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文化思想塑造“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的价值取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2
1
作者 梁晴雪 孙博文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0,共7页
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是对传统思政课模式的思想性升华、系统性改革、体系化完善,是开创思政教育新局面的重要改革方向。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强化“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价值导向、拓展立德树人综合育人框架、创新思政教育实践提供... 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是对传统思政课模式的思想性升华、系统性改革、体系化完善,是开创思政教育新局面的重要改革方向。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强化“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价值导向、拓展立德树人综合育人框架、创新思政教育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其价值导向体现为五个方面: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政治遵循,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标归宿,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三大原则立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精神底色,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实践引领。基于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大思政课”建设的理论衔接点,构建包括把握大方向、塑造大格局、构建大师资、创新大课堂、搭建大平台、推动大教改等在内的“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理论分析框架,从强化顶层设计、拓展“三全”育人格局、健全大师资体系、构建思政教研智慧平台以及深化大思政课改革创新等方面提出塑造“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实践创新路径,以形成一个由理论指导到实践落实、由内生动力到外部支持的完整“大思政课”建设的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大思政课 育人新格局 价值取向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实践育人质量全生命周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梁晴雪 胡昊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4-150,共7页
实践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育人质量评价机制,是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具有实效性的重要保障。通过实证研究对当前高校实践育人的运行机制、理念方法、实际效果等进行复盘反思,发现参与师生多样化、高质... 实践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育人质量评价机制,是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具有实效性的重要保障。通过实证研究对当前高校实践育人的运行机制、理念方法、实际效果等进行复盘反思,发现参与师生多样化、高质量的实践育人需求与高校实践育人供给之间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对标新时代教育评价要求,本文构建涵盖“背景-输入-过程-成果”的CIPP分析框架,对高校实践育人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研究。研究结果凸显了实践育人经费投入、师生主观能动性、宏观政策导向、体制机制建设等的重要性,研究建议从进一步激发师生参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汇聚资源合力、深化评价改革等三个方面提升实践育人的质量与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育人 质量评价 全生命周期 CIPP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青年数字素养的现状审视和提升路径 被引量:5
3
作者 梁钦 胡皓冰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5-150,共6页
青年作为数字原住民,是加快推进数字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提升当代青年的数字素养是适应网络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推进数字社会持续深化的重要力量以及强化数字公民综合素质的有力抓手。当前青年对于数字网络的接纳度普遍较高,所掌握的信... 青年作为数字原住民,是加快推进数字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提升当代青年的数字素养是适应网络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推进数字社会持续深化的重要力量以及强化数字公民综合素质的有力抓手。当前青年对于数字网络的接纳度普遍较高,所掌握的信息获取渠道较为多元,其数字参与偏好倾向碎片化阅读,辨别批判思维正值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数字安全意识相对薄弱、数字知识积累较为单薄、数字实践能力与数字伦理道德有待提升。对此,需要规范青年培育导向、革新数字教育课程、搭建数字实践基地、思政课堂反向赋能,以提升青年数字素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青年 数字素养 提升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