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7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强度钢板拉深模具结构有限元分析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亮 陈军 +3 位作者 张贵宝 肖华 石磊 蒋浩民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2-45,共4页
高强度钢板在汽车车身结构中的广泛应用,对冲压成形工艺和模具的设计带来了诸多问题和挑战。文章针对高强度钢板DP600的拉深成形过程,基于LS-Dyna和MSC.Marc有限元软件,采用动力算法和静力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拉深模具结构在冲压过程中... 高强度钢板在汽车车身结构中的广泛应用,对冲压成形工艺和模具的设计带来了诸多问题和挑战。文章针对高强度钢板DP600的拉深成形过程,基于LS-Dyna和MSC.Marc有限元软件,采用动力算法和静力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拉深模具结构在冲压过程中的应力应变状态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得到了模具结构上任意位置应力和应变随冲压行程的变化规律。同时,利用自主开发的冲压模具结构应力应变状态的试验测量系统,在MTS试验机上完成了相应的冲压拉深实验和模具变形测量。实验测量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吻合较好。提出的研究方法对进一步开展高强度钢冲压模具的受力分析和设计优化提供了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钢板 冲压模具 有限元法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具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系统的研制与开发 被引量:6
2
作者 杨宁 娄臻亮 +1 位作者 周雄辉 阮雪榆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8-201,共4页
论述了现代模具制造业开发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 (CAPP)系统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分析讨论了自行开发研制的模具制造 CAPP系统零件信息的描述、工艺设计层次和决策逻辑等关键技术 ,并给出了该 CAPP系统的结构 .系统已通过运行测试 ,取得了... 论述了现代模具制造业开发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 (CAPP)系统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分析讨论了自行开发研制的模具制造 CAPP系统零件信息的描述、工艺设计层次和决策逻辑等关键技术 ,并给出了该 CAPP系统的结构 .系统已通过运行测试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 模具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工艺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切削技术及其在模具工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3
作者 郭新贵 汪德才 李从心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31-33,共3页
阐述高速切削技术的工艺特点及应用 ,着重讨论高速切削技术在模具工业中的应用 ,讨论分析目前高速切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高速加工 高速切削 模具加工 模具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似替代模型的多工位高速锻造预锻模具优化 被引量:5
4
作者 吴彦骏 赵震 +2 位作者 梁艳迁 胡成亮 高崇晖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9-84,共6页
多工位高速锻造是一种节能减耗的先进成形技术,与传统的单工位多工序锻造有较大区别,不合适的预锻工位模具设计在生产中会造成载荷过大、锻件充填质量差、折叠等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近似替代模型的多工位高速锻造预锻模具优化设计方法... 多工位高速锻造是一种节能减耗的先进成形技术,与传统的单工位多工序锻造有较大区别,不合适的预锻工位模具设计在生产中会造成载荷过大、锻件充填质量差、折叠等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近似替代模型的多工位高速锻造预锻模具优化设计方法,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构造初始样本点集,应用有限元软件获得响应值,并应用Kriging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真实问题的替代模型,来近似拟合预锻工位模具形状与成形载荷、成形质量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基于惩罚函数法的遗传算法求得最优解。以3工位高速锻造问题为例,经过优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初始设计相比,成形质量显著提高,成形载荷下降了4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工位高速锻造 拉丁超立方采样 KRIGING BP神经网络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响应曲面的预锻模具形状优化与再设计方法 被引量:8
5
作者 汤禹成 周雄辉 陈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24-628,共5页
