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0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学面向现实的提问方式——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杰访谈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杰 段吉方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F0004,共7页
段吉方(以下简称段):王老师,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的采访。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您置身美学研究已经有近三十年了,能首先谈谈这三十年来您的学术成长历程吗?
关键词 美学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 博士生导师 特聘教授 人文学院 提问方式 王杰 八十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生活视角下的中国文学性质和发展阶段新论--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许建平先生访谈
2
作者 许建平 丁玉娜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共5页
许建平教授认为文学的性质与其说是由政治制度决定的不如说是由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生存状态决定的。中国古今文学的性质有两大类:农耕文学与工商文学,二者在货币观念、消费观念、婚姻观念、交友观念、审美观念和人生价值... 许建平教授认为文学的性质与其说是由政治制度决定的不如说是由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生存状态决定的。中国古今文学的性质有两大类:农耕文学与工商文学,二者在货币观念、消费观念、婚姻观念、交友观念、审美观念和人生价值观念方面表现出鲜明的分界。许教授意在打破古代、现代、当代文学的传统文学史分期法,将中国文学史划分为农耕文学、农商文学、工商文学三个时期。认定宋王朝建立前的两千多年为农耕文学时期,宋王朝建立至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市场经济间的一千余年为农商文学时期,1992年至今为工商文学起始时期。从经济生活视角研究文学正在形成一种新的学术潮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生活 农耕文学 农商文学 工商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交通大学新藏地方历史文献的分类法及其依据 被引量:18
3
作者 赵思渊 汤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6-87,共12页
基于上海交通大学新藏地方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的需要,本文讨论地方历史文献分类法的设计及其理论依据。使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分析近年来历史文献数据库的应用需求及地方历史文献的研究主题,并说明分类法在文献研究与数据库开发中的意义。... 基于上海交通大学新藏地方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的需要,本文讨论地方历史文献分类法的设计及其理论依据。使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分析近年来历史文献数据库的应用需求及地方历史文献的研究主题,并说明分类法在文献研究与数据库开发中的意义。针对地方历史文献的分类提出四项原则:1.以文书性质为主要依据;2.提高批量处理效率;3.分类概念间不相容;4.提高二次检索效率。依据以上原则提出包含10个一级类目的地方历史文献分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 民间文书 分类法 数字人文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文论史案与“美学大讨论”--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夏中义先生访谈 被引量:3
4
作者 夏中义 李圣传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7,共5页
把"美学大讨论"作为百年学术史案来回眸时,不能太拘泥于对"美的本质"的讨论究竟分几派,关键在于,几乎每个人都希望用自己对美的解释(或许高尔泰不在其列),来显示自己是正宗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实为"... 把"美学大讨论"作为百年学术史案来回眸时,不能太拘泥于对"美的本质"的讨论究竟分几派,关键在于,几乎每个人都希望用自己对美的解释(或许高尔泰不在其列),来显示自己是正宗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实为"日丹诺夫主义"的理论立场。"美学大讨论"最值得思想史确认的一个史实,是中央权威通过美学论争让"日丹诺夫理论模式"成为在中国学术思想领域大普及的一个平台,它和"大批判"、"大整风"等思想改造运动在性质上是一样的,但形态不一样。因为通过美学论争,也使得受众对"美"与"美感"等美学概念开始有了最基本但又很模糊的了解。让"日丹诺夫理论模式"来规训你楔入学术时的价值视角、思维规程与论述语式,这是思想改造"大环境"中意识形态的要求,与此同时,通过论争又使得美学问题得到持续不断地研讨、深化与传播,这又是"双百"方针"小气候"下学术性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文论史案 美学大讨论 苏联理论模式 文献发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元化学案十年凝眸——上海交通大学夏中义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
