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纳米管-树形分子载体递送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对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潘碧峰 崔大祥 +5 位作者 徐萍 高峰 贺蓉 尤晓刚 邵君 杨浩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76-180,共5页
目的:探讨碳纳米管(CNT)-树形分子递送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ASOND)进入肝癌细胞HepG2的效率及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制备碳纳米管与PAMAM树形分子复合物,与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组装后,用原子力显微镜(AFM)与凝胶电泳观察碳纳... 目的:探讨碳纳米管(CNT)-树形分子递送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ASOND)进入肝癌细胞HepG2的效率及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制备碳纳米管与PAMAM树形分子复合物,与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组装后,用原子力显微镜(AFM)与凝胶电泳观察碳纳米管-树形分子-反义核苷酸复合物的形态结构;然后将复合物与人肝癌HepG2细胞共培养,同时设立对照,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碳纳米管-树形分子-反义核苷酸复合物在细胞中的定位,采用MTT法检测复合物对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AFM与凝胶电泳分析证实碳纳米管-树形分子-反义核苷酸复合物被成功制备。透射电镜观察证实碳纳米管-树形分子-反义核苷酸复合物位于细胞质。MTT法检测表明,CNT-PAMAM-ASODN浓度为1.0μmol/L时,即可抑制(45.97±4.28)%的HepG2细胞增殖,而ASODN组和CNT-PAMAM组在此浓度条件下对HepG2细胞的抑制率则分别为(9.33±0.85)%和(6.37±0.69)%;当CNT-PAMAM-ASODN达到1.50μmol/L时,细胞抑制率为(70.22±7.25)%,而且抑制作用随培养时间的延长与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细胞抑制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碳纳米管-树形分子复合物是一种高效的基因递送载体,能够携带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进入肝癌细胞,并高效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显著增强反义寡核苷酸的作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树形分子 SURVIVIN基因 反义寡核苷酸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NA封闭BRCAA1基因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和Rb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杨浩 崔大祥 +7 位作者 李清 黄拓 高峰 贺蓉 潘碧峰 邵君 尤晓钢 刘风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81-184,共4页
目的:研究siRNA封闭乳腺癌抗原相关基因1(BRCAA1)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和Rb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RNAi技术对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BRCAA1基因进行特异性抑制,用阳离子脂质体与化学合成的Pre-designedan-ti-BRCAA1 siRNA构建转染复合... 目的:研究siRNA封闭乳腺癌抗原相关基因1(BRCAA1)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和Rb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RNAi技术对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BRCAA1基因进行特异性抑制,用阳离子脂质体与化学合成的Pre-designedan-ti-BRCAA1 siRNA构建转染复合体,反转染MCF-7细胞株48h后提取总RNA,分为未处理(NT)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BRCAA1组,经反转录荧光实时PCR检测BRCAA1和Rb基因mRNA表达情况;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siRNA转染MCF-7细胞后实验组BRCAA1基因mRNA水平降低了42.3%;Rb基因表达较之阴性对照组上升了11.1%;实验组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为(81.9±6.1)%,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BRCAA1基因的封闭明显抑制了MCF-7细胞的增殖,BRCAA1基因与Rb基因可能存在有某种相互拮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NA BRCAA1基因 乳腺癌 RB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γ-精浆蛋白特异性单链抗体的RTS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的检测 被引量:3
3
作者 韩月东 邓敬兰 +3 位作者 宦怡 高峰 潘碧峰 崔大祥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制备人精浆蛋白特异性单链抗体,并检测其生物活性与靶向性。方法:应用快速翻译系统(RTS)表达γ-精浆蛋白特异性单链抗体,制备E4B7ScFv肽段和纳米颗粒偶联物,应用免疫沉淀反应、Western Blotting法、免疫荧光染色分析和细胞实验,... 目的:制备人精浆蛋白特异性单链抗体,并检测其生物活性与靶向性。方法:应用快速翻译系统(RTS)表达γ-精浆蛋白特异性单链抗体,制备E4B7ScFv肽段和纳米颗粒偶联物,应用免疫沉淀反应、Western Blotting法、免疫荧光染色分析和细胞实验,研究该抗体进入前列腺癌细胞的活性。结果:成功地制备了抗γ-精浆蛋白特异性单链抗体纳米颗粒偶联物。该抗体可与前列腺癌细胞特异性结合,并可在15 min内将纳米磁珠带入前列腺癌细胞内,进入癌细胞的磁球数量随着细胞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多,对照实验显示该偶联物不能进入其它组织肿瘤细胞。结论:制备的抗γ-精浆蛋白特异性单链抗体生物活性与靶向性均较好,在前列腺癌的早期核磁共振显像诊断与靶向治疗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精浆蛋白 单链抗体 纳米磁球 前列腺癌 靶向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