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舰船载流管道漏磁检测数据采集系统
1
作者 张燕 史汝川 曹婷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1-184,共4页
针对舰船载流管道漏磁检测点单一导致采集效率差、数据严重冗余等问题,设计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的舰船载流管道漏磁检测数据采集系统。磁场发生装置对管道进行磁化处理,多个无线传感器构成阵列同时采集管道不同位置的漏磁检测信号,提升舰... 针对舰船载流管道漏磁检测点单一导致采集效率差、数据严重冗余等问题,设计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的舰船载流管道漏磁检测数据采集系统。磁场发生装置对管道进行磁化处理,多个无线传感器构成阵列同时采集管道不同位置的漏磁检测信号,提升舰船载流管道漏磁检测数据采集效率,采用动态调整数据采集时间间隔降低数据采集的冗余性问题,采集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实现管道缺陷检测。实验结果显示,该系统在磁场发生装置激励频率为10 Hz时的数据采集灵敏度最高;具有舰船载流管道漏磁检测数据采集准确性高、动态范围大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 管道缺陷 漏磁检测 数据采集 传感器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步传感器在动力定位测量过程中的应用
2
作者 张燕 史汝川 曹婷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2-185,共4页
船舶动力定位需要依赖传感器数据,但这些数据存在时间不同步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时间戳对准方法,介绍数据滤波技术,研究基于加权平均法和卡尔曼滤波的异步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提出一种融合CV、CA、CT模型的IMM模型,在直线加速、急转弯... 船舶动力定位需要依赖传感器数据,但这些数据存在时间不同步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时间戳对准方法,介绍数据滤波技术,研究基于加权平均法和卡尔曼滤波的异步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提出一种融合CV、CA、CT模型的IMM模型,在直线加速、急转弯2种工况下对4种模型进行仿真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线性加速工况下,CA模型定位测量误差优于其他模型,在急转弯工况下,IMM模型的定位测量误差较小,且收敛速度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M 异步传感器 信息融合 动力定位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8的轻量化车辆检测网络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梓延 王晓龙 +1 位作者 何迪 安国成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4-325,共12页
现有的高精度车辆检测模型参数与计算量过高,无法在交通智能设备上良好运行,而轻量化的车辆检测模型精度普遍较低,不适用于实际任务。为此,提出一种改进YOLOv8的轻量化车辆检测网络,将主干网络替换为计算量和内存访问更小的FasterNet网... 现有的高精度车辆检测模型参数与计算量过高,无法在交通智能设备上良好运行,而轻量化的车辆检测模型精度普遍较低,不适用于实际任务。为此,提出一种改进YOLOv8的轻量化车辆检测网络,将主干网络替换为计算量和内存访问更小的FasterNet网络,并且将颈部的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替换为加权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BiFPN),简化特征融合过程。同时,引入一种融合注意力机制的动态检测头,实现检测头和注意力的无冗余结合;此外,针对完全交并比(CIoU)在检测精度和收敛速度上的缺陷,提出一种尺度不变交并比(SIoU)结合归一化高斯Wasserstein距离(NWD)的回归损失算法。最后,为尽量减小模型对边缘设备的算力需求,进行基于幅值的层自适应稀疏化剪枝,进一步压缩模型大小。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改进模型相较于原模型YOLOv8s,在精度上升1.5百分点的情况下,参数量降低78.9%,计算量下降67.4%,模型尺寸降低77.8%,达到了比较优秀的轻量化效果,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LOv8模型 车辆检测 轻量化 FasterNet网络 归一化高斯Wasserstein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未知定向辐射源组合定位的无人机群优化部署
4
作者 赵倩倩 熊刚 +1 位作者 王李军 尤明懿 《信号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8-682,共15页