5
作者 夏中义 朱兴和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7-72,共6页
朱兴和:从1995年的《世纪初的苦魂》到1996年的《新潮学案》,再到2000年的《九谒先哲书》,1990年代以来,您一直在做20世纪中国文艺理论史案研究,并在这个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反响。2000年之后,您却逐渐把目光聚焦到王元化身上。2004年春,... 朱兴和:从1995年的《世纪初的苦魂》到1996年的《新潮学案》,再到2000年的《九谒先哲书》,1990年代以来,您一直在做20世纪中国文艺理论史案研究,并在这个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反响。2000年之后,您却逐渐把目光聚焦到王元化身上。2004年春,您在《上海文学》上发表长达五万字的《王元化"思想—学术"襟怀解读》。据说王先生对您的分析十分认同,还因此把您找去谈话。请问,您怎么会突然转向王元化学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元化 学案 中国文艺理论 文心雕龙创作论 《上海文学》 史案 上海交通大学 林毓生 中义 向着真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文学的社会价值及其历史意义
6
作者 张中良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4,226,共11页
抗战文学产生于血火交迸的民族解放时代,表现出中华民族的心声,其中既有震惊、悲愤、痛苦呻吟、战局不利时的失望、焦虑,也有复仇怒火、必胜信念与闻听捷报的振奋直至终于打败侵略者的狂喜,既有民族共振的大江东去惊涛拍岸,也有将士民... 抗战文学产生于血火交迸的民族解放时代,表现出中华民族的心声,其中既有震惊、悲愤、痛苦呻吟、战局不利时的失望、焦虑,也有复仇怒火、必胜信念与闻听捷报的振奋直至终于打败侵略者的狂喜,既有民族共振的大江东去惊涛拍岸,也有将士民众个体感情的小桥流水柔波涟漪;抗战文学反映出正面战场的抵抗、敌后战场的开辟、大后方建设的方方面面、延安与各边区根据地的万千气象,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大陆主战场的历史真实,既表现出“甲光向日金鳞开”的慷慨悲壮,也揭露出当局政略失误、军政瑕疵等重重阴霾,既呈现了十四年抗战艰苦卓绝的历史进程,又描绘出民族性格浴火重生的曲折轨迹。抗战文学在抗战时期是进军的号角,是飘扬的战旗,是凯旋的锣鼓,曾经发挥了难以估量的巨大力量;抗战胜利后,抗战文学是历史的丰碑,是艺术的源泉,是前进的动力。抗战文学的社会价值不容轻忽、不应忘却,而应该深入发掘其伟力的奥秘,将其优秀传统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文学 社会价值 民族心声 历史见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抚慰与创意阅读
7
作者 夏伟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105,共8页
创意写作专业的出现为中文学科带来了两个机遇:一是侧重于对文学抚慰功能的研究与实践,使自身有机会成为一个与社会运转联系更为紧密的学科;二是借助创意阅读批评的方式,为学术研究带来了新的刺激和生机,拓展文学批评的可能性。同时,从... 创意写作专业的出现为中文学科带来了两个机遇:一是侧重于对文学抚慰功能的研究与实践,使自身有机会成为一个与社会运转联系更为紧密的学科;二是借助创意阅读批评的方式,为学术研究带来了新的刺激和生机,拓展文学批评的可能性。同时,从教学实践角度讨论了专业教学中可行的两个基本路径,分别是幻想与写实融合,以及借助AI培养学生困境想象的能力。因为只有当现实与幻想以恰当比例融合,才有更大机会诱发读者兴致,吸引注意,实现艺术来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写作 文学抚慰 创意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图档案保护性修复方法研究——以《上海市街道详图》修复为例
8
作者 王涵笑 孟烨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71,共3页
古旧地图是历代文献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是档案馆的重要藏品之一。古旧地图档案的保护性修复首先需要全面分析待修复品的破损状况,然后结合待修复品的价值,在对修复的风险进行评估后综合确定。... 古旧地图是历代文献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是档案馆的重要藏品之一。古旧地图档案的保护性修复首先需要全面分析待修复品的破损状况,然后结合待修复品的价值,在对修复的风险进行评估后综合确定。修复后的保存也需要纳入考虑范围,使得地图能够长久保存,也为数字化操作打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修复 上海市街道详图 古旧地图 地图档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翼文学的媒介策略——以《北斗》杂志“创作不振”的征文活动为中心
9
