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凝结换热器采用螺旋槽管的强化传热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吴慧英 帅志明 周强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626-630,共5页
引言 螺旋槽管具有轧制方便、传热系数高且抗结垢能力强等优点,因而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等工业部门中.纵观螺旋槽管强化传热的研究发现:螺旋槽管管内强化传热的研究和应用已趋成熟和完善.然而由于实际工作的困难,有关螺旋... 引言 螺旋槽管具有轧制方便、传热系数高且抗结垢能力强等优点,因而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等工业部门中.纵观螺旋槽管强化传热的研究发现:螺旋槽管管内强化传热的研究和应用已趋成熟和完善.然而由于实际工作的困难,有关螺旋槽管管外凝结换热的研究尚待深入.为此,本文对螺旋槽管凝结换热器进行了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槽管 凝结换热器 强化传热 换热器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冷却壁热表面传热系数的研究
2
作者 周伟国 徐迅 +1 位作者 吴俐俊 程惠尔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6-249,共4页
基于边界条件替代法建立了高炉冷却壁热表面与炉气问的传热系数计算模型.采用试验测量冷却壁温度场和温度场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炉气温度为505~1248℃时炉气与冷却壁壁体及炉气与捣打料问的传热系数.理论分析了在炉气温度... 基于边界条件替代法建立了高炉冷却壁热表面与炉气问的传热系数计算模型.采用试验测量冷却壁温度场和温度场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炉气温度为505~1248℃时炉气与冷却壁壁体及炉气与捣打料问的传热系数.理论分析了在炉气温度较高时炉气与捣打料间传热系数大于炉气与冷却壁壁体间传热系数的原因,从而改变了以往在冷却壁传热模型计算中冷却壁热表面传热系数只用一个综合传热系数的观点,两种传热系数的区分使传热数值计算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冷却壁 传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玻璃真空管太阳能水蒸气集热系统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双双 刘振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78-781,共4页
设计了一种使用全真空玻璃集热管、简化CPC(非追踪式复合抛物线聚光板)集热板和金属换热套管组合的中温太阳能水蒸气集热系统.系统由60个集热单元串联而成,每个集热单元包括简化CPC集热板、全真空玻璃集热管和换热套管三部分,在全真空... 设计了一种使用全真空玻璃集热管、简化CPC(非追踪式复合抛物线聚光板)集热板和金属换热套管组合的中温太阳能水蒸气集热系统.系统由60个集热单元串联而成,每个集热单元包括简化CPC集热板、全真空玻璃集热管和换热套管三部分,在全真空玻璃集热管和换热套管之间填充了一种高导热性能固液混合型导热介质增强其导热性能.研究了系统的集热性能和天气条件、集热单元级数等不同工况对系统集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获得200℃的高温蒸汽,集热效率达到0.332,表现出优异的集热性能,是一种有工业应用前景的太阳能水蒸气集热器,为将该高温太阳能集热器用于更广阔的领域提供了设计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水蒸气集热器 全玻璃真空管 换热套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变技术的便携式储冷箱性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文宇 赵长颖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57,共13页