未来的无人机集群技术趋势是通过部署大量低成本无人机,依靠协同感知、信息共享和分工协调来完成各种复杂任务。这些集群具备高度的智能和自主性,已经逐渐成为无人机集群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高精度定位技术在维持集群稳定、避免相互碰... 未来的无人机集群技术趋势是通过部署大量低成本无人机,依靠协同感知、信息共享和分工协调来完成各种复杂任务。这些集群具备高度的智能和自主性,已经逐渐成为无人机集群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高精度定位技术在维持集群稳定、避免相互碰撞和实现目标引导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无人机群利用物联网技术结合先进的定位算法,使得无人机群能够在空中实现精准的定位和相互配合,但与此同时,产生了复杂环境下的联合无人机部署和资源分配问题(joint UAV deployment and resource allocation,JUDRA)。本文针对优化JUDRA算法从而提高无人机群定位精度的问题,提出了适应性更强的TDOA+AOA联合定位体制、无人机群之间通信弱约束等更贴近实际的应用场景。通过将复杂的无人机群资源优化及部署问题简化为带有约束条件的非凸非凹min-max优化问题,再拆分为主从问题,对主问题采用改进的吉布斯采样算法,对从问题采用粒子滤波算法。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处理多个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在不同层次上实现优化。为了验证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我们针对不同的定位体制,无人机之间通信强弱约束,通过实验验证本文所提出方法在定位模型和约束条件对定位性能的有效性。同时,通过考虑不同的无人机群数量和目标不确定半径,进一步验证算法鲁棒性,表明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优化 无人机协同定位 天线增益 到达时间差与到达角联合定位方法 非凸非凹min-max优化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时频统误差条件下的联合时频差定位与观测站航迹优化方法
5
作者 肖敏睿 王巍 +1 位作者 尤明懿 陈新 《信号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60,共11页
近年来,无源定位技术在认知通信、频谱管控、电子战等众多领域中得到了诸多应用,时频差联合定位以其测量精度高、所需观测站数量少、具有唯一解且不易出现模糊现象等优点,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与应用。时频差联合定位通常需要观测站之... 近年来,无源定位技术在认知通信、频谱管控、电子战等众多领域中得到了诸多应用,时频差联合定位以其测量精度高、所需观测站数量少、具有唯一解且不易出现模糊现象等优点,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与应用。时频差联合定位通常需要观测站之间精确时频同步,然而当观测站的授时服务无法使用或受到干扰时,观测站之间的时频同步无法得到保证,时延频偏的存在将会对定位性能造成严重影响。为了提高时频统误差存在条件下的定位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联合时频差定位与观测站航迹优化的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交替迭代定位和观测站航迹优化这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交替迭代定位中,通过对目标源位置和时频统误差的交替迭代估计,将参数的高维求解问题转化为了两个低维问题,大幅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其中交替迭代法的迭代初始值通过差分法获得。第二部分观测站航迹优化在第一部分定位估计结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种考虑目标源位置估计不确定性的观测站航迹优化代价函数,并基于粒子滤波方法进行了高效求解。通过仿真实验可知,定位求解参数的计算复杂度较低;当测量噪声较小时,本文所提算法位置估计的均方根误差能够逼近克拉美罗下界;与无观测航迹优化相比,定位精度和时频统误差的估计准确度得到了有效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到达时间差 到达频率差 时频统误差 交替迭代 航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文多模态融合推理的产品创新方案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马进 范明浩 +1 位作者 马良山 胡洁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28,共8页
目的针对当前产品创新设计领域中对基于图像-文本多模态知识支撑创新设计方法研究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套基于图文多模态的产品创新方案设计方法。方法首先,对设计师的设计草图与文本要求进行预处理,然后引入产品设计知识图谱来促进设计... 目的针对当前产品创新设计领域中对基于图像-文本多模态知识支撑创新设计方法研究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套基于图文多模态的产品创新方案设计方法。方法首先,对设计师的设计草图与文本要求进行预处理,然后引入产品设计知识图谱来促进设计思维的发散和创新;其次,通过微调的生成式预训练变换器模型和扩散模型生成产品方案及其概念图;最后,利用深度多模态设计评估模型对产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市场潜力进行评估。结果通过产品设计知识图谱,及深度多模态设计评估模型的引入,该设计流程可以生成富有创新性且具备可行性的产品方案。结论基于图文多模态的产品创新方案设计流程结合了最新的深度学习技术,不仅提高了设计的效率,还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创新视角和灵感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文多模态 深度生成模型 知识图谱 产品创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高精度光学仪器表面动态变形测量研究