作者 张全之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159,共9页
左翼文学在压迫下生长,就不能不重视媒介策略。“革命文学”的提倡者与鲁迅之间的论争就是一次成功的媒介行动,论争双方不只是对立关系,还是传播学意义上的“共谋”关系。左联将《北斗》杂志交给当时还未入党的丁玲主编,是符合传播逻辑... 左翼文学在压迫下生长,就不能不重视媒介策略。“革命文学”的提倡者与鲁迅之间的论争就是一次成功的媒介行动,论争双方不只是对立关系,还是传播学意义上的“共谋”关系。左联将《北斗》杂志交给当时还未入党的丁玲主编,是符合传播逻辑的明智选择。丁玲在编辑过程中,娴熟发挥她的编辑智慧,并成功组织了一次“创作不振”的征文活动,让左联名家以公开合法的形式集体“出镜”,这既是对“白色恐怖”的一次示威和突围,也是一次传播仪式化的成功尝试。但这次成功的媒介事件还是引起了当局的关注,《北斗》的政治色彩也越来越鲜明,结果它同其他左翼刊物一样,很快遭遇被查封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文学 左联 丁玲 《北斗》 媒介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地方”为方法的“现代派”变体——寻根文学的理念与实践
10
作者 韩欣桐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72,共7页
诞生于1980年代的寻根文学深受“现代派”影响。1980年代初,“风筝通信”关于“现代派”的热议为文学界提供了以“真实”为依托的新评价标准,为寻根文学登上文坛清扫了部分障碍;在寻根浪潮生成过程中,中国学习西方理念并保持主体性自我... 诞生于1980年代的寻根文学深受“现代派”影响。1980年代初,“风筝通信”关于“现代派”的热议为文学界提供了以“真实”为依托的新评价标准,为寻根文学登上文坛清扫了部分障碍;在寻根浪潮生成过程中,中国学习西方理念并保持主体性自我的惯有心理,使作家、评论家共同酝酿生成了将地方书写与现代文学观念相结合的文学发展规划。在新的“真实”理念和以“地方”为方法的影响下,寻根文学通过原始、落后的地方书写表达着对文学现代化的热望,也以停滞、循环的时间想象和对神话元素的征用反映审美现代性对文学样态的型塑。寻根文学的评价理念和创作实践表明,在一定程度上,该文学潮流是以“地方”为方法的“现代派”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根文学 地方 现代派 审美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京派文学的学院派文学品位 被引量:1
11
作者 文学武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7-164,共8页
中国20世纪20、30年代,随着一群知识分子走进大学校园,他们在成为职业学者的同时,仍然坚持创作,使文学带有较为浓重的学院派色彩,这在京派作家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无论是作为师长的周作人、俞平伯、梁宗岱和废名,还是作为学生的凌叔华、... 中国20世纪20、30年代,随着一群知识分子走进大学校园,他们在成为职业学者的同时,仍然坚持创作,使文学带有较为浓重的学院派色彩,这在京派作家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无论是作为师长的周作人、俞平伯、梁宗岱和废名,还是作为学生的凌叔华、林庚、何其芳、卞之琳、李广田、曹葆华、芦焚和梁遇春等,他们在创作中透露出的是贵族精神和精英文化气质,书卷气息极为浓厚,呈现出知识性、唯美性和哲理性的特征,这从他们的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等作品中都能显示出来。他们的文学创作不仅极大地活跃了大学的文化氛围,而且也部分改变了当时文坛普遍存在的艺术贫乏和粗糙的弊端,提升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品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派作家 知识性 唯美性 哲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叙事群”与“非西方的现代性”——兼论李欧梵《上海摩登》的颓废观与现代文学学科的关系
12
作者 夏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23,151,共8页
《上海摩登》曾被误解为"官方主流意识形态的‘代言者’",其实却是严肃的学术著作,其贡献在于:打捞起了因"颓废"问题而被"80前"中国现代文学学科长期忽视的以施蛰存与穆时英为代表的"都市叙事群&quo... 《上海摩登》曾被误解为"官方主流意识形态的‘代言者’",其实却是严肃的学术著作,其贡献在于:打捞起了因"颓废"问题而被"80前"中国现代文学学科长期忽视的以施蛰存与穆时英为代表的"都市叙事群",并通过对"都市叙事群"的研究发现了"身份—性压抑"与"批判性缺失"两种"摩登上海"独具的"非西方的现代性",从而证实了通过现代文学来研究现代性问题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欧梵 施蛰存 穆时英 “80前”现代文学学科 现代性 颓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网络文学在西班牙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基于汉西翻译网站的调查和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恋东 解依洋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7-216,共10页