在冷链运输末端温度失效问题普遍存在,本文基于相变技术设计了适用于-18℃以下的冷链末端运输的冷能储存箱。研究了储冷箱在环境温度、真空板厚度、相变材料的种类及其与真空板相对位置等参数变量影响下箱体的温度场特性和储冷性能,并... 在冷链运输末端温度失效问题普遍存在,本文基于相变技术设计了适用于-18℃以下的冷链末端运输的冷能储存箱。研究了储冷箱在环境温度、真空板厚度、相变材料的种类及其与真空板相对位置等参数变量影响下箱体的温度场特性和储冷性能,并对不同位置相变材料板单独存在时的储冷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储冷箱有良好的抵抗外界温度变化的能力,且装配真空板时最大有效保冷时间延长至29.26 h,相变材料布置在真空板内侧时有效保冷时间延长54.3%。基于实际应用温度所研究的4种相变材料中,相变温度为-21.55℃的2-辛酮储冷性能最佳。对不同位置的相变材料板单独分析发现,底部板对储冷箱整体的储冷效果贡献最大,其单板保冷系数为0.4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藏单元 蓄冷 相变材料 性能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变储热的先进高温热泵储能单元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肖振坤 陈珍 +2 位作者 杨壮 戚宏勋 闫君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330-4338,共9页
卡诺电池利用热力学循环将电能储存为热能,可灵活结合工业余热,实现冷、热、电的协同供应,从而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渗透率。在此,本工作探讨了卡诺电池整合基于相变储热的壳管式热能存储的热力学性能,并从传热流体和储能介质之间温度变化... 卡诺电池利用热力学循环将电能储存为热能,可灵活结合工业余热,实现冷、热、电的协同供应,从而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渗透率。在此,本工作探讨了卡诺电池整合基于相变储热的壳管式热能存储的热力学性能,并从传热流体和储能介质之间温度变化、累积存储/释放热量及[火用]量等方面研究了其广泛的热力学性能。此外,还对已建立的二维瞬态模型进行了无量纲分析,使结果更具通用性。结果表明,充电过程结束时,对应的出口温度可达0.83。设备的最大功率和平均功率分别可达1860 W和624.7 W。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以发现沿着流动方向,储存的[火用]依次减少,这也是由于大量的[火用]被储存在进口的PCM中,在放电时间t^(*)=0.93时,储能单元释放的[火用]量接近于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相变储热 数值模拟 热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介质在高温相变蓄热中的强化换热 被引量:17
6
作者 吴志根 赵长颖 顾清之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19-122,共4页
采用实验方法,验证了金属泡沫、膨胀石墨在高温蓄热系统中强化换热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250~290℃之间,金属泡沫多孔材料能够提高纯硝酸钠的换热率2.1倍。由于多孔材料严重抑制了自然对流,在液相加热阶段,硝酸钠与多孔材料混合物的... 采用实验方法,验证了金属泡沫、膨胀石墨在高温蓄热系统中强化换热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250~290℃之间,金属泡沫多孔材料能够提高纯硝酸钠的换热率2.1倍。由于多孔材料严重抑制了自然对流,在液相加热阶段,硝酸钠与多孔材料混合物的换热率不高于纯硝酸钠的一半。通过比较底部加热和顶部加热两种加热方式下蓄热系统的换热性能,进一步揭示了多孔材料对自然对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硝酸钠 金属泡沫 膨胀石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变材料接触熔化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陈文振 孙丰瑞 +1 位作者 杨强生 程尚模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46-460,共15页
对有关相变材料接触熔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内容包括:封闭空间的接触熔化、围绕热源的接触熔化、滑动接触熔化、滚动接触熔化、冰的压力熔化、接触熔化的量级分析与修正、由液体边界层内的热扩散引起的熔化、不连续接触点上熔... 对有关相变材料接触熔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内容包括:封闭空间的接触熔化、围绕热源的接触熔化、滑动接触熔化、滚动接触熔化、冰的压力熔化、接触熔化的量级分析与修正、由液体边界层内的热扩散引起的熔化、不连续接触点上熔化与润滑、固体内部传热的影响、玻璃的软化与接触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接触熔化 相变现象 运动边界 温差驱动 热能储存系统 传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金属熔液在旋转多孔介质内的渗流传热过程 被引量:7
