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纽伦堡到伯力:重估二战医学审判的“历史遗产”
1
作者 杨彦君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171,共10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苏联在纽伦堡法庭和伯力法庭分别审判了医学犯罪的组织者、参与者、关联者35人。虽然上述审判在法律依据、取证方式、审理过程和最终量刑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性,也呈现出不同社会制度、法律体系和价值取向下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苏联在纽伦堡法庭和伯力法庭分别审判了医学犯罪的组织者、参与者、关联者35人。虽然上述审判在法律依据、取证方式、审理过程和最终量刑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性,也呈现出不同社会制度、法律体系和价值取向下的复杂性,但在对被告“战争罪和反人道罪”的指控和认定方面却体现出较高的相似性,这应与纳粹德国和战时日本医学犯罪本身的类型和特征有必然关联。战争审判法庭在调查、取证、审理、判决的过程中出示大量物证和人证,成为法庭裁量的关键依据,亦为深度揭示医学犯罪提供诸多线索。两次医学审判都在不同程度上追究被告的战争责任,惩治了罪行累累的“不法医生”,成为战争审判史上不可磨灭的重要记录,也为战后形成医学伦理原则奠定历史基础。纽伦堡法庭上提出的《可获准的医学实验》,在战后逐渐演进而成《纽伦堡法典》和《赫尔辛基宣言》。而伯力审判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对细菌战犯罪进行的公开审判,成为记录和传播日本医学犯罪的嚆矢,为中外学界挖掘细菌战和人体实验罪证奠定事实基础,其在媒体传播、文学作品、历史研究和博物馆展陈的不断形塑下,渐从历史事件走入社会记忆,由此也使其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得以彰显。作为“历史遗产”的两次医学审判,为医学犯罪的行为主体、事实认定、性质界定分别设定相应基准,特别是《纽伦堡法典》由此成为现代人体实验伦理学的基石,这体现出医学审判的历史贡献和当代价值。这意味着,未来亦可将日本陆军军医学校、七三一部队、九州帝国大学的医学犯罪,置于《纽伦堡法典》视野下考察分析,从医学犯罪的主体、类型、特征、危害、影响等方面系统揭示日本医学犯罪的极端化、组织化和军事化特征,以及同时代环境、社会制度和医学体制的内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力审判 纽伦堡法庭 医学犯罪 人体实验 细菌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华日军的医学动员与生物战体系的形成——以七三一部队为中心的考察
2
作者 杨彦君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4-174,共11页
1886年日本设立陆军军医学校之后,随着对外战争的持续演进,军事医学研究和战场应用被不断强化。九一八事变是日本近代医学发展进程中的转折点,军事医学自此快速走向组织化和极端化,陆军军医学校防疫研究室、七三一部队、生物战体系即在... 1886年日本设立陆军军医学校之后,随着对外战争的持续演进,军事医学研究和战场应用被不断强化。九一八事变是日本近代医学发展进程中的转折点,军事医学自此快速走向组织化和极端化,陆军军医学校防疫研究室、七三一部队、生物战体系即在此时代背景下“应时而生”。特别是日本《国家总动员法》颁布后,在国家体制的强力驱动之下,军事医学研究和应用进入总体战阶段并急剧趋向异化,以陆军军医学校和七三一部队为代表的“防疫作战机关”,最终成为日本策划、组织和实施医学犯罪的中枢机构,在战争与医学交叉互动的特殊环境下,其秘密实施了大规模生物感染、冻伤实验、活体解剖等非法的人体实验和生物战。战时体制下的侵华日军医学动员,生物战体系的形成及其演进路径,体现出军事医学逐步异变为医学犯罪的鲜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医学 生物战 人体实验 医学动员 七三一部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