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某社区老年人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摄食暴露风险评估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彤 王宇 +3 位作者 吴限好 陈绩 林楠 冯楠楠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2-193,共12页
目前在人群体内可广泛检测出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但对高年龄层人群PFAS的暴露特征研究有限。本文旨在评估上海老年人群PFAS摄食暴露风险及其来源特征。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共获取上海... 目前在人群体内可广泛检测出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但对高年龄层人群PFAS的暴露特征研究有限。本文旨在评估上海老年人群PFAS摄食暴露风险及其来源特征。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共获取上海市60~79岁老人有效问卷68份,并结合“第六次全国总膳食研究”中PFAS膳食浓度,应用蒙特卡洛模型对膳食暴露量进行概率计算,最终根据欧洲食品安全局发布的4种PFAS,包括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ic acid,PFOS)、全氟己烷磺酸(perfluorohexane sulfonic acid,PFHxS)和全氟壬酸(perfluorononanoic acid,P FNA)每周可耐受摄入量评估健康风险。结果表明,该人群膳食结构以水果(1440.0 g·week^(-1))、谷物(1341.0 g·week^(-1))和奶制品(835.0 g·week^(-1))为主,分别占总膳食的24.8%、23.1%和14.4%;4种PFAS总摄食暴露量为(1024.7±140.3)pg·kg^(-1)·d^(-1),水产品贡献最多(53.5%);PFOA、PFOS、PFHxS和PFNA的摄食暴露量分别为(308.4±36.5)、(519.2±104.2)、(49.8±7.6)和(73.3±13.6)pg·kg^(-1)·d^(-1),鸡蛋(48.9%)、水产品(75.1%)、谷物(64.9%)和水产品(76.3%)分别为PFOA、PFOS、PFHxS和PFNA的主要贡献源。PFOA和PFOS摄食暴露导致的健康风险(health risk,HR)分别为0.36和0.32,鸡蛋(48.9%)和水产品(75.1%)分别为最大贡献者。4种PFAS摄食暴露的总健康风险为1.63,水产品贡献最大(53.5%),其次是鸡蛋(20.9%)和肉类(15.5%)。男女人群中各PFAS导致的健康风险相对关系基本与总人群一致,女性人群由水产品贡献的暴露风险显著高于男性(均值67.3%>43.8%,P<0.001)。综上,上海老年人群的PFAS摄食暴露风险普遍较高,水产品是4种PFAS包括PFOS的主要暴露来源,鸡蛋和肉类对于PFOA的暴露更加突出。本研究明晰了上海地区老年人群的PFAS摄食暴露风险和来源特征,为全氟化合物的来源、累积及迁移规律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 老年人群 健康风险评估 膳食暴露 概率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在监测重度子癇前期孕妇凝血功能障碍中的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毛亚静 杨祖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12-161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在观察重度子癇前期患者凝血功能中的意义及在监测围生期出血风险中的价值。方法将重度子癇前期孕妇58例分为重度子癇前期组(血小板计数≥100×109/L)(n=44)和重度子癇前期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组(血小板计数<100&...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在观察重度子癇前期患者凝血功能中的意义及在监测围生期出血风险中的价值。方法将重度子癇前期孕妇58例分为重度子癇前期组(血小板计数≥100×109/L)(n=44)和重度子癇前期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组(血小板计数<100×109/L)(n=14);以正常妊娠晚期孕妇33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栓弹力图(TEG)、血常规及凝血试验检测。结果重度子癇前期组TEG各项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癇前期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组患者的TEG参数与对照组及重度子癇前期组比较,α角减小,最大振幅(MA值)缩短、凝血综合指数(CI值)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TEG中MA值和CI值均与血小板计数呈线性相关(P<0.05)。结论 TEG可作为一项监测重度子癇前期并发血小板减少症孕妇凝血功能状况的有效指标,其血液呈低凝状态,出血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子(疒间)前期 血小板减少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颗粒物吸附的空气微生物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健 李慧敏 邓晓蓓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6-77,共12页
大气污染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研究表明,灰霾天气中的大气颗粒物上附着有多种可吸入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大气颗粒物中的部分有机物质能够与这些微生物相互作用,进而改变颗粒物上附着微生物的致病性和持久性。大气颗粒物及其所吸... 大气污染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研究表明,灰霾天气中的大气颗粒物上附着有多种可吸入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大气颗粒物中的部分有机物质能够与这些微生物相互作用,进而改变颗粒物上附着微生物的致病性和持久性。大气颗粒物及其所吸附的病原微生物来源广泛,种类繁多,并由于大气污染加重而越发显得重要。本文结合以往文献资料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一些实验观察数据,综述了大气颗粒物附着的微生物种类、影响微生物存活的环境条件、与疾病流行的内在关系、大气颗粒物对所附着的可吸入微生物的影响和与疾病相关的毒性效应等5个方面,进一步为大气污染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微生物 病毒 细菌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