性。接着采用CEL与SPH方法开展了不同履齿高度、履齿形状和履带长宽比对于履带板转向牵引性能的分析,并对比了两种大变形有限元方法的结果差异。进一步,通过开展不同转向速度、履带俯仰角度以及流体作用对转向牵引性能的影响研究,得到了转向运动中流场、履带以及海底稀软底质的“流-固-土”三相耦合力学响应特性,为研究深海采矿车转向时的土体牵引性能提供了参考,并为深海采矿车海底行进的高效安全设计积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带式深海采矿车 转向运动 CEL数值方法 SPH数值方法 履带-土体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处理的横流中颗粒羽流特性试验研究
2
作者 李世舟 刘磊 杨建民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58,共12页
颗粒-流体两相羽流常见于深海采矿和疏浚工程中的尾水排放等过程,羽流随环境流体流动和扩散,对海洋环境产生影响。针对颗粒羽流在横流中的动力学特性开展试验研究,采用匀速拖曳羽流排放源的方式模拟横流中的颗粒羽流,基于光学无接触测... 颗粒-流体两相羽流常见于深海采矿和疏浚工程中的尾水排放等过程,羽流随环境流体流动和扩散,对海洋环境产生影响。针对颗粒羽流在横流中的动力学特性开展试验研究,采用匀速拖曳羽流排放源的方式模拟横流中的颗粒羽流,基于光学无接触测量和图像处理方法测试分析羽流中颗粒相的分布特征,包括中心线轨迹、质量浓度分布等。颗粒相质量浓度沿中心线轨迹可以分为动量主导的近场、动量主导的远场和浮力主导的远场3个发展阶段。研究发现,排放-拖曳速度比和弗劳德数对颗粒羽流在横流中的发展演化有显著影响;时均颗粒相中心线轨迹深度、羽流宽度分别与(x/D)^(0.4)和(x/D)^(0.2)(x/D为横流方向的无因次长度)成正比;颗粒相质量浓度沿中心线轨迹阶段分布,在两阶段分别与(S_(c)/D)^(-0.38)和(S_(c)/D)^(-0.71)(S_(c)/D为中心线轨迹拟合曲线积分无因次长度)成正比;颗粒相质量浓度沿中心线轨迹法向呈负偏态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羽流 深海采矿 物理试验 图像处理 颗粒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采矿摆动管道中矿石颗粒水力提升数值模拟研究
3
作者 袁宝磊 刘磊 杨建民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36,共13页
矿石颗粒在摆动管道中的水力提升是深海采矿工程的重要研究内容。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简称CFD)与离散元(discrete element method,简称DEM)耦合方法针对摆动管道中的颗粒输送进行数值模拟。针对研究对象... 矿石颗粒在摆动管道中的水力提升是深海采矿工程的重要研究内容。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简称CFD)与离散元(discrete element method,简称DEM)耦合方法针对摆动管道中的颗粒输送进行数值模拟。针对研究对象建立管道模型,在管道摆动同时以一定给料浓度(颗粒初始体积分数)稳定喷射颗粒,颗粒在给定初始流速流体的带动下向上输送。研究主要关注摆动管道中颗粒的体积分数分布、速度及颗粒碰撞,并开展其对管道摆动频率和幅值的参数敏感性分析。研究发现,颗粒在摆动管道中振荡上升,随着提升高度的增加,颗粒轴向速度逐渐增大,体积分数逐渐降低;摆动导致管道底部壁面上摆动方向侧受力集中,破坏风险较高,并使得颗粒的提升效率降低;颗粒水力提升受管道摆动幅值及频率影响明显,且相对于径向,颗粒输送参数在轴向上对摆动参数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采矿 水力提升 摆动管道 固液两相流 CFD-D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回转推进的半潜式平台操纵性预报研究
4
作者 李志远 杨建民 +1 位作者 吕海宁 秦睿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9-122,共14页