7
作者 张燕 史汝川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1-275,共5页
伴随着光学仪器精度的逐渐提高,其表面动态变形事件发生频率也呈现急剧增加的趋势,是影响与制约光学仪器发展与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满足光学仪器的应用需求,提出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高精度光学仪器表面动态变形测量方法。采用机器... 伴随着光学仪器精度的逐渐提高,其表面动态变形事件发生频率也呈现急剧增加的趋势,是影响与制约光学仪器发展与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满足光学仪器的应用需求,提出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高精度光学仪器表面动态变形测量方法。采用机器视觉设备获取高精度光学仪器表面图像,对表面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去噪处理与增强处理,以此为基础,应用SURF特征检测算法提取表面图像的特征点,通过FLANN算法匹配相邻图像的特征点,利用Delaunay三角化在表面图像区域形成三角网格,进一步计算表面图像特征点的位移与应变,从而实现高精度光学仪器表面动态变形的测量。实验数据显示:在横坐标为1μm时,应用提出方法获得的表面动态变形位移纵坐标为1.8μm,与实际位移基本保持一致,在实验组别为6时,应用提出方法获得的光学仪器表面动态变形应变数值为3μm,与实际应变数值保持一致,充分证实了提出方法具备较好的应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变形 高精度光学仪器 变形测量 机器视觉技术 仪器表面 表面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小型载荷的宽带通信信号随机共振检测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少旋 何迪 +1 位作者 王巍 尤明懿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1-681,共11页
随着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飞速发展,无人机在各个领域,尤其是现代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人机凭借其强大的灵活性和高隐蔽性优势,对现代作战具有颠覆性影响。在无人机执行战场侦察、监视、通信、电子干扰、雷达诱骗、激光制导等... 随着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飞速发展,无人机在各个领域,尤其是现代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人机凭借其强大的灵活性和高隐蔽性优势,对现代作战具有颠覆性影响。在无人机执行战场侦察、监视、通信、电子干扰、雷达诱骗、激光制导等任务的过程中,及时探测敌方辐射信号尤为重要。随机共振方法利用特定非线性系统可以使输入其中的信号与噪声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协同作用的特点,将噪声的能量转移到信号中来放大信号,是常用的微弱信号检测方法之一。窄带信号的随机共振检测技术已趋于成熟。而对小型载荷无人机监视、通信等场景下的微弱宽带通信信号,现有随机共振检测方法直接采用窄带信号的时域能量检测方法,并未基于宽带信号特点设计专门的检测方法,低信噪比条件下检测性能受限。为了满足对微弱宽带通信信号的检测要求,本文以常用的宽带通信信号为研究对象,对于单通道接收场景,提出基于宽带信号局部频谱的随机共振信号检测方法,该方法与传统的随机共振信号检测方法相比性能提升约6 dB。其次,对于更低信噪比的情况,提出一种随机共振与互相关检测相结合的双通道协同检测方法,并提出基于随机共振后两路互相关系数最大化的系统参数优化准则。典型场景下的仿真分析表明,对于单通道接收的低信噪比微弱宽带通信信号,局部频谱法可以有效提升检测性能;对于更低信噪比宽带通信信号,采用随机共振处理后的双通道互相关检测可以进一步提升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宽带通信信号 随机共振 频谱检测 互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带隙机理融合声学超材料及其低频宽带抑振特性
9
作者 孙萍 徐思齐 王晓乐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50-259,共10页