8
作者 胡国新 田芩蔚 王国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05-710,共6页
针对转动坐标系中铝熔液在SiC多孔介质内的流动传热现象 ,考虑离心力对渗流传热过程的影响 ,采用局部非热平衡假设建立多孔介质渗流传热数理模型 ,研究不同工况下流体的流速、压力损失及铝熔液和多孔介质的温度变化 .计算结果表明 :在... 针对转动坐标系中铝熔液在SiC多孔介质内的流动传热现象 ,考虑离心力对渗流传热过程的影响 ,采用局部非热平衡假设建立多孔介质渗流传热数理模型 ,研究不同工况下流体的流速、压力损失及铝熔液和多孔介质的温度变化 .计算结果表明 :在渗透区域 ,液固两相存在温差 ,且液固温差随渗透界面的移动而减小 ;在非渗透区域 ,固体的温度曲线基本不变 .离心转速或孔隙率的增加都使渗透前沿区域液固两相温差增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金属溶液 旋转多孔介质 离心铸造 传热 渗流 数学模型 物理模型 金属基陶瓷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氢化镁热化学蓄热系统数值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顾清之 赵长颖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776-3783,共8页
蓄热系统是解决热量供需不匹配的有效方式之一。根据热量储存原理的不同,可以将系统分为显热、潜热和热化学蓄热三种类型,其中热化学蓄热有其独特的优点。基于镁-氢化镁热化学蓄热系统蓄放热时的物理化学过程,建立了系统的二维非稳态数... 蓄热系统是解决热量供需不匹配的有效方式之一。根据热量储存原理的不同,可以将系统分为显热、潜热和热化学蓄热三种类型,其中热化学蓄热有其独特的优点。基于镁-氢化镁热化学蓄热系统蓄放热时的物理化学过程,建立了系统的二维非稳态数学模型,考虑了不同边界条件对系统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获得了系统的温度、反应速率、反应进度分布及系统的对外放热功率。研究结果表明:系统的蓄热密度为0.85kW.h.(kg Mg)-1,热量的传递是影响系统蓄放热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并且当边界对流传热系数保持一定时,存在一个最佳的外界流体温度,使系统的平均放热功率达到最大。在系统以定壁温为边界条件时,系统最大的平均放热功率/质量值为0.79kW.(kg M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化学蓄热 氢化镁 数值计算 放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表面热交换器的优化设计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振宇 程惠尔 杨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7-121,共5页
根据一次表面热交换器(PSHE)的结构特点和流动传热规律,应用优化理论建立以结构质量、传热系数和压力损失为目标函数,以流道几何尺寸和流速为独立设计变量的PSHE多目标优化设计模型,利用线性加权和法将多目标向量极值问题转化为单目标... 根据一次表面热交换器(PSHE)的结构特点和流动传热规律,应用优化理论建立以结构质量、传热系数和压力损失为目标函数,以流道几何尺寸和流速为独立设计变量的PSHE多目标优化设计模型,利用线性加权和法将多目标向量极值问题转化为单目标标量极值问题,编程求解该优化数学模型.算例表明,优化设计分析方法可以避免板片几何尺寸选取的主观因素,获得最优性能的最佳设计.寻优分析有助于获得先进紧凑的一次表面换热器部件和高效的热动、化工联合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表面热交换器 优化设计 线性加权和法 多目标优化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透明复合隔热涂层的瞬态热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平阳 程惠尔 谈和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0-184,共5页
将光线踪迹 /节点分析法拓展 ,用以计算具有基底、多层半透明非灰介质内的辐射与导热瞬态耦合换热 .分析了吸收 -散射性非灰复合涂层的瞬态传热特性 ;考察了不透明界面 (表面有积灰 )、半透明界面 (表面没有积灰 )的表面辐射特性以及复... 将光线踪迹 /节点分析法拓展 ,用以计算具有基底、多层半透明非灰介质内的辐射与导热瞬态耦合换热 .分析了吸收 -散射性非灰复合涂层的瞬态传热特性 ;考察了不透明界面 (表面有积灰 )、半透明界面 (表面没有积灰 )的表面辐射特性以及复杂换热边界条件 .采用具有多个波段的谱带模型模拟高散射性氧化锆的辐射特性 ,与采用双热流结合格林函数法的计算结果比较表明 ,本文的计算结果可靠、精度高 ,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透明复合隔热涂层 瞬态热分析 数值模拟 辐射换热 高级涡轮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管离心铸造工艺中的渗流传热过程