为了保证全回转推进半潜式平台的航行安全,在设计初期需对其操纵性进行预报。针对下浮体水动力特性及全回转推进器敞水性征,采用分离模型(mathematical model group,简称MMG)方法建立半潜式平台操纵性运动方程。首先,通过数值计算约束... 为了保证全回转推进半潜式平台的航行安全,在设计初期需对其操纵性进行预报。针对下浮体水动力特性及全回转推进器敞水性征,采用分离模型(mathematical model group,简称MMG)方法建立半潜式平台操纵性运动方程。首先,通过数值计算约束模型试验获得下浮体的水动力特性,明确呆木对平台航向稳定性的改善作用。试验结果发现平台纵向水动力系数具有强非线性特点。其次,利用数值方法开展全回转桨敞水试验,分析其螺旋桨推力、舱体侧向力随进速系数、偏转角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操纵性预报过程中舱体侧向力不可忽略。接着,通过数值计算带桨约束模型试验,获得不同推进器偏转角作用时下浮体水动力变化情况,以明确全回转桨抽吸作用造成的干扰。最后,根据建立的全回转推进半潜式平台MMG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对其操纵性进行仿真并对比试验结果。验证方法具有一定精度,能够满足初级阶段操纵性预报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潜式平台 约束模试验 全回转桨 操纵性预报 航向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膜式光伏平台拖航动力响应研究
5
作者 刘博 张显涛 +5 位作者 李刚 齐欣 刘瀚昱 张一帆 刘旭东 付登锋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73,共12页
薄膜式光伏平台具有结构质量轻、湿表面面积大的结构特性,在迎浪拖航时极易产生速度的快速变化,进而导致拖缆的较大瞬时张力,给拖航施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分别采用CFD与势流方法对流载荷与波浪载荷进行预报,在此基础上利... 薄膜式光伏平台具有结构质量轻、湿表面面积大的结构特性,在迎浪拖航时极易产生速度的快速变化,进而导致拖缆的较大瞬时张力,给拖航施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分别采用CFD与势流方法对流载荷与波浪载荷进行预报,在此基础上利用OrcaFlex软件建立了薄膜式光伏平台拖航时域分析模型,针对迎浪迎流状态下不同航速的薄膜式光伏单平台及双平台两种拖航方案下的拖航动力响应展开了模拟。结果表明,在迎浪迎流条件下,双平台拖航方式相较单平台拖航具有更好的平均阻力特点与动力响应特性。同时,适当地提高拖航速度可有效降低因平台随波浪反向运动而导致的瞬时拖缆载荷最大值。研究成果可为薄膜式光伏平台拖航提供一套运动响应预报方法,并为薄膜式光伏平台拖航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式光伏平台 海上拖航 海上光伏 OrcaFlex 水动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母式AUV多载荷布放机构设计与性能测试
6
作者 李昊辰 乔文超 +3 位作者 张航 周胜增 田新亮 温斌荣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99,共8页
[目的]针对水下搜救、战时布防、密集攻击等场合对负载能力、响应速度、多体协同的特殊要求,提出一种子母式AUV的概念。[方法]设计高负载率内藏式的载荷携带形式、多点组合推冲的弹射出舱方式以及前后舱段错位交替的多载荷布放方法。构... [目的]针对水下搜救、战时布防、密集攻击等场合对负载能力、响应速度、多体协同的特殊要求,提出一种子母式AUV的概念。[方法]设计高负载率内藏式的载荷携带形式、多点组合推冲的弹射出舱方式以及前后舱段错位交替的多载荷布放方法。构建一套适用于载荷布放的笼式悬挂系统以及多载荷次序布放机构,并开展一系列实验室及湖上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单个子AUV能在0.2 s内成功出舱,经过0.5 s的姿态变化成功与母AUV分离,6个子AUV在30 s内从母AUV中安全分离,布放冲击对母AUV影响较小。[结论]所提出的子母式AUV及其载荷布放方法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可顺利实现多载荷的安全可靠布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水下航行器(AUV) 子母式AUV 载荷布放 协同组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分层特征对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内波尾迹可识别性的影响
7
作者 杨哲超 任立群 +2 位作者 郅长红 尤云祥 王宏伟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6-304,共9页
