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纳米诊断和治疗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被引量:10
1
作者 崔大祥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01-405,共5页
具有独特性能的纳米材料为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新机遇,展示出诱人的前景。近年来,基于纳米粒子的早期肿瘤标志物体外检测技术、活体动态多模式分子影像技术、基于纳米粒子光热转换效应的纳米显像治疗一体化技术、纳米缓释药物、纳... 具有独特性能的纳米材料为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新机遇,展示出诱人的前景。近年来,基于纳米粒子的早期肿瘤标志物体外检测技术、活体动态多模式分子影像技术、基于纳米粒子光热转换效应的纳米显像治疗一体化技术、纳米缓释药物、纳米药物递送器件等的研究都已取得重大进展。但是,由于纳米材料对人体长期作用的影响尚不清楚,纳米治疗技术在临床的应用还面临着挑战。本文回顾肿瘤纳米诊断和治疗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并展望该领域的发展前景,旨在推动我国肿瘤纳米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纳米材料 纳米技术 纳米诊断 纳米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MS微针制备及其应用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君 朱军 +2 位作者 蒋宏民 曹莹 陈翔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53-1058,共6页
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微针是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在生物医学上有着广泛的应用。该文介绍了一些新的微针制备方法,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另外,综述了微针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指出了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微针 透皮给药 微电极 微电子机械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柔性衬底的人造视网膜生物微电极阵列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舒维 陈迪 +4 位作者 柴新禹 刘景全 陈翔 朱军 任秋实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0-552,共3页
设计了一种用于刺激视网膜的生物微电极阵列,采用非硅MEMS技术,在聚酰亚胺柔性衬底上制备出了具有一定生物相容性的,电极数为20的生物刺激电极阵列,并成功实现了器件从基底的完整释放。实验中采用了二次曝光法,用金修饰了电极柱侧壁,从... 设计了一种用于刺激视网膜的生物微电极阵列,采用非硅MEMS技术,在聚酰亚胺柔性衬底上制备出了具有一定生物相容性的,电极数为20的生物刺激电极阵列,并成功实现了器件从基底的完整释放。实验中采用了二次曝光法,用金修饰了电极柱侧壁,从而提高了电极的生物相容性;采用PDMS作为柔性衬底与玻璃片的粘附层,使得器件的释放过程,简单且无毒无害,对器件也无损害。制造出的器件尺寸小,质量轻,可靠性高,机械柔性好。对微电极阵列进行了电学性能测试,在10-5000Hz频率范围,其阻抗为10^4-10^6欧姆,符合电刺激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电极 生物相容性 MEMS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磁性纳米粒子与PSA单链抗体复合探针对前列腺癌的靶向显像和治疗 被引量:7
4
作者 韩月东 崔大祥 +7 位作者 宦怡 李智铭 刘贺亮 宋华 刘彬 杜彤 高峰 贺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06-411,共6页
目的:研究荧光磁性纳米粒子与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rostate cancer specific antigen,PSA)单链抗体片段结合的复合纳米探针作为前列腺癌核磁共振靶向显像剂与治疗剂的可行性。方法:荧光磁性纳米粒子(FMCNPs)与前列腺癌特异性单链抗体片... 目的:研究荧光磁性纳米粒子与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rostate cancer specific antigen,PSA)单链抗体片段结合的复合纳米探针作为前列腺癌核磁共振靶向显像剂与治疗剂的可行性。方法:荧光磁性纳米粒子(FMCNPs)与前列腺癌特异性单链抗体片段(ScFv)桥联制备成复合纳米探针(FMCNPs-ScFv),应用高分辨电镜、荧光光谱仪与磁强度计进行鉴定。将FMCNPs-ScFv与前列腺癌LNCaP细胞共培养,观察其进入癌细胞的靶向性;采用MTT法评价复合纳米探针的细胞毒性。建立裸鼠前列腺癌细胞移植模型,进行免疫组化和病理学鉴定;荷前列腺癌裸鼠尾静脉注射复合纳米探针,采用荧光成像系统观察纳米探针在裸鼠体内的分布消除过程;利用核磁共振观察复合纳米探针肿瘤靶向显像效果;给予体外磁场照射(100W功率)30min,观察肿瘤体积的变化。结果:成功制备复合纳米探针FMCNPs-ScFv;细胞培养实验显示复合纳米探针能够进入前列腺癌细胞质;在显像浓度范围内复合纳米探针细胞毒性很低,不影响细胞增殖。成功制备裸鼠前列腺癌模型。荧光成像系统显示复合纳米探针快速地在裸鼠各重要器官分布,并逐渐集中于肿瘤部位;核磁共振显示纳米探针在24h内能够清晰显示前列腺癌图像;体外磁场照射4d后,注射复合纳米探针的裸鼠肿瘤组织生长显著慢于对照裸鼠的肿瘤组织(P<0.05)。结论:制备的复合纳米探针FMCNPs-ScFv能有效地靶向前列腺癌组织,可用于前列腺癌的核磁共振成像,也能用于体外磁场作用下的肿瘤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荧光磁性纳米粒子 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单链抗体 纳米探针 核磁共振成像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手术式硅微机械加工(MISSM)技术