针对二次多项式响应曲面在解决非线性问题时的局限性,提出了以神经网络为基础构建响应曲面的方法,建立了预锻模具形状与填充度之间的映射关系,并结合离子群优化算法(PSO)求得最优解,以两工步二维轴对称锻造问题为例,验证了其效果良好.同... 针对二次多项式响应曲面在解决非线性问题时的局限性,提出了以神经网络为基础构建响应曲面的方法,建立了预锻模具形状与填充度之间的映射关系,并结合离子群优化算法(PSO)求得最优解,以两工步二维轴对称锻造问题为例,验证了其效果良好.同时,为解决预锻模具优化结果过于复杂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知识的再设计概念,用于进一步简化优化结果.通过与原优化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再设计方法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锻模具 响应曲面法 神经网络 再设计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具型腔数控加工计算机辅助刀具选择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玉 高崇辉 徐和国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6-229,共4页
自动产生模具型腔加工的工艺计划及数控加工指令对提高模具型腔的加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模具型腔工艺规划中的刀具选择问题,提出了模具型腔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刀具选择的原则与方法,并构造了相应的实现算法;重点研究了粗... 自动产生模具型腔加工的工艺计划及数控加工指令对提高模具型腔的加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模具型腔工艺规划中的刀具选择问题,提出了模具型腔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刀具选择的原则与方法,并构造了相应的实现算法;重点研究了粗加工中刀具的组合优化问题,并建立了数学模型;给出了计算机辅助刀具选择系统的体系架构,基于所提方法在UG/OPENAPI环境下进行了初步编程实现;以一个包含岛及自由曲面的模具型腔零件的刀具选择为例,说明系统及算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刀具选择 模具型腔 数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塑模具分型面的自动生成技术 被引量:6
7
作者 涂小文 娄臻亮 李明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50-753,共4页
提出了一种自动生成模具分型面的方法 .首先根据模具的脱模方向和分型线 ,对分型线的凸凹性进行识别与预处理 ,得到优化的分型线 ,然后将组成分型线的线段按类型进行分组 ,并按照不同的规则 ,生成一系列连续的面片 ;最后通过面片缝合生... 提出了一种自动生成模具分型面的方法 .首先根据模具的脱模方向和分型线 ,对分型线的凸凹性进行识别与预处理 ,得到优化的分型线 ,然后将组成分型线的线段按类型进行分组 ,并按照不同的规则 ,生成一系列连续的面片 ;最后通过面片缝合生成分型面 .实例测试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塑模 分型线 分型面 自动分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的铝型材挤压模具集成设计系统 被引量:4
8
作者 罗超 李大永 +2 位作者 周飞 彭颖红 赵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866-1869,共4页
提出了基于知识的铝型材挤压模具集成系统的框架,研究了事例推理技术(CBR)在铝型材挤压总体事例建模中的实现以及面向铝型材挤压成形过程的仿真方法.总结了集成知识模型中的几何处理技术,提出了基于CAD平台进行几何处理的基本原理并建... 提出了基于知识的铝型材挤压模具集成系统的框架,研究了事例推理技术(CBR)在铝型材挤压总体事例建模中的实现以及面向铝型材挤压成形过程的仿真方法.总结了集成知识模型中的几何处理技术,提出了基于CAD平台进行几何处理的基本原理并建立了相应的原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型材挤压 模具 事例推理技术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塑模具分型线自动搜索技术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涂小文 索庆栋 娄臻亮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65-868,共4页
提出了一种自动搜索模具分型线的方法。该方法首先依据脱模方向确定与之垂直的平面 ,并将塑料制件向该平面投影 ,得到模具分型线的主轮廓线 ,然后建立主轮廓线与制件表面上的边线和顶点投影映射关系 ,从中可以得到多种候选分型线 ,最后... 提出了一种自动搜索模具分型线的方法。该方法首先依据脱模方向确定与之垂直的平面 ,并将塑料制件向该平面投影 ,得到模具分型线的主轮廓线 ,然后建立主轮廓线与制件表面上的边线和顶点投影映射关系 ,从中可以得到多种候选分型线 ,最后根据分型线的评价因子计算各分型线的优化目标函数值 ,确定最佳的分型线。实例测试表明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效率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塑模 分型线 投影映射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的挤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支持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祖德 顾军华 +2 位作者 刘川林 黄少东 陈军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54-658,共5页
以UG/NX平台为支撑,结合基于知识的设计理念与方法,在开放性知识库、工艺特征模型技术、RCCR推理模式和DFV模具结构设计平台等关键技术的基础上,成功地完成基于知识的挤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系统的开发,并以具体实例说明该系统的工艺和模具... 以UG/NX平台为支撑,结合基于知识的设计理念与方法,在开放性知识库、工艺特征模型技术、RCCR推理模式和DFV模具结构设计平台等关键技术的基础上,成功地完成基于知识的挤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系统的开发,并以具体实例说明该系统的工艺和模具设计过程。RCCR推理技术和DFV辅助平台的应用,大幅度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工艺 模具设计 RCCR推理 DF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的板料冲裁工艺与模具设计支持技术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军 赵震 +5 位作者 余德泉 谢晓龙 唐炳涛 黄晶 郑剑飞 杨文灏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83-386,390,共5页