12
作者 田芩蔚 胡国新 王明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680-1684,共5页
通过分析离心力场作用下铝熔液在 Al2 O3 短纤维多孔介质内的渗流传热现象 ,考虑离心惯性力对渗流传热过程的影响 ,建立了多孔介质渗流传热模型 .研究分析了复合管铸造工艺中离心渗透过程的流场和温度场瞬态变化规律 .计算结果表明 ,在... 通过分析离心力场作用下铝熔液在 Al2 O3 短纤维多孔介质内的渗流传热现象 ,考虑离心惯性力对渗流传热过程的影响 ,建立了多孔介质渗流传热模型 .研究分析了复合管铸造工艺中离心渗透过程的流场和温度场瞬态变化规律 .计算结果表明 ,在渗透区域 ,随时间的延长 ,渗透前沿不断推进 ,复合层温度逐渐上升 ;在未渗透的多孔预型区 ,固相颗粒温度基本不变 .转速和孔隙率对渗流速度场的影响较大 ,对温度场的影响相对较小 .进口处渗透速度很高 ,会形成急速的紊流状态 ,使复合材料内部形成气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管 离心铸造 渗流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表面改性紫铜方柱阵列池沸腾传热特性和机理 被引量:7
13
作者 牟帅 赵长颖 徐治国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91-1301,I0005,共12页
以局部表面改性的紫铜直方柱和梯度方柱阵列为研究对象,实验研究了表面润湿性、表面形貌和表面活性剂对池沸腾换热性能和气泡生长特性的影响。实验工质为去离子水,浓度分别为100、200、400、800 mg·L-1的异丙醇溶液和正庚醇溶液。... 以局部表面改性的紫铜直方柱和梯度方柱阵列为研究对象,实验研究了表面润湿性、表面形貌和表面活性剂对池沸腾换热性能和气泡生长特性的影响。实验工质为去离子水,浓度分别为100、200、400、800 mg·L-1的异丙醇溶液和正庚醇溶液。实验结果表明:方柱阵列表面镀银之后润湿性变差,表面产生的气泡数量减少。向去离子水中添加异丙醇或正庚醇后,在热通量为66.1~202 kW·m-2时,气泡脱离直径变小、数目减少,而当热通量增至413 kW·m-2时,活性剂能够有效阻碍气泡合并,故池沸腾传热系数随着浓度增加先减小后增大。上下层宽分别0.5 mm和1 mm、间距为2 mm的梯度方柱阵列结构有助于气泡的合并,但由于促进了固体表面气膜的形成,从而降低了沸腾换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表面改性 紫铜方柱阵列 润湿性 池沸腾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管道低温汽液两相流流型识别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洁净 张华 王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35-1139,共5页
采用直接可视化方法和压力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分析方法对低温垂直管道中液氮-汽两相流的流型判别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采集实验管路上不同位置处的压力信号,对其进行功率谱密度分析,并由此推断两相流的流型,同时与高速摄像机拍摄的流型进... 采用直接可视化方法和压力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分析方法对低温垂直管道中液氮-汽两相流的流型判别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采集实验管路上不同位置处的压力信号,对其进行功率谱密度分析,并由此推断两相流的流型,同时与高速摄像机拍摄的流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常温汽液两相流流型识别中应用的功率谱密度分析方法也可用于低温两相流的流型判别.通过改变热流密度发现,对于不同的热流密度工况,都可以使用功率谱密度分析方法判断管内低温两相流的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汽液两相流 流型识别 功率谱密度分析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钙-氢氧化钙热化学储热系统放热数值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邓畅 潘智豪 +1 位作者 闫君 赵长颖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8年第2期94-100,共7页