本文专注于中国网络文学在西班牙语世界的网站建设及翻译和传播情况的分析,在综合考虑文化差异、翻译策略以及技术平台等因素对文学传播影响的基础上,客观展现中国网文在西语世界的传播效果。其中,通过结合量化数据对西班牙语网站的案... 本文专注于中国网络文学在西班牙语世界的网站建设及翻译和传播情况的分析,在综合考虑文化差异、翻译策略以及技术平台等因素对文学传播影响的基础上,客观展现中国网文在西语世界的传播效果。其中,通过结合量化数据对西班牙语网站的案例分析,发现中国网文在西语世界的传播具备以下特点,依次为依赖粉丝间接翻译的传播特点,18-24岁年轻男性用户比重较大的受众特征,以拉美用户为主体的接受特点,这些特点显示出中国网络文学在西班牙语世界的传播在译者身份、翻译模式与受众主体等方面呈现出与传统文学传播截然不同的新趋势。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拥抱AI技术以提高翻译效率、扩大翻译团队以实现直接翻译、利用海外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提升网络文学的国际知名度等策略以有效促进中国网文在西语世界的进一步传播和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网络文学 西班牙语世界 西语翻译网站 传播与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返本开新:文学研究的范式开拓与跨界融合——叶舒宪教授访谈录
14
作者 叶舒宪 肖景匀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4,F0002,共8页
一如何比较研究:文学跨学科研究的先行者肖景匀:叶老师,您好!您在1980年代的研究内容都与神话原型批评或结构主义批评相关的。即使到现在,仍有一些比较文学领域的学者坚称,“比较”应该发生在文本或内容之间,而非借助外来理论分析本土... 一如何比较研究:文学跨学科研究的先行者肖景匀:叶老师,您好!您在1980年代的研究内容都与神话原型批评或结构主义批评相关的。即使到现在,仍有一些比较文学领域的学者坚称,“比较”应该发生在文本或内容之间,而非借助外来理论分析本土文本。请问您如何完成原型批评与中国文学的嫁接?是否担心这一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水土不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原型批评 结构主义批评 比较文学 跨界融合 返本开新 叶舒宪 水土不服 跨学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短的剧本”与“未完成的文学”——夏衍《祝福》电影剧本手稿探赜
15
作者 王宇平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67,共8页
《祝福》电影剧本是导演桑弧所接触到的“最短的剧本”,其简练风格背后是改编者夏衍“供导演用”与以“广大的劳动群众”为观众的电影剧本写作意识,这在《祝福》电影剧本手稿的封面、场景汇总表、加强动作性的修改、依据镜头逻辑的段落... 《祝福》电影剧本是导演桑弧所接触到的“最短的剧本”,其简练风格背后是改编者夏衍“供导演用”与以“广大的劳动群众”为观众的电影剧本写作意识,这在《祝福》电影剧本手稿的封面、场景汇总表、加强动作性的修改、依据镜头逻辑的段落划分以及旁白添加中有着清晰体现。该电影剧本几经修改,夏衍予以发表的却是初稿,并在之后强调它是“供导演用”而非供读者“阅读”的“文学剧本”,从而带出“电影文学”的“文学”意涵问题,显形了当时电影界相关概念的生成、使用与竞争中一次具体而微的碰撞。同时,从《祝福》电影剧本手稿亦可看出:电影化的写作需求,促成了电影剧本自身的“文学”样貌与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福》 鲁迅 夏衍 手稿 电影剧本 电影文学剧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徽州茶商的发展与转型:以上海《徽宁思恭堂征信录》为中心
16
作者 章毅 凌周飞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共9页
上海开埠后迅速成为晚清商贸枢纽,徽州商人转而群聚沪上,其中茶商是最重要的群体。针对新出同治、宣统刊本《徽宁思恭堂征信录》的量化研究显示,同治时期在沪经营的徽商已近1000户,宣统时期增至1700余户,其中茶商占比至少四分之一。在... 上海开埠后迅速成为晚清商贸枢纽,徽州商人转而群聚沪上,其中茶商是最重要的群体。针对新出同治、宣统刊本《徽宁思恭堂征信录》的量化研究显示,同治时期在沪经营的徽商已近1000户,宣统时期增至1700余户,其中茶商占比至少四分之一。在同治时期,徽州茶商每年运销茶叶约16万箱,到宣统时期已达25万箱,标志着晚清徽茶贸易的兴盛。与此同时,以慈善服务为初衷的思恭堂,通过参与上海早期城市化进程,其功能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宣统时期思恭堂的收入结构中,最重要的是以房产和金融为中心的各项资产收益,原先主要的“茶捐”占比明显下降。这一现象预示着新兴都会的近代化发展在促进内地茶乡繁荣的同时,也为传统徽州商人的转型提供了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思恭堂 徽州 茶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文学”论争中鲁迅的“转变”问题
17
作者 王锡荣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122,共8页