为了提高板料冲裁工艺与模具设计的质量和效率,实现知识的重用和共享,对板料冲裁工艺与三维模具设计的智能化、参数化设计技术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提出了以数据库、框架、规则、面向对象和数学模型等混合方法表示工艺设计知识,以几何模型... 为了提高板料冲裁工艺与模具设计的质量和效率,实现知识的重用和共享,对板料冲裁工艺与三维模具设计的智能化、参数化设计技术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提出了以数据库、框架、规则、面向对象和数学模型等混合方法表示工艺设计知识,以几何模型/数据库混合表示法描述结构设计知识;提出了面向工程的动态设计方法,将实际设计知识记录到动态知识库中,成为半标准化的知识,支持系统的智能设计.根据提出的方法,基于I-DEAS软件平台,利用宏命令与API接口函数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冲裁工艺与三维模具设计支持系统,具体设计实例表明所建立的系统大大提高了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裁 板料 模具设计 基于知识 设计实例 I-DEAS软件 几何模型 数据库 宏命令 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锻叶片模具三维型面优化技术 被引量:2
12
作者 邵勇 陆彬 +2 位作者 Hengan Ou 陈军 郭平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16-1621,共6页
基于有限元模拟技术,对包括切边工序在内的叶片精锻过程进行了准确模拟,并针对叶片锻造过程中叶身型面产生的尺寸偏差,采用模具型面直接补偿的方法对叶片精锻模具进行了三维优化设计.通过模拟,定量给出了锻件型面的尺寸偏差,建立了偏差... 基于有限元模拟技术,对包括切边工序在内的叶片精锻过程进行了准确模拟,并针对叶片锻造过程中叶身型面产生的尺寸偏差,采用模具型面直接补偿的方法对叶片精锻模具进行了三维优化设计.通过模拟,定量给出了锻件型面的尺寸偏差,建立了偏差类型与型面变形之间的关系.以锻件型面偏差总量最小为优化目标,设计了基于变化的权重优化算法,准确计算了模具型面各节点上的插补值,并利用B样条曲面构建技术对优化后的模具型面进行了重构.开发了模具型面直接补偿优化设计系统,并对镍基叶片模具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模具型面偏差明显减小,优化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 精锻 优化 有限元 切边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模具工程研究中心信息系统 被引量:2
13
作者 陶宏之 印雄飞 +1 位作者 何丹农 阮雪榆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1999年第9期91-92,97,共3页
本文阐述了基于 Internet/ Intranet 的信息系统的优越性,给出了基于 Internet/ Intranet 模具工程研究中心的信息系统的结构,指出了建设基于 Internet/ Intranet 的信息系统的... 本文阐述了基于 Internet/ Intranet 的信息系统的优越性,给出了基于 Internet/ Intranet 模具工程研究中心的信息系统的结构,指出了建设基于 Internet/ Intranet 的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问题,并举例说明了基于 Internet/ Intranet 的信息系统巨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系统 模具 CAD INTERNET网 INTRANET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意模具形状的金属三维体积成形过程刚塑性无网格RKPM分析方法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永辉 陈军 《塑性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5-109,共5页
将无网格方法引入三维金属体积成形分析,在给出基于刚塑性流动理论的三维无网格再生核质点方法及其基本理论方程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分析系统的通用化和自动化,采用网格法来描述任意形状的三维模具型腔曲面,给出了三维无网格法数值模拟系... 将无网格方法引入三维金属体积成形分析,在给出基于刚塑性流动理论的三维无网格再生核质点方法及其基本理论方程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分析系统的通用化和自动化,采用网格法来描述任意形状的三维模具型腔曲面,给出了三维无网格法数值模拟系统中动态接触边界自动处理的非线性接触算法,实现了任意模具形状的三维体积成形过程的无网格法数值模拟。对上模为半球形的三维立方体塑性变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三维刚塑性有限元体积成形商品软件Deform3D的计算结果作了比较,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网格 金属三维体积成形 刚塑性 再生核质点法 接触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模具脱模方向自动判定及优选算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会凤 周雄辉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3-107,共5页