紧凑轻量的低频宽带隙声学超材料在弹性波控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提出了一种结构功能复用的声学超材料基本构型,能够融合布拉格散射带隙、局域共振带隙和惯性放大带隙,具备丰富的带隙调控自由度。建立了无限大尺寸声学超材料板的... 紧凑轻量的低频宽带隙声学超材料在弹性波控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提出了一种结构功能复用的声学超材料基本构型,能够融合布拉格散射带隙、局域共振带隙和惯性放大带隙,具备丰富的带隙调控自由度。建立了无限大尺寸声学超材料板的能带计算有限元模型,结合算例对其带隙特性进行了预报。制备了声学超材料样件并附加于有限尺寸的平直铝板,采用冲击力锤法获取了振动传递函数,验证了带隙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并衡量了低频宽带抑振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声学超材料能够在100~1000 Hz的宽频范围内平均衰减平直铝板的结构振动达21 dB,近场声辐射达6 dB。并且,对于大曲率的铝板结构,所提出的声学超材料不仅安装方便,而且同样能够有效体现低频宽带抑振效果。此外,通过参数分析揭示了基座局域共振机构的悬臂刚度和末端质量以及惯性放大机构的附加质量和惯性放大角对带隙特性的影响规律。该研究旨在为低频宽带隙声学超材料的发展提供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超材料 弹性波 带隙 抑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包覆磁性纳米探针的多模态LFIA检测胃癌标志物
10
作者 程杰 袁浩岚 +2 位作者 严家圣 郭九川 郭劲宏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39,共11页
多模态侧流免疫层析(Lateral Flow Immunoassay,LFIA)技术能够提供不同灵敏度水平的多种检测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即时检测的实用性和灵活性,已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极具潜力的研究方向.研究中合成了一种金包裹的超顺磁性纳米晶簇(SMNC@Au)多... 多模态侧流免疫层析(Lateral Flow Immunoassay,LFIA)技术能够提供不同灵敏度水平的多种检测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即时检测的实用性和灵活性,已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极具潜力的研究方向.研究中合成了一种金包裹的超顺磁性纳米晶簇(SMNC@Au)多功能纳米探针,开发了用于同时检测胃癌标志物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Ⅰ和Ⅱ的多模态LFIA传感平台.首先通过水热法合成超顺磁性纳米晶簇,然后通过种子生长法在其上涂覆一层金壳,最后用4-巯基苯甲酸修饰颗粒表面形成最终的SMNC@Au探针.该多功能探针可以提供比色、磁性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3种输出信号,且能通过磁力实现分析物的分离和富集,简化样本的处理.基于SMNC@Au纳米探针LFIA支持定性比色读数以及磁信号和拉曼信号的两种定量读数,可适应不同的检测场景和要求.检测结果表明,PGⅠ和PGⅡ的视觉检测限分别为10 ng/mL和1 ng/mL;磁性模式的检测限分别为0.5 ng/mL和0.1 ng/mL;拉曼模式的检测限分别为0.1 ng/mL和0.05 ng/mL.两种定量模式的检测范围为1~500 ng/mL(PGⅠ)和0.1~100 ng/mL(PGⅡ),完全符合临床诊断标准.该测定表明,所开发的多模态LFIA在不同环境下灵敏检测分析物均有较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探针 多功能纳米材料 侧流免疫层析 胃蛋白酶原 即时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精度声表面波扭矩传感器
11
作者 周硕 高孜航 +2 位作者 肖强 王为标 范彦平 《压电与声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5-870,877,共7页
扭矩测量是衡量动力系统输出功率是否满足运行指标的重要手段,是动力设备运行状态和故障预警的关键信息来源。声表面波(SAW)传感器无源无线的特点有利于旋转工况下的转轴扭矩测量,避免了有源扭矩传感器在扭矩测量中能量和信号难以传输... 扭矩测量是衡量动力系统输出功率是否满足运行指标的重要手段,是动力设备运行状态和故障预警的关键信息来源。声表面波(SAW)传感器无源无线的特点有利于旋转工况下的转轴扭矩测量,避免了有源扭矩传感器在扭矩测量中能量和信号难以传输的问题。为实现高精度的声表面波扭矩传感,从压电基底材料选择、高品质因数(Q)值谐振器设计以及高精度SAW传感器回波信号频率解调算法三方面考虑,设计了一种高精度声表面波扭矩传感器。对所设计的声表面波扭矩传感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扭矩传感器的加载非线性误差为0.183%,卸载非线性误差为0.160%,加载重复性为0.260%,卸载重复性为0.103%,迟滞为0.299%,实现了一种高精度的无源扭矩传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表面波 扭矩传感器 谐振器设计 有限元 频率解调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和Co物种对渣油加氢脱金属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隋宝宽 刘文洁 +2 位作者 王刚 潘云翔 彭冲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61-1166,共6页