历来对于鲁迅在“革命文学”论争中究竟是“转变”还是“发展”,莫衷一是。对此两种观点的表述加以分析考察,可以发现,各有其理由,而又各有其偏颇。以外在表现观之,似是跳跃,而从内在逻辑观之,则有其一贯性。故从总体上看,是发展而非转... 历来对于鲁迅在“革命文学”论争中究竟是“转变”还是“发展”,莫衷一是。对此两种观点的表述加以分析考察,可以发现,各有其理由,而又各有其偏颇。以外在表现观之,似是跳跃,而从内在逻辑观之,则有其一贯性。故从总体上看,是发展而非转变,但发展中有扬弃,有厘清以至“飞跃”,故仍有“转变”,但并非“方向转换”。从鲁迅个人来看,还是一种出于自身发展逻辑的必然,再加上时代条件的变迁所给予的机遇,使他迅速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发展为马克思主义者,其间没有发生方向性的转换或本质性的改变,更没有政治态度与立场的改变,考虑到“转变”一词在当时具有一种特殊含义,故用“发展”说更为合理和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转变 革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文学及人文学术著作的翻译与出版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宁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78,共6页
科技大潮给传统的人文学科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人工智能翻译的风行,特别是ChatGPT的出现,给传统的文学翻译带来了巨大挑战,专事翻译工作的人开始怀疑自己的“饭碗”能否保住。其实,有渊博的多学科知识和娴熟的多语言表达技能的翻... 科技大潮给传统的人文学科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人工智能翻译的风行,特别是ChatGPT的出现,给传统的文学翻译带来了巨大挑战,专事翻译工作的人开始怀疑自己的“饭碗”能否保住。其实,有渊博的多学科知识和娴熟的多语言表达技能的翻译工作者,完全可以在激烈的竞争和挤压中求得自己的生存空间。传统意义上的著作权也许会受到挑战,但这也许是一种必要的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机器翻译 ChatGPT 著作权 作(译)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脱贫攻坚文学理论建设与创作实践——以阿来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一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3-187,共5页
近年来,中国当代文学出现以脱贫攻坚为主要题材的新兴创作领域和生产引导机制,涌现出大量作品。如滕贞甫的《战国红》、欧阳黔森的《莫道君行早》、纪红建的《乡村国是》、赵德发的《经山海》、关仁山的《金谷银山》、王华的《海雀,海... 近年来,中国当代文学出现以脱贫攻坚为主要题材的新兴创作领域和生产引导机制,涌现出大量作品。如滕贞甫的《战国红》、欧阳黔森的《莫道君行早》、纪红建的《乡村国是》、赵德发的《经山海》、关仁山的《金谷银山》、王华的《海雀,海雀》、潘红日的《驻村笔记》等。目前已有一些新闻报道和文章关注到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的创作现象,主要以综述的方式,列举并简要分析代表作家和作品。经过几年的发展,脱贫攻坚文学的创作主体、艺术特色、叙事模式等方面均延伸出一些新特质,亦暴露出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创作领域 欧阳黔森 赵德发 新闻报道 关仁山 脱贫攻坚 创作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写世界文学史: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模式
20
作者 王宁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1,204,共8页
关于世界文学的讨论同时也是全球人文学术研究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它与重写世界文明史的计划不无关系。作为世界文学概念的最早倡导者之一,歌德无疑有着一种世界主义的视野,他率先在西方语境下对世界文学进行了概念化,但他本人依然未能摆... 关于世界文学的讨论同时也是全球人文学术研究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它与重写世界文明史的计划不无关系。作为世界文学概念的最早倡导者之一,歌德无疑有着一种世界主义的视野,他率先在西方语境下对世界文学进行了概念化,但他本人依然未能摆脱欧洲中心主义的束缚。长期以来,在国际学界的世界文学史编写领域,一直是欧洲中心主义以及后来的西方中心主义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世界文学版图的绘制往往聚焦于少数几个欧洲大国的文学,很少涉及其他国家。即使在中国的世界文学研究领域,西方中心主义也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反西方中心主义的尝试从未停止过,这也体现于世界文学史的书写和世界文学选集的编选。西方的比较文学学者杜威·佛克马由于受过汉学的训练,对中国文学情有独钟,他试图从文化相对主义的角度建构一种新的世界主义。即使在讨论文学经典的形成和重构方面,他依然不忘中国的文学经典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我们提出构建中国的自主文学理论话语体系,首先就要批判长期占据国际学界的西方中心主义。而我们在中国的语境下讨论世界文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世界文学史的书写和世界文学选集编选中的这一既定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写文学史 世界文学 西方中心主义 中国文学 中国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