热化学储热与显热、潜热储热相比,储热密度高且能够实现常温下季节性储热。基于氧化钙-氢氧化钙热化学储热系统,建立了二维轴对称非稳态气固化学反应模型,对直接传热式氧化钙-氢氧化钙储热装置的放热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压力、流量... 热化学储热与显热、潜热储热相比,储热密度高且能够实现常温下季节性储热。基于氧化钙-氢氧化钙热化学储热系统,建立了二维轴对称非稳态气固化学反应模型,对直接传热式氧化钙-氢氧化钙储热装置的放热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压力、流量、床体孔隙率、床体高度等参数对放热过程的影响。该模型耦合了气固化学反应、多孔介质内的传热传质和流体流动。模拟结果表明,在反应床内存在一个反应速率较快的区域,随着放热的进行该区域由入口逐渐向出口移动;压力、流量分别是影响出口温度、放热功率的主要因素;改变反应物高度,系统的最大放热功率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化学储热 氢氧化钙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改性的CaCO_(3)热化学储热的反应性能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钿昕 田希坤 +2 位作者 闫君 叶强 赵长颖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共8页
CaCO_(3)/CaO热化学储热体系在清洁能源发电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助于尽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本文通过物理混合法制备了掺杂TiO_(2)的CaCO_(3)/CaO复合储热材料,系统研究了TiO_(2)掺杂对CaCO_(3)/CaO循环稳定性和储/放热过程中... CaCO_(3)/CaO热化学储热体系在清洁能源发电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助于尽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本文通过物理混合法制备了掺杂TiO_(2)的CaCO_(3)/CaO复合储热材料,系统研究了TiO_(2)掺杂对CaCO_(3)/CaO循环稳定性和储/放热过程中反应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掺杂摩尔比为100∶2.5(Ca∶Ti)时,复合材料展现出了最佳的循环稳定性,15次循环后的转换率为对照组的1.65倍。表征结果显示,最佳掺杂比例的CaCO_(3)-TiO_(2)复合储热材料具有更小的粒径和更发达的孔隙,因而在循环过程中具备更好的抗烧结能力。在碳酸化放热过程中,CaCO_(3)-TiO_(2)-2.5在高温区(750℃和800℃)有更高的反应转换率和放热/储热焓值比例,但由于复合材料中CaCO_(3)的含量下降,其储热、放热的焓值有所下降。此外,在等温储热分解过程中,N2气氛下TiO_(2)掺杂可提升反应速率、减少反应时间;CO_(2)气氛下TiO_(2)掺杂可降低起始分解温度,促使反应更早开始与结束。而在非等温储热过程中(10℃/min),CO2气氛下TiO_(2)掺杂可将纯CaCO_(3)的起始分解温度从897.16℃降至870.92℃。综上,TiO_(2)改性对CaCO_(3)/CaO储热技术的实际应用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O_(3)热化学储热 TiO_(2)改性 循环稳定性 碳酸化放热 分解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O/Ca(OH)_(2)核壳结构颗粒的制备及其储热性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莫雅超 闫君 赵长颖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828-3835,共8页
热化学储热具有储热密度高,可实现跨季节储热的优点。在中高温储热领域,氧化钙/氢氧化钙储热系统目前仍存在储热材料易结块、难以流态化等问题。本文通过在氢氧化钙颗粒外包覆一层烧结的碳化硅陶瓷壳的方法,制备了一种可用于氧化钙/氢... 热化学储热具有储热密度高,可实现跨季节储热的优点。在中高温储热领域,氧化钙/氢氧化钙储热系统目前仍存在储热材料易结块、难以流态化等问题。本文通过在氢氧化钙颗粒外包覆一层烧结的碳化硅陶瓷壳的方法,制备了一种可用于氧化钙/氢氧化钙储热系统的具有核壳结构的储热颗粒。研究表明,该核壳结构颗粒壳体和芯体的内部孔隙呈现出不同的孔径分布,壳体的孔径大于内部芯体的孔径,因此壳体的包裹对于内部氢氧化钙的储放热反应进程影响较小,相对于纯氢氧化钙,核壳结构颗粒在反应速率和力学性能方面也有所提升。表征结果显示,颗粒的壳体化学性质较为稳定,不会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导致储热密度的降低。