利用工业渣油加氢脱金属催化剂载体构建了三种含有不同金属活性组分的催化剂:Ni-Mo催化剂、NiCo-Mo催化剂和Co-Mo催化剂,采用XRD、Raman光谱、H_(2)-TPR、NH_(3)-TPD、原位FTIR等分析方法对构建的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催化剂在渣油加... 利用工业渣油加氢脱金属催化剂载体构建了三种含有不同金属活性组分的催化剂:Ni-Mo催化剂、NiCo-Mo催化剂和Co-Mo催化剂,采用XRD、Raman光谱、H_(2)-TPR、NH_(3)-TPD、原位FTIR等分析方法对构建的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催化剂在渣油加氢脱金属反应中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三种催化剂具有相近的孔结构和物相结构,与NiCo-Mo和Co-Mo催化剂相比,Ni-Mo催化剂还原温度较低,易还原的八面体配位钼物种较多,易形成Ni-Mo-S活性相,表现出了较高的加氢性能、脱金属性能以及脱残炭性能。Co-Mo催化剂酸强度高、酸量大,表现出较高的脱硫性能。研究为构建更高效的劣质原油加工催化剂提供了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油 加氢脱金属 催化剂 加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设计形态学的军事仿生机器人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4
13
作者 马进 胡洁 +1 位作者 朱国牛 戚进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1,共11页
目的对设计形态学在军事仿生机器人设计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归纳和分析,为设计服务于国防建设和军事装备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首先从设计形态学的内涵出发,结合仿生设计理论,详细解读设计形态学,如何能够通过融合多学科知识,来辅... 目的对设计形态学在军事仿生机器人设计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归纳和分析,为设计服务于国防建设和军事装备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首先从设计形态学的内涵出发,结合仿生设计理论,详细解读设计形态学,如何能够通过融合多学科知识,来辅助新型军事仿生机器人研制;其次,根据军事仿生机器人作战域的不同,从陆地、水下和空中(间)军事仿生机器人3个方面展开,论述了国内外设计形态学助力军事仿生机器人发展的现状,归纳并阐述了不同类型军事仿生机器人设计的特点;最后,总结并分析了设计形态学在军事仿生机器人设计领域进行应用的发展趋势,对设计形态学助力军事装备的研究方法及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结论设计形态学是一种强调系统的理论体系,是融合仿生学方法的生物激励模式下的设计形态创新,能够有效地支持军事仿生机器人领域的融合创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设计形态学在军事仿生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将逐步向人机共融智能设计方向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形态学 仿生设计 军事机器人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氢裂化预处理催化剂按活性级配顺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范思强 彭冲 +2 位作者 庞宏 吴子明 王仲义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94-1204,共11页
基于加氢裂化预处理催化剂在不同分区反应规律,按催化剂活性由低到高和由高到低设计2种级配方案。以常规减压蜡油(VGO)为原料,对比考察2种级配方案加氢裂化预处理催化剂在不同预处理入口温度、床层温升、体积空速、反应压力下预处理效... 基于加氢裂化预处理催化剂在不同分区反应规律,按催化剂活性由低到高和由高到低设计2种级配方案。以常规减压蜡油(VGO)为原料,对比考察2种级配方案加氢裂化预处理催化剂在不同预处理入口温度、床层温升、体积空速、反应压力下预处理效果的优劣以及长周期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催化剂活性由低到高的级配方案中,得到的精制油中氮含量、硫含量和芳烃含量均低于活性由高到低级配的方案;建立反应温度对于2套催化剂活性级配方案预处理效果影响的预测模型,发现精制油性质实验值与预测值偏差极小,可靠性较强;催化剂按活性由低到高级配时的长周期稳定性优于单一预处理催化剂体系,因此催化剂按活性由低到高级配使用可有效延长加氢裂化装置的运转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裂化预处理 催化剂 活性级配 加氢脱氮 减压蜡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渣油加氢催化剂活性相结构调控及对反应性能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嘉 彭冲 +1 位作者 唐磊 陆安慧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11-1821,共11页