[目的]针对密度分层环境对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中水下航行器尾迹的可识别性问题,建立理论求解模型及定量分析方法。[方法]依托海洋分层特征的统计信息,设计移动质量和动量等效源致内波理论,计算每个统计独立的海面单元的调制海浪谱及... [目的]针对密度分层环境对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中水下航行器尾迹的可识别性问题,建立理论求解模型及定量分析方法。[方法]依托海洋分层特征的统计信息,设计移动质量和动量等效源致内波理论,计算每个统计独立的海面单元的调制海浪谱及其映射的SAR图像强度分布,进而基于灰度共生矩阵提取图像中内波尾迹纹理特征信息。[结果]结果表明,在特定参数条件下,SAR图像中内波尾迹的可识别区间为最大浮频率大于0.02 rad/s且所在深度小于100 m。[结论]该方法能够有效计算并分析任意密度分层环境中内波尾迹的可识别性,为水下目标探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分层 内波尾迹 合成孔径雷达 目标跟踪 灰度共生矩阵 海洋分层 水下目标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缩放设计及一体化仿真的漂浮式风机虚拟重构方法
8
作者 贾玉超 邓石 +3 位作者 李帅 程正顺 胡志荣 杨灿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9-148,共10页
在漂浮式风机一体化设计中,由于整机厂商风机参数非完全公开,浮体设计单位仅能基于塔底载荷数据开展浮体及系泊系统设计。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风机缩放和一体化仿真的风机虚拟重构方法,通过对各参数进行趋势拟合,实现风机叶片及控制系统... 在漂浮式风机一体化设计中,由于整机厂商风机参数非完全公开,浮体设计单位仅能基于塔底载荷数据开展浮体及系泊系统设计。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风机缩放和一体化仿真的风机虚拟重构方法,通过对各参数进行趋势拟合,实现风机叶片及控制系统的关键参数重构,在“海油观澜号”7.25 MW漂浮式风电项目中使用;针对风机控制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选取了合适参数以保证风机的平稳运行;最后进行一体化耦合分析以验证重构风机的动态响应是否满足精度要求。结果表明:该风机重构方法可以较好地重构目标风机关键参数,额定状态下功率达到7.25 MW,且动态气动性能稳定,功率曲线及推力曲线合理;基于重构风机的一体化仿真计算得到的重构风机与目标风机塔底主控载荷均值相对误差小于10%,塔底主控载荷吻合良好。该方法已通过“海油观澜号”的应用验证,为漂浮式风机浮体及系泊系统的工程设计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油观澜号” 漂浮式风机 虚拟风机重构 缩放设计 塔底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域共振星形弹性波超材料设计与振动抑制性能研究
9
作者 姜鼎一 李清 +2 位作者 杨德庆 陈灏 刘西安 《振动与冲击》 2025年第16期119-125,150,共8页
周期性超材料中的弹性波传递特性由其能带结构所表征,星形负泊松比力学超材料因其能带的宽带隙性质具有优良的减振降噪应用前景。为进一步提高星形超材料的低频减振性能,优化设计了一种基于箭头形振子的可承载局域共振星形弹性波超材料... 周期性超材料中的弹性波传递特性由其能带结构所表征,星形负泊松比力学超材料因其能带的宽带隙性质具有优良的减振降噪应用前景。为进一步提高星形超材料的低频减振性能,优化设计了一种基于箭头形振子的可承载局域共振星形弹性波超材料微结构。基于结构有限元法结合两类周期性边界条件分别计算了附加振子前、后基元的微观承载特性和能带特性,采用结构有限元法分析了其序构超结构的振动抑制特性,3D打印制造了超结构的钛合金试件,并对其减振性能开展了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附加振子破坏了星形超材料在45°弹性波波矢方向上本征模态的对角旋转对称性,额外打开了一条局域共振型低频带隙。该研究在保证星形超材料微观承载性能的同时强化了其低频振动抑制性能,对新型弹性波超材料的能带结构设计与调控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波超材料 负泊松比 星形 能带结构 对角对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