此外,该核壳结构颗粒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在空气氛围下,对所制备颗粒进行了25次储放热循环,发现该颗粒储热密度的下降在20%以内且未发生开裂和破碎。颗粒储热密度的下降是由于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经过高温煅烧除去碳酸钙后,颗粒的储热密度可恢复至初始储热密度的96.7%。综上,本工作制备储热颗粒对热化学储热技术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化学储热 氢氧化钙 造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氧化镁热化学储热系统流化床反应器性能分析
18
作者 杨博文 闫君 赵长颖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35-1744,共10页
热化学储热具有储能密度高、储存时间长、温度范围宽的优点,是目前极具前景的储能技术,流化床反应器具有出色的传热传质性能,非常适合应用于热化学储热系统。本工作基于双欧拉模型,耦合了传热方程与反应动力学方程,构建了二维轴对称非... 热化学储热具有储能密度高、储存时间长、温度范围宽的优点,是目前极具前景的储能技术,流化床反应器具有出色的传热传质性能,非常适合应用于热化学储热系统。本工作基于双欧拉模型,耦合了传热方程与反应动力学方程,构建了二维轴对称非稳态的多相流化学反应模型,以氢氧化镁和氧化镁作为储热材料,对热化学储热系统流化床反应器内的储、放热过程进行了研究,并且分析了床层膨胀率、气体流量对储放热效率的影响。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探究了反应器内的能量流动过程与能耗优化方向。结果表明,床层温度不受传热效率的影响,反应器内不同区域间以及气相与固相间的温度差值均小于1.0 K,放热反应动力学限制了反应器性能;高温气固反应能显著提高床层膨胀率,床层膨胀率和气体流量的变化对储热效率影响较大,对放热效率影响较小;放热过程中的气体预热量和储热过程中的颗粒显热是反应器能量优化的重点方向。本研究对热化学储热系统中的流化床反应器数值建模分析以及实验设计优化具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化学储热 氢氧化镁 流化床反应器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边界元法的高炉炉底炉缸侵蚀模型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俐俊 程惠尔 +1 位作者 马晓东 宋灿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733-1736,共4页
通过边界元法建立了高炉炉底炉缸传热数学模型.采用基尔霍夫变换把非线性问题转化为线性问题,解决了利用边界元法建立高炉炉底炉缸侵蚀模型把导热系数看成常数而造成计算精度下降的问题.求解控制高炉炉底炉缸传热过程的热传导方程,再通... 通过边界元法建立了高炉炉底炉缸传热数学模型.采用基尔霍夫变换把非线性问题转化为线性问题,解决了利用边界元法建立高炉炉底炉缸侵蚀模型把导热系数看成常数而造成计算精度下降的问题.求解控制高炉炉底炉缸传热过程的热传导方程,再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确定满足实测边界温度分布的侵蚀边界.该模型可在线预测高炉炉底炉缸1150°C等温线的位置和形状,以了解和分析炉底炉缸的破损情况.结果表明,监测点热电偶温度值和模型计算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炉底炉缸 边界元法 基尔霍夫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MC法模拟双组元姿控发动机喷管流动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平阳 程惠尔 杨卫华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2-114,165,共4页
为了准确获得喷管内不同燃气成分的参数,采用直接模拟蒙特卡罗(DSMC)方法结合可变软球(VSS)模型模拟喷管流动。单组分的计算结果与文献比较表明,所采用的程序和计算结果可信。对真空双组元钟形喷管内流动的模拟结果表明,压强扩散和热扩... 为了准确获得喷管内不同燃气成分的参数,采用直接模拟蒙特卡罗(DSMC)方法结合可变软球(VSS)模型模拟喷管流动。单组分的计算结果与文献比较表明,所采用的程序和计算结果可信。对真空双组元钟形喷管内流动的模拟结果表明,压强扩散和热扩散的综合效应导致质量越大的分子越趋向于向边界层内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元推进剂火箭发动机 姿控火箭发动机 蒙特卡罗法 喷管气流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