开发高性能催化剂是渣油加氢提质的关键。本文重点介绍了氧化铝载体及催化剂制备方法对活性相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从氧化铝载体出发,分析了氧化铝表面性质(表面羟基种类和浓度、载体表面取向)、晶相(γ-Al_(2)O_(3)、η-Al_(2)O_(3)、... 开发高性能催化剂是渣油加氢提质的关键。本文重点介绍了氧化铝载体及催化剂制备方法对活性相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从氧化铝载体出发,分析了氧化铝表面性质(表面羟基种类和浓度、载体表面取向)、晶相(γ-Al_(2)O_(3)、η-Al_(2)O_(3)、δ-Al_(2)O_(3)、θ-Al_(2)O_(3)、α-Al_(2)O_(3)等)及孔结构(孔径分布和比表面积)对金属-载体相互作用、反应物分子在载体表面吸附和内部扩散的影响。从催化剂制备方法出发,总结了水热处理对氧化铝表面羟基、酸性、孔结构改性的方法。此外,概述了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助剂类型和硫化条件对活性相结构的影响,并分析了活性相与催化性能的构效关系。最后,指出了工业催化剂制备时大孔径和高机械强度需要匹配的问题,提出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来调控活性组分在载体上的宏观分布,并展望了催化剂孔道结构设计与原位表征技术的开发等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加氢脱硫 催化剂载体 表面性质 活性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塑料高附加值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范思强 彭绍忠 +1 位作者 彭冲 胡永康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20-1027,共8页
废塑料的低降解性会对环境造成持续污染,新冠疫情的扩散更加剧了塑料的使用与累积,因此废塑料资源的高效处理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主流的几种废塑料处理技术路线,认为资源化高附加值利用技术是最具有市场竞争力与... 废塑料的低降解性会对环境造成持续污染,新冠疫情的扩散更加剧了塑料的使用与累积,因此废塑料资源的高效处理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主流的几种废塑料处理技术路线,认为资源化高附加值利用技术是最具有市场竞争力与绿色环保性的废塑料处理路线。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废塑料资源化高附加值利用技术的研究进展,讨论了传统热裂解技术的发展与变型,通过该路线废塑料转化为燃料产品的最高收率可达97%~98%(质量分数)。重点介绍了催化转化、化学处理、生物酶化、电催化、催化碳化以及电池能源化等新型技术手段,指出通过化学、催化、生物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将废塑料转化为喷气燃料、高附加值化学品与特殊用途的功能材料是该领域未来主流的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其中转化为高附加值单体的收率可达97%(质量分数)以上,从而实现将塑料垃圾从“清零”的初级处理阶段升级至“变废为用”、“变废为宝”,助力中国完成“双碳”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塑料 高附加值利用 燃料 化学品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微泡群瞬态空化强度时域分布的比例反馈调节
17
作者 闫博 谭纯洁 +1 位作者 胡亚欣 秦鹏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99-709,共11页
声波、血流环境及流动微泡群的稳定性都会影响焦区内瞬态空化强度在超声作用时间内的分布,从而影响基于瞬态空化的治疗效率和生物安全性。该文在搭建仿体中流动微泡群瞬态空化发生和实时测量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LabView现场可编程... 声波、血流环境及流动微泡群的稳定性都会影响焦区内瞬态空化强度在超声作用时间内的分布,从而影响基于瞬态空化的治疗效率和生物安全性。该文在搭建仿体中流动微泡群瞬态空化发生和实时测量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LabView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比例反馈控制器,在保持脉冲重复频率和脉冲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选择适当的比例系数,依据当前周期的声波激励下实时测量的瞬态空化强度,实时调节下一周期声波信号的峰值负压,以调控瞬态空化强度在时间上的分布。研究表明,在最优比例系数(1×10^(7))下,和开环系统相比,瞬态空化强度的稳定率提升至2.31倍,瞬态空化强度的时域下降速率减小约94.41%;在超声作用时间内总瞬态空化强度也基本达到期望水平。这些结果表明该比例反馈控制器在调控脉冲超声激励下流动微泡群瞬态空化强度时域分布的有效性,有望改进瞬态空化在相关疾病治疗中的效率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超声 瞬态空化 微泡 比例反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