提出一种自动判别模具脱模方向的算法。该算法以基于图的特征识别所获得的特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特征间可视性分析运算来判断零件潜在的脱模方向,引入脱模方向判定原则,最终确定出脱模方向。该算法可解决存在多特征复杂零件脱模方向的... 提出一种自动判别模具脱模方向的算法。该算法以基于图的特征识别所获得的特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特征间可视性分析运算来判断零件潜在的脱模方向,引入脱模方向判定原则,最终确定出脱模方向。该算法可解决存在多特征复杂零件脱模方向的判定问题,不但可以获得最优脱模方向,还可得到侧凹特征的相关信息。在UG平台上开发的自动脱模方向判别系统,提高了模具设计中该环节计算的效率和精度,为模具设计后续工作提供可靠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具设计 脱模方向 特征 可视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具DFX多视图映射及多目标优化策略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辉 周雄辉 阮雪榆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081-1085,共5页
探讨了模具面向 X的设计 ( DFX)评价数据模型 ,并分析其映射机制 .研究了净成型件特征模型及模具集成产品信息模型 ,指出模具复杂因子是决定成本和时间的关键因素 ,给出了成本、时间、质量等满意度函数 .并在此基础上 ,通过建立 DFX数... 探讨了模具面向 X的设计 ( DFX)评价数据模型 ,并分析其映射机制 .研究了净成型件特征模型及模具集成产品信息模型 ,指出模具复杂因子是决定成本和时间的关键因素 ,给出了成本、时间、质量等满意度函数 .并在此基础上 ,通过建立 DFX数学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具 面向X的设计 复杂因子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模具协同产品开发的协作服务代理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邱浩波 李从心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17-21,共5页
根据模具产品开发特点,在模具行业企业联盟信息平台上建立协作服务代理,用于协调多领域、基于项目的分布式协同产品开发.对该代理的功能和体系结构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进行了详尽描述,并对其中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以提高模具行业的... 根据模具产品开发特点,在模具行业企业联盟信息平台上建立协作服务代理,用于协调多领域、基于项目的分布式协同产品开发.对该代理的功能和体系结构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进行了详尽描述,并对其中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以提高模具行业的开发水平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联盟 协同产品开发 协作服务代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精密成形过程模具磨损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振红 黄英娜 张质良 《精密成形工程》 2010年第2期5-9,共5页
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亚热挤压成形阶段坯料及模具上的参量变化。基于修正的磨损模型,将其引入到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中,对亚热挤压过程中模具磨损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不同变形阶段的瞬时磨损曲线及一次成形结束时的综合磨... 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亚热挤压成形阶段坯料及模具上的参量变化。基于修正的磨损模型,将其引入到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中,对亚热挤压过程中模具磨损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不同变形阶段的瞬时磨损曲线及一次成形结束时的综合磨损曲线。利用研究结果对模具的磨损寿命进行了预测,与实际情况对比,两者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精密成形 模具磨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式十字轴径向挤压模具 被引量:2
19
作者 左旭 吴公明 阮雪榆 《金属成形工艺》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1-23,共3页
此文提出了一种新式的十字轴径向挤压模具,此模具动作平稳可靠,生产率高,模具寿命较长,稍加改进后,此模具可适用于各种枝状件径向冷挤压或热锻.
关键词 万向节 十字轴 枝状件 径向挤压 模具 挤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注塑模具用零件报价模型 被引量:1
20
作者 柳伟 杨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07-1213,共7页
针对诸多通用报价方法在注塑模具用零件价格评估过程中存在的效率与精度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的多专家报价模型.利用遗传算法优化BP网络权值和阈值抵御随机参数引起的局部最优解,同时对报价误差的高... 针对诸多通用报价方法在注塑模具用零件价格评估过程中存在的效率与精度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的多专家报价模型.利用遗传算法优化BP网络权值和阈值抵御随机参数引起的局部最优解,同时对报价误差的高斯分布规律进行分析以确定理想的拓扑结构.通过多专家模型给出的多个报价,提出了价格评估算法筛选合理报价,避免单一模型报价的随机性.经过验证,该方法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效率,报价平均误差约为6.90%.此报价模型降低了传统报价的难度,并提高了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塑模具用零件 价格评估 多专家模型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