5
作者 王家畴 刘洁丹 李昕欣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85-890,共6页
介绍了一种新颖的微创手术式硅微机械加工(MISSM)技术,该技术充分利用(111)硅片的晶向分布和各向异性湿法腐蚀的特性。通过在单晶硅片表面制作一系列微型释放窗口来定义结构的轮廓及尺寸,实现在单晶硅片内部选择性可自停止腐蚀技术,制... 介绍了一种新颖的微创手术式硅微机械加工(MISSM)技术,该技术充分利用(111)硅片的晶向分布和各向异性湿法腐蚀的特性。通过在单晶硅片表面制作一系列微型释放窗口来定义结构的轮廓及尺寸,实现在单晶硅片内部选择性可自停止腐蚀技术,制作出不同结构尺寸的腔体。同时,结合不同器件结构设计的需求,缝合微型释放窗口并进行后续工艺制作及最终可动结构释放。该技术采用微创手术式单硅片单面体硅工艺替代传统的表面微机械工艺,制作工艺简单,既具有单硅片单面加工的优势又便于与IC工艺兼容。文章详细讲述了微创手术式三维微机械结构的成型机理和工艺流程,并针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 MISSM技术 单硅片单面加工 微型释放窗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便合成椭球形二氧化硅包覆的金纳米棒 被引量:3
6
作者 鲍乐 黄鹏 +1 位作者 高斌 崔大祥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1-614,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地制备出一种椭球形核-壳结构二氧化硅包覆的金纳米棒.分别采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紫外、电子衍射和扫描电镜能谱对制备出的二氧化硅包覆的金纳米棒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二氧化硅包覆的金纳米棒呈椭球形,大小为60~80... 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地制备出一种椭球形核-壳结构二氧化硅包覆的金纳米棒.分别采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紫外、电子衍射和扫描电镜能谱对制备出的二氧化硅包覆的金纳米棒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二氧化硅包覆的金纳米棒呈椭球形,大小为60~80nm,壳层二氧化硅厚度约10~20nm.通过紫外检测发现,二氧化硅壳层对金纳米棒的光学特性几乎没有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新颖的二氧化硅包覆的金纳米棒微球在生物医学(如治疗、传感器和分子影像等)中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棒 二氧化硅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疾病诊断的Gd^Ⅲ/量子点多模态成像探针的构建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兵波 宫晓群 +7 位作者 李卓权 郭方方 蔡少瑜 孔继烈 杨秋花 马浩 常津 时东陆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82-985,共4页
结合核磁共振成像(MRI)和荧光成像技术,以钆离子、近红外低毒量子点、二氧化硅和聚丙烯酸(PAA)等为原料,采用一系列纳米载体自组装技术,构建出MRI弛豫率/荧光效率高和生物相容性好的GdⅢ/量子点多模态纳米探针.结果表明,与未螯合GdⅢ的... 结合核磁共振成像(MRI)和荧光成像技术,以钆离子、近红外低毒量子点、二氧化硅和聚丙烯酸(PAA)等为原料,采用一系列纳米载体自组装技术,构建出MRI弛豫率/荧光效率高和生物相容性好的GdⅢ/量子点多模态纳米探针.结果表明,与未螯合GdⅢ的量子点纳米探针相比,GdⅢ/量子点多模态纳米探针具有更高的弛豫率;t1-加权MRI成像也证实了GdⅢ/量子点多模态纳米探针具有很好的阳性造影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成像 近红外量子点 核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bVIEW的继电器电阻连续自动测试系统 被引量:4
8
作者 黄奕 戴旭涵 +2 位作者 苗晓丹 丁桂甫 赵小林 《电子测量技术》 2012年第12期94-98,共5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LabVIEW软件的磁保持继电器电阻自动测试系统。该系统由任意波形发生器、GPIB接口卡、数字万用表、自制功率放大器以及PC组成,通过波形发生器发生驱动波形,促使继电器在闭合与断开两种状态中不断切换,同时由数字万用表时... 介绍了一种基于LabVIEW软件的磁保持继电器电阻自动测试系统。该系统由任意波形发生器、GPIB接口卡、数字万用表、自制功率放大器以及PC组成,通过波形发生器发生驱动波形,促使继电器在闭合与断开两种状态中不断切换,同时由数字万用表时时测量各状态下继电器触点处的电阻值并传输至PC上保存。该方案充分发挥了LabVIEW软件兼容性强、人机互动性好的优势,并通过合理设定触发波形,解决了不同仪器间自动同步的重要问题,上述连续测试数据可以为判断磁保持继电器的使用寿命和失效机理提供明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BVIEW 磁保持继